一种初沉用絮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9214发布日期:2018-06-08 20:03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初沉用絮凝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初沉用絮凝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处理的过程中,都需要进行絮凝的操作,通过絮凝剂将水中悬浮物等杂志集聚变大形成絮团,从而加快这些物质的聚沉,实现固液分离,从而对水体进行净化。现有的絮凝通常是通过絮凝池上部的进料管将絮凝剂投入絮凝池后,通过搅拌装置进行搅拌,使得絮凝剂与水体充分发生反应,达到絮凝的目的。但该种方式下,絮凝剂通常在投入的过程中就已经与絮凝池上部的水体反应掉了大半,后期搅拌之后,絮凝的效果较差,水体能依旧会有大量的悬浮物或杂质残留,水体净化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絮凝效果好,絮凝结束后水体内杂质残留少的初沉用絮凝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初沉用絮凝装置,包括絮凝池、与该絮凝池相连的进料装置、设于该絮凝池内与该进料装置相配合的搅拌装置及刮泥设备;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与该搅拌轴可拆卸连接的搅拌桨及用于驱动该搅拌轴转动的驱动件;所述搅拌轴内设有蓄料通道,所述搅拌桨内设有可与该蓄料通道相连通的出料通道和设于该搅拌桨外表面上与所述出料通道相连通的出料口;所述搅拌桨上设有与该出料口相配合的单向出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与所述搅拌轴为螺接配合,且两者的锁紧方向与所述搅拌轴的转动方向相反。本发明中通过在搅拌装置上设置了出料通道和出料口,从而使得絮凝剂可在搅拌部件搅拌水体的过程中直接被喷射入至水体内,保证喷射入至水体内的絮凝剂能够第一时间被打散,相较传统方式而言,同等的絮凝剂的量能够接触到的水体体积增大了至少4倍以上,从而絮凝效果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保证了最终得到的水体内基本无杂质残留,水体干净;设置了单向出料装置,保证了搅拌桨内的絮凝剂只支持单向向外喷出,水体以及水体中的杂质等无法进入至搅拌桨和搅拌轴内;从而,搅拌轴在工作的过程中,不会出现重量增加的情况,防止搅拌件过重而出现驱动件无法驱动其转动而报废的情况,设备故障率低,维修率低;由于螺纹的锁紧方向与搅拌轴转动方向不一致,搅拌轴转动的过程中,不会对进料接头与连接口之间的连接造成影响,两者不会出现松动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设于絮凝池底部的进料接头和与该进料接头相连的进料管;所述絮凝池底部设有连接口,所述进料接头与所述连接口之间设有第一密封结构,所述进料接头与所述搅拌轴之间设有第二密封结构;通过两密封结构的设置,保证两个连接位置均不会出现泄漏的情况,设备维修率低。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进料接头外侧壁上的第一螺纹段和设于该第一螺纹段上方的第一密封层;所述连接口内设有内螺纹;通过密封层和螺纹段实现双重密封,即使其中一处丧失密封效果后,另一处依旧能够进行密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包括设于搅拌轴上的连接槽、设于进料接头外侧壁上的第二螺纹段和第二密封层,所述第二螺纹段设于所述第一密封层上方,所述第二密封层设于第二螺纹段上方;通过密封层和螺纹段实现双重密封,即使其中一处丧失密封效果后,另一处依旧能够进行密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用于螺纹锁紧方向与搅拌轴转动方向不一致,搅拌轴转动的过程中,不会对进料接头与连接口之间的连接造成影响,两者不会出现松动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单向出料装置包括固设于所述搅拌桨外的两罩体和分别设于两罩体内的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出料控制件;所述罩体上间隔分布有多个开口,所述出料控制件上设有与该开口相配合的出料控制口;若采用传统的在每个开口上设置单向阀的方式,不仅加工操作繁杂,效率低下;且耗材大,不够节能环保,且设备整体的成本造价也很高;若采用在搅拌桨外粘接密封层,在密封层上设置开口的方式,虽然相较第一种方式而言,解决了加工效率和成本的问题,但由于搅拌桨的工作环境是在水中,长期使用后粘接处容易出现脱胶的情况,从而水体还是会从脱胶处进入至搅拌轴内;而通过设置了罩体,将出料控制件设置在罩体内之后,即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罩体与搅拌轴之间可通过焊接进行固连,从而连接牢固度高,即使长期使用也不会出现脱离的情况,保证水体始终不会从两者的连接处进入至搅拌轴内;多个出料控制口均在一个出料控制件上直接成型得到,制造简便,生产效率高,且设备耗材少,不仅成本低其节能环。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控制口为设于所述出料控制件的条形缝隙;直接采用刀具能进行切割即可加工得到,制造简便,生产效率高。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控制口为设于所述出料控制件的“十”字形缝隙;该种结构下设置的缝隙,使得絮凝剂的出料更为顺畅,不会出现出料控制口堵塞的情况,设备故障率低。

进一步的,所述罩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用于锁紧该第一、第二壳体的锁紧装置,第一、第二壳体通过锁紧装置进行锁紧连接后,再通过焊接实现两者的固连;第一、第二罩体的分体设置,使得装配更为容易;且焊接可保证第一、第二壳体之间始终牢固连接,即使长期使用后,也不会分离的情况;且通过将第一、第二壳体、出料控制件分体设置,从而可将出料控制件的厚度设置为略大于罩体内部空腔的高度,从而当第一、第二壳体固连后,能够出料控制件实现过盈配合,保证第一、第二壳体内壁与出料控制件外壁始终紧密贴合,保证两者连接处不会出现漏水的情况;同时保证了出料控制件在长期使用后也不会出现移位的情况,保证出料控制口与罩体上的开口始终处于对应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分别设于壳体本体两端的端板;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中间板和分设于该中间板两端的侧板;由于设置了端板和侧板,从而保证第一、第二壳体在固连后,能够将出料控制件整个罩在罩体内,从而出料控制件与罩体的两端处不会存在进水缝隙,无需进行防水密封,结构更为简单。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分别设于所述壳体本体和所述中间板上,所述开口的位置与所述出料控制口的位置一一对应。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出料口直接设置在搅拌桨上,絮凝剂可在搅拌时直接被喷射入至水体内,絮凝效果大大提高,保证了最终得到的水体内基本无杂质残留,水体干净;设置单向出料装置,保证水体不会进入搅拌轴内,设备故障率低,维修率低;螺纹锁紧方向与搅拌轴转动方向相反,保证进料装置不会受到搅拌轴的影响,与絮凝池的连接牢固,设备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处第一种实施例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第二种实施例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中搅拌桨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D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5所示,一种初沉用絮凝装置,包括絮凝池1、与该絮凝池相连的进料装置2、设于该絮凝池内与该进料装置相配合的搅拌装置3及刮泥设备4;所述进料装置2用于向絮凝池内投入絮凝剂,该絮凝剂为市面上直接购买得到的聚合氯化铝;具体的,所述搅拌装置3包括不锈钢制成的搅拌轴31、不锈钢制成的搅拌桨32以及驱动件33;所述搅拌桨32螺接在所述搅拌轴31上,从而搅拌桨32可相对搅拌轴31进行拆卸;所述驱动件33为市面上直接购买的电机,设置在絮凝池的上部位置,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轴的上部固连,从而驱动搅拌轴转动;所述搅拌轴31内设有蓄料通道311,具体为搅拌轴31内部部分中空形成所述的蓄料通道311;所述搅拌桨32内设有出料通道321,搅拌桨32外表面上设有出料口322,所述搅拌桨32与搅拌轴相连时,出料通道321可与该蓄料通道相连通;所述出料口322间隔均匀的设置在搅拌桨外表面上,每个出料口322均与所述出料通道相连通;所述进料装置2包括设于絮凝池底部的由不锈钢制成的进料接头21和与该进料接头相连的由不锈钢制成的进料管22;所述絮凝池底部设有连接口11,所述进料接头21与该连接口11可拆卸连接,进料管与外部的储料罐相连,该储料罐为不锈钢制成的罐体,罐体内容纳絮凝剂,通过进料管、进料接头可将絮凝剂送入至蓄料通道311内,再通过出料口向外喷出。

如图5所示,为了防止出现泄漏的情况,我们在所述进料接头21与所述连接口11之间设置了第一密封结构,在所述进料接头21与所述搅拌轴31之间设置了第二密封结构;具体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进料接头外侧壁上的第一螺纹段51和第一密封层52,该第一密封层52为橡胶层,且位置设于该第一螺纹段上方的;所述连接口11内壁下部设有内螺纹,内壁上部为光滑内壁设置,且连接口11光滑内壁处的内径设置为小于所述第一密封层52的外径,从而当进料接头与连接口相连时,内外螺纹相互螺接,第一密封层52则与光滑内壁过盈配合,密封效果好;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包括设于搅拌轴上的连接槽61、设于进料接头外侧壁上的第二螺纹段62和第二密封层63,所述第二螺纹段62设于所述第一密封层52上方,所述第二密封层63设于第二螺纹段62上方;连接槽61内壁下部设有内螺纹,内壁上部为光滑内壁设置,所述第二密封层63为橡胶层,且连接槽61光滑内壁处的内径设置为小于所述第二密封层63的外径,从而当进料接头与连接槽61相连时,内外螺纹相互螺接,第二密封层63则与光滑内壁过盈配合,密封效果好。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段51、第二螺纹段62分别与该内螺纹的锁紧方向均与所述搅拌轴31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保证搅拌轴在转动的过程中,进料接头不会从絮凝池底部脱出。如图2-4所示,为了防止水体由出料口进入至搅拌轴内,我们在所述搅拌桨32上设置了与该出料口相配合的单向出料装置4;具体的,所述单向出料装置4包括固设于所述搅拌桨外的两罩体41和分别设于两罩体内的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出料控制件42,该出料控制件42优选由橡胶制成;进一步的,所述罩体41上间隔分布有多个开口43,所述出料控制件42上设有与该开口相配合的出料控制口44;于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出料控制口44为设于所述出料控制件的条形缝隙441,该条形缝隙441可采用刀在出料控制件42上切割一刀得到;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出料控制口44为设于所述出料控制件的“十”字形缝隙442,同样通过刀在出料控制件42上切割得到;由于出料控制件具有弹性,从而在未出料时,可保证出料控制口44始终处于闭合状态,防止水体进入至搅拌轴内。

所述罩体41包括弧形结构设置的第一壳体411、弧形结构设置的第二壳体412和用于锁紧该第一、第二壳体的锁紧装置,装配时,第一、第二壳体通过锁紧装置进行锁紧连接后,再通过焊接实现两者的固连;该锁紧装置为市面上直接购买得到的锁扣;所述第一壳体411包括壳体本体413和分别设于壳体本体两端的端板414;所述第二壳体412包括中间板415和分设于该中间板两端的侧板416;当第一、第二壳体进行焊接时,端板414与侧板416相互焊接固连,壳体本体413与中间板415相互焊接固连,从而使得焊接后得到的罩体外周一侧的侧壁均为闭合的状态,密封效果好;进一步的,所述开口43分别设于所述壳体本体413和所述中间板415上,且所述开口43的位置和形状均与所述出料控制口44的位置一一对应,保证出料顺畅。

所述絮凝池1下部具有一排泥腔12,该排泥腔上连接一排泥管13;所述刮泥设备4包括刮泥板41、驱动臂42、驱动电机43及连接支架44;所述刮泥板41设于絮凝池底部,所述驱动臂42一端与驱动电机43相连,另一端连接一滚轮,该滚轮可沿絮凝池上部一圈进行滚动;所述连接支架44为多个不锈钢管,所述驱动电机为市面上直接购买得到的电机;电机启动时,驱动所述驱动臂转动,驱动臂通过连接支架带动刮泥板件转动,将池底的污泥刮入至排泥腔内,再通过排泥管向外排出,从而絮凝沉淀之后的絮凝物即可排出絮凝池。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