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生物质颗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3862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生物质颗粒机。



背景技术:

生物质颗粒燃料多为稻壳、花生壳、玉米芯、油茶壳、棉籽壳以及“三剩物”经过加工产生的块状环保新能源。生物质颗粒作为一种新型的颗粒燃料以其特有的优势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与传统的燃料相比,不仅具有经济优势也具有环保效益,完全符合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随着需求的增多,生物质颗粒燃料制造压力增大,但是现今的制造流程复杂,制造设备使用不方便,制造时间长,生产效率低。而且现今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内部杂质过多,燃烧时不充分,浪费原料。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效生物质颗粒机,解决了物质颗粒燃料内部杂质过多,燃烧时不充分,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生物质颗粒机包括:进料仓、生物质分离器、粉碎机、搅拌机、颗粒生成室、压缩机、凸头、压膜、传送带、烘干室、驱动杆、分流板,所述生物质分离器分别与进料仓、粉碎机相连,所述搅拌机分别与粉碎机、颗粒生成室相连,所述颗粒生成室的底部外侧设有驱动杆,底部内侧设有压缩机,压缩机与驱动杆相连,压缩机两侧设有凸头,上方设有分流板,所述颗粒生成室的外部两侧设有压膜,所述传送带设在压膜的一侧,传送带穿过烘干室。

其中,所述驱动杆与电控系统相连。

其中,所述压膜上设有贯穿压膜的圆孔,圆孔的直径大于凸头的直径,圆孔的数量与凸头的数量相等,位置相对应。

其中,所述进料仓为倒置圆台形状,所述进料仓通过底部倾斜通道连接生物质分离器。

其中,所述粉碎机底部设有筛网。

其中,所述烘干室设有温度调节器与烘干时间调节器,所述烘干室外部设有温度与烘干时间设置按钮。

生物质原料进入进料仓,通过生物质分离器进行杂质的分离,分离后的生物质原料进入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生物质原料在进入搅拌机搅拌,此时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一些辅助原料,搅拌后的生物质原料进入颗粒生成室,由分流板引流,生物质原料分别落入压缩机的左右两侧,驱动杆带动压缩机左右移动,压缩机上设有的凸头将经过压缩的生物质原料由压膜上设有的圆孔挤出,由于压缩机两侧均设有凸头,可以使左右两侧的压膜均产出生物质颗粒燃料,产出的生物质颗粒燃料通过传送带送出,传送带处设有的烘干机将生物质颗粒燃料进行烘干,使得生物质颗粒燃料便于保存和燃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效生物质颗粒机,效率提高一倍,结构巧妙,颗粒燃料成型好,生产出来的颗粒燃烧效果好。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生物质颗粒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一种高效生物质颗粒机包括:进料仓1、生物质分离器2、粉碎机3、搅拌机4、颗粒生成室5、压缩机6、凸头7、压膜8、传送带9、烘干室10、驱动杆11、分流板12,所述生物质分离器2分别与进料仓1、粉碎机3相连,所述搅拌机4分别与粉碎机3、颗粒生成室5相连,所述颗粒生成室5的底部外侧设有驱动杆11,底部内侧设有压缩机6,压缩机6与驱动杆11相连,压缩机6两侧设有凸头7,上方设有分流板12,所述颗粒生成室5的外部两侧设有压膜8,所述传送带9设在压膜8的一侧,传送带9穿过烘干室10。

进一步,所述驱动杆与电控系统相连。

进一步,所述压膜上设有贯穿压膜的圆孔,圆孔的直径大于凸头的直径,圆孔的数量与凸头的数量相等,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所述进料仓为倒置圆台形状,所述进料仓通过底部倾斜通道连接生物质分离器。

进一步,所述粉碎机底部设有筛网。

进一步,所述烘干室设有温度调节器与烘干时间调节器,所述烘干室外部设有温度与烘干时间设置按钮。

生物质原料进入进料仓1,通过生物质分离器2进行杂质的分离,分离后的生物质原料进入粉碎机3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生物质原料在进入搅拌机4搅拌,此时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一些辅助原料,搅拌后的生物质原料进入颗粒生成室5,由分流板12引流,生物质原料分别落入压缩机6的左右两侧,驱动杆11带动压缩机6左右移动,压缩机6上设有的凸头7将经过压缩的生物质原料由压膜8上设有的圆孔挤出,由于压缩机6两侧均设有凸头7,可以使左右两侧的压膜8均产出生物质颗粒燃料,产出的生物质颗粒燃料通过传送带9送出,传送带9处设有的烘干机10将生物质颗粒燃料进行烘干,使得生物质颗粒燃料便于保存和燃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