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丝杆刮油式油脂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2531发布日期:2019-09-20 22:12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丝杆刮油式油脂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饮油水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丝杆刮油式油脂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以来我国餐饮油水分离器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市面上的产品均是根据油水密度不一样,通过静置,让油浮到水面上,然后由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自动收油:一种方式是通过电机驱动链条刮板进行自动刮油;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压力差,定期打开电动阀进行自动放油,但是这两种方式在实际应用时,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

第一:收集的油要么含水量高,要么收集的不干净,留在油水分离箱体内,成为不新鲜油脂。因为对于链条刮油装置来说,因为刮板在刮油过程中不是在一个水平线上运行,所以低了会把水挂进去,高了则油水分离箱体的油刮不干净,而对压差式放油来说,一般都是由时间控制器来控制自动放油阀的打开时间,但是实际每天餐饮废水产生的油脂量是不同的。

第二:一旦用于埋地式时,收集到油桶的油搬运上来比较麻烦,而实际上这种应用场景非常广泛,譬如餐厅在一楼,而又没有地下室,只能用埋地式。

因此开发一种也同样可适合小型油水分离场景使用的油水分离收集处理装置是符合市场需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丝杆刮油式油水分离收集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丝杆刮油式油脂收集装置,包括:

一固液分离器,所述固液分离器具有一入口和一出口;

一油水分离箱和一出水箱,所述油水分离箱与所述出水箱共用一隔板,所述隔板的底部与所述油水分离箱的箱底和所述出水箱的箱底之间设置有一第一过水区,所述油水分离箱的箱顶板呈倾斜状布置,所述油水分离箱的箱顶板远离所述出水箱这一端位置最低,接近所述出水箱这一端位置最高;在所述油水分离箱的箱顶板接近所述出水箱这一端设置有一冒油区;在所述油水分离箱的箱顶板合适位置设置有一与所述油水分离箱内部连通的油水输送管,所述油水输送管的入口端与所述固液分离器的出口连通;

设置在所述油水分离箱的箱顶板最高位置处的第一集油区和第二集油区,所述第一集油区与所述第二集油区之间通过一隔油板隔离开来,所述隔油板的顶部与所述第一集油区的顶部和第二集油区的顶部之间留有一第一过油区,所述第一过油区将所述第一集油区和所述第二集油区连通;所述第一集油区的底部通过所述冒油区与所述油水分离箱内部连通,所述油水分离箱液面上的油在所述油水分离箱的箱顶板作用下,通过冒油区进入到所述第一集油区内;

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油区和第二集油区上的丝杆刮油装置,所述丝杆刮油装置中的刮油板在丝杆刮油装置中的丝杆驱动下在所述第一集油区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将所述第一集油区内的油脂通过所述第一过油区刮入到所述第二集油区;

设置在所述出水箱内并靠近所述油水分离箱这一侧的第三集油区并在所述隔板上设置有一第二过油区,所述第二过油区将所述第二集油区和第三集油区连通;

设置在所述第三集油区中的排油泵,所述排油泵的入口与所述第三集油区连通,所述排油泵的出口透出所述出水箱外;

设置在所述出水箱内并靠近所述油水分离箱这一侧的集水区,所述集水区的底部通过第一过水区与所述油水分离箱内部连通;在所述集水区的顶部设置有一第二过水区,所述集水区的上部通过所述第二过水区与所述出水箱的内部连通;在所述出水箱上设置有排水泵,所述排水泵的出口与所述市政管网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隔油板的顶部设置有一向所述第一集油区方向并向下翻折的导油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油水分离箱的箱顶板上安装有一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启动后,让所述油水分离箱上部油脂温度维持在30-40℃,以减少油脂粘度并防止油脂结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集油区内设置有第一液位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液位检测装置用以检测所述第一集油区的液位并控制所述丝杆刮油装置中的电机启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丝杆刮油装置还包括对所述刮油板的直线往复运动起导向作用的导向杆,所述刮油板滑动配置在所述导向杆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三集油区内设置有第二液位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液位检测装置用以检测所述第三集油区的液位并控制所述排油泵的启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三集油区内设置有第二液位检测装置和报警装置,所述第二液位检测装置用以检测所述第三集油区的液位并控制报警装置的启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出水箱内设置有第三液位检测装置,所述第三液位检测装置用以检测所述出水箱的液位并控制所述排水泵的启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分层的水油分离结构的设置,将油和水分开收集后排放,收集的油脂更纯,水分更低,装置安装场景更加多样化和便于使用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2,图中所示的一种丝杆刮油式油脂收集装置,包括一固液分离器100,该固液分离器100具有入口110和出口120;餐余物通过入口110输送到固液分离器100内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油水混合物通过出口120送出。

油水分离箱200由一块箱底板201、两块箱侧板202、203、一块箱端板204、一块箱顶板210以及隔板400围成。出水箱300由一块箱底板301、两块箱侧板302、303、一块箱端板304及隔板400围成。这样油水分离箱200和出水箱300共用一块隔板400,减少了一块板,降低了制造的成本。

隔板400的底部与油水分离箱200的箱底板201和出水箱300的箱底板301之间留有大概300-500mm高度的中空空隙,该中空间隙构成前述的第一过水区(图中未示出)。

油水分离箱200的箱顶板210呈倾斜状布置,油水分离箱200的箱顶板210远离出水箱300这一端位置最低,接近出水箱300这一端位置最高;在油水分离箱200的箱顶板210接近出水箱300这一端设置有冒油区(图中未示出)。

在油水分离箱200的箱顶板210上设置有与油水分离箱200内部连通的油水输送管230,油水输送管230的入口端与固液分离器100的出口120连通;这样油水分离箱200分离后的油水混合物通过出口120以及油水输送管230送入到油水分离箱200内进行油水分离。

在油水分离箱200的箱顶板210最高位置处的第一集油区240和第二集油区250,第一集油区240和第二集油区250一起由油水分离箱200的箱顶板210最高位置部分、由一块侧板260、两块端板241、251以及隔板400的上部分围成。第一集油区240与第二集油区250之间通过隔油板500隔离开来。在隔油板500的顶部与第一集油区240的顶部和第二集油区250的顶部之间留有第一过油区510,第一过油区510将第一集油区240和第二集油区250连通;第一集油区240的底部通过冒油区与油水分离箱200内部连通,油水分离箱200液面上的油在油水分离箱200的箱顶板210作用下,通过冒油区220进入到第一集油区240内。

在第一集油区240和第二集油区250内设置有丝杆刮油装置600,该丝杆刮油装置包括刮油板610、丝杆620、两丝杆支架630、640、两导向杆650、660和电机及减速机构670。

丝杆支架630安装在端板241上,丝杆支架640安装在侧板260和隔板400上,两丝杆支架630、640位于第一集油区240两端的上方。丝杆620的两端轴设在两丝杆支架630、640上,丝杆620上啮合有丝杆螺母(图中未示出),刮板板610安装在丝杆螺母上,丝杆620的一端与电机及减速机构670驱动连接,这样电机及减速机构670驱动丝杆620正反转动,正反转动的丝杆620通过丝杆螺母带动刮油板610在第一集油区240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将第一集油区240内的油脂通过第一过油区250刮入到第二集油区250内。另外刮油板610还滑动配置在两导向杆650、660上,两导向杆650、660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丝杆支架630、640上。

为了使刮油板610顺利的将第一集油区240内的油脂通过第一过油区250刮入到第二集油区250内,在隔油板500的顶部设置有向第一集油区240方向并向下翻折的导油板520。

在第一集油区240内设置有第一液位检测装置242,第一液位检测装置242用以检测第一集油区240的液位并控制丝杆刮油装置600中的电机及减速机构670启停。

在出水箱300内并靠近油水分离箱200这一侧的一角设置有第三集油区310,第三集油区310由板311、312和隔板400的一部分、箱侧板302的一部分围成。在隔板400的一部分上设置有第二过油区320,第二过油区320可以为一孔。第二过油区320将第二集油区250和第三集油区310连通。

在第三集油区310中设置有排油泵700,排油泵700安装在板311上,其入口(图中未示出)与第三集油区310连通,排油泵700的出口710透出出水箱300的箱侧板302外。

在第三集油区310内设置有第二液位检测装置(图中未示出),第二液位检测装置用以检测第三集油区310的液位并控制排油泵700的启停。或者在第三集油区310内设置有第二液位检测装置(图中未示出)和报警装置(图中未示出),第二液位检测装置用以检测第三集油区310的液位并控制报警装置的启停,操作人员听到报警装置发出的报警指示后,手动开启排油泵700进行排油。

在出水箱300内并靠近油水分离箱200这一侧的另一角设置有集水区330。集水区330由板331、箱侧板303的一部分、板312围成,板331的顶部距离出水箱300的顶部之间具有一高度为25-40mm的缺口,该缺口构成一第二过水区350。集水区330的底部通过第一过水区(图中未示出)与油水分离箱200的底部连通。在出水箱300上设置有排水泵(图中未示出),排水泵的出口与市政管网连接。

在出水箱300内设置有第三液位检测装置(图中未示出),第三液位检测装置用以检测出水箱300的液位并控制排水泵的启停。

为了减少油脂粘度并防止油脂结块,在油水分离箱200的箱顶板210上安装有一加热装置800,该加热装置800启动后,让油水分离箱200上部油脂温度维持在30-4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餐余物通过固液分离器100的入口110输送到固液分离器100内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油水混合物通过固液分离器100出口120、油水输送管230进入油水分离箱200内,随着也液面升高,液面上的油脂随之升高,但升高到箱顶板210位置时,在箱顶板210的作用下,油脂被箱顶板210挤压到冒油区,通过冒油区进入到第一集油区240内。当第一集油区240内的第一液位检测装置241检测到液位时,控制开启丝杆刮油装置600中的电机及减速机构670,电机及减速机构670带动丝杆620转动,转动的丝杆620通过丝杆螺母带动刮油板610在第一集油区240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将第一集油区240内的油脂通过第一过油区250不断刮入到第二集油区250内。再由第二集油区250通过第二过油区320流入到第三集油区310。当第二液位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三集油区310的液位时,第二液位检测装置控制排油泵700开启进行排油。当第二液位检测装置没有检测到第三集油区310的液位时,第二液位检测装置控制排油泵700关闭停止排油。

或者当第二液位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三集油区310的液位时,第二液位检测装置控制报警装置的启停,操作人员听到报警装置发出的报警指示后,手动开启排油泵700进行排油。

隔油后的水经过第一过水区(图中未示出)由油水分离箱200的底部进入到集水区330内,当集水区330内的水位高于板331的顶部时,就通过第二过水区350溢出到出水箱300内。当第三液位检测装置检测出水箱300液位时,控制排水泵的开启来排水,再通过排水泵经与市政排水道路连通的排水出口排入市政管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