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向粗粉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81966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轴向粗粉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离颗粒物料的分离器,特别是火力发电厂煤粉制备系统中采用的轴向粗粉分离器。
目前,火力发电厂煤粉制备系统中普遍使用轴向粗粉分离器,这种轴向粗粉分离器的入口管是一个直管,风粉混合气流离开入口管直接撞击内筒体下部,造成内筒体下部磨损严重,同时内外筒体之间区域气流速度分布不均,降低了分离质量(粒度均匀性)和分离效率,使回粉中合格煤粉过多,降低了制粉出力,增加了制粉电耗。
2000年12月13日中国专利局公告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00213118.8)公开了一种粗粉分离器,对原轴向粗粉分离器结构进行了改进,在原轴向粗粉分离器入口管出口端部装有旋流扩压均流器。这种粗粉分离器改善了原轴向粗粉分离器的运行状况,提高了粗粉分离器的效率,但是其加装的旋流扩压均流器结构复杂且流动阻力偏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发明一种结构简单、可以减轻原轴向粗粉分离器结构部件的磨损、改善原轴向粗粉分离器内的气流工况、提高轴向粗粉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减少回粉中的合格粉含量的轴向粗粉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轴向粗粉分离器,包括内筒体、外筒体,内外筒体下部呈圆锥型,内筒体依靠沿圆周均匀分布的支撑板固定在外筒体上,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通道上部沿圆周均布着开度可以调节的挡板。外筒体的上端有风粉出口管和防爆门,外筒体的下端有风粉入口管和回粉管。其特征在于在风粉入口管的出口端部装有圆锥型分流体,外筒体下部锥型部分有沿圆周均匀分布的进风口。
圆锥分流体为截头圆锥体,截头圆锥体的小头直径d与风粉入口管直径D之比d/D<0.9,截头锥体的厚度L与风粉入口管直径D之比L/D>0.1,截头锥体旋转母线与其轴线的夹角α=20~80°,截头锥体由耐磨材料制造,以延长寿命。
外筒体下部锥型部分的进风口为数量8~40只圆孔。
本实用新型在轴向粗粉分离器入口管出口端部装设了圆锥型分流体,使出口气流成为一种速度及浓度分布均匀的扩散气流,避免高速集中的煤粉气流直接冲刷内筒体下部及内外筒体之间的支撑结构,减轻磨损;同时这种均匀扩散的气流还可以对沿内外筒体之间区域下落的回粉产生均匀的反向冲击,进一步分离回粉中的合格粉,减少回粉中的合格粉含量;同时还将改善上部折向挡板区域的气流分布均匀性,提高分离质量和效率。
安装在外筒体圆周上的进风口可以改变回粉的流动方向,将回粉导入上升主气流,增强主气流对回粉中合格粉的二次分离,减少回粉中合格粉的含量,进一步提高分离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使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其中1—内筒体2—外筒体 3—折向调节挡板4—回粉管5—入口管 6—出口管7—防爆门8—锥型分流体 9—进风口轴向粗粉分离器入口管(直径D=1400毫米)(5)内的风粉混合气流经截头锥型分流体(小口直径d=1000毫米,厚度L=1000毫米,夹角α=20°,由耐磨铸铁制成)(8)整流扩散,形成速度及浓度分布均匀的扩散气流,避免了煤粉气流对内筒体(1)的直接冲击,减轻磨损。该均匀扩散的气流沿内筒体(1)与外筒体(2)之间的通道上升,被折向调节挡板(3)分离,分离出来的粗粉沿外筒体内壁下落,被外筒体圆周均布的直径80毫米的10只进风口(9)的出口气流扰动导入上升主气流中二次分离,进一步减少了回粉中的合格粉含量,提高分离质量和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轴向粗粉分离器,包括内筒体、外筒体。内外筒体下部呈圆锥型,内筒体依靠沿圆周均匀分布的支撑板固定在外筒体上,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通道上部沿圆周均布着开度可以调节的挡板。外筒体的上端有风粉出口管和防爆门,外筒体的下端有风粉入口管和回粉管。其特征在于在风粉入口管的出口端部装有圆锥型分流体,外筒体下部锥型部分有沿圆周均匀分布的进风口。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粗粉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圆锥分流体为截头圆锥体,截头圆锥体的小头直径d与风粉入口管直径D之比d/D<0.9,截头锥体的厚度L与风粉入口管直径D之比L/D>0.1,截头锥体旋转母线与其轴线的夹角α=20~80°。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向粗粉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筒体下部锥型部分的进风口为数量8~40只圆孔。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向粗粉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型分流体由耐磨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轴向粗粉分离器,包括内筒体、外筒体,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通道上部沿圆周均布着开度可以调节的挡板,外筒体下端设有回粉管和入口管,外筒体上端设有出口管和防爆门,在入口管出口端部装有锥型分流体。由于锥型分流体的作用,改善了粗粉分离器内部的气流分布均匀性,减轻了设备磨损,提高分离质量和效率。
文档编号B07B7/00GK2468612SQ0123618
公开日2002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29日
发明者郭鲁阳, 孙旭光, 华峰, 刘志超, 崔欣 申请人:山东鲁能节能设备开发有限公司, 山东电力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