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冷器和发动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2690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中冷器和发动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冷器和发动机装置,该中冷器包括中冷器壳体(1),其中,所述中冷器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通孔(2),该通孔(2)密封地设置有可拆卸的堵塞件(4)。当该中冷器气室底部沉积机油或雨水等沉积物时,拆卸安装在所述通孔(2)上的堵塞件(4),此时沉积物通过所述嵌件(3)的通槽(33)排出至中冷器外部,因而,不用将中冷器从整车上拆卸,也能够及时排出中冷器气室底部的沉积物,使得中冷器内部的清洁工作变得简单省时,并能够节省维修费用。
【专利说明】一种中冷器和发动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动机装置中的中冷器。此外,还涉及一种发动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中冷器是一个高效的散热器,主要作用就是在新鲜空气进入发动机之前对其进行冷却。目前,中冷器包括风冷式中冷器和水冷式中冷器,其中,常用的中冷器为风冷式中冷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当发动机增压器的机油发生渗漏、雨天或者车辆涉水行驶而进气管道局部密封失效,机油和雨水泥浆可能会通过进气管道进入中冷器的内部,并沉积在中冷器气室的底部,不仅使空气流通道变窄,而且冷却热交换能力降低,因此,需要对中冷器内部进行清洗和维护。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将中冷器直接从整车上拆卸,进行内部清洗,之后再重新安装,这种操作费时费力、维修费用高。
[0003]因此,本【技术领域】需要一种不用将中冷器从整车上拆卸,也能够排出中冷器气室底部沉积物的中冷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用将中冷器直接从整车上拆卸,也能够及时排出中冷器气室底部杂质的中冷器。
[000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冷器的发动机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冷器,该中冷器包括中冷器壳体,其中,所述中冷器壳体的底部设置有通孔,该通孔密封地设置有可拆卸的堵塞件。
[0007]优选地,所述中冷器还包括具有纵向中心通孔的嵌件,该嵌件包括嵌杆和设置于该嵌杆一端的径向凸缘,所述嵌杆密闭且固定地插入所述通孔中,所述径向凸缘位于所述中冷器壳体内,所述堵塞件可拆卸地插入所述嵌件的纵向中心通孔中。
[0008]优选地,所述嵌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平行于所述嵌杆纵向方向的定位平面。
[0009]优选地,所述通孔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平面对应贴合的限位平面。
[0010]优选地,所述径向凸缘设置有沿径向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纵向中心通孔相通的通槽,该通槽的底面不高于所述中冷器壳体底部的内表面。
[0011]优选地,所述通槽贯穿所述嵌件。
[0012]优选地,所述堵塞件为螺塞,该螺塞螺纹连接于所述嵌杆中。
[0013]优选地,所述螺塞的伸入所述嵌杆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嵌件的纵向中心通孔相通的凹部。
[0014]优选地,所述凹部形成为沿所述螺塞纵向方向延伸的盲孔。
[00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装置,该发动机装置包括发动机、增压器以及设置在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增压器之间中冷器,其中,该中冷器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冷器。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中冷器气室底部沉积机油或雨水等沉积物时,拆卸安装在通孔上的堵塞件,此时沉积物通过所述通孔或通过所述嵌件的通槽排出至中冷器外部,因而,不用将中冷器直接从整车上拆卸,也能够及时排出中冷器气室底部的沉积物,中冷器内部的清洁工作变得简单省时,并能够节省维修费用。
[0017]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8]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中冷器的安装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嵌件的立体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嵌件的纵剖图。
[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螺塞的立体图。
[0023]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密封件的立体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I中冷器壳体2通孔
[0026]3嵌件31径向凸缘
[0027]32嵌杆33通槽
[0028]34定位平面 4堵塞件
[0029]41凹部42盲孔
[0030]5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3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冷器,参照图1所示,该中冷器包括中冷器壳体1,其中,所述中冷器壳体I的底部设置有通孔2,该通孔2密封地设置有可拆卸的堵塞件4。所述通孔2的形状和大小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采用的结构,保证能够顺畅地排出中冷器壳体I底部的沉积物即可。
[003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中冷器壳体I的底部沉积机油或雨水等杂质时,拆卸安装在所述通孔2中的所述堵塞件4,通过所述通孔2可以直接排出沉积物,而不用将中冷器从整车上拆卸进行清洗处理,清理中冷器的工作可以变得简单省时。
[0034]堵塞件4可以直接可拆卸地安装在通孔2中。但优选情况下,为了进一步保护中冷器壳体1,参照图1至图3,所述中冷器还包括具有纵向中心通孔的嵌件3,该嵌件3采用高硬度材料,确保稳固地固定于该通孔2中。该嵌件3包括嵌杆32,密闭且固定地插入通孔2中,从而保护中冷器壳体I。但是为了更好地将所述嵌件3固定于通孔2中,在该嵌杆32的一端设置一个径向凸缘31,径向凸缘31位于所述中冷器壳体I内,从而使所述嵌件3径向固定于所述通孔2上。另外,堵塞件4可拆卸地插入嵌件3的纵向中心通孔中。
[0035]嵌杆32能够固定地连接于所述通孔2中即可,连接方式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采用的技术手段,如粘接、焊接、过盈连接等,但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参照图2和图3,所述嵌杆3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平行于所述嵌杆32纵向方向的定位平面34,所述通孔2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平面34对应贴合的限位平面,通过所述定位平面34和所述限位平面的结合,可以防止嵌件3相对于通孔2自由转动,进而增加了嵌杆32在通孔2中的稳固性与密闭性。
[0036]当该嵌件3具有径向凸缘31时,参照图2和图3,所述径向凸缘31设置有沿径向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嵌件3的纵向中心通孔相通的通槽33,由于中冷器壳体I的最底部的沉积物需要通过该通槽33排出,因此该通槽33的底面不高于所述中冷器壳体I底部的内表面,使得沉积物可以流入所述嵌件3的纵向中心通孔中,最终排出中冷器的外部。
[0037]进一步地,为了使沉积物能够更顺畅地排出中冷器的外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通槽33可以贯穿所述嵌件3的径向凸缘31,而所述通槽33的个数以及形状不受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38]另外,所述堵塞件4的形状与所述通孔2或与所述嵌杆32的纵向中心通孔的形状能够配合即可,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参照图4,所述堵塞件4为螺塞,该螺塞螺纹连接于所述嵌杆32中。
[0039]具体地,参照图4,优选情况下,所述螺塞的伸入所述嵌杆32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嵌件3的纵向中心通孔相通的凹部41,因为所述凹部41的不高于所述通槽33,中冷器壳体I底部的沉积物可以通过所述通槽33引流到所述凹部41中。
[0040]更进一步地,参照图4,所述凹部41可以形成为沿所述螺塞纵向方向延伸的盲孔42,使沉积物更多地沉积于所述盲孔42中,当拆卸所述螺塞时,使沉积物一并连续地排出中冷器外部。
[0041]此外,参照图5,所述中冷器还可以包括具有中心通孔的密封件5,所述密封件5设置于所述通孔2的底部和所述螺塞之间,并能够套于所述螺塞的螺杆。所述密封件5的材料采用能够承受增压气体温度的材料,如橡胶材料等。在所述嵌件3上安装所述螺塞时,通过加装密封件5可以更有效地密闭中冷器内部。
[0042]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装置,该发动机装置包括发动机、增压器以及设置在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增压器之间中冷器,其中,该中冷器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冷器。此处所述的增压器,一般多采用涡轮增压器。
[004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中冷器气室底部沉积机油或雨水等沉积物时,拆卸安装在通孔上的堵塞件,此时沉积物通过所述通孔或通过所述嵌件的通槽排出至中冷器外部,因而,不用将中冷器从整车上拆卸,也能够及时排出中冷器气室底部的沉积物,使得中冷器内部的清洁工作变得简单省时,并能够节省维修费用。
[0044]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45]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46]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中冷器,该中冷器包括中冷器壳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壳体(I)的底部设置有通孔(2),该通孔(2)密封地设置有可拆卸的堵塞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还包括具有纵向中心通孔的嵌件(3),该嵌件(3)包括嵌杆(32)和设置于该嵌杆(32) —端的径向凸缘(31),所述嵌杆(32)密闭且固定地插入所述通孔(2)中,所述径向凸缘(31)位于所述中冷器壳体(I)内,所述堵塞件(4)可拆卸地插入所述嵌件(3)的纵向中心通孔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嵌杆(3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平行于所述嵌杆(32)纵向方向的定位平面(3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平面(34)对应贴合的限位平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凸缘(31)设置有沿径向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嵌件(3)的纵向中心通孔相通的通槽(33),该通槽(33)的底面不高于所述中冷器壳体(I)底部的内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33)贯穿所述嵌件(3)。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件(4)为螺塞,该螺塞螺纹连接于所述嵌杆(32)中。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塞伸入所述嵌杆(32)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嵌件(3)的纵向中心通孔相通的凹部(4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41)形成为沿所述螺塞纵向方向延伸的盲孔(42)。10.一种发动机装置,该发动机装置包括发动机、增压器以及设置在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增压器之间中冷器,其特征在于,该中冷器为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中冷器。
【文档编号】F02B29-04GK204283603SQ201420734818
【发明者】刘坤, 刘福平, 苏朝霞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