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分离器出气管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0840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油气分离器出气管总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油气分离器出气管总成。



背景技术:

油气分离器出气胶管连通曲轴箱与发动机进气塑料管,将发动机内部废气通向进气系统,经过再次燃烧利用,达到降低整机有害气体排放的目的;曲轴箱内废气主要是燃烧室内燃料燃烧后的产物经活塞与气缸之间的间隙窜入。该废气包含NOX、CO、CO2和H2O等。由于冬季北方气温较低,若使用单独的普通胶管,在某些极寒天气情况下,胶管内的水汽会迅速冷凝结冰并冻结在胶管内,直到胶管堵塞。胶管堵塞将引起曲轴箱压力过高,机油从油位计导管处喷出的严重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油气分离出气胶管进行改进,可以避免管内水汽在极寒天气情况下结冰堵塞胶管引起的曲轴箱压力过高导致机油从油位计导管处喷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分离出气管总成,可以避免管内水汽在极寒天气情况下结冰堵塞胶管引起的曲轴箱压力过高导致机油从油位计导管处喷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分离器出气管总成,包括紧贴发动机排气再循环系统设置的油气分离器出气管本体,所述油气分离器出气管本体上套装有隔热护套。

进一步,所述出气管本体右端向下弯折形成用于与油气分离器连接的管口。

进一步,所述出气管本体的走向布置中间高、两端低。

进一步,所述出气管本体采用丁腈橡胶和聚氯乙烯的混合发泡材料制成,所述隔热护套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出气管本体的内径为9mm、壁厚为1.5mm,所述隔热护套的壁厚为2mm。

进一步,所述隔热护套为海绵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分离器出气管总成,其油气分离器出气管本体紧贴发动机排气再循环系统设置,可以利用发动机排气再循环系统的温度;所述油气分离器出气管本体上套装有隔热护套,使得在熄火状态下出气管本体内与出气管本体外的冷空气隔绝;可以避免管内水汽在极寒天气情况下结冰堵塞胶管引起的曲轴箱压力过高导致机油从油位计导管处喷出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分离器出气管总成与油气分离器和发动机进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处透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A处透视放大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分离器出气管总成,包括紧贴发动机排气再循环系统设置的油气分离器出气管本体3,所述油气分离器出气管本体3上套装有隔热护套4;油气分离器出气管本体紧贴发动机排气再循环系统设置,可以利用发动机排气再循环系统的温度;油气分离器出气管本体上套装有隔热护套,使得在熄火状态下出气管本体内与出气管本体外的冷空气隔绝;可以避免管内水汽在极寒天气情况下结冰堵塞胶管引起的曲轴箱压力过高导致机油从油位计导管处喷出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气管本体3的走向布置中间高、两端低,出气管本体3右半部分向右下方倾斜后右端向下弯折形成用于与油气分离器6连接的管口5,左半部分向左下方倾斜后在左端设置有用于发动机进气管1连接的管口2,上下左右是指图中的上下左右方向;右端向下弯折使得出气管本体进气端中少量未完全分离的机油在重力作用下重新流回油气分离器,防止机油随油气分离器出气管进入发动机进气管;中间高、两端低便于使出气管本体中的少量液体及时流出,防止结冰;整体走向布置有利于紧贴发动机排气再循环系统设置,且对安装方便,给其他零部件的安装节省空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气管本体3采用丁腈橡胶和聚氯乙烯的混合发泡材料制成,所述隔热护套4采用三元乙丙橡胶制成;丁腈橡胶的耐油性和可交联性好,聚氯乙烯有耐臭氧性且来源丰富、价格低廉,丁腈橡胶和聚氯乙烯的混合发泡材料兼具二者优点,且具有优良的耐低温特性;三元乙丙橡胶的密度小,并且具有优良的耐候性、耐热性和耐化学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气管本体3的内径为9mm、壁厚为1.5mm,所述隔热护套4的壁厚为2mm;9mm的内径在保证出气管出气顺利的前提下节省有限空间,出气管本体及隔热护套的壁厚使得既能利用发动机排气再循环系统的温度,又能在熄火状态下保证管内与冷空气隔绝。

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护套4为海绵状结构;冷空气隔绝效果更好。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