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控制阀及进气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024765阅读:来源:国知局
在阀芯的关闭位置上,在上游侧和下游侧之间存在压力差的情况下,并通过其压力差而对密封部施加力的情况下,在正交于阀芯的转动轴的一侧及另一侧这两者中,能够以第一折叶部或者第二折叶部中的任一者为支点而使密封部沿着更向外侧展开的方向弹性变形。其结果,在上游侧和下游侧之间存在压力差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密封部的前端部(抵接部)更紧贴于进气口的内壁面,因此,能够良好地保持密封性。另外,即使在由进气波动引起上游侧的压力和下游侧的压力的大小关系颠倒了的情况下,也能够以第一折叶部或者第二折叶部中的另一者为支点使密封部沿着更向外侧展开的方向弹性变形,因此,能够良好地保持密封性。即,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一折叶部及第二折叶部,即便在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压力差的大小关系颠倒(通过压力差而作用在密封部的力的方向颠倒)了的情况下,也仅仅交替以第一折叶部为支点的向外侧的弹性变形和以第二折叶部为支点的向外侧的弹性变形,而通过上述两个弹性变形中的任意的弹性变形,也能够良好地保持密封性。
[0022]另外,通过将密封部形成为具有第一折叶部及第二折叶部的弯曲形状,能够以第一折叶部及第二折叶部为支点而使密封部容易地弹性变形,因此,不仅在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压力差较大的情况下,在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压力差较小的情况下,通过由其压力差而施加在密封部的力,也能够沿着密封部的前端部(抵接部)被推压到进气口的内壁面的方向使密封部容易地弹性变形。其结果,与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压力差的大小无关地,能够良好地进行密封。
[0023]在上述第二个方面涉及的进气装置中,优选地,进气口的内壁面具有由第一倾斜面构成的抵接面,阀芯的外周部具有与进气口的抵接面的第一倾斜面对应的第二倾斜面,在具有第二倾斜面的阀芯的外周部装配有具有第一折叶部及第二折叶部的密封部。采用如此构成,则通过由进气口的第一倾斜面构成的抵接面,能够使进气顺利地流通,因此,能够抑制在进气口中流通的进气的压力损失变大。另外,通过在阀芯的外周部设置与由进气口的第一倾斜面构成的抵接面对应的第二倾斜面,能够使装配在阀芯的外周部的密封部容易地与进气口的内壁面抵接。
[0024]此外,在本申请中,除了上述第一方面涉及的进气控制阀及第二方面涉及的进气装置,还能够想到如下其他结构。
[0025]S卩,本申请的其他结构涉及的进气控制阀具备:阀芯,其设于进气口,并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绕转动轴转动;以及能够弹性变形的密封部,其配置在阀芯的外周部中的在与阀芯的转动轴正交的方向上的一侧及另一侧,并通过在阀芯的关闭位置上与进气口的内壁面抵接,从而对进气口的内壁面和阀芯之间进行密封,密封部形成为能够弹性变形的连接有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的弯曲形状,以在阀芯的关闭位置上朝向进气口的上游侧而延伸的方式形成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中的一个并以朝向下游侧而延伸的方式形成另一个。采用如此构成,则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形成为向相互不同的方向延伸,因此,在阀芯的关闭位置上,在上游侧和下游侧之间存在压力差的情况下,并在通过其压力差而对密封部施加了力的情况下,在正交于阀芯的转动轴的一侧及另一侧这两者中,能够使第一部分或者第二部分中的任一者沿着更向外侧展开的方向弹性变形。其结果,在上游侧和下游侧之间存在压力差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密封部的前端部(抵接部)更紧贴于进气口的内壁面,因此,能够良好地保持密封性。另外,即使在由进气波动引起上游侧的压力和下游侧的压力的大小关系颠倒了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一部分或者第二部分的另一者沿着更向外侧展开的方向弹性变形,因此,能够良好地保持密封性。即,通过设置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在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压力差的大小关系颠倒(通过压力差而作用在密封部的力的方向颠倒)了的情况下,也仅仅交替第一部分向外侧展开的弹性变形和第二部分向外侧展开的弹性变形,而通过上述两个弹性变形中的任意的弹性变形,也能够良好地保持密封性。
[0026]另外,通过形成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的弯曲形状的密封部,能够使密封部容易地弹性变形,因此,不仅在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压力差较大的情况下,在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压力差较小的情况下,通过由其压力差而对密封部施加的力,也能够沿着密封部的前端部被推压到进气口的内壁面的方向使密封部容易地弹性变形。其结果,与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压力差的大小无关地,能够良好地进行密封。
[0027]另外,在这种其他的结构涉及的进气控制阀中,优选地,密封部构成为,在阀芯的关闭位置上,在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压力差的作用下,被施加有使第一部分或者第二部分弹性变形的方向上的力,从而第二部分以更紧贴的状态与进气口的内壁面抵接。采用如此构成,则在上游侧和下游侧之间存在压力差的情况下,通过有效地利用由其压力差而施加在密封部的力,能够进一步提高进气口的内壁面和阀芯之间的密封性,因此,能够容易并良好地保持密封性。
[0028]实用新型效果
[0029]根据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在上游侧和下游侧之间存在压力差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保持密封性。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进气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0031]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进气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32]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进气装置的进气控制阀关闭的状态的剖视图。
[0033]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进气装置的进气控制阀打开的状态的剖视图。
[0034]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进气装置的阀芯的剖视图。
[0035]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进气装置的阀芯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0036]图7是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进气装置的阀芯的关闭位置上下游侧的压力低于上游侧的压力的状态下的第一密封部的剖视图。
[0037]图8是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进气装置的阀芯的关闭位置上下游侧的压力低于上游侧的压力的状态下的第二密封部的剖视图。
[0038]图9是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进气装置的阀芯的关闭位置上上游侧的压力低于下游侧的压力的状态下的第一密封部的剖视图。
[0039]图10是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进气装置的阀芯的关闭位置上上游侧的压力低于下游侧的压力的状态下的第二密封部的剖视图。
[0040]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进气装置的阀芯的剖视图。
[0041]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进气装置的阀芯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0042]图13是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进气装置的阀芯的关闭位置上下游侧的压力低于上游侧的压力的状态下的第一密封部的剖视图。
[0043]图14是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进气装置的阀芯的关闭位置上下游侧的压力低于上游侧的压力的状态下的第二密封部的剖视图。
[0044]图15是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进气装置的阀芯的关闭位置上上游侧的压力低于下游侧的压力的状态下的第一密封部的剖视图。
[0045]图16是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进气装置的阀芯的关闭位置上上游侧的压力低于下游侧的压力的状态下的第二密封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7](第一实施方式)
[0048]参照图1?图8,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进气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0049]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进气装置100是设置于汽车用直列四缸发动机10(参照图3及图4)的进气装置。进气装置100具备:缓冲罐I ;四个进气口 2,所述四个进气口 2从缓冲罐I分支而配置在缓冲罐I的下游;以及进气控制阀3,其分别设在四个进气口 2的内部。另外,在结构上,进气装置100具备一体地包含缓冲罐I和四个进气口 2的进气装置主体101。并且,如图2?图4所示,在进气装置主体101的内部设有进气控制阀3。进气装置主体101包含主体侧部分1la和盖部分101b,并在主体侧部分1la装配了进气控制阀3的状态下主体侧部分1la和盖部分1lb通过振动熔敷而相互一体地接合。如图3及图4所示,进气装置100与汽缸盖1a连接,四个进气口 2经由汽缸盖1a而分别与各汽缸连接。
[0050]在缓冲罐I中流入有经由未图示的空气过滤器及节气门而到达的进气。四个进气口 2分别包含第一孔部21、第二孔部22、以及出口孔23,所述出口孔23在第一孔部21及第二孔部22的下游侧与发动机10的汽缸连接。第一孔部21从缓冲罐I绕过地延伸而与下游侧的出口孔23连接。第二孔部22设置成经由进气控制阀3而连接缓冲罐I和出口孔23。如图6所示,在位于第二孔部22和出口孔23的连接部分的开口部24的内壁面25上形成有在进气控制阀3关闭的情况下用于供进气控制阀3的后述的密封部50抵接的抵接面25a及25b。抵接面25a及25b均由在阀芯32打开的状态(参照图4)下沿着从第二孔部22向出口孔23漏掉的进气的流动方向的倾斜面来构成。此外,抵接面25a及25b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倾斜面”的一例。
[0051]进气控制阀3被构成为对位于第二孔部22和出口孔23的连接部分的开口部24进行开闭。在进气控制阀3关闭的状态下,如图3所示,由第一孔部21及出口孔23来形成进气路径长度较大的长孔,在进气控制阀3打开的状态下,如图4所示,由第二孔部22及出口孔23来形成进气路径长度较小的短孔,从而进气控制阀3被构成为能够改变进气路径长度。即,进气控制阀3作为改变向发动机10的各汽缸的进气路径长度的可变进气用的进气控制阀而起作用。由此,根据发动机转速、发动机负载等而改变进气路径长度,能够向发动机10供给更适当的量的进气。
[0052]另外,如图2所示,进气控制阀3具备:转动轴31,其设置成贯穿四个进气口 2的第二孔部22 ;阀芯32,其设于转动轴31并对第二孔部22进行开闭;以及致动器33,其使转动轴31转动。致动器33是通过供给负压而在直线方向上产生驱动力的直动型的负压致动器。
[0053]阀芯32分别设在四个进气口 2 (合计四个)。阀芯32具有与第二孔部22的开口部24对应的大致矩形外形形状,并形成为板状。在四个阀芯32上以横穿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方式插入有共通的转动轴31。四个阀芯32分别被构成为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绕转动轴31转动。四个阀芯32被构成为通过与转动轴31 —体地转动从而相互同步地进行开闭。外周面为圆形的轴部(未图示)以向阀芯32的两侧突出的方式设在阀芯32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阀芯32的轴部插入在轴承部件34中,所述轴承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