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控制阀及进气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024765阅读:来源:国知局
部件34以夹住阀芯32的方式配置在阀芯32的两侧。由此,阀芯32通过轴承部件34能够转动地被支承。阀芯32以沿着在关闭位置上呈曲线状延伸的进气口 2的形状的方式形成为弓状。由此,在关闭位置降低由阀芯32导致的进气阻力,从而能够抑制在进气口 2中流通的进气的压力损失变大。
[0054]在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阀芯32的外周部32a装配有密封部50,所述密封部50对第二孔部22的开口部24的内壁面25 (参照图3及图4)和阀芯32之间进行密封。密封部50由橡胶构成,且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密封部50包括:第一密封部50a,其装配在阀芯32的外周部32a中的在正交于转动轴31的方向的一侧(离发动机10的汽缸较近的一侧);以及第二密封部50b,其装配在阀芯32的外周部32a中的在正交于转动轴31的方向的另一侧(离发动机10的汽缸较远的一侧)。第一密封部50a和第二密封部50b相互分体地构成。
[0055]如图6所示,第一密封部50a被构成为在阀芯32的关闭位置上通过与第二孔部22的内壁面25的抵接面25a抵接从而对第二孔部22的内壁面25和阀芯32之间进行密封。第二密封部50b被构成为在阀芯32的关闭位置上通过与第二孔部22的开口部24的内壁面25的抵接面25b抵接从而对第二孔部22的内壁面25和阀芯32之间进行密封。关于第一密封部50a和第二密封部50b而言,相对于第二孔部22的内壁面25的抵接方向成为相互相反的方向。另外,第一密封部50a(第二密封部50b)形成为具有成为弹性变形时的支点的第一折叶部51a(51b)及第二折叶部52a(52b)的弯曲形状。详细而言,第一密封部50a的第一折叶部51a及第二折叶部52a分别配置在阀芯32的外周部32a中的阀芯32的另一个表面32c侧(缓冲罐I侧)及一个表面32b侧(出口孔23侧)。第二密封部50b的第一折叶部51b及第二折叶部52b分别配置在阀芯32的外周部32a中的阀芯32的一个表面32b侧(出口孔23侧)及另一个表面32c侧(缓冲罐I侧)。S卩,如图6所示,第一密封部50a的第一折叶部51a及第二折叶部52a分别配置在阀芯32的关闭位置上的进气口 2的上游侧及下游侧,第二密封部50b的第一折叶部51b及第二折叶部52b分别配置在阀芯32的关闭位置上的进气口 2的下游侧及上游侧。
[0056]第一密封部50a(第二密封部50b)具有连结第一折叶部51a(51b)和第二折叶部52a(52b)的能够弹性变形的连结部53a(53b)、和从第二折叶部52a(52b)向外侧延伸的能够弹性变形的抵接部54a(54b)。换句话说,第一密封部50a(第二密封部50b)通过连结部53a (53b)及抵接部54a (54b)而形成为V字状的弯曲形状。另外,第一密封部50a及第二密封部50b具有相互反向的V字形状。并且,在V字状的弯曲形状的阀芯32侧的一端设有第一折叶部51a (51b),并在V字状的弯曲形状的中间折回点设有第二折叶部52a (52b)。即,连结部53a(53b)和抵接部54a(54b)经由第二折叶部52a(52b)而相互连接。经由第一折叶部51a(51b)而连接的安装部55a(55b)硫化粘接在阀芯32的外周部32a的侧端面、一个表面32b、以及另一个表面32c,从而第一密封部50a (第二密封部50b)装配在阀芯32的外周部32a。第一密封部50a(第二密封部50b)具有板状的阀芯32的厚度Tl以下的阀芯32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LI (L2)。
[0057]第一密封部50a (第二密封部50b)的连结部53a (53b)形成为其前端部侧朝向阀芯32的一个表面32b侧(另一个表面32c侧)延伸,抵接部54a (54b)形成为其前端部侧朝向阀芯32的另一个表面32c侧(一个表面32b侧)延伸。S卩,连结部53a(53b)朝向阀芯32成为关闭位置时的转动方向侧延伸,并且抵接部54a (54b)朝向与阀芯32成为关闭位置时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侧延伸。如图5所示,在抵接部54a(54b)的前端部一体地形成有朝向内侧折弯的折弯部56a (56b)。由此,如图6所示,在阀芯32成为关闭位置时,使抵接部54a (54b)的外侧表面顺利地与开口部24的内壁面25的抵接面25a (25b)抵接从而能够使抵接部54a(54b)位于连结部53a(53b)和抵接面25a(25b)之间。另外,第一密封部50a (第二密封部50b)的抵接部54a (54b)具有大于连结部53a (53b)的长度。
[0058]第一密封部50a (第二密封部50b)被构成为在阀芯32转动到关闭位置时抵接部54a (54b)与开口部24的内壁面25的抵接面25a (25b)抵接。第一密封部50a (第二密封部50b)被构成为如下:在阀芯32的关闭位置上,在阀芯23的一个表面32b侧(进气口 2的下游侧)和另一个表面32c侧(进气口 2的上游侧)存在压力差的情况下,通过其压力差而被施加有以第一折叶部51a (51b)或者第二折叶部52a (52b)为支点而使连结部53a (53b)或者抵接部54a(54b)弹性变形的方向上的力,从而抵接部54a(54b)以更紧贴的状态与开口部24的内壁面25的抵接面25a (25b)抵接。
[0059]具体而言,在阀芯32的一个表面32b侧(进气口 2的下游侧)的压力低于另一个表面32c侧(进气口 2的上游侧)的压力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第一密封部50a被构成为如下:通过其压力差而被施加有如以第二折叶部52a为支点而使抵接部54a朝向外侧弹性变形那样的力,从而抵接部54a以更紧贴的状态与开口部24的内壁面25的抵接面25a抵接。如图8所示,在阀芯32的一个表面32b侧的压力低于另一个表面32c侧的压力的情况下,第二密封部50b被构成为如下:通过其压力差而被施加有如以第一折叶部51b为支点而使连结部53b沿着向外侧展开的方向弹性变形那样的力,从而抵接部54b以更紧贴的状态与开口部24的内壁面25的抵接面25b抵接。
[0060]在由进气波动引起阀芯32的另一个表面32c侧(进气口 2的上游侧)的压力变得低于一个表面32b侧(进气口 2的下游侧)的压力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第一密封部50a通过其压力差而被施加有如以第一折叶部51a为支点而使连结部53a沿着向外侧展开的方向弹性变形那样的力,从而抵接部54a以更紧贴的状态与开口部24的内壁面25的抵接面25a抵接。如图10所示,第二密封部50b在由进气波动引起阀芯32的另一个表面32c侧的压力变得低于一个表面32b侧的压力的情况下,通过其压力差而被施加有如以第二折叶部52b为支点而使抵接部54b朝向外侧弹性变形那样的力,从而抵接部54b以更紧贴的状态与开口部24的内壁面25的抵接面25b抵接。
[0061]下面,参照图6?图8,对在阀芯32的关闭位置上阀芯32的一个表面32b侧(进气口 2的下游侧)的压力低于另一个表面32c侧(进气口 2的上游侧)的压力的情况下的第一密封部50a及第二密封部50b的变形状态进行说明。一般而言,在阀芯32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由于进气口 2侧的进气流速快于缓冲罐I侧的流速,因此,阀芯32的一个表面32b侧(进气口 2的下游侧)的压力变得低于阀芯32的另一个表面32c侧(进气口 2的上游侧)的压力。
[0062]如果阀芯32转动到关闭位置,则如图6所示,第一密封部50a (第二密封部50b)的抵接部54a (54b)与开口部24的内壁面25的抵接面25a (25b)抵接,从而阀芯32和开口部24的内壁面25之间被密封。在该状态下,在阀芯32的一个表面32b侧(进气口 2的下游侦U的压力低于另一个表面32c侧(进气口 2的上游侧)的压力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对第一密封部50a的连结部53a通过其压力差而被施加有以第一折叶部51a为支点向内侧弹性变形的力(参照图7的箭头),从而使连结部53a与安装部55a抵接。由此,第二折叶部52a向内侧的移动被限制。然后,在第二折叶部52a向内侧的移动被限制了的状态下,对第一密封部50a的抵接部54a通过其压力差而被施加有以第二折叶部52a为支点朝向外侧弹性变形的力(参照图7的箭头),从而使抵接部54a以更紧贴的状态与抵接面25a抵接。由此,在阀芯32的一个表面32b侧(进气口 2的下游侧)的压力低于另一个表面32c侧(进气口 2的上游侧)的压力的情况下,在阀芯32的外周部32a中的正交于转动轴31的方向的一侧,阀芯32和第二孔部22的内壁面25之间良好地被密封。
[0063]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对第二密封部50b的连结部53b通过其压力差而被施加有以第一折叶部51b为支点朝向外侧弹性变形的力(参照图8的箭头),从而连结部53b被推压到抵接部54b。然后,对第二密封部50b的抵接部54b经由连结部53b被施加有朝向外侧弹性变形的力(参照图8的箭头),从而抵接部54b以更紧贴的状态与抵接面25b抵接。由此,在阀芯32的一个表面32b侧(进气口 2的下游侧)的压力低于另一个表面32c侧(进气口 2的上游侧)的压力的情况下,在阀芯32的外周部32a中的正交于转动轴31的方向上的另一侧,阀芯32和第二孔部22的内壁面25之间也良好地被密封。
[0064]下面,参照图6、图9及图10,对在阀芯32的关闭位置上由进气波动引起阀芯32的另一个表面32c侧(进气口 2的上游侧)的压力变得低于一个表面32b侧(进气口 2的下游侧)的压力的情况下的第一密封部50a及第二密封部50b的变形状态进行说明。此时,对于阀芯32的一个表面32b侧的压力低于另一个表面32c侧的压力的情况,变成在第一密封部50a侧和第二密封部50b侧颠倒的变形状态。以下,详细地进行说明。
[0065]如图6所示,如果阀芯32转动到关闭位置,则第一密封部50a(第二密封部50b)的抵接部54a (54b)与开口部24的内壁面25的抵接面25a (25b)抵接,从而阀芯32和内壁面25之间被密封。在该状态下,在由进气波动引起阀芯32的另一个表面32c侧(进气口 2的上游侧)的压力变得低于一个表面32b侧(进气口 2的下游侧)的压力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对第一密封部50a的连结部53a通过其压力差而被施加有以第一折叶部51a为支点朝向外侧弹性变形的力(参照图9的箭头),从而连结部53a被推压到抵接部54a。然后,对第一密封部50a的抵接部54a经由连结部53a而被施加有朝向外侧弹性变形的力(参照图9的箭头),从而抵接部54a以更紧贴的状态与抵接面25a抵接。由此,在由进气波动引起阀芯32的另一个表面32c侧(进气口 2的上游侧)的压力变得低于一个表面32b侧(进气口 2的下游侧)的压力的情况下,在阀芯32的外周部32a中的正交于转动轴31的方向上的一侧,阀芯32和第二孔部22的内壁面25之间良好地被密封。
[00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