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鉴别分频器高温厚膜集成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2481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鉴别分频器高温厚膜集成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鉴别分频器高温厚膜集成电路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鉴别分频器高温厚膜集成电路。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补偿密度、补偿中子、自然伽马等放射性测井仪的信号处理电路都要用到鉴 别分频器,目前国内外生产的鉴别分频器需要单电源24V供电,且包含两路输出,设置门 槛电压的稳压二极管工作在9V。有些仪器生产厂家生产的放射性测井仪上的电源电压是 +12V和-12V,没有+24V电源,需要鉴别分频器也工作在±12V,这样电源就可以共享,而不 需要额外增加电源。除此之外,两路输出对有些仪器生产厂家是不需要的,因为实际中只使 用一路输出,这样就可以去掉一路输出,减小电路的体积;9V的稳压二级管温漂比较大,不 利于门滥电压的稳定。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鉴别分频器高温厚膜集成电路,能够适应放射性测 井仪的要求,能够提供±12V电源工作,不需要增加额外电源,非常方便。[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鉴别分频器厚膜集成电路,包括外壳以及鉴 别分频器电路,所述的外壳具有双列引脚,每列10个共20个引脚,所述的鉴别分频器的元 器件集成设置在厚膜电路上,封装在外壳内,元器件和外壳引脚连接;所述的鉴别分频器电 路的电源输入为±12V。[0005]所述的鉴别分频器电路包括输入级电路、比较级电路、分频电路、整形驱动电路, 所述的输入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输入信号,输入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比较级电路的输入 端,比较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分频电路的输入端,分频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整形驱动电路的 信号输入端,所述的整形驱动电路具有一路输出信号。[0006]所述的输入级电路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电阻、第一至第四二极管、第一三极管,所 述的第一二极管与第二二极管串联,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九引脚,第九引脚为+12V电 源端,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十引脚,第十引脚为输入信号端,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 十一引脚,第十一引脚为-12V电源端,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 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九引脚,发射极连接第十一引脚,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连 接有第一电阻,基极与地十一引脚之间连接有第二电阻,发射极与第十一引脚之间连接有 第三电阻;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负极连接第九引脚,第四二极管的 正极连接第十一引脚,负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的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 十二引脚,第十二引脚为射极跟随器输出端。[0007]所述的比较级电路包括第四至第九电阻、第一至第三电容、稳压二极管、比较器, 所述的第四电阻第一端与第十一引脚连接,第二端连接第五电阻后连接第十三引脚,第 十三引脚为参考电压端,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还连接稳压二极管的正极,稳压二极管的负极 连接第六电阻后连接第十四引脚,第十四引脚为基准电压端,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还连接第十五引脚,第十五引脚为地端,地端还通过第七电阻连接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还通过第一电容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第八电阻,第八电阻串接第九电阻后连接第四引脚,第四引脚为空端,比较器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第十六引脚,第十六引脚为比较器输出端,比较器的输出端与同相输入端之间还连接有第三电容,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外接分压电阻的调节端,外接分压电阻的两端分别与第十五引脚和第十三引脚连接,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还连接有第二电容,反相输入端还连接第八引脚,第八引脚为门槛电压端。[0008]所述的稳压二级管为6. 2V稳压管,其温漂为5PPM/°C[0009]所述的分频器电路包括分频器,分频器的触发端与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分频器的三个分频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五、第六、第七引脚,第五、第六、第七引脚分别是1/8分频端、1/4分频端、1/2分频端,分频器的电源端连接第二十引脚,第二十引脚为+12V电源端。[0010]所述的整形驱动电路包括第十电阻至第十三电阻、第四电容、单稳态触发器和第二三极管,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引脚,第二引脚为单稳态信号输入端,第四电容、第十电阻组成的定时器均与单稳态触发器连接,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基极还连接第十一电阻后接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十引脚,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十二电阻后接地,发射极还连接第十三电阻后连接第三引脚,第三引脚为输出端。[00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供电电源为±12V,可实现电源共享,不需额外增加电源;变两路输出为一路输出,既满足的现有的需要,同时还具有电路体积小、可靠性高的优点;将抑稳压二级管换成6. 2V稳压二级管,温度漂移小,门槛电压更稳定,整个电路工作更稳定。本电路应用于石油测井系统补偿密度、补偿中子、自然伽马等各种放射性测井仪的信号处理领域。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外形及引脚排列示意图;[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外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 一种鉴别分频器高温厚膜集成电路,包括外壳以及鉴别分频器电路,所述的外壳具有双列引脚,每列10个共20个引脚,所述的鉴别分频器的元器件集成设置在厚膜电路上,封装在外壳内,元器件和外壳引脚连接;所述的鉴别分频器电路的电源输入为±12V。本专利采用厚膜集成电路工艺,外壳是用平行缝焊工艺进行气密封装;将四级电路集成在一块金属管壳里,尺寸仅为30. 5mmX 15. 2mmX4. 2mm,体积小;同时因为使用集成工艺,引线大为缩短、减少,电路的可靠性也得到了提高。电路中的电容采用I类、II类陶瓷介质贴片式电容,三极管、二极管、稳压二极管、比较器、分频器和单稳态电路用不带封装的裸芯片;外壳为可伐镀镍,玻璃绝缘子将引脚与外壳绝缘。[001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鉴别分频器电路包括输入级电路、比较级电路、分频电路、整形驱动电路。输入级电路采用射极跟随器,以便和前面的放大电路隔离;比较级电路对信号进行鉴别,去除噪声,门槛电压可由6. 2V稳压二极管电压和外接分压电阻自由调整;分频电路提供1/2、1/4、1/8分频输出;整形驱动电路提供25μ S的等宽等高的脉冲输出。[0017]所述的输入级电路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电阻R1-R3、第一至第四二极管D1-D4、第一三极管Tl,所述的第一二极管Dl与第二二极管D2串联,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连接第九引脚9,第九引脚9为+12V电源端,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第十引脚10,第十引脚10 为输入信号端,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第十一引脚11,第十一引脚11为-12V电源端, 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第一三极管Tl的基极,其集电极连接第九引脚9,发射极连接第十一引脚11,第一三极管Tl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连接有第一电阻R1,基极与第十一引脚 11之间连接有第二电阻R2,发射极与第i^一引脚111之间连接有第三电阻R3 ;第三二极管 D3的正极连接第一三极管Tl的发射极,负极连接第九引脚9,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第十一引脚,负极连接第一三极管Tl的发射极;所述的第一三极管Tl的发射极连接第十二引脚12,第十二引脚12为射极跟随器输出端。其中第一三极管Tl工作在射极跟随器状态, Rl、R2、R3决定Tl的静态工作点,使Tl工作在线性区,输出信号能够很好的跟随输入信号的变化。Dl和D2为Tl提供输入保护当输入电压超过正电源电压时,Dl导通,将电压限制在正电源电压以上O. 7V处,当输入电压低于负电源电压时,D2导通,将电压限制在负电源电压以下O. 7V处。同样道理,D3和D4为Tl管提供输出保护。[0018]所述的比较级电路包括第四至第九电阻R4-R9、第一至第三电容C1-C3、稳压二极管Z1、比较器U1,所述的第四电阻R4第一端与第十一引脚11连接,第二端连接第五电阻R5 后连接第十三引脚13,第十三引脚13为参考电压端,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还连接稳压二极管Zl的正极,稳压二极管Zl的负极连接第六电阻R6后连接第十四引脚14,第十四引脚 14为基准电压端,稳压二极管Zl的负极还连接第十五引脚15,第十五引脚15为地端,地端还通过第七电阻R7连接比较器Ul的同相输入端,比较器Ul的同相输入端还通过第一电容 Cl与第一三极管Tl的发射极连接,比较器Ul的输出端连接有第八电阻R8,第八电阻R8串接第九电阻R9后连接第四引脚4,第四引脚4为空端,比较器Ul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第十六引脚16,第十六引脚16为比较器输出端,比较器Ul的输出端与同相输入端之间还连接有第三电容C3,比较器Ul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外接分压电阻的调节端,外接分压电阻的两端分别与第十五引脚15和第十三引脚13连接,比较器Ul的反相输入端还连接有第二电容C2,反相输入端还连接第八引脚8,第八引脚8为门槛电压端。所述的稳压二级管Zl为6. 2V稳压管,其温漂为5PPM/°C。其中,R4、R5、R6、Zl组成稳压电路,提供设置门槛电压用的基准电压。外接分压电阻选用精密金属膜电阻,温漂要小于25ΡΡΜ/ ,这样就能保证在全温范围内有一个稳定的门槛电压。电容Cl起隔直作用,使前级电路的直流电压不会影响到后级电路,而信号的交流分量可以到达比较器的同相端。R7为比较器同相端提供直流偏置,比较器反相端由外接电阻分压设置门槛电压值,C2为滤波电容,去掉比较器反相端的干扰。C3抑制比较器自激,保证比较器稳定工作;R8为比较器输出端上拉电阻,比较器输出负脉冲。[0019]所述的分频器电路包括分频器U2(⑶4024),分频器U2的触发端⑴与比较器Ul 的输出端连接,分频器U2的三个分频输出端(9、11、12)分别连接第五、第六、第七引脚5、6、 7,第五、第六、第七引脚5、6、7分别是1/8分频端、1/4分频端、1/2分频端,分频器Ul的电源端(14)连接第二十引脚20,第二十引脚20为+12V电源端。[0020]所述的整形驱动电路包括第十电阻至第十三电阻R10-R13、第四电容C4、单稳态 触发器U3和第二三极管T2,单稳态触发器U3的输入端(12)连接第二引脚2,第二引脚2 为单稳态信号输入端,第四电容C4、第十电阻RlO组成的定时器均与单稳态触发器U3连接, 单稳态触发器U3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基极还连接第十一电阻RlI后接地, 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连接第二十引脚20,第二三极管T2的发射极连接第十二电阻R12 后接地,发射极还连接第十三电阻R13后连接第三引脚3,第三引脚3为输出端。C4选用I 类瓷介电容,以减小TW的温漂。因CMOS电路输出电流小,为了增加驱动能力,后面加一个 射极跟随器,T2、R11、R12、R13即为输出驱动电路。R13为输出电阻,对T2起保护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鉴别分频器高温厚膜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以及鉴别分频器电路,所述的外壳具有双列引脚,每列10个共20个引脚,所述的鉴别分频器的元器件集成设置在厚膜电路上,封装在外壳内,元器件和外壳引脚连接;所述的鉴别分频器电路的电源输入为±12V。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鉴别分频器高温厚膜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鉴别分频器电路包括输入级电路、比较级电路、分频电路、整形驱动电路,所述的输入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输入信号,输入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比较级电路的输入端,比较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分频电路的输入端,分频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整形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的整形驱动电路具有一路输出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鉴别分频器高温厚膜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级电路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电阻、第一至第四ニ极管、第一三极管,所述的第一ニ极管与第ニニ极管串联,第一ニ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九引脚,第九引脚为+12V电源端,第一ニ极管的正极连接第十引脚,第十引脚为输入信号端,第二ニ极管的正极连接第十一引脚,第十一引脚为-12V电源端,第一ニ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九引脚,发射极连接第十一引脚,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连接有第一电阻,基极与地i^ 一引脚之间连接有第二电阻,发射极与第i^ 一引脚之间连接有第三电阻;第三ニ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负极连接第九引脚,第四ニ极管的正极连接第十一引脚,负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扱;所述的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十二引脚,第十二引脚为射极跟随器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鉴别分频器高温厚膜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比较级电路包括第四至第九电阻、第一至第三电容、稳压ニ极管、比较器,所述的第四电阻第一端与第十一引脚连接,第二端连接第五电阻后连接第十三引脚,第十三引脚为參考电压端,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还连接稳压ニ极管的正极,稳压ニ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六电阻后连接第十四引脚,第十四引脚为基准电压端,稳压ニ极管的负极还连接第十五引脚,第十五引脚为地端,地端还通过第七电阻连接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还通过第一电容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第八电阻,第八电阻串接第九电阻后连接第四引脚,第四引脚为空端,比较器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第十六引脚,第十六引脚为比较器输出端,比较器的输出端与同相输入端之间还连接有第三电容,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外接分压电阻的调节端,外接分压电阻的两端分别与第十五引脚和第十三引脚连接,t匕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还连接有第二电容,反相输入端还连接第八引脚,第八引脚为门槛电压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鉴别分频器高温厚膜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压ニ级管为6. 2V稳压管,其温漂为5PPM/°C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鉴别分频器高温厚膜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频器电路包括分频器,分频器的触发端与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分频器的三个分频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五、第六、第七引脚,第五、第六、第七引脚分别是1/8分频端、1/4分频端、1/2分频端,分频器的电源端连接第二十引脚,第二十引脚为+12V电源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鉴别分频器高温厚膜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形驱动电路包括第十电阻至第十三电阻、第四电容、单稳态触发器和第二三极管,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引脚,第二引脚为单稳态信号输入端,第四电容、第十电阻组成的定时器均与单稳态触发器连接,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基极还连接第十一电阻后接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十引脚,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十二电阻后接地, 发射极还连接第十三电阻后连接第三引脚,第三引脚为输出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鉴别分频器高温厚膜集成电路,包括外壳以及鉴别分频器电路,所述的外壳具有双列引脚,每列10个共20个引脚,所述的鉴别分频器的元器件集成设置在厚膜电路上,封装在外壳内,元器件和外壳引脚连接;所述的鉴别分频器电路的电源输入为±12V。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供电电源为±12V,可实现电源共享,不需额外增加电源;并且还变两路输出为一路输出,既满足的现有的需要,同时还具有电路体积小、可靠性高的优点。
文档编号E21B47/00GK202872760SQ20122055630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3日
发明者刘军 申请人:青岛汉源微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