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杆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05587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蜗杆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转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蜗杆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蜗杆传动是在空间交错的两轴间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一种传动,蜗杆传动用于在交错轴间传递运动和动力。蜗杆传动具有单级传动比大,结构紧凑,传动平稳,无噪音,可自锁,传动效率低,承载能力大等优点。基于上述优点,蜗杆传动应用领域广泛,如机床数控工作台、分度,冶金中材料运输,矿山中开采设备,起重运输提升设备,电梯自动扶梯等。蜗杆传动由蜗杆和蜗轮组成,一般蜗杆为主动件,涡轮为传动构件,通过两者齿部的不断啮合,以固定的传动比实现预期的运动。但是,蜗杆传动也因其啮合的特征存在固有的缺陷,主要 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在连续的啮合过程中,蜗杆和蜗轮之间产生相对滑动,摩擦生热比较严重,从而影响传动的效率;第二、蜗杆与蜗轮齿面间滑动速度比较大,容易引起点蚀、磨损、胶合等失效形式,这种失效形式经过长期的积累,最终会影响传动精度;第三、采取蜗轮蜗杆传动方式,由于存在以上失效形式,为了保证传动精度,需要更换蜗杆或齿轮,这种更换工作比较费事费力,在有些机构中必须将整个设备拆除才能更换,这种情况不但给维修带来困难,而且也影响生产效率,特别是在全自动的生产线上,停工等待会给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由上可见,为了使现有的蜗杆在传动中减少摩擦生热,传动精度高,不会引起点蚀、磨损、胶合等失效形式,且部件更换维修方便,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蜗杆驱动装置,其传动中摩擦生热少,传动精度高,不会引起点蚀、磨损、胶合等失效形式,且部件更换维修方便。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蜗杆驱动装置,包括蜗杆,所述蜗杆上开设齿距不等的螺旋齿,其中,还包括驱动盘,所述驱动盘的圆周上等距地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与螺旋齿的侧壁相互啮合。上述的蜗杆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蜗杆两侧设置连接轴。上述的蜗杆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盘和轴承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蜗杆驱动装置,不同于传统的蜗轮蜗杆传动方式,驱动盘取带蜗轮装置,为实现连续的啮合运动,在驱动盘的指定圆周上等距的安装轴承,主动蜗杆在旋转的过程当中,轴承圆柱面与蜗杆螺旋齿侧壁接触,承受蜗杆的驱动力,从而带动运动部件实现运动。这种新型的蜗杆传动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摩擦小,效率高,由于在轴承与蜗杆的啮合过程中,轴承可以自由滚动,与螺旋齿侧壁产生的是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要小很多,从而减少了摩擦生热,提高了传动效率;第二、对蜗杆的损坏小,由于是滚动摩擦,从而减少了对蜗杆的摩擦,相应的也减少了对蜗杆的损坏;第三、增加了整个传动强度,在蜗杆蜗轮传动中,受啮合特性的限制,蜗轮的齿厚不能过大,当载荷过大时会出现蜗轮变形,蜗尺断裂的失效形式。如果要增加蜗轮的尺寸,蜗杆相应也要增大,这样会增加整个机构的尺寸。采取这种新型的蜗杆驱动,蜗杆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驱动盘的厚度,从而提高了整个驱动的强度和承载能力;第四、维修方便,由于蜗杆是采用硬度高的材料加工而成,表面经过热处理,其抗点蚀、胶合的性能较好,使用寿命较长。在传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轴承失效,本发明提供的产品轴承更换简单方便且成本低,不用将整个驱动盘更换,为机械的定时维修带来极大方便。

图I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蜗杆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驱动盘2蜗杆3轴承 4螺旋齿5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图I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蜗杆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蜗杆驱动装置,包括蜗杆2,所述蜗杆2上开设齿距不等的螺旋齿4,其中,还包括驱动盘I,所述驱动盘I的圆周上等距地安装有轴承3,所述轴承3与螺旋齿4的侧壁相互啮合。所述蜗杆2两侧设置连接轴5。所述驱动盘I和轴承3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蜗杆驱动装置,不同于传统的蜗轮蜗杆传动方式,驱动盘I取带蜗轮装置,为实现连续的啮合运动,在驱动盘I的指定圆周上等距的安装轴承3,主动蜗杆2在旋转的过程当中,轴承3的圆柱面与蜗杆2的螺旋齿4侧壁接触,承受蜗杆2的驱动力,从而带动运动部件实现运动。下面解释如下概念。传动比,蜗杆2的转速nl跟驱动盘I的转速n2之比,i =nl/n2,传动比是制造蜗杆2和驱动盘I的主要参数,设蜗杆2转一圈驱动盘I转过的角度为Θ,则传动比为i = 360/ Θ。驱动盘I上的分度圆,用来确定轴承3在驱动盘I上的径向位置,轴承3按照等分的角度均匀的分布在分度圆圆周上,在传动过程中,分度圆与蜗杆2的轴向剖面相切。驱动盘I的安装高度,驱动在安装过程中,其中心点在垂直方向必须保持一个合理的高度。安装太低,轴承3端面跟蜗杆2槽低面接触,产生摩擦,影响传动的效率,而且会减少轴承3和蜗杆2的工作寿命;安装过高,轴承3侧面与蜗杆2齿侧接触面积减少,会减少承载能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蜗杆驱动装置,由于驱动盘I做的圆周运动,在角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轴承3在蜗杆2轴向的速度不是常量,而是随着其角位移的变化而连续的变化,所以蜗杆2在旋转一周的情况下,轴承3在蜗杆2的轴向位移不同。在这种新型驱动形式下,蜗杆2的齿距等于其旋转一周带动轴承3在轴向的位移,所以蜗杆2的齿距是不等距的螺旋齿4。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蜗杆驱动装置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摩擦小,效率高,由于在轴承3与蜗杆2的啮合过程中,轴承3可以自由滚动,与螺旋齿4侧壁产生的是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要小很多,从而减少了摩擦生热,提高了传动效率;第二、对蜗杆2的损坏小,由于是滚动摩擦,从而减少了对蜗杆2的摩擦,相应的也减少了对蜗杆2的损坏;第三、增加了整个传动强度,在蜗杆蜗轮传动中,受啮合特性的限制,蜗轮的齿厚不能过大,当载荷过大时会出现蜗轮变形,蜗尺断裂的失效形式。如果要增加蜗轮的尺寸,蜗杆2相应也要增大,这样会增加整个机构的尺寸。采取这种新型的蜗杆驱动,蜗杆2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驱动盘I的厚度,从而提高了整个驱动的强度和承载能力;第四、维修方便,由于蜗杆2是采用硬度高的材料加工而成,表面经过热处理,其抗点蚀、胶合的性能较好,使用寿命较长。在传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轴承3的失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产品轴承3更换简单方便且成本低,不用将整个驱动盘I更换,为机械的定时维修带来极大方便。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 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蜗杆驱动装置,包括蜗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2)上开设齿距不等的螺旋齿(4);还包括驱动盘(I),所述驱动盘(I)的圆周上等距地安装有轴承(3),所述轴承(3)与螺旋齿(4)的侧壁相互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蜗杆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2)的两侧设置连接轴(5)。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蜗杆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盘(I)和轴承(3)通过接方式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蜗杆驱动装置,包括蜗杆,所述蜗杆上设有螺旋齿,其中,还包括驱动盘,所述驱动盘的圆周上等距地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与螺旋齿的侧壁相互啮合。所述蜗杆两侧设置连接轴。所述驱动盘和轴承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蜗杆驱动装置,不同于传统的蜗轮蜗杆传动方式,驱动盘取带蜗轮装置,为实现连续的啮合运动,在驱动盘的指定圆周上等距的安装轴承,主动蜗杆在旋转的过程当中,轴承圆柱面与蜗杆的螺旋齿侧壁接触,承受蜗杆的驱动力,从而带动运动部件实现运动。
文档编号F16H1/12GK202707928SQ20122027029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8日
发明者华宇锋, 王兵兵, 陈建才, 张敏锐, 王波 申请人:无锡同联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