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动力附件传动的转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1570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航空动力附件传动的转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航空动力附件传动的转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接飞机和发动机附件机匣的联轴器轴端的转接轴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正是飞机新型号不断涌现,飞机结构布局不断更新时期。一种新型号飞机可能选用与多种发动机进行匹配,往往需要对现成发动机的某部件或部位轴向或径向上进行适当调整,尤其是一种新改进的飞机与原型发动机及附件传动机匣之间要进行协调。由于因新、旧两型飞机布局不一致,旧型飞机原配的发动机及附件传动机匣的联轴器在轴向上长度不能满足新型飞机的装配要求,需要对原有发动机及联轴器或飞机附件传动机匣上的连接部位进行改进。而且在飞机附件传动机匣拆装过程中,又需要将固定于飞机附件传动机匣上的附件转接座进行轴向移动,穿过飞机承力梁的安装孔后进行拆装,因而要求联轴器能在轴向缩短到足够的距离;安装到位后又要求联轴器能伸长同样的距离。为了节省研制费用和时间,需要研制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转换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而研制出一种航空动力附件传动的转接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在飞机附件传动机匣与发动机附件传动机匣之间的联轴器上设计出一种转接装置,转接装置能弥补联轴器长度不足,另一方面转接装置可与转动一定角度后的联轴器实现径向错移,位移后可以实现联轴器与转接装置轴向部分重叠, 为飞机附件传动机匣轴向移动留出一定空间,加上联轴器本身的轴向收缩距离,可以实现飞机附件传动机匣拆装过程所需要的轴向伸缩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航空动力附件传动的转接装置,包括转接装置壳体、条带式卡箍、轴承、传动轴和滑油润滑系统。转接装置壳体的两端通过法兰盘分别与飞机附件传动机匣和发动机附件传动机匣输出联轴器壳体对接,两端的法兰盘结合处外缘都采用条带式卡箍固紧,构成外部支承结构。传动轴安装在转接装置壳体内,传动轴的前端与发动机附件传动机匣输出的联轴器连接,后端与飞机附件传动机匣的传动杆连接,组成内部传动系统。利用转接装置壳体内壁与飞机附件传动机匣法兰盘内壁上设计的润滑油路的喷油孔对两端轴承进行润滑,组成内部滑油润滑系统。

所述的转接装置壳体是一种锥形管。两端连接法兰,两端法兰是采用嵌入一个环形凸台进行定位,用密封圈进行端面封严。

所述的传动轴是一种空心结构,通过安装在两端的轴承进行径向定位。传动轴的两端轴承是采用轴肩和轴承衬套对轴承进行轴向限位,用螺母压紧定位,锁片对螺母进行锁紧。

所述的传动轴的前端面与发动机附件传动机匣联轴器的传动轴采用法兰端面齿连接,在传动轴的前法兰端面上设计有传动齿,通过与联轴器的传动轴法兰齿面啮合,并用固紧螺栓、螺母进行固紧传递扭矩。传动轴的后端与飞机附件传动机匣的传动杆采用花键连接,在传动轴后端内孔设计有内花键齿,通过与飞机附件传动机匣传动杆上的花键啮合传递扭矩。

所述的滑油供油路是设计在与飞机附件传动机匣法兰连接端的法兰和锥形管内壁上,内壁上的油路与飞机附件传动机匣法兰上的滑油油路对接,法兰上的油路孔径为4mm,转接装置壳体管壁的油路孔径也为4mm。在两个法兰的油路 连接段之间插入一根导管,分别在导管外部用安装的密封圈进行封严。滑油的回油油路设计在转接装置壳体内壁的底部,孔径为5mm。设计在转接装置壳体的管壁油路上的喷油孔和飞机附件传动机匣法兰油路上的喷油孔的孔径均为0.8mm。

所述的轴承润滑是通过滑油供油路的喷口进行直接向轴承喷射滑油。转接装置壳体上的油路喷油孔对前端轴承喷射,飞机附件传动机匣法兰上的滑油油路的喷油孔对后端轴承喷射。转接装置内的回油通过回油孔及及回油路流入飞机附件传动机匣。

所述的转接装置壳体长度L1设计为116mm-134mm,外壳锥度为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转接器既能弥补装配状态原有联轴器长度的不足,又能实现飞附机匣拆装过程所需要联轴器的轴向伸缩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转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转接装置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飞附机匣、转接装置和联轴器在装配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飞附机匣拆分过程联轴器转动示意图

图5为飞附机匣装配前(或拆分)状态转接装置所处位置示意图

1-飞机附件传动机匣壳体 2-条带式卡箍 3-转接装置壳体

4-端面封严密封圈 5-条带式卡箍 6-联轴器外壳 7-联轴器传动轴

8-传动轴 9-端面齿 10-螺母 11-螺栓 12-轴承衬套 13-轴承

14-油路 15-密封圈 16-密封圈 17-导管 18-密封圈 19-轴承

20-油路 21-锁片 22-轴承衬套 23-传动杆 24-花键 25-螺母

26-发动机附件传动机匣 27-交流电机转接座 28-飞机承力梁

29-起动机转接座 30-联轴器绕发附机匣端转动最大角度α

31-转接器壳体长度L1 32-交流电机和起动机转接座长度L2

33-联轴器缩短方向 34-联轴器转动方向

35-飞机附件传动机匣轴向移动方向 36-飞机附件传动机匣竖直移动方向

37-喷油孔 38-喷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由图1至图5可知,一种航空动力附件传动的转接装置包括转接装置壳体3、条带式卡箍2和5、轴承13和19、传动轴8和滑油润滑系统。转接装置壳体3的两端通过法兰盘分别与飞机附件传动机匣壳体1和发动机附件传动机匣输出联轴器壳体6对接,两端的法兰盘结合处径向上都采用条带式卡箍2和5固紧,构成外部支承结构。传动轴8安装在转接装置壳体3内,传动轴8的前端与发动机附件传动机匣26的联轴器传动轴7连接,后端与飞机附件传动机匣的传动杆23连接,组成内部传动系统。利用转接装置壳体3内壁润滑油路14与飞机附件传动机匣法兰内壁上设计的润滑油路20分别对两端轴承13和19进行润滑,组成内部滑油润滑系统。

所述的转接装置壳体3是一种锥形管,两端连接法兰,两端法兰是采用嵌入一个环形凸台进行定位,用密封圈4和16进行端面封严。

所述的传动轴8是一种空心结构,通过安装在两端的轴承13和19进行径 向定位。传动轴8的两端轴承13和19是采用轴肩和轴承衬套12和22对轴承进行轴向限位,用螺母25压紧定位,锁片21对螺母25进行锁紧。

所述的传动轴8的前端面与发动机附件传动机匣联轴器传动轴7采用法兰端面齿连接,在传动轴8的前法兰端面上设计有端面齿9,通过与联轴器传动轴7的法兰齿面啮合,并用固紧螺栓11、螺母10进行轴向压紧传递扭矩。传动轴8的后端与飞机附件传动机匣的传动杆23采用花键连接,在传动轴8的后端内孔上设计有内花键齿,通过与飞机附件传动机匣的传动杆23上的花键24啮合传递扭矩。

所述的滑油油路20和14是分别设计在与飞机附件传动机匣1的法兰连接端的法兰和转接装置壳体3管壁的上部,油路20与油路14对接,法兰上的油路20的孔径为4mm,转接装置壳体3管壁的油路14的孔径也为4mm。在两个法兰的油路连接段之间插入一根导管17,分别在导管17的外部用安装的密封圈15和18进行封严。滑油的回油油路设计在转接装置壳体3管壁的底部,孔径为5mm。设计在转接装置壳体3的管壁油路14上的喷油孔37和飞机附件传动机匣法兰油路20上喷油孔38的孔径均为0.8mm。

所述的轴承润滑是通过滑油油路14和20的喷口进行直接向轴承喷射滑油。转接装置壳体3上的油路14的喷油孔37对前端轴承13喷射,飞机附件传动机匣法兰上的滑油油路20的喷油孔38对后端轴承19喷射。转接装置壳体3内的回油通过回油孔及回油路流入飞机附件传动机匣。

所述的转接装置壳体3的长度L131设计为116mm-134mm,外壳锥度为5°。

应用示例

由于联轴器传动轴7与发动机附件传动机匣26的输出一般是采用万向轴连接,联轴器外壳6是插入式连接。而飞机附件传动机匣的交流电机转接座27和 起动机转接座29是穿过飞机承力梁28安装的,其交流电机转接座27和起动机转接座29的长度L232为87mm。当拆卸飞机附件传动机匣时,联轴器传动轴7相对转接装置对中轴线最大偏转角度α为24°,此时,转接装置与联轴器实现径向位移,位移后可以实现联轴器与转接装置轴向部分重叠,为飞机附件传动机匣轴向移动留出一定空间,加上联轴器本身具有一定的轴向伸缩量,可以将飞机附件传动机匣的交流电机转接座27和起动机转接座29从飞机承力梁的安装孔中安全退出。

飞机附件传动机匣拆卸步骤:

①拆开条带式卡箍5,将联轴器外壳6往发动机附件传动机匣26方向33移动;

②拆下螺母10,将联轴器传动轴7围绕发动机附件传动机匣端34方向转动角度30后,与转接装置3径向错移,为飞附拆卸轴向35移动留出L131空间;

③飞机附件传动机匣壳体1向发动机附件传动机匣方向35移动,直到交流电机转接座27和起动机转接座29长度L2完全退出飞机承力梁28,将飞附机匣壳体1顺着36方向移动实现拆卸,装配与拆卸过程逆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