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33624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中,将与驱动源连接的输入轴的旋转变速后传递至输出轴的无级变速器具备:偏心部件,其从输入轴的轴线偏心的偏心量可变,并且与该输入轴一起旋转;摆杆,其被枢轴支承于输出轴的外周;连杆,其连接偏心部件和摆杆并进行往复运动;单向离合器,其在摆杆的内周面和输出轴的外周面之间配置有多个滚子;以及径向止推轴承,其用于相对于输出轴同轴地支承摆杆。
【背景技术】
[0002]根据下述的专利文献I公知这样的曲轴式无级变速器:通过连杆将设置于输入轴上的偏心部件的偏心旋转转换为摆杆的往复摆动,将摆杆的往复摆动通过单向离合器转换为输出轴的单向的间歇旋转。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51611号公报
[0004]在该曲轴式无级变速器中,为了相对于单向离合器的内部件同轴地保持外部件,在内部件和外部件之间配置有调心用的径向止推球轴承。可是,在单向离合器接合来传递扭矩时,如果因滚子啮入在内部件与外部件之间形成的楔状的空间而使得外部件扩径,则径向止推球轴承的内圈和外圈之间的间隔扩大而在它们与滚珠之间产生间隙,可能会导致径向止推球轴承的调心功能失效。
[0005]为了防止这一情况,只要将作用于径向止推球轴承的轴向的预载设定得较大从而将滚珠强力地夹持在内圈和外圈之间即可,但是,如果这样,则存在径向止推球轴承的摩擦增加而导致动力传递效率降低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是鉴于前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不增加单向离合器的径向止推轴承的预载的情况下维持其调心功能。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发明,提出了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中,将与驱动源连接的输入轴的旋转变速后传递至输出轴的无级变速器具备:偏心部件,其从所述输入轴的轴线偏心的偏心量可变,并且与该输入轴一起旋转;摆杆,其被枢轴支承于所述输出轴的外周;连杆,其连接所述偏心部件和所述摆杆并进行往复运动;单向离合器,其在所述摆杆的内周面和所述输出轴的外周面之间配置有多个滚子;以及径向止推轴承,其用于相对于所述输出轴同轴地支承所述摆杆,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止推轴承具备:内圈,其与所述输出轴成一体地旋转,且形成有位于径向内侧的环状的第I滚动面和位于径向外侧的环状的第4滚动面;外圈,其与所述摆杆成一体地旋转,且形成有位于所述第I滚动面的径向外侧的环状的第2滚动面和位于所述第4滚动面的径向内侧的环状的第3滚动面;多个第I滚动体,其被配置在所述第I滚动面和所述第2滚动面之间;以及多个第2滚动体,其被配置在所述第3滚动面和所述第4滚动面之间。
[0008]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提出了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的结构的基础上,当所述单向离合器解除接合时、和所述单向离合器接合而传递小于规定的值的扭矩时,在所述第3滚动面和所述第4滚动面中的至少一方与所述第2滚动体之间形成间隙。
[0009]另外,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提出了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或2的结构的基础上,当所述单向离合器接合而传递规定的值以上的扭矩时,在所述第I滚动面和所述第2滚动面中的至少一方与所述第I滚动体之间形成间隙。
[0010]另外,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提出了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技术方案3中的任意一项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第I滚动面和所述第4滚动面分别形成于在所述内圈的侧面形成的环状的凹部的内周部和外周部上,所述第2滚动面和所述第3滚动面分别形成于在所述外圈的侧面形成的环状的凸部的内周部和外周部上。
[0011]另外,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提出了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技术方案4中的任意一项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第2滚动体的直径比所述第I滚动体的直径大。
[0012]并且,实施方式的偏心盘18对应于本发明的偏心部件,实施方式的径向止推球轴承34对应于本发明的径向止推轴承,实施方式的第I滚珠37i对应于本发明的第I滚动体,实施方式的第2滚珠37ο对应于本发明的第2滚动体,实施方式的发动机E对应于本发明的驱动源。
[0013]根据技术方案I的结构,将与驱动源连接的输入轴的旋转变速后传递至输出轴的无级变速器具备:偏心部件,其从输入轴的轴线偏心的偏心量可变,并且与该输入轴一起旋转;摆杆,其被枢轴支承于输出轴的外周;连杆,其连接偏心部件和摆杆并进行往复运动;单向离合器,其在摆杆的内周面和输出轴的外周面之间配置有多个滚子;以及径向止推轴承,其用于相对于输出轴同轴地支承摆杆。
[0014]径向止推轴承具备:内圈,其与输出轴成一体地旋转,且形成有位于径向内侧的环状的第I滚动面和位于径向外侧的环状的第4滚动面;外圈,其与摆杆成一体地旋转,且形成有位于第I滚动面的径向外侧的环状的第2滚动面和位于第4滚动面的径向内侧的环状的第3滚动面;多个第I滚动体,其被配置在第I滚动面和第2滚动面之间;以及多个第2滚动体,其被配置在第3滚动面和第4滚动面之间,因此,当因单向离合器的传递扭矩较小而使得外圈没有扩径或扩径量较小时,使第1、第2滚动面和第I滚动体接触,另外,当因单向离合器的传递扭矩较大而使得外圈的扩径量较大时,使第3、第4滚动面和第2滚动体接触,由此能够相对于内圈始终对外圈进行调心。由此,即使没有将径向止推轴承的预载设定得较大也能够维持调心功能,从而能够将摩擦损失的增加抑制在最小限度。
[0015]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的结构,当单向离合器解除接合时、和单向离合器接合而传递小于规定的值的扭矩时,在第3滚动面和第4滚动面中的至少一方与第2滚动体之间形成间隙,因此,通过小径的第1、第2滚动面与第I滚动体的接触,能够以最小限度的摩擦相对于内圈对外圈进行调心。
[0016]另外,根据技术方案3的结构,在单向离合器接合而传递规定的值以上的扭矩时,在第I滚动面和第2滚动面中的至少一方与第I滚动体之间形成间隙,因此,通过大径的第3、第4滚动面与第2滚动体的接触,能够相对于内圈对外圈高精度地进行调心,能够防止单向离合器的滚子的扭斜,从而能够实现可靠的扭矩传递。
[0017]另外,根据技术方案4的结构,第I滚动面和第4滚动面分别形成于在内圈的侧面形成的环状的凹部的内周部和外周部上,第2滚动面和第3滚动面分别形成于在外圈的侧面形成的环状的凸部的内周部和外周部上,因此,能够使第I?第4滚动面和第1、第2滚动体沿径向排列从而使径向止推轴承的轴向尺寸小型化。
[0018]另外,根据技术方案5的结构,第2滚动体的直径比第I滚动体的直径大,因此,在单向离合器解除接合时、以及单向离合器接合而传递小于规定的值的扭矩时,以小直径的第I滚动体支承小的扭矩,在单向离合器接合而传递规定的值以上的扭矩时,以大直径的第2滚动体支承大的扭矩,由此能够在将第1、第2滚动体的直径抑制为最小限度的同时确保耐久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骨架图。
[0020]图2是图1的2部的详细图。
[0021]图3是沿图2的3-3线的剖视图(OD状态)。
[0022]图4是沿图2的3-3线的剖视图(GN状态)。
[0023]图5是OD状态下的作用说明图。
[0024]图6是GN状态下的作用说明图。
[0025]图7是单向离合器的周围的分解立体图。
[0026]图8是图2的8部放大图。
[0027]图9是图8的9部放大图。
[0028]图10是径向止推球轴承的作用说明图。
[0029]图11是示出单向离合器的传递扭矩与径向止推球轴承的预载量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0030]标号说明
[0031]11:输入轴;
[0032]12:输出轴;
[0033]12a:外周面;
[0034]18:偏心盘(偏心部件);
[0035]19:连杆;
[0036]21:单向离合器;
[0037]22:摆杆;
[0038]22a:内周面;
[0039]25:滚子;
[0040]34:径向止推球轴承(径向止推轴承);
[0041]35:外圈;
[0042]35a:凸部;
[0043]36:内圈;
[0044]36a:凹部;
[0045]371:第I滚珠(第I滚动体);
[0046]37ο:第2滚珠(第2滚动体);
[0047]Ε:发动机(驱动源);
[0048]S1:第I滚动面;
[0049]S2:第2滚动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