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座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264550阅读:来源:国知局
性体部件12a以及第二弹性体部件12b双方对置的表里两面均设置构成压缩构件的倾斜部11c而实施。在该情况下,根据所要求的特性,例如也可以如图5的(a)所示,在内板11的延伸设置部11b,仅在与第一弹性体部件12a对置的一个面设置倾斜部11c而实施。即,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仅对第一弹性体部件12a作用轴向以及轴正交方向(内板11的延伸设置部lib的伸出方向)的压缩载荷。或者也可以如图5的(b)所示,在内板11的延伸设置部11b,仅在与第二弹性体部件12b对置的一个面设置倾斜部11c而实施。S卩,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仅对第二弹性体部件12b作用轴向以及轴正交方向(内板11的延伸设置部lib的伸出方向)的压缩载荷。
[0063]然而,在像这样使相对于内板11的延伸设置部lib设置的倾斜部11c仅与第一弹性体部件12a以及第二弹性体部件12b中的一方对置而实施的情况下,存在内板11(更详细地说是所连结的减振器A)在轴正交方向(内板11的延伸设置部lib的伸出方向)产生的弹力(弹簧常量)比上述实施方式以及第一、第二变形例的情况小的可能性。因而,在该情况下,可以在下壳体13的底部内表面13b或者上板14的压缩面14a设置作为壳体部件侧倾斜部的下壳体侧倾斜部13d或者作为板部件侧倾斜部的上壳体侧倾斜部14b,并包含上述下壳体侧倾斜部13d或者(以及)上壳体侧倾斜部14b而构成压缩构件。
[0064]具体地说,在内板11的延伸设置部11b,当仅在与第一弹性体部件12a对置的一个面、换言之仅在与下壳体13的底部内表面13b对置的一个面设置倾斜部11c的情况下,如图6的(a)所示,能够在下壳体13的底部内表面13b设置下壳体侧倾斜部13d。该下壳体侧倾斜部13d遍及下壳体13的底部内表面13b的整周形成为随着趋向内板11的延伸设置部lib的伸出方向、即在本变形例中随着从下壳体13的底部内表面13b的中心趋向半径方向外侧而厚度增加的锥状。这样,除了以与第一弹性体部件12a对置的方式在延伸设置部lib设置倾斜部11c之外,还设置下壳体侧倾斜部13d,由此能够有效地增加在轴正交方向(内板11的延伸设置部lib的伸出方向)产生的弹力(弹簧常量)。
[0065]另外,在内板11的延伸设置部11b,当仅在与第二弹性体部件12b对置的一个面、换言之仅在与上板14的压缩面14a对置的一个面设置倾斜部11c的情况,如图6的(b)所示,能够在上板14的压缩面14a设置上板侧倾斜部14b。该上板侧倾斜部14b遍及上板14的压缩面14a的整周形成为随着趋向内板11的延伸设置部lib的伸出方向、即在本变形例中随着从上板14的压缩部14a的中心趋向半径方向外侧而厚度增加的锥状。这样,除了以与第二弹性体部件12b对置的方式在延伸设置部lib设置倾斜部11c之外,还设置上板侧倾斜部14b,由此能够有效地增加在轴正交方向(内板11的延伸设置部lib的伸出方向)产生的弹力(弹簧常量)。
[0066]因而,在该第三变形例,也可以期待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第一、第二变形例相同的效果。另外,对于像该第三变形例这样设置的下壳体侧倾斜部13d或者上板侧倾斜部14b,也与上述第二变形例相同,例如,如图7的(a)所示,能够相对于下壳体13的圆形的底部内表面13b或者上板14的圆形的压缩面14b而在圆周上的任意位置设置下壳体侧倾斜部13d或者上板侧倾斜部14b来实施。另外,对于下壳体侧倾斜部13d或者上板侧倾斜部14b的倾斜角度,也与上述第一、第二变形例相同,例如如图7的(b)所示,能够相对于下壳体13的圆形的底部内表面13b或者上板14的圆形的压缩面14b而在圆周上的任意位置设置下壳体侧倾斜部13d或者上板侧倾斜部14b,并使上述下壳体侧倾斜部13d或者上板侧倾斜部14b的倾斜角度在周方向连续变化而实施。
[0067]由此也能够按照位置(方向)适当变更弹性体部件12 (第一弹性体部件12a或者第二弹性体部件12b)的预压缩状态。因而,能够任意变更弹性体部件12 (第一弹性体部件12a或者第二弹性体部件12b)所产生的弹力(弹簧常量)。
[0068]在本发明的实施中,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即可,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0069]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内板11的延伸设置部lib的表里两面设置倾斜部11c而实施。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进一步在下壳体13的底部内表面13b设置下壳体侧倾斜部13d来实施,或在上板14的压缩面14a设置上板侧倾斜部14b而实施。另外,在上述第三变形例中,与设置于内板11的延伸设置部lib的倾斜部11c对应,设置下壳体侧倾斜部13d或者上板侧倾斜部14b而实施。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未设置倾斜部11c的一侧也设置上板侧倾斜部14b或者下壳体侧倾斜部13d而实施。
[0070]在上述情况下,能够伴随着在轴向产生压缩载荷而在轴正交方向也产生压缩载荷从而对弹性体部件12 (第一弹性体部件12a以及第二弹性体部件12b)进行预压缩。由此,当经由悬架座10连结于车体B的减振器A在车辆的上下、左右、前后变位的情况下,能够响应性良好地施加所希望的弹力,能够适当控制减振器A的变位、且能够发挥所希望的特性。
【主权项】
1.一种悬架座,所述悬架座将构成车辆的悬架机构的悬架部件连结于车体, 所述悬架座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悬架座设置有: 内侧部件,所述内侧部件与所述悬架部件连结; 发泡性树脂弹性体,所述发泡性树脂弹性体由发泡性树脂形成,并对在所述内侧部件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进行夹持; 壳体部件,所述壳体部件具有一体地收纳所述内侧部件以及所述发泡性树脂弹性体的收纳部; 板部件,所述板部件被一体地固定于所述壳体部件的开口端部,并具有压缩面,所述压缩面与所述壳体部件的底部内表面一起压缩以夹持所述内侧部件的所述延伸设置部的状态被收纳于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收纳部内的所述发泡性树脂弹性体;以及 压缩构件,伴随着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底部内表面和所述板部件的所述压缩面对所述发泡性树脂弹性体的压缩,所述压缩构件在所述内侧部件的所述延伸设置部的伸出方向压缩所述发泡性树脂弹性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构件构成为包括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形成于所述内侧部件的所述延伸设置部的由所述发泡性树脂弹性体夹持的夹持面中的至少一面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部形成为随着趋向所述延伸设置部的伸出方向而厚度减少。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悬架座,其特征在于, 当在所述延伸设置部的所述夹持面中的、至少与所述板部件的所述压缩面对置侧的面形成有所述倾斜部时, 所述压缩构件构成为还包括形成于所述板部件的所述压缩面的板部件侧倾斜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架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部件侧倾斜部形成为:随着趋向对置的所述延伸设置部的伸出方向而厚度增加。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架座,其特征在于, 当在所述延伸设置部的所述夹持面中的、至少与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底部内表面对置侧的面形成有所述倾斜部时, 所述压缩构件构成为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底部内表面的壳体部件侧倾斜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架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部件侧倾斜部形成为:随着趋向对置的所述延伸设置部的伸出方向而厚度增加。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架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构件以沿所述内侧部件的周方向而不同的压缩状态压缩所述发泡性树脂弹性体。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架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架部件是减振器,所述内侧部件与所述减振器的减振杆连结。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悬架座。悬架座(10)具备内板(11)、弹性体部件(12)、下壳体(13)以及上板(14)。板(11)具备从圆筒部(11a)伸出的延伸设置部(11b)。在延伸设置部(11b)一体地形成有倾斜部(11c),且由弹性体部件(12)夹持。弹性体部件(12)从外周侧夹持延伸设置部(11b)的倾斜部(11c)。由此,若在将板(11)和弹性体部件(12)收纳于壳体(13)的状态下将板(14)固定,则悬架座(10)的轴向的输入由倾斜部(11c)分解为轴向的压缩载荷和轴正交方向的压缩载荷。因而,弹性体部件(12)以在轴向以及轴正交方向被预压缩的状态被保持。
【IPC分类】F16F15/08, B60G15/06, F16F9/54
【公开号】CN104981625
【申请号】CN201380072461
【发明人】丰田悟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4日
【公告号】EP2955409A1, WO2014122842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