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级离合总泵及车辆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323130阅读:来源:国知局
12设置在第一腔la的侧壁处,与第一腔la连通。第一出油口 12临 近第二腔lb。第一出油口 12用于在第一活塞4受压向左运动时,排出第一腔la中的部分 油液。
[0050] 第二出油口 13,其与所述第二腔lb连通,且远离所述第一腔la。第二出油口 13 用于在第二活塞5受压向左运动时,排出第二腔lb中的部分油液。
[0051] 可以理解的是,进油口 11、第一出油口 12和第二出油口 13的形状能够为任何适当 的形状。而且,进油口 11、第一出油口 12和第二出油口 13的数量不限于一个,而是可以在 同一个轴向位置上,在圆周方向上设置多个,例如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地设置多个。甚至可以 在不同的轴向位置处设置多个口径不同的口。进油口 11、第一出油口 12和第二出油口 13 分别通过进油管14、第一出油管15和第二出油管16与栗体1的外部连通。
[0052] 第一出油口 12和第二出油口 13与分栗连接,分栗也有一个活塞,分栗活塞面积与 总栗中起作用的活塞(第一活塞4或第二活塞5)的面积之比的变化,将导致杠杆比的变 化。
[0053] 第二复位弹簧8用于将第二活塞5保持在其初始位置(图1所示位置)。在第二 活塞8处于其初始位置时,第二活塞5处于第二腔lb中最接近第一腔la的位置。第二复 位弹簧8的一端(图1中右端)抵靠第二活塞5,另一端(图1中左端)抵靠堵盖2。
[0054] 第一复位弹簧7用于将第一活塞4保持在其初始位置(图1所示位置),在第一活 塞4处于其初始位置时,第一活塞4处于第一腔la中远离第二腔lb的位置且位于进油口 11的远离所述第二腔lb的一侧。第一复位弹簧8的一端(图1中右端)抵靠第一活塞4, 另一端(图1中左端)抵靠第二活塞5。
[0055] 有利的是,第一活塞4的有效轴向长度大于所述进油口 11与所述第一出油口 12 之间的轴向距离。第一活塞4的有效轴向长度是指可以与内壁密封接触的长度。
[0056] 图4中示出了联通通道17。联通通道17在第一连通口 17a与第二连通口 17b之 间延伸,第一连通口 17a与第一腔la连通,第二连通口 17b与第二腔lb连通。在自由位 置,即第一活塞4和第二活塞5都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联通通道17联通所述第一腔la和 第二腔lb,当总栗顶杆向前移动时,立即同时封住两个油室。也就是说,在第一活塞4离开 其初始位置向第二活塞5移位后,联通通道17被第一活塞堵塞,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 连通口 17a与进油口 11各自独立地与第一腔连通,此时,第一活塞4的侧壁可以同时堵塞 第一连通口 17a与进油口 11,从而使得第一连通口 17a与进油口 11之间的流动通道断开。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通口 17a也可以通过进油口 11与第一腔连通。堵塞进油口,即堵塞 了联通通道。但优选的是,第一连通口 17a与进油口 11各自独立地与第一腔连通,且有利 的是,第一连通口 17a与第一出油口 12处于相同的轴向位置处。
[0057] 优选地,第一出油口 12和第二出油口 13通过三通相互连接后与分栗连通。换句 话说,第一出油管14和第二出油管15相互连通后与分栗连通。
[0058] 有利的是,第一活塞4与第二活塞5的横截面积比在1 :1. 2至1 :2的范围内。
[0059] 下面示例地介绍本发明双级离合总栗的工作步骤。
[0060] 参见图1,此时,双级离合总栗处于第一工作行程的起点。此时,顶杆6未受到制 动踏板的作用力,从而,整个双级离合总栗处于自由位置,第一和第二活塞都处于其初始位 置。来自进油管14的压力油通过进油口 11进入第一腔la,同时经过联通通道17进入第二 腔lb。可以理解的是,来自进油管14的压力油的压力相对较低。来自进油管14的压力油 的压力,以及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的弹力,将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保持在其初始 位置,即图中的最右侧位置。
[0061] 参见图6,此时,双级离合总栗处于第一工作行程中。第一工作行程是第一活塞工 作时的行程。此时,双级离合总栗的总栗液压面积为第一活塞的面积,较小的面积。顶杆6 在制动踏板的作用下,向左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活塞4向左运动。第一活塞4的侧边挡住进 油口 11,从而挤压第一腔la中的油液,部分油液从第一出油口排出第一腔la。第一腔la和 第二腔lb中的压力独立于外部压力油的压力,通常是大于外部压力油的压力。有利的是, 在此过程中,联通通道17关闭,或者说第一连通口 17a被第一活塞4的侧壁挡住。
[0062] 参见图7,此时处于第一工作行程的终点,第二行程的起点。此时,第一活塞4与第 二活塞5接触,第二活塞5仍然处于其初始位置。
[0063] 参见图8,此时处于第二工作行程中。第二工作行程是第二活塞工作的行程。此 时,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一起滑动,但双级离合总栗的总栗液压面积为第二活塞的面积,较 大的面积。
[0064] 如图所示,有利的是,将第一工作行程设置为长于第二工作行程。从而,更有利于 满足踏板力的要求。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双级离合总栗。
[0065]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 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 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 神和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双级离合总栗,其特征在于,包括: 栗体(1),其限定相互连通的第一腔(Ia)和第二腔(Ib); 第一活塞(4),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腔(Ia)内且能够沿所述第一腔(Ia)的内壁密封轴向 滑动; 第二活塞(5),且设置在所述第二腔(Ib)内且能够沿所述第二腔(Ib)的内壁密封轴向 滑动,其中所述第二活塞(5)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活塞(4)的横截面积; 顶杆(5),其在所述第一活塞(4)的远离所述第二腔(Ib)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活塞(4) 连接; 进油口(11),其与所述第一腔(Ia)连通,且远离所述第二腔(Ib); 第一出油口(12),其与所述第一腔(Ia)连通,且临近所述第二腔(Ib);以及 第二出油口(13),其与所述第二腔(Ib)连通,且远离所述第一腔(la)。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离合总栗,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二复位弹簧(8),用于将所述第二活塞(5)保持在其初始位置,在所述第二活塞(5) 处于其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二活塞(5)处于所述第二腔(Ib)中最接近所述第一腔(Ia)的 位置。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级离合总栗,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一复位弹簧(7),用于将所述第一活塞(4)保持在其初始位置,在所述第一活塞(4) 处于其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塞(4)处于所述第一腔(Ia)中远离所述第二腔(Ib)的位 置且位于所述进油口(11)的远离所述第二腔(Ib)的一侧。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级离合总栗,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设置有联通通道(17),在所 述第一活塞(4)和第二活塞(5)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联通通道(17)联通所述第一腔(Ia) 和第二腔(Ib),在所述第一活塞(4)离开其初始位置向第二活塞(5)移位时,所述第一活塞 (4) 堵塞所述联通通道(17)。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级离合总栗,其特征在于,联通通道(17)在第一连通口 (17a)与第二连通口(17b)之间延伸,所述第一连通口(17a)与所述第一腔(Ia)联通,所述 第二连通口(17b)与所述第二腔(Ib)联通,其中,所述第一连通口(17a)与进油口(11)处 于相同的轴向位置。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级离合总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活塞(4)离开其初始位 置向第二活塞(5)移位后,所述第一连通口(17a)与进油口(11)之间的流动通道断开。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离合总栗,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四道密封圈,其嵌设在所述栗体(1)的内壁上,其中,第一密封圈(21)和第二密封圈 (22)用于密封所述进油口(11),第三密封圈(23)和第四密封圈(24)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出 油口(12)。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离合总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4)的有效轴向长度 大于所述进油口(11)与所述第一出油口(12)之间的轴向距离。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离合总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油口(12)和所述第二 出油口(13)通过三通相互连接后与分栗连通。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离合总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4)与第二活塞 (5) 的面积比在I :1. 2至1 :2的范围内。11. 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级离合总栗。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级离合总泵及车辆。所述双级离合总泵包括:泵体(1),其限定相互连通的第一腔(1a)和第二腔(1b);第一活塞(4),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腔(1a)内且能够沿第一腔(1a)的内壁滑动;第二活塞(5),且设置在第二腔(1b)内且能够沿第二腔(1b)的内壁滑动;进油口(11),其与所述第一腔(1a)连通,且远离所述第二腔(1b);第一出油口(12),其与所述第一腔(1a)连通,且临近所述第二腔(1b);以及第二出油口(13),其与所述第二腔(1b)连通,且远离所述第一腔(1a)。本发明的双级离合总泵能够在行程的不同阶段提供两个不同的活塞面积,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对制动踏板力的要求。
【IPC分类】F16D48/02
【公开号】CN105041914
【申请号】CN201510477364
【发明人】党健旺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8月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