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器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793716阅读:来源:国知局
图1、图2的箭头Ce方向(以下,将该方向称为装置轴向)的马达侧,第2盘22隔着中间盘23利用多个铆钉21固定于输入输出盘2。而且,在输入输出盘2和第2盘22上,沿着圆周方向延伸设置有用于沿着圆周方向收纳成对的两螺旋弹簧31、32的三组收纳用窗2a、22a。另外,在圆周方向上的输入输出盘2的各收纳用窗2a彼此之间,设置有用于将装置径向(减振器装置A的径向,图中的箭头外表示外径方向)的内外相连结的连结部2b。同样,在圆周方向上的第2盘22的各收纳用窗22a彼此之间,设置有用于将装置径向的内外相连结的连结部22b。
[0052]向外径方向延伸的三根中间盘侧支承臂24在圆周方向上以恒定间隔设置于中间盘23。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中间盘侧支承臂24配置在收纳用窗2a、22a的圆周方向的中间部。
[0053]另外,发动机启动用的齿轮构件25借助多个铆钉21与输入输出盘2的外周相结合。
[0054]因此,第2盘22、中间盘23、齿轮构件25与输入输出盘2—体旋转。
[0055]与中间盘23—样,向外径方向延伸的三根毂衬侧支承臂11在圆周方向上以恒定间隔设置于毂衬I。这些毂衬侧支承臂11在圆周方向上配置于收纳用窗2a、22a彼此之间的位置。于是,各毂衬侧支承臂11和中间盘侧支承臂24在圆周方向上交替配置。
[0056]另外,中间盘23的中间盘侧支承臂24和毂衬I的毂衬侧支承臂11在圆周方向上能够相对移动,上述两螺旋弹簧31、32沿着圆周方向被夹设在两个支承臂11、24之间。如图3所示,两螺旋弹簧31、32在两个支承臂11、24之间沿着圆周方向交替配置,在三组第I螺旋弹簧31和三组第2螺旋弹簧32中的一个三组螺旋弹簧同时压缩之际,另一个三组螺旋弹簧同时拉伸。
[0057](螺旋弹簧安装结构和弹簧座的结构)
[0058]接着,说明两螺旋弹簧31、32相对于各支承臂11、24的安装结构以及两弹簧座41、42的结构。
[0059]两螺旋弹簧31、32分别借助第I弹簧座41安装于毂衬侧支承臂11,借助第2弹簧座42安装于中间盘侧支承臂24。
[0060]首先,说明在两弹簧座41、42中通用的结构。
[0061]两弹簧座41、42是利用摩擦阻力较低的树脂覆盖后述的芯骨部件45进行模制成形而形成的,如图4A、图4B所示,分别具有支承部43和遮檐部44。
[0062]支承部43用于支承两螺旋弹簧31、32的弹簧中心轴线Sc的方向的端部,如图5所示,形成为大致圆盘状。而且,从支承各螺旋弹簧31、32的弹簧支承面43a的径向的中央突出形成有引导突起43c,该引导突起43c向各螺旋弹簧31、32的端部的内周插入并用于限制各螺旋弹簧31、32的径向的移动。
[0063]遮檐部44是沿着支承部43的外周部从装置外径方向(图3的箭头外方向)侧的大致一半的部分的区域起沿轴向延伸而形成的。该遮檐部44抑制各螺旋弹簧31、32在减振器装置A的工作时的离心力作用下向减振器外径方向发生变形,以覆盖各螺旋弹簧31、32的装置外径方向侧的方式形成。
[0064]另外,如图5所示,在遮檐部44上,在圆周方向的中央以及圆周方向的两端部这三处具有沿着轴向(沿着图5中的点划线所示的弹簧中心轴线Sc的方向)延伸的肋44a、44b、44b ο
[0065]芯骨部件45由金属制的薄板形成,如图5所示,由支承部芯骨部件451、遮檐部芯骨部件452以及侧缘部加强臂部453、453—体形成。
[0066]支承部芯骨部件451被埋入支承部43内,形成为直径比支承部43的直径小的圆盘形状。
[0067]遮檐部芯骨部件452配置在作为遮檐部44的装置外径方向的顶部的、肋44a的内侧。
[0068]侧缘部加强臂部453沿着遮檐部44的圆弧的圆周方向两端缘部的肋44b配置,且形成为宽度比遮檐部芯骨部件452的宽度窄的棒状。
[0069]遮檐部芯骨部件452具有靠近支承部43—侧的低刚性部452a和作为远离支承部43一侧的、遮檐部44的顶端侧的高刚性部452b。
[0070]在本实施方式I中,低刚性部452a和高刚性部452b之间的刚性的不同是根据形成遮檐部芯骨部件452的金属板材的宽度的不同而设定的,将高刚性部452b的宽度形成得比低刚性部452a的宽度宽。而且,在本实施方式I中,在赋予该宽度之差时,如图6所示,遮檐部芯骨部件452形成为俯视T字状。
[007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I中,低刚性部452a的遮檐部突出方向的尺寸LI形成为比引导突起43c的轴向尺寸L2大的尺寸。因此,低刚性部452a在圆周方向上设置在比引导突起43c的顶端靠遮檐部44的顶端方向侧的位置。另外,高刚性部452b在圆周方向上设置在比引导突起43c的顶端靠遮檐部44的顶端侧的位置。
[0072]而且,在本实施方式I中,遮檐部芯骨部件452相对于形成遮檐部44的树脂材料向装置内径方向(与箭头外相反的方向)暴露出来。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侧缘部加强臂部453整体被埋入用于形成遮檐部44的树脂材料。
[0073]接着,对支承部43进行说明。
[0074]如图5所示,支承部43在弹簧支承面43a的与各螺旋弹簧31、32抵接的部分设置有芯骨暴露部451a,该芯骨暴露部451a使支承部芯骨部件451以能够与各螺旋弹簧31、32抵接的方式暴露出来。
[0075]在本实施方式I,该芯骨暴露部451a设置在弹簧支承面43a的与各螺旋弹簧31、32强力接触的部位。即、芯骨暴露部451a配置在弹簧支承面43a的比各螺旋弹簧31、32的弹簧中心轴线Sc靠装置内径方向(与图4A、图4B所示的箭头外相反的方向)侧的位置。
[0076]而且,在本实施方式I中,芯骨暴露部451a沿着弹簧支承面43a的与各螺旋弹簧31、32的端部抵接的卷形状的圆周状部分设置为半圆弧状。
[0077]另一方面,弹簧支承面43a的包含比弹簧中心轴线Sc靠装置外径方向侧的区域在内的、芯骨暴露部451a以外的区域被作为利用树脂覆盖支承部芯骨部件451的覆盖区域43b ο
[0078](弹簧座的安装结构)
[0079]接着,说明两弹簧座41、42的、相对于毂衬侧支承臂11和中间盘侧支承臂24的安装结构。
[0080]在各支承臂11、24上形成有能够收纳各螺旋弹簧31、32的端部和各弹簧座41、42且沿着圆周方向构成为凹形状的一对安装用凹部I la、24a。而且,在被一对安装用凹部11a、24a沿着圆周方向夹着的部分设置有供各弹簧座41、42安装的安装部llb、24b。另外,在各安装用凹部I Ia、24a的外径方向侧,沿着圆周方向分别延伸设置有凸缘11f、24f。
[0081 ]各弹簧座41、42在支承部43的与设置有引导突起43c的这一侧相反的一侧的外侧面分别设置有用于沿着轴向夹持各支承臂11、24的安装部I lb、24b的一对夹持用突起47、46 ο
[0082]如图4Α、图4Β所示,设置于第I弹簧座41的夹持用突起47与第2弹簧座42的夹持用突起46相比,形成为相对较小的形状。
[0083]S卩、如图2所示,被夹持用突起47夹持的毂衬侧支承臂11在装置轴向(箭头Ce方向)的两侧配置有输入输出盘2的连结部2b和第2盘22的连结部22b。因此,如图9所示,一对夹持用突起47夹持着安装部11b,进而又被两个连结部2b、22b所夹持。于是,即使利用相对较小的夹持用突起47,也能够充分确保第I弹簧座41相对于毂衬侧支承臂11的安装部Ilb的安装强度。
[0084]另一方面,在中间盘23的中间盘侧支承臂24的轴向上不存在连结部2b、22b,第2弹簧座42仅通过一对夹持用突起46安装于中间盘侧支承臂24。因此,第2弹簧座42的夹持用突起46为了确保其安装强度,形成为比第I弹簧座41的夹持用突起47相对较大的形状。
[0085]以下,进一步详细说明第2弹簧座42的夹持用突起46的结构。
[0086]如图6所示,一对夹持用突起46、46的装置轴向的间隔成为能夹持安装部24b的间隔,通过如上所述夹持安装部24b来限制第2弹簧座42的装置轴向(箭头Ce方向)的移动。另夕卜,两个夹持用突起46、46只夹持着安装部24b,因此,成为能够相对于安装部24b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