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器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793716阅读:来源:国知局
>[0118]接着,说明两螺旋弹簧31、32在装置轴向(图1、图2的箭头Ce方向)发生了变形的情况下的作用。
[0119]如图1所说明的那样,中间盘23与发动机Eng相连结,因此,在自发动机Eng输入时,存在因发动机振动而受到轴向(图1、图2的箭头Ce方向)输入的情况。特别是,在输入输出盘2设置有发动机启动用的齿轮构件25的同时、保持着两螺旋弹簧31、32的情况下,来自发动机Eng的输入从输入输出盘2直接被传递到两螺旋弹簧31、32,因此,该输入变大。
[0120]如此,在向中间盘23输入有振动的情况下,在两个支承臂11、24之间沿轴向产生相对位移,在该情况下,两螺旋弹簧31、32在两个支承臂11、24之间沿着装置轴向进行相对位移。
[0121]针对这样的两螺旋弹簧31、32的两端部的装置轴向的相对位移,如图9所示,对于第I弹簧座41而言,夹持用突起47被连结部2b、22b和安装部Ilb夹持,因此,能够获得相对较高的安装强度。因此,即使第I弹簧座41在装置外径方向和装置轴向上发生变形和位移,也难以自安装部Ilb脱离或者破损。
[0122]与此相对,对于安装于中间盘侧支承臂24的第2弹簧座42而言,构成为利用一对夹持用突起46、46夹持安装部24b的结构,安装强度相对降低。因此,对于第2弹簧座42而言,利用来自各螺旋弹簧31、32的输入位置的不同来执行不同的动作。另外,该输入位置的不同是由于第2弹簧座42和两螺旋弹簧31、32的向装置外径方向的位移的有无而产生的。
[0123]因此,以下,以是否存在使该输入位置的不同产生的装置外径方向的位移进行区分并说明作用。
[0124](未向装置外径方向位移时)
[0125]首先,对两螺旋弹簧31、32未产生装置外径方向的变形的情况进行说明。
[0126]在该情况下,两螺旋弹簧31、32和支承部43的接触状态成为整周大致均匀,中间盘侧支承臂24和两螺旋弹簧31、32的输入在弹簧中心轴线Sc的附近进行。
[0127]而且,在两个盘1、2之间产生了轴向位移的情况下,第2弹簧座42自两螺旋弹簧31、32经由遮檐部44承受输入,如图7C所示,遮檐部44和支承部43在装置轴向上产生弹性变形。
[0128]利用该第2弹簧座42的弹性变形来吸收输入,因此,向两个夹持用突起46、46的输入较小。另外,对于两个夹持用突起46、46而言,该输入被位于弹簧中心轴线Sc的位置的低刚性部46a所承受,也吸收上述支承部43的变形。
[0129]因此,如图7C所示,第2弹簧座42在维持着夹持中间盘侧支承臂24的安装部24b的状态下,追随支承部43的变形发生弹性变形。
[0130]这样一来,第2弹簧座42追随两螺旋弹簧31、32的变形而发生变形,因此,难以在两螺旋弹簧31、32上产生应力。
[0131](向装置外径方向位移时)
[0132]接着,如图4B所示,对在两螺旋弹簧31、32向装置外径方向发生变形的同时、第2弹簧座42也向装置外径方向发生位移的情况下的装置轴向输入时进行说明。
[0133]在该两螺旋弹簧31、32向装置外径方向变形时,如上所述,两螺旋弹簧31、32与支承部43的装置内径侧之间的接触压力变强。
[0134]于是,如图7A的箭头F所示,自两螺旋弹簧31、32向夹持用突起46的输入自该接触压力较强的内径侧朝向高刚性部46b传递。
[0135]另外,在两个盘1、2沿着装置轴向进行了相对位移的情况下,遮檐部44向外径方向离开自两螺旋弹簧31、32进行输入的位置,从而难以经由遮檐部44进行输入。
[0136]因此,对于夹持用突起46而言,在刚性相对较高的高刚性部46b存在输入的情况下,难以产生向输入方向的弹性变形。因此,如图7B所示,第2弹簧座42在保持着夹持用突起46、46的形状的状态下改变相对于中间盘侧支承臂24的倾斜。在该情况下,两螺旋弹簧31、32向装置轴向的变形量减少,遮檐部44的变形例也减少。另外,此时,夹持用突起46、46利用肋46a、46a确保了强度,也难以产生破损。
[0137](实施方式I的效果)
[0138]以下,列举出实施方式I的减振器装置的效果。
[0139]实施方式I的减振器装置具有:
[0140]第I螺旋弹簧31和第2螺旋弹簧32,其沿着圆周方向被夹设在作为第一旋转体的毂衬I和作为第二旋转体的输入输出盘2之间,以使沿着作为卷绕中心的弹簧中心轴线Sc的方向朝向所述圆周方向的方式将两端部支承于各盘1、2的毂衬侧支承臂11和中间盘侧支承臂24;
[0141]内部具有芯骨部件45的树脂制的第I弹簧座41和第2弹簧座42,其以支承着两螺旋弹簧31、32的沿着所述弹簧中心轴线Sc的方向的两端部的状态安装于各支承臂11、24,该减振器装置的特征在于,
[0142]两弹簧座41、42具有支承部43,该支承部43具有支承两螺旋弹簧31、32的沿着所述弹簧中心轴线Sc的方向的端部的弹簧支承面43a,
[0143]所述芯骨部件45在所述支承部43处具有沿着所述弹簧支承面43a设置的支承部芯骨部件451,并且,在所述弹簧支承面43a的相对于各螺旋弹簧31、32滑动的部分上设置有使所述支承部芯骨部件451以能够与各螺旋弹簧31、32抵接的方式暴露的芯骨暴露部451a。
[0144]当由于减振器装置A的输入各螺旋弹簧31、32相对于弹簧支承面43a滑动时,支承部43的树脂有可能磨耗。
[0145]因此,在支承部43的相对于各螺旋弹簧31、32滑动的部分设置使支承部芯骨部件451以能够与各螺旋弹簧31、32抵接的方式暴露的芯骨暴露部451a,能够抑制树脂的磨耗。
[0146]2)实施方式I的减振器装置的特征在于,
[0147]所述芯骨暴露部451a在所述弹簧支承面43a处配置在比所述弹簧中心轴线Sc靠装置内径方向侧的位置。
[0148]如果使用相对低刚性的螺旋弹簧作为两螺旋弹簧31、32,则在装置旋转时两螺旋弹簧31、32向装置外径方向的变形量变大。如图4B所示,在该情况下,当两螺旋弹簧31、32向装置外径方向的变形量变大时,利用圆P所示的装置内径方向侧比装置外径方向侧更强力地与螺旋弹簧接触,同时伴随着由该变形带来的角度变化而进行滑动。因此,如果反复强力接触并进行滑动,那么支承部43的装置内径方向侧的树脂有可能产生磨耗。
[0149]因此,在本实施方式I中,将芯骨暴露部451a在弹簧支承面43a处配置在比所述弹簧中心轴线Sc靠装置内径方向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支承部43的装置内径方向侧的树脂的磨耗。
[0150]3)实施方式I的减振器装置的特征在于,
[0151]在所述弹簧支承面43a的隔着所述弹簧中心轴线Sc的装置内径方向的区域和装置外径方向的区域中的、一个区域设置有所述芯骨暴露部451a,在另一个区域设置有所述支承部芯骨部件451被所述树脂所覆盖的覆盖区域43b。
[0152]因此,利用芯骨暴露部451a,能够达成抑制在上述2)中所说明的各螺旋弹簧31、32向装置外径方向变形时树脂的磨耗。此外,通过设置覆盖区域43b,减轻了与各螺旋弹簧31、32之间的摩擦阻力,由此,能够使各螺旋弹簧31、32与支承部43顺畅地进行相对移动,从而能够谋求提尚两者的耐久性。
[0153]此外,由于两螺旋弹簧31、32的刚性的不同,两螺旋弹簧31、32与弹簧支承面43a之间的接触状态与本实施方式I存在不同的情况。例如,在使用了高刚性的螺旋弹簧作为两螺旋弹簧31、32的情况下,在有离心力作用时,也存在弹簧支承面43a的与装置外径方向侧的接触压力变大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将芯骨暴露部设置在装置外径方向侧,而将覆盖部设置在装置内径方向侧,从而能够兼顾上述树脂的磨耗抑制以及两螺旋弹簧31、32和弹簧支承面43a之间的摩擦阻力减轻所带来的耐久性提高。
[0154]4)实施方式I的减振器装置的特征在于,
[0155]所述芯骨暴露部451a沿着两螺旋弹簧31、32的卷形状设置为半圆弧形状。
[0156]通过只在弹簧支承面43a中的与两螺旋弹簧31、32强力接触并摩擦的部分设置芯骨暴露部451a,其他的部分利用树脂进行覆盖,从而能够抑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