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9793719阅读:来源:国知局
每个正传动比行星轮组的第三元件需要构成为 行星架。
[0137] 图1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的第八实施例。目标在于另一前进挡,而不必 显著改变图1中给定的变速器结构并且不必将变速器的所需的结构长度显著地变大,基于 在图1中示出的变速器简图在根据图14的变速器中设有附加的第七切换元件G,第七切换元 件构成为离合器并且设置在位于变速器的第一轴1(驱动轴AN)和第八轴8之间的动力流中。 因此获得在从图2中已知的第一挡下方的附加前进挡,即附加起动挡,其传动比大于从图2 中已知的第一挡的传动比。
[0138] 如在图1中,在图14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全部四个行星轮组1^1、1^2、1?3、1?4构成 为负传动比单行星轮组,其中每个行星轮组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元件,即每个行星轮组具 有太阳轮、行星架和齿圈。在此,第一元件全部构成为太阳轮,第二元件全部构成为行星架, 并且第三元件全部构成为齿圈。四个行星轮组RSI、RS2、RS3、RS4同轴地并排以限定顺序"第 一、第四、第二、第三行星轮组"(作为布置方案"RS1-RS4-RS2-RS3")的空间布置方案从图1 中不变地接收。
[0139] 如从图14中此外可见,六个切换元件A、B、C、D、E和F的空间布置方案基本上从图5 中接收。与图5不同,离合器E和F现以至少近似的直径轴向并排地设置并且示例性地具有一 个共同的外摩擦片架。
[0140] 如从图14中此外可见,设置在位于驱动轴AN(或轴1)和行星架ST2(轴8)之间的动 力流中的离合器G在空间上观察设置在沿轴向位于第一行星轮组RS1和第四行星轮组RS4之 间的区域中。这允许离合器G的摩擦片组的布置方案,其(如稍后还将阐述的那样,仅在第一 前进挡中是闭合的并且需要传输相对大的转矩)以相对大的直径、类似于两个齿圈H01和 H04的直径设置。相应地,第八轴8的在此示例地与离合器G的外摩擦片架和第二行星轮组 RS2的行星架ST2连接的部段完全地穿过第四行星轮组RS4,由此,行星轮组RS4和离合器G设 置在通过轴8的该部段形成的圆柱空间内。通向离合器G的压力和润滑介质输送能够以结构 上简单的方式低泄漏地经由驱动轴AN和第四行星轮组RS4的与驱动轴持久地连接的行星架 ST4实现。
[0141] 在此示出的离合器G的空间布置方案具有示例性的特征,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 能够将离合器G以不同方式空间定位。例如,离合器G能够在空间上观察也设置在沿轴向位 于第二行星轮组RS2和第四行星轮组RS4之间的区域中,相邻于离合器E。尤其当离合器G以 爪式离合器的结构类型构成时,适宜的是,离合器G轴向地以邻接于第二行星轮组RS2的方 式设置在沿轴向位于第二行星轮组RS2和第三行星轮组RS3之间的区域中,即靠近离合器C 设置。
[0142] 在图14中提出的将变速器以第七切换元件G扩展的扩展方案也能够与在图4中提 出的具有限定顺序"第二、第四、第一、第三行星轮组"(即布置方案"RS2-RS4-RS1-RS3")的 四个同轴地并排设置的行星轮组1^1、1^2、1?3、1?4的布置方案组合。为了在此实现离合器6 的从第一轴1(驱动轴AN)到第八轴8(行星架ST2)的连接,离合器G能够设置在沿轴向位于第 二行星轮组RS2和第四行星轮组RS4之间的区域中,优选沿轴向相邻于第二行星轮组RS2,沿 轴向方向观察设置在离合器C旁并且必要时沿径向设置在离合器E上方。
[0143] 在图15中示出根据图14的根据本发明的十挡自动变速器的示例性的换挡简图。在 每个挡中四个切换元件是闭合的并且三个切换元件是断开的。此外能够从换挡简图中得 知,在按顺序的换挡方式中(即在升或降一个挡位时)避免所谓的成组切换,因为在换挡逻 辑中相邻的两个挡位始终共同使用两个切换元件。第一前进挡良好地适合于所谓的具有用 于大牵引力的小总传动比的所谓爬行挡。第八前进挡构成为直接挡,使得提供具有超速特 性的三个前进挡。
[0144] 在图14中示出的全部四个行星轮组1^1、1^2、1?3、1?4作为负传动比单行星轮组的 实施方案理解为示例性的。在不改变齿轮组系统的运动学的情况下,负传动比行星轮组中 的单个或多个能够通过正传动比行星轮组取代。图16示出具有这种引起技术上有意义的变 速器结构的行星轮组类型变型形式的表格。下面详细阐述两个这种示例。在表格中列出的 全部变型形式能够经由在图15中示出的换挡逻辑接通十个前进挡和一个倒车挡。
[0145] 图1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变速器的第九实施例。在此示出的十挡自动变速器的齿轮 组简图相应于图14的齿轮组简图的运动学,然而具有第一行星轮组RS1的改型的结构构成 方案。所述第二实施例的换挡逻辑因此是如在图15中的相同的换挡逻辑。在保留从图14中 接收的四个行星轮组RSI、RS2、RS3、RS4同轴地并排以限定顺序"第一、第四、第二、第三行星 轮组"(即布置方案"RS1-RS4-RS2-RS3")的示例性空间布置方案的情况下,并且在保留从图 14中接收的七个切换元件A、B、C、D、E、F和G的示例性空间布置方案的情况下,第一行星轮组 RS1现在构成为正传动比行星轮组,而其它行星轮组RS4、RS2和RS3相对于图1不变地构成为 负传动比行星轮组。
[0146] 如在图17中可见,第一行星轮组RS1的能够经由制动器A与壳体GG连接的第一元件 如在图12中一样是第一行星轮组RS1的太阳轮S01。因此,太阳轮S01和与其相邻的太阳轮 S04如在图14中一样形成变速器的适合作为第一联接轴的第三轴3。与图14不同,第一行星 轮组RS1的第二元件(其与第三行星轮组RS3的齿圈H03形成变速器的适合作为第三联接轴 的第六轴6)现在是第一行星轮组RS1的齿圈H01。此外与图14不同,第一行星轮组RS1的能够 经由制动器B与变速器壳体GG连接的第三元件现在是第一行星轮组RS1的行星架ST1。因此, 行星架ST1现在形成变速器的第四轴4。因此,在图17中第一行星轮组的行星架和齿圈的耦 联在齿轮组系统的运动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相对于图14交换。
[0147] 图1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的第十实施例。十挡自动变速器的在此示出的 齿轮组简图又相应于图14的齿轮组简图的运动学。在保留从图14中接收的四个行星轮组 RS1、RS2、RS3、RS4同轴地并排以限定顺序"第一、第四、第二、第三行星轮组"(即布置方案 "RS1-RS4-RS2-RS3")的示例性空间布置方案的情况下,并且在保留从图12中接收的七个切 换元件A、B、C、D、E、F和G的示例性空间布置方案的情况下,第二行星轮组RS2现在构成为正 传动比行星轮组,而其它行星轮组RS1、RS4和RS3相对于图14不变地构成为负传动比行星轮 组。
[0148] 如在图18中可见,第二行星轮组RS2的形成变速器的(与离合器F持久地连接)的第 九轴9的第一元件如在图14中一样是第二行星轮组RS2的太阳轮S02。与图14不同,第二行星 轮组RS2的形成变速器的(与三个离合器D、F、G持久地连接的)第八轴8的第二元件现在是第 二行星轮组RS2的齿圈H02。此外与图14不同,第二行星轮组RS2的第三元件一一其与第三行 星轮组RS3的太阳轮S03-起形成变速器的适合作为第二联接轴的(并且与离合器C持续地 连接的)第五轴5-一现在是第二行星轮组RS2的行星架ST2。因此,在图18中第二行星轮组 的行星架和齿圈的耦联在齿轮组系统的运动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相对于图14交换。
[0149] 本领域技术人员从该引导中毫无问题地生成在图16列出的变型形式,其中与图 14、图17和图18不同,四个单行星轮组中的两个构成为正传动比行星轮组,并且四个单行星 轮组中的两个构成为负传动比行星轮组。为了保留齿轮组系统的运动学,在此仅仅需要的 是,将每个负传动比行星轮组的第一元件构成为太阳轮,将每个负传动比行星轮组的第二 元件构成为行星架,并且将每个负传动比行星轮组的第三元件构成为齿圈;而每个正传动 比行星轮组的第一元件构成为太阳轮,每个正传动比行星轮组的第二元件构成为齿圈,并 且每个正传动比行星轮组的第三元件构成为行星架。
[0150] 附图标记列表
[0151] 1 第一轴
[0152] 2 第二轴
[0153] 3 第三轴,第一联接轴
[0154] 4 第四轴
[0155] 5 第五轴,第二联接轴
[0156] 6 第六轴,第三联接轴
[0157] 7 第七轴
[0158] 8 第八轴
[0159] 9 第九轴
[0160] A 第一切换元件,第一制动器
[0161] B 第二切换元件,第二制动器
[0162] C 第三切换元件,第一离合器
[0163] D 第四切换元件,第二离合器
[0164] E 第五切换元件,第三离合器
[0165] F 第六切换元件,第四离合器
[0166] AN驱动轴
[0167] AB从动轴
[0168] GG 壳体
[0169] RS1第一行星轮组
[0170] S01第一行星轮组的太阳轮
[0171] ST1第一行星轮组的行星架
[0172] PL1第一行星轮组的行星轮
[0173] H01第一行星轮组的齿圈
[0174] RS2第二行星轮组
[0175] S02第二行星轮组的太阳轮
[0176] ST2第二行星轮组的行星架
[0177] PL2第二行星轮组的行星轮
[0178] H02第二行星轮组的齿圈
[0179] RS3第三行星轮组
[0180] S03第三行星轮组的太阳轮
[0181] ST3第三行星轮组的行星架
[0182] PL3第三行星轮组的行星轮
[0183] H03第三行星轮组的齿圈
[0184] RS4第四行星轮组
[0185] S04第四行星轮组的太阳轮
[0186] ST4第四行星轮组的行星架
[0187] PL4第四行星轮组的行星轮
[0188] H04第四行星轮组的齿圈
[0189] i 传动比
[0190] φ速比间隔
[0191] pC通向第三切换元件的压力输送部
[0192] pD通向第四切换元件的压力输送部
[0193] PE通向第五切换元件的压力输送部
[0194] PF通向第六切换元件的压力输送部
[0195] pS润滑压力输送部
[0196] HGS电动液压的控制设备
[0197] PU变速器栗
[0198] LE摩擦元件,第五切换元件的摩擦片组
[0199] LF摩擦元件,第六切换元件的摩擦片组
[0200] RE通向第五切换元件的压力输送部的矩形环密封部 [0201 ] RF通向第六切换元件的压力输送部的矩形环密封部 [0202] SC第三切换元件的伺服装置
[0203] SD第四切换元件的伺服装置 [0204] SE第五切换元件的伺服装置 [0205] SF第六切换元件的伺服装置 [0206] X 变速器剖面细节
【主权项】
1. 以行星结构方式的自动变速器、尤其是用于机动车的自动变速器,其包括驱动轴 (八《、从动轴以8)、四个行星轮组(1^1、1?2、1?3、1?4)以及六个切换元件以至?),所述行星 轮组分别具有三个元件(SOI、ST 1、HO 1,S02、ST2、H02,S03、ST3、H03,S04、ST4、H04),所述切 换元件的选择性的闭合引起在驱动轴(AN)和从动轴(AB)之间的不同的传动比,其中: -第一联接轴(3)将第一行星轮组(RS1)与第四行星轮组(RS4)持久连接, -第二联接轴(5)将第二行星轮组(RS2)与第三行星轮组(RS3)持久连接, -第三联接轴(6)将第三行星轮组(RS3)与第一行星轮组(RS1)持久连接, -驱动轴(AN)与第四行星轮组(RS4)持久连接, -从动轴(AB)与第三行星轮组(RS3)持久连接, -第一行星轮组(RS1)与两个切换元件(A、B)直接连接, -第二行星轮组(RS2)与四个切换元件(C、D、E、F)直接连接, -第三行星轮组(RS3)与两个切换元件(C、D)直接连接, -第四行星轮组(RS4)与四个切换元件(A、C、E、F)直接连接, -驱动轴(AN)与一个切换元件(C)直接连接,并且 -从动轴(AB)与一个切换元件(D)直接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设有第七切换元件(G),所述第七切 换元件与驱动轴(AN)以及与第二和第四行星轮组(RS2、RS4)直接连接。3. 以行星结构方式的自动变速器,尤其是用于机动车的自动变速器,其包括驱动轴 (八《、从动轴以8)、四个行星轮组(1^1、1?2、1?3、1?4)以及七个切换元件以至6),所述行星 轮组分别具有三个元件(SOI、ST 1、HO 1,S02、ST2、H02,S03、ST3、H03,S04、ST4、H04),所述切 换元件的选择性的闭合引起在驱动轴(AN)和从动轴(AB)之间的不同的传动比,其中: -第一联接轴(3)将第一行
当前第5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