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径钢制管道应急挤压截流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807286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大口径钢制管道应急挤压截流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钢制管道抢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口径钢制管道应急挤压截流装置,尤其适用于大口径(DN500以上)输油(气)管道发生破裂泄漏事故时的抢修,可对钢制管道进行挤压截流、截止、压扁作业。
【背景技术】
[0002]管道输送是目前石油输送的主要方式,它具有运输量大、便于管理、能耗少和密闭安全等优点。野外埋地敷设的钢制管道由于距离长,山地、陡坡、河流等障碍地段多,地质情况复杂。当遭到自然灾害、第三方破坏、断裂等较大泄漏事故时,如不及时进行抢修,将会造成大量油流外泄,甚至引发着火、爆炸、重大环境污染等次生灾害。由于受到集结时间、路程和地形条件等限制,大型抢修装备难以在短时间内到达事故现场并完成抢修换管和封堵作业。
[0003]针对上述问题,人们研发了专门针对钢制管道泄漏抢修用的应急挤压截流装置,其原理是利用液压力或手动机械力将钢制管道压扁,进而对输油管段进行截流和堵漏。如中国专利号201010550449.7公开的快速装拆式钢制管道挤压截流装置(利用液压力),以及中国专利号201520247363.5公开的手动操作的钢制管道挤压截流装置(利用手动机械力)。然而,上述专利中所设计的截流装置最大的使用缺陷是只能对口径小的钢制管道抢修,无法对大口径钢制管道(尤其是直径在500mm以上的钢制管道)进行抢修,原因如下:
[0004]其一、刀口小。上述专利中,不管是受驱动机构驱动的动刀口,还是位于底座上的定刀口,刀口截面呈弧状,因此在对管道进行挤压时基本上是线接触,一旦管道口径增大,这种刀口挤压起来显然很费劲,因而不适用。
[0005]其二、缺少抬升定刀口的悬升机构。之所以需要让定刀口抬起,是为了让定刀口与管道的下部接触,如果在动刀口动作时,定刀口未与管道下部接触,就会增大动刀口向下的挤压行程,影响抢修效率,而且还会由于管道下部没有挤压支点导致管道的折弯现象发生。因此使用截流装置时,在将定刀口等组件安放到管道下方后,一般都需要将定刀口抬起,以使其与管道下部接触,给管道一个下挤压支点。上述专利所设计的截流装置由于是专门针对小口径钢制管道抢修用的,因此体积不大,重量轻,定刀口结构简单,在对小口径钢制管道抢修时,通常仅需要人工抬起即可。然而,一旦待抢修的钢制管道口径增大,占据空间便会增大,抢修人员在将定刀口放入到管道下方后,并不容易将定刀口自下而上抬起。更何况,定刀口是固定在底座上的,操作时还得连同底座一起抬起。进一步的是,待抢修的钢制管道口径增大,必然要加长刀口,而且还需要对刀口进行重新设计,加上底座的加宽,因此在重量上会增加,此时人工抬起的抢修方式就显得更不切合实际。
[0006]其三、缺少校正抢修管道是否位于刀口中部的对位机构。上述专利的截流装置在对小口径的钢制管道进行抢修时,被压管还能在肉眼观测下很好的保证处于动刀口的中部,然后与定刀口配合完成管道截流。而当钢制管道的口径逐渐增大时,却不能快速判断被压管是否处于动刀口中部,这就无法保证对钢制管道的挤压效果。
[0007]除此之外,上述专利所设计的截流装置由于专门针对小口径钢制管道抢修,体积不大,在完成管道堵截时,通常直接将整个装置保留在管道上,直到故障排除恢复正常后才可以进行拆除,可见还存在拆卸不灵活,使用不方便的缺点。

【发明内容】

[0008]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口径钢制管道应急挤压截流装置,该截流装置通过对上、下压头的压口改进设计,并增设了对位机构和悬升机构,使得尤其适用于对大口径钢制管道进行抢修。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0]—种大口径钢制管道应急挤压截流装置,其包括:
[0011]底座,其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对吊环,每对吊环在底座上均呈左右布局;
[0012]下压头,其设置在底座上,并位于前后两侧的吊环之间,所述下压头具有向上的下压口,所述下压口的横截面为上小下大的锥台状,所述下压头的两端设置有竖向螺孔;
[0013]立柱,其底部螺纹连接至下压头的竖向螺孔中;
[0014]上压头,其滑动设置于立柱上,所述上压头具有向下的上压口,所述上压口的横截面为下小上大的锥台状,上压口与下压口正相对,并在上压口与下压口之间形成有放置待抢修管道的空间;
[0015]对位机构,其包括设置在上压头侧面中部的对位板,所述对位板下端向下延伸出上压头,且下端部设置成与待抢修管道外表面相配合的弧形支撑面;以及
[0016]两组悬升机构,其分别设置于底座的前后两侧,每组悬升机构均包括设置在待抢修管道上部的顶升单元和连接在顶升单元左、右两侧的左、右拉带,左拉带的另一端连接在位于底座左边的吊环上,右拉带的另一端连接在位于底座右边的吊环上。
[00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本发明所述截流装置是专门针对直径在500mm以上的钢制管道抢修用设计的,其不仅对传统截流装置的刀口进行了设计,改为锥台压口,使得上、下压头在与钢制管道接触时改“线接触”为“面接触”,能承受更大的作用力,还增加了对位机构和悬升机构,通过对位机构将上压头能够被定位在抢修管道的中部,由此保证对抢修管道的挤压效果;通过悬升机构使下压头能够被抬起进而让下压口与抢修管道保持接触,给抢修管道一个下部挤压支点,由此保证对抢修管道的挤压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发明所述截流装置组装完成时的正面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发明所述截流装置组装完成时的侧面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发明所述截流装置组装悬升机构的正面示意图;
[0022]图4为图3的侧面不意图;
[0023]图5为本发明所述截流装置组装底座和下压头的正面示意图;
[0024]图6为图5的侧面示意图;
[0025]图7为图6中下压头的I部放大图;
[0026]图8为本发明所述截流装置的上压头正面示意图;
[0027]图9为本发明所述截流装置的上压头侧面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发明所述截流装置挤压钢制管道时的正面示意图;
[0029]图11为本发明所述截流装置挤压钢制管道时的侧面示意图;
[0030]图12为本发明所述截流装置完成挤压时在管道上的最终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0032]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2、7、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口径钢制管道应急挤压截流装置,其包括:
[0033]底座10,其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对吊环11,每对吊环11在底座10上均呈左右布局;
[0034]下压头20,其设置在底座10上,并位于前后两侧的吊环11之间,所述下压头20具有向上的下压口 21,所述下压口 21的横截面为上小下大的锥台状(见图7),所述下压头20的两端设置有竖向螺孔22;
[0035]立柱30,其底部螺纹连接至下压头20的竖向螺孔22中;
[0036]上压头40,其滑动设置于立柱30上,所述上压头40具有向下的上压口 41,所述上压口 41的横截面为下小上大的锥台状(见图9),上压口 41与下压口 21正相对,并在上压口 41与下压口 21之间形成有放置待抢修管道A的空间;
[0037]对位机构50,其包括设置在上压头40侧面中部的对位板51,所述对位板51下端向下延伸出上压头40,且下端部设置成与待抢修管道A外表面相配合的弧形支撑面(见图1);
[0038]以及,两组悬升机构60,其分别设置于底座10的前后两侧,每组悬升机构60均包括设置在待抢修管道A上部的顶升单元61和连接在顶升单元61左、右两侧的左、右拉带62、63,左拉带62的另一端连接在位于底座10左边的吊环11上,右拉带63的另一端连接在位于底座10右边的吊环11上。
[0039]对于上述总体方案而言,待抢修管道A放置于上压头40的上压口 41和下压头20的下压口 21之间。本发明首先对上压头40的上压口41和下压头20的下压口 21进行重新设计,将上压头40的上压口 41横截面设置为下小上大的锥台状(见图9),下压头20的下压口 21横截面设置为上小下大的锥台状(见图7),利用压头的锥台状压口来对待抢修管道A进行挤压,因此相对于传统的弧形刀口而言,作用面更大,能够承受的作用力更大,对于大口径钢制管道的抢修显得尤其重要。
[0040]其次,本发明所述截流装置在上压头40安装的过程中,通过对位机构50将上压口41定位在待抢修管道A的中部,具体定位方式则是利用对位机构50的对位板51实现。因对位板51的下端部设置成与待抢修管道A外表面相配合的弧形支撑面,且是向下延伸出上压头40的,因此在上压头40组件动作前,对位板51的下端可卡设于待抢修管道A上端的外表面,就可通过本身位于上压头40侧面中部的对位板51将被压的待抢修管道A定位在上压头40中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