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制动鼓式制动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59254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制动鼓式制动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汽车鼓式制动系统,尤其涉及到一种制动效果好的鼓式制动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鼓式制动器中,如图1所示,图1为原有鼓式制动器结构,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运作,两制动蹄一只是领制动蹄,另一只是从制动蹄,从蹄所广生的制动力矩最大不超过领蹄的60%,因此两制动蹄未能发挥全部制动力矩,另外,由于制动蹄摩擦片贴合力不均衡,产生的摩擦力也不均衡,局部贴合力强的区域摩擦力大,贴合力小的区域摩擦力小,整体摩擦制动力的效率不能充分发挥,还有,由于结构问题,使得局部贴合力大的区域摩片磨损快,从而整体摩擦片使用寿命降低,摩擦片局部过快易损至磨损极限而其他局部仅磨损少量,两者不均衡,使得摩擦片过早报废,造成材料浪费。
[0003]日前,行业中为了提高制动效能,制动器结构缺陷而片面地增大刹车分栗气压,增大制动凸轮旋转推力来产生制动蹄与轮毂的贴合力,增大制动力矩,其一效果并不理想,其二造成其它结构件机械强度性能不够,或者结构布局空间范围制压,使其制造成本高而效果不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把车辆的运动动能向制动动能转移,实现能效的有效置换的鼓式制动器。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制动鼓式制动器,它由制动鼓、制动底板、回位弹簧、先制动蹄、后制动蹄及设置于制动蹄上的摩擦片组成,所述先制动蹄或后制动蹄两端设有支撑销,所述制动底板设置于制动鼓与先制动蹄或后制动蹄中部,所述制动底板一端延伸至支撑销上并与先制动蹄、后制动蹄轴向活动连接,所述制动底板顶端延伸处设有浮动补偿装置,所述浮动补偿装置由扭矩变量调整机构、第一连动偏转臂、第二连动偏转臂和连动连杆组成,所述第一连动偏转臂和第二连动偏转臂设置于扭矩变量调整机构两端并与其相适配,所述浮动补偿装置通过连接销与制动底板连接,所述扭矩变量调整机构两端活动连接于支撑销上,所述扭矩变量调整机构与先制动蹄、后制动蹄轴向浮动位移,所述先制动蹄与制动鼓贴合所产生的切向摩擦力变为后制动蹄的制动推力,其运动动能向制动动能转移。
[0006]所述制动底板一端设有防尘罩,所述先制动蹄、后制动蹄两端与凸轮轴贴合,所述凸轮轴穿过防尘罩。
[0007]本实用新型采用该制动器后,其有益效果为:
[0008]本申请沿袭了传统气压鼓式制动器凸轮旋转制动原理,保持原刹车分栗、气室、凸轮轴、桥壳、轮毂、制动鼓不变,通过四轴偏转使制动蹄的摩擦片外圆弧圆心浮动,更能充分贴合制动轮毂内圆弧面,产生制动摩擦力,从而产生制动扭矩;
[0009]所述制动底板顶端延伸处设有浮动补偿装置,把制动蹄领从结构转变为双领蹄结构,把原从制动蹄力矩提高到原领蹄的100%以上;先制动蹄与制动鼓贴合所产生的切向摩擦力,变成后制动蹄的制动推力,把车辆的运动动能向制动动能转移,实现能效的有效置换,实现更节能、更环保、更高效。
[0010]所有摩擦片磨损均匀,实现全弧均衡磨损,在材料利用上实现环保节能,提高了易损材料的利用率。
[0011]所述制动底板顶端延伸处设有浮动补偿装置,所述浮动补偿装置由扭矩变量调整机构、第一连动偏转臂、第二连动偏转臂和连动连杆组成,制动器的制动扭矩是先制动蹄与轮毂内圆弧贴合后产生摩擦力作用到后制动蹄上,相当于车辆行车动能作用后,后制动蹄上增大后制动蹄的贴合力,增大后制动蹄的制动力矩,整个制动器的制动力矩在一个定值基础上,随着车辆运动速度越快而制动力矩越大,整个制动力矩是一个变量,该变量是随车辆行车速度变化而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现有技术鼓式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效制动鼓式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高效制动鼓式制动器总成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16]根据图2-3所示,一种高效制动鼓式制动器,它由制动鼓1、制动底板2、回位弹簧3、先制动蹄401、后制动蹄402及设置于制动蹄上的摩擦片5组成,所述先制动蹄401或后制动蹄402两端设有支撑销6,所述制动底板2设置于制动鼓I与先制动蹄401或后制动蹄402中部,所述制动底板2 —端延伸至支撑销6上并与先制动蹄401、后制动蹄402轴向活动连接,所述制动底板2顶端延伸处设有浮动补偿装置,所述浮动补偿装置由扭矩变量调整机构701、第一连动偏转臂702、第二连动偏转臂703和连动连杆704组成,所述第一连动偏转臂702和第二连动偏转臂703设置于扭矩变量调整机构701两端并与其相适配,所述浮动补偿装置通过连接销8与制动底板2连接,所述扭矩变量调整机构701两端活动连接于支撑销6上,所述扭矩变量调整机构701与先制动蹄401、后制动蹄402轴向浮动位移,所述先制动蹄401与制动鼓I贴合所产生的切向摩擦力变为后制动蹄402的制动推力,其运动动能向制动动能转移;所述制动底板2 —端设有防尘罩9,所述先制动蹄401、后制动蹄402两端与凸轮轴10贴合,所述凸轮轴10穿过防尘罩9。
[0017]扭矩变量调整机构701与支撑销6固定连接,第一连动偏转臂702和第二连动偏转臂703与扭矩变量调整机构701组装成一体结构,制动器组装完成后,制动器运行过程中,通过浮动补偿装置使得四轴偏转、让摩擦片外圆弧圆心浮动,摩擦片5更能充分贴合制动轮毂内圆弧面,产生制动摩擦力,从而产生制动扭矩,制动器的制动扭矩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气分栗推动凸轮旋转,制动蹄贴合轮毂产生切向摩擦力所产生的制动扭矩,另一部分是先制动蹄与轮毂内圆弧贴合后产生摩擦力作用到后制动蹄上,相当于车辆行车动能作用后,后制动蹄上增大后制动蹄的贴合力,增大后制动蹄的制动力矩,这样整个制动器的制动力矩在一个定值基础上,随着车辆运动速度越快而制动力矩越大,该制动力矩是一个变量,这个变量是随车辆行车速度变化而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主权项】
1.一种高效制动鼓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它由制动鼓(I)、制动底板(2)、回位弹簧(3)、先制动蹄(401)、后制动蹄(402)及设置于制动蹄上的摩擦片(5)组成,所述先制动蹄(401)或后制动蹄(402)两端设有支撑销(6),所述制动底板(2)设置于制动鼓(I)与先制动蹄(401)或后制动蹄(402)中部,所述制动底板(2) —端延伸至支撑销(6)上并与先制动蹄(401 )、后制动蹄(402)轴向活动连接,所述制动底板(2)顶端延伸处设有浮动补偿装置,所述浮动补偿装置由扭矩变量调整机构(701 )、第一连动偏转臂(702)、第二连动偏转臂(703)和连动连杆(704)组成,所述第一连动偏转臂(702)和第二连动偏转臂(703)设置于扭矩变量调整机构(701)两端并与其相适配,所述浮动补偿装置通过连接销(8)与制动底板(2)连接,所述扭矩变量调整机构(701)两端活动连接于支撑销(6)上,所述扭矩变量调整机构(701)与先制动蹄(401)、后制动蹄(402 )轴向浮动位移,所述先制动蹄(401)与制动鼓(I)贴合所产生的切向摩擦力变为后制动蹄(402)的制动推力,其运动动能向制动动能转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制动鼓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底板(2)—端设有防尘罩(9),所述先制动蹄(401)、后制动蹄(402)两端与凸轮轴(10)贴合,所述凸轮轴(10)穿过防尘罩(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制动鼓式制动器,它由制动鼓、制动底板、回位弹簧、先制动蹄、后制动蹄及设置于制动蹄上的摩擦片组成,先制动蹄或后制动蹄两端设有支撑销,制动底板设置于制动鼓与先制动蹄或后制动蹄中部,制动底板一端延伸至支撑销上并与先制动蹄、后制动蹄轴向活动连接,制动底板顶端延伸处设有浮动补偿装置,浮动补偿装置通过连接销与制动底板连接,先制动蹄与制动鼓贴合所产生的切向摩擦力变为后制动蹄的制动推力,其运动动能向制动动能转移;采用本实用新型制动器后,通过四轴偏转使制动蹄的摩擦片外圆弧圆心浮动,更能充分贴合制动轮毂内圆弧面,产生制动摩擦力,从而产生制动扭矩,把制动蹄领从结构转变为双领蹄结构,把原从制动蹄力矩提高到原领蹄的100%以上。
【IPC分类】F16D55/20, F16D65/09, F16D65/00
【公开号】CN204828374
【申请号】CN201520432199
【发明人】胡正林, 张兴, 朱敏
【申请人】胡正林, 江苏恒力制动器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