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的双离合变速器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10438269阅读:来源:国知局
前进挡
[0098] i 挡位传动比
[0099] iEi 输入恒定级El的传动比
[0100] iE2 输入恒定级E2的传动比
[0101] ici至ic8 挡位G1至G8的传动比
[0102] iGn 第n挡位的传动比
[0103] iGn+i 第n+1挡位的传动比
[0104] iGn+2 第n+2挡位的传动比
[0105] iRi 倒挡R1的传动比
[0106] iR2 倒挡R2的传动比
[0107] izi 圆柱齿轮级Z1的传动比
[0108] iz2 圆柱齿轮级Z2的传动比
[0109] izs 圆柱齿轮级Z3的传动比
[0110] iz4 圆柱齿轮级Z4的传动比
[0111] izR 圆柱齿轮级ZR的传动比
[0112] K1 第一摩擦离合器
[0113] K2 第二摩擦离合器
[0114] L 第一联接切换元件
[0115] M 第二联接切换元件
[0116] N 第三联接切换元件
[0117] 0 第四联接切换元件
[0118] R1 第一倒挡
[0119] R2 第二倒挡
[0120] S1 第一双换挡元件
[0121] S2 第二双换挡元件
[0122] Z1 第一圆柱齿轮级
[0123] Z2 第二圆柱齿轮级
[0124] Z3 第三圆柱齿轮级
[0125] Z4 第四圆柱齿轮级
[0126] ZR 反向圆柱齿轮级
[0127] f 挡间传动比比值
【主权项】
1. 一种机动车的双离合变速器,所述双离合变速器带有布置在中心的第一输入轴(5) 和构造为空心轴且同轴地覆于所述第一输入轴(5)之上布置的第二输入轴(6), 其中,这两个输入轴(5、6)在驱动侧能分别经由摩擦离合器(K1、K2)与驱动发动机的传 动轴(2)连接, 其中,所述两个输入轴(5、6)在传动侧分别经由包括驱动轮(7、9)和从动轮(8、10)的输 入恒定级(Ε1、Ε2)分别与中间轴(11、14)传动连接或能与中间轴(11、14)形成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中间轴(11、14)能分别经由多个能分别借助换挡元件(A、B、C、D、E)切换的圆 柱齿轮级(Z1、Z2、Z3、Z4、ZR)有选择地与输出轴(26)形成传动连接,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第一 输入轴(5)同轴地且轴向相邻地布置,并且 其中,第一中间轴(11)构造为空心轴并且同轴地覆于第二中间轴(14)之上地布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间轴(11)划分为轴向驱动侧的第一区段(12)和轴向从动侧的第二区段 (13),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能借助第一联接切换元件(L)抗相对转动地彼此连接, 存在用于切换前进挡(61、62、63、64、65、66、68)的四个圆柱齿轮级(21、22、23、24),所 述四个圆柱齿轮级的传动比(121、122、123、124)随着序号的增大而减小(121>122>123>124), 并且存在用于切换倒挡(R1、R2)的反向圆柱齿轮级(ZR), 第四圆柱齿轮级(Z4)布置在所述第一中间轴(11)的第一区段(12)与所述输出轴(26) 之间,第二圆柱齿轮级和第三圆柱齿轮级(Z2、Z3)布置在所述第一中间轴(11)的第二区段 (13)与所述输出轴(26)之间,以及第一圆柱齿轮级(Z1)和所述反向圆柱齿轮级(ZR)布置在 所述第二中间轴(14)与所述输出轴(26)之间, 与第二输入恒定级(E2)相比,第一输入恒定级(E1)具有更高的传动比, 所述第一输入恒定级(E1)的从动轮(8)构造为空套轮,所述空套轮以能转动的方式支 承在所述第二中间轴(14)上并且能借助第二联接切换元件(M)抗相对转动地与所述第一中 间轴(11)的第一区段(12)连接,以及 存在第三联接切换元件(N),借助所述第三联接切换元件,所述第一中间轴(11)的第二 区段(13)能抗相对转动地与所述第二中间轴(14)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恒定级(E1、E2)具有传 动比分级(iE1/i E2)并且前四个圆柱齿轮级(21、22、23、24)具有递进的传动比分级山1/^2> iz2/iz3>iz3/iz4),使得 前四个挡位(61、62、63、64)交替地利用经由所述第一输入恒定级或所述第二输入恒定 级(E1、E2)并且成对地依次经由所述第一圆柱齿轮级或所述第二圆柱齿轮级(Z1、Z2)的动 力流来切换, 第五挡位(G5)利用经由所述第一输入恒定级(E1)和所述第四圆柱齿轮级(Z4)的动力 流来切换, 第六挡位(G6)利用经由所述第二输入恒定级(E2)和所述第三圆柱齿轮级(Z3)的动力 流来切换,并且 最高挡位(G8)利用经由所述第二输入恒定级(E2)和所述第四圆柱齿轮级(Z4)的动力 流来切换。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恒定级(E1、E2)和所述 圆柱齿轮级⑵^^^"的传动比仏^-上^匕上以"被确定为使得 在第一挡位与第四挡位之间(61、62、63、64)存在有等比的挡位分级(^/^+1 =常数), 在第三挡位与所述第六挡位之间(63、64、65、66)存在有递进的挡位分级(1(;3八(;4>1(;4/ iG5>iG5/iG6),并且 在所述第五挡位与所述最高挡位之间(G5、G8)再次存在有等比的挡位分级(iCn/iCn+1 =常数)。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恒定级(E1、E2)和所述 圆柱齿轮级⑵^^^"的传动比仏^ -上^匕上以"被确定为使得 在第一挡位与第四挡位之间(61、62、63、64)存在有等比的挡位分级(^/^+1 =常数), 并且 在第三挡位与所述最高挡位之间(G3、G8)之间存在有递进的挡位分级(iCn/iCn+1>i Cn+1/ iGn+2) 〇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轴(5) 能借助第四联接切换元件(〇)抗相对转动地与所述输出轴(26)连接。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恒定级(E1、E2)和所述 圆柱齿轮级⑵^^^"的传动比仏^ -上^匕上以"被确定为使得 能借助所述第四联接切换元件(〇)切换的直接挡位(G7)与第六挡位(G6)相比具有更低 的传动比,并且与最高挡位(G8)相比具有更高的传动比,并且 所述直接挡位(G7)以等比的挡位分级(iG6/iG7 = iG7/iG8)或者以递进的挡位分级(ic6/ iC7>iG7/iG8)列入所述第六挡位(G6)与所述最高挡位(G8)之间作为第七挡位(G7)。7.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柱齿轮 级和所述第三圆柱齿轮级(Z2、Z3)的空套轮(18、20)共同地布置在所述输出轴(26)上或所 述第一中间轴(11)的第二区段(13)上,并且 所述第二圆柱齿轮级和所述第三圆柱齿轮级(Z2、Z3)的换挡元件(B、C)组合成双换挡 元件(S1)。8.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齿轮 级(Z1)和所述反向圆柱齿轮级(ZR)的空套轮(16、25)共同地布置在所述输出轴(26)上或所 述第二中间轴(14)上,并且 并且所述第一圆柱齿轮级(Z1)和所述反向圆柱齿轮级(ZR)的换挡元件(A、E)组合成双 换挡元件(S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的双离合变速器,带有第一输入轴和同轴布置的第二输入轴,其在传动侧经由输入恒定级与中间轴传动连接,第一中间轴构造为空心轴且同轴地覆于第二中间轴之上,第一中间轴划分为两个能经由第一联接切换元件彼此抗相对转动连接的区段,存在用于切换前进挡的四个圆柱齿轮级和用于切换倒挡的反向圆柱齿轮级,第四圆柱齿轮级在第一区段与输出轴之间,第二和第三圆柱齿轮级在第二区段与输出轴之间,第一和反向圆柱齿轮级在第二中间轴与输出轴之间,第一输入恒定级从动轮构造为空套轮且能转动地支承在第二中间轴上且能经由第二联接切换元件与第一区段抗相对转动连接,第二区段借助第三联接切换元件能与第二中间轴抗相对转动连接。
【IPC分类】F16H3/097, F16H57/023
【公开号】CN205350219
【申请号】CN201520876887
【发明人】贝恩德·谢佩勒
【申请人】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5日
【公告号】DE102014222820A1, US20160131224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