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辊端部脱胶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9183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海绵辊端部脱胶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辊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海绵辊端部脱胶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普及使用,以及其耗材产品的高消耗现象,全球每年对此类设备的海绵辊等产品的需求量巨大。海绵辊一般包括芯轴及套设在芯轴上的海绵;海绵辊组装时,一般是在芯轴上涂上一层胶水,然后将打孔的海绵套设在芯轴上;海绵胶粘在芯轴上的紧密度直接影响该海绵辊的质量及使用寿命,所以在海绵辊组装完毕后,需要对海绵辊端部脱胶情况进行检测。

目前,对海绵辊端部脱胶的检测方式采用的是手工检测,致使检测效率低下,且检测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手工方式检测海绵辊端部而致使检测效率低下,且检测不准确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动检测、检测效率高且检测结果精确的海绵辊端部脱胶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一种海绵辊端部脱胶检测装置,包括二相对间隔设置的检测夹持机构,各所述检测夹持机构包括夹持驱动组件、连接所述夹持驱动组件的夹持件、连接所述夹持驱动组件的检测驱动组件、以及连接所述检测驱动组件的检测组件;各所述夹持件为管状设置,各所述夹持件的一端设置有定位轴;各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数据收集器、连接所述数据收集器的转接件、以及连接所述转接件的调节管,所述转接件穿设所述夹持件,所述调节管套设所述夹持件。

上述海绵辊端部脱胶检测装置通过设置二夹持件、分别连接二夹持件的夹持驱动组件、二检测驱动组件、分别连接二检测驱动组件的检测驱动组件,实现对海绵辊端部脱胶的自动检测,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效率高;通过检测组件与海绵辊的海绵端面触碰,海绵辊的海绵具有反作用力,数据收集器根据海绵辊的海绵的反作用力进行受力数据采集分析,检测结果精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定位轴的一端设有倒锥形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开口处直径大于所述海绵辊的芯轴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内设置有缓冲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上设有二相对设置的导槽,所述导槽沿夹持件的轴向设置,所述转接件的一端穿设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两端分别穿设所述导槽与所述调节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收集器的一端设置有凸条;所述转接件包括第一条杆及第二条杆,所述第一条杆的一端设有容纳腔,所述第一条杆通过所述容纳腔套设在所述凸条上,所述第一条杆的另一端穿设有卡条;所述第二条杆容置在所述夹持件内,所述第二条杆的一端设有连接腔,所述第二条杆通过所述连接腔套设在所述第一条杆上,所述第二条杆对应所述连接腔的周侧设有二相对设置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沿第二条杆的轴向设置,所述卡条的两端分别对应穿设二贯穿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管内容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延伸出所述调节管,所述限位环的延伸部套设有套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驱动组件包括气缸及安装在所述气缸上的基板;所述基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板和定位板,所述检测驱动组件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夹持件穿设所述定位板上,所述夹持件上设有一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与所述定位板的一侧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检测驱动组件上的电机、连接所述电机的固定管、以及套设在所述固定管上的装饰管;所述固定管与所述数据收集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上连接有丝杆轴,所述丝杆轴上套设有丝杆螺母,所述固定管固定套设在所述丝杆螺母上;所述固定管的外壁上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沿所述固定管的轴向设置;所述装饰管的一端与所述夹持驱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装饰管的周壁设有槽孔,所述槽孔与所述条形槽对应,所述槽孔穿设有一导杆,所述导杆从所述槽孔延伸至所述条形槽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海绵辊端部脱胶检测装置的组装立体图;

图2为图1的海绵辊端部脱胶检测装置的其中一检测夹持机构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海绵辊端部脱胶检测装置的其中一检测夹持机构的去掉装饰管、调节管及套环的立体图;

图4为图2的海绵辊端部脱胶检测装置的其中一检测夹持机构的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海绵辊100;

检测夹持机构10;

底座20,固定孔21;

夹持驱动组件30,气缸31,基板32,安装板33,定位板34,接近开关35;

夹持件40,安装环41,定位轴42,凹陷部43,导槽44;

检测驱动组件50,电机51,固定管52,装饰管53,丝杆轴54,丝杆螺母 55,条形槽56,槽孔57,金属块58;

检测组件60,数据收集器61,转接件62,第一条杆620,第二条杆621,容纳腔622,卡条623,连接腔624,贯穿孔625,推动杆626,调节管63,凸条64,限位环65,套环6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海绵辊端部脱胶检测装置,用于对海绵辊100的海绵端部进行脱胶检测;所述海绵辊端部脱胶检测装置包括二相对间隔设置的检测夹持机构10;二检测夹持机构10之间用于定位夹持海绵辊100。

请再次参考图3及图4,各所述检测夹持机构10包括底座20、安装在底座 20上的夹持驱动组件30、连接夹持驱动组件30的夹持件40、连接夹持驱动组件30的检测驱动组件50、以及连接检测驱动组件50的检测组件60。

底座20为矩形体结构设置;底座20上设有若干固定孔21,底座20通过固定孔与外界固定连接。

所述夹持驱动组件30固定安装在底座20的一端;夹持驱动组件30驱使夹持件40靠近或者远离另一检测机构10的夹持件40,以调节二夹持件40之间的距离,进而定位夹持或者取出海绵辊100。夹持驱动组件30包括气缸31及安装在气缸31上的基板32;基板32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33,安装板33用于固定检测驱动组件50;基板32的另一端设置有定位板34,定位板34用于固定夹持件40。基板32上还设置有接近开关35,接近开关35用于感应检测驱动组件50 的位置。

二夹持件40用于夹持海绵辊100的芯轴两端。夹持件40为管状设置,具体地,夹持件40为圆柱形管状。夹持件40内套设检测驱组件60,夹持件40内还设置有缓冲件,缓冲件的设置使得检测驱组件60在进行检测的时候起到一个缓冲作用,防止检测驱组件60应集中受力过大而受损,有利于延长检测驱组件 60的使用寿命。夹持件40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定位板34,夹持件40穿设所述定位板34的一端环设有一安装环41,安装环71与定位板34的一侧固定连接;夹持件40的另一端设置有定位轴42,定位轴42与夹持件40同轴设置,定位轴 42用于顶住海绵辊100的芯轴端部,二检测夹持机构10上的定位轴42用于将海绵辊100定位夹持在二检测夹持机构10之间,且保持二定位轴42与海绵辊 100处于同一轴心上,有利于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定位轴42的一端设有倒锥形的凹陷部43,该凹陷部43的开口处直径大于海绵辊100的芯轴直径,凹陷部43用于卡设海绵辊100的芯轴,防止海绵辊100的芯轴脱离定位轴42,同时进一步保证定位轴42与海绵辊100的芯轴在同一轴心上,有利于提高检测数据的精确度;且定位轴42的直径大小根据海绵辊100的芯轴直径不同而变化,夹持件40上设有二相对设置的导槽44,导槽44沿夹持件40的轴向设置,导槽 44供检测驱动组件50沿夹持件40的轴向做往复运动。

检测驱动组件50用于驱动检测组件60靠近或者远离海绵辊100的海绵端面。检测驱动组件50包括固定在安装板33上的电机51、连接电机51的固定管 52、以及套设在固定管52上的装饰管53。电机51固定在安装板33的一侧,电机51上连接有丝杆轴54,丝杆轴54通过穿设安装板33延伸至安装板33的另一侧;丝杆轴54上套设有丝杆螺母55,丝杆螺母55与固定管52固定连接,在电机51驱动滚珠丝杆54进行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运动下,丝杆螺母55带动固定管52沿丝杆轴54的轴向做往复运动。固定管52的一端固定套设在丝杆螺母55上,固定管52的另一端与所述检测组件60连接,固定管52靠近检测组件60的一端设置有金属块58,金属块58为L型设置,固定管52在电机51的驱动下靠近电机51,当接近开关35感应到金属块58时,电机41自动停止工作,固定管52向电机51方向移动,可防止固定管52在电机51的驱动下无限的靠近电机51,有利于减少该检测驱动组件50的损伤,从而延长该检测驱动组件 50的使用寿命;固定管52在丝杆螺母55的带动下沿丝杆轴54的轴向做往复运动时,固定管52带动检测组件60靠近或者远离海绵辊100的海绵端面做往复运动。固定管52的外壁上开设有条形槽56,条形槽56沿固定管52的轴向设置,固定管52通过条形槽56与装饰管53活动连接。装饰管53的一端与安装板33 固定连接;装饰管52的周壁设有槽孔57,当装饰管52套设在所述固定管52上,槽孔57与条形槽56对应,槽孔57穿设有一导杆,导杆从槽孔57延伸至条形槽56内,当固定管52在丝杆螺母55的带动下沿丝杆轴54的轴向做往复运动时,导杆相对固定管52沿条形槽56的纵长方向做往复运动。导杆的设置实现了丝杆轴54将旋转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进而实现了检测驱动组件50驱使检测组件60靠近或者远离海绵辊100的海绵端面的往复运动;同时有利于防止固定管52转动而影响检测精度。

检测组件60包括与固定管52连接的数据收集器61、连接数据收集器61的转接件62、连接转接件62的调节管63。数据收集器61用于对海绵辊100的海绵端面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在检测驱动组件50的驱使下,当检测组件60碰触到海绵辊100的海绵端面时,海绵辊100的海绵端面会给检测组件50一个反作用力,数据收集器61在力的传导下进行受力数据采集分析。数据收集器61的一端设置有凸条64,数据收集器61通过凸条64与转接件62螺合连接。

请再次参考图4,转接件62包括第一条杆620及第二条杆621;第一条杆 620的一端设有容纳腔622,第一条杆620通过容纳腔622套设在凸条64,具体地,凸条64与容纳腔622螺纹连接。第一条杆620的另一端向定位板34方向延伸且穿设定位板34及夹持件40;第一条杆620穿设夹持件40的一端穿设有卡条623,卡条623与第二条杆621连接,且通过卡条623推动或者拉动第二条杆621。第二条杆621容置在所述夹持件40内;第二条杆621的一端设有连接腔624,第二条杆621通过输送连接腔624套设在第一条杆620穿设有卡条623 的一端;第二条杆621对应连接腔624的周侧设有二相对设置的贯穿孔625,贯穿孔625为条形状,且该贯穿孔625沿第二条杆621的轴向设置,卡条623的两端分别对应穿设二贯穿孔625,卡条623通过在贯穿孔625内活动而推动或者拉动第二条杆621。第二条杆621的另一端穿设有推动杆626,推动杆626两端分别穿设所述导槽44与调节管63连接,推动杆626驱使调节管63在导槽44 内往复运动,即通过推动杆626驱使调节管63靠近或者远离海绵辊100的海绵端面做往复运动。

调节管63套设在所述夹持件41上,调节管63与推动杆626连接,调节管 63的另一端内容置有限位环65,且限位环65延伸出调节管63的一端,限位环 65用于限制定位轴42的活动范围,保持定位轴42与海绵辊100在同一轴心上,有利于提高检测准确度。调节管63容置有限位环65的一端还安装有套环66,套环66套设在限位环65的延伸部的位置上,且限位环65及套环66的内径均大于海绵辊100的芯轴直径,且限位环65及套环66的内径大小根据海绵辊100 的芯轴大小而变化;当检测组件60对海绵辊100的海绵端面进行检测时,调节管63相对夹持件40靠近海绵辊100的海绵端,海绵辊100的芯轴的端部穿设限位环65位于调节管63内,套环66触碰海绵辊100的海绵端面,海绵辊100 的海绵具有反作用力,套环66将海绵辊100的海绵的反作用力传给数据收集器 61;套环66的外径大小根据海绵辊100的海绵端面外径的大小而变化。

海绵辊端部脱胶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如下:

a.提供一海绵辊端部脱胶检测装置,包括二相对间隔设置的检测夹持机构 10,各所述检测夹持机构10包括夹持驱动组件30、连接所述夹持驱动组件30 的夹持件40、连接所述夹持驱动组件30的检测驱动组件50、以及连接所述检测驱动组件50的检测组件60;各所述夹持件40的一端设置有定位轴42;各所述检测组件60包括数据收集器61及连接所述数据收集器61的调节管63,所述调节管63一端连接有套环66;

b.启动二夹持驱动组件30,二定位轴42分别夹持顶住海绵辊100的芯轴两端,保持各定位轴42与海绵辊100的芯轴处于同一轴心上;

c.启动二检测驱动组件50,二检测组件60分别靠近或者远离海绵辊100的海绵端面做往复运动,二套环66分别不断地触碰或者远离海绵辊100的海绵两端部,海绵辊100的海绵具有反作用力,套环66将海绵辊100的海绵端面的反作用力传给数据收集器61,数据收集器61在力的传导下进行受力数据采集分析;

d.当二检测组件60行进至某一固定位置时,数据收集器61对海绵辊100的海绵端面数据采集完毕;

e.关闭二检测驱动组件50,二检测组件60均复位,关闭二夹持驱动组件30,取下海绵辊100。

本实用新型的一海绵辊端部脱胶检测装置通过设置二夹持件、分别连接二夹持件的夹持驱动组件、二检测驱动组件、分别连接二检测驱动组件的检测驱动组件,实现对海绵辊端部脱胶的自动检测,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效率高;通过检测组件与海绵辊的海绵端面触碰,海绵辊的海绵具有反作用力,数据收集器根据海绵辊的海绵的反作用力进行受力数据采集分析,检测结果精准。通过二定位轴分夹持海绵辊的芯轴的两端,使二定位轴与海绵辊的芯轴保持在同一轴心上,有利于减少检测误差,提高检测结果精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