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942672阅读:来源:国知局
1]图2和图3a以第一凸出部11和第三凸出部13的形状相同为例进行说明,图3b和图4以第一凸出部11和第三凸出部13的形状不同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11和第三凸出部13的设置包括但不限于此。此外,在本实施例的触控基板的边缘处,还可以设置一行半-E字形自容电极以与第Ml行的E字形自容电极10相匹配,如图3a和图3b中的MO所示;类似地,还可以设置另一行半-E字形自容电极以与最后一行E字形自容电极10匹配,如如图3a和图3b中的Mi所示。
[0062]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的工作原理是:如图3a所示,触控基板还包括多条导线20,每条导线20将一个自容电极10电连接到柔性印刷电路板30。每条导线20可以对与其电连接自容电极10进行充电,每个自容电极就是一个电容,对每一个电容进行充电并将其充满电荷需要一定的时间;由于触控基板上的多个E字形自容电极的形状一样,因而对于这些相同的电容,其充电的时间基本一致;当某个自容电极被触摸时,这个自容电极的电容就会增大,对其充满电荷的时间也会相应增大,从而触控芯片(图3a中未示出)可以通过判断触控基板上的E字形自容电极的充电时间来判断是否有触摸,并且根据被触摸的自容电极和其周边自容电极的充电时间的变化来判断触摸位置。
[0063]假设用直径为5mm的铜柱对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上的自容电极图案和图1所示的自容电极图案进行比较,以比较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的触控性能与图1所示的触控基板的触控性能。在图1所示的自容电极的图案中,如图5a所示,铜柱最少只能引起一个自容电极的电容变化,如位置A所示,并且最多也只能引起4个自容电极的电容的变化,如位置B所示。在本实施例提供的E字形自容电极的图案中,例如,在每个自容电极的尺寸(如图 2 所不)设置为 x2 = 8mm,xl = x3 = 5mm,wl = w2 = 3mm,yI = y2 = y3 = 3mm 的情形下,如图5b所示,直径为5mm的铜柱最少可以引起2个自容电极的电容变化,如位置C所示,并且最多可以引起6个自容电极的电容的变化,如位置D所示。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的触控性能比图1所示的触控基板的触控性能更好。
[0064]关于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起到的减少自容电极数量的效果,下面以一个显示区的尺寸为80mm*190mm的触控基板为例进行说明。例如,若采用如图1所示的自容电极图案,并且每个自容电极的尺寸为5mm*5mm,则该触控基板的显示区共有16*38 = 608个自容电极,也就是说FPC结合区至少需要608个电极脚。如果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如图3a所示的自容电极图案,例如在每个自容电极的尺寸(如图2所示)设置为x2 = 8mm,xl = x3 =5mm,wl = w2 = 3mm,yI = y2 = y3 = 3mm的情形下,该触控基板只需要10*22 = 220个自容电极,即,在FPC结合区处只需要220个电极脚,从而电极脚的数目仅为图1所示情形的36%。与图1所示情形相比,本实施例可以大大减少结合区处的电极脚的数量,从可节约大量的空间、降低FPC的成本并提高FPC结合区处的导线与电极脚结合的良率。
[0065]需要说明的是,针对具有不同尺寸显示区的不同触控基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E字形自容电极的大小以适应不同尺寸和触控精度的需要。
[0066]由于人的手指在触控基板上的触控面积通常不超过6mm*6mm,为保证触控精度,在至少一个示例中,沿第一方向,如图2所示,第一凹陷部14的底端14a到外侧边16a的距离wl和第二凹陷部15的底端15a到外侧边16a的距离w2可以都大于Omm且小于或等于6mm,优选为大于Omm且小于或等于5mm。
[0067]在至少一个示例中,沿第二方向,第一凸出部11、第二凸出部12和第三凸出部13中的每个的尺寸可以都大于Omm且小于或等于5mm。也就是说,图2中的yl、y2和y3中的每个都可以大于Omm且小于或等于5mm。
[0068]由于第一凸出部11与第一凹陷部14的形状一致,第三凸出部13与第二凹陷部15的形状一致,在至少一个示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凸出部11的顶端Ila到外侧边16a的距离xl、第二凸出部12的顶端12a到外侧边16a的距离x2、第三凸出部13的顶端13a到外侧边16a的距离x3、第一凹陷部14的底端14a到外侧边16a的距离wl以及第二凹陷部15的底端15a到外侧边16a的距离w2设置为:xl+wl = x2 = x3+w2。这样有利于使自容电极沿电极行的延伸方向排列得更加紧凑,以进一步保证触控精度。
[0069]在至少一个示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凸出部11、第二凸出部12、第三凸出部13、第一凹陷部14和第二凹陷部15的沿第二方向的尺寸之和可以等于主体部16的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即2yl+y2+2y3 = H。这样可以使自容电极沿电极列的延伸方向排列得更加紧凑,以进一步保证触控精度。
[0070]由于在触控基板中,电极行的延伸方向通常与触控基板的短边延伸方向一致,电极列的延伸方向通常与触控基板的长边延伸方向一致,在至少一个示例中,自容电极的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可以大于或等于该自容电极沿第一方向的尺寸。这样有利于实现同时减少每行和每列自容电极的数量。例如,在图2所示的情形中,自容电极的沿第二方向的尺寸H可以大于该自容电极沿第一方向的尺寸x2。
[0071]实施例二
[007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基板,在该触控基板中,每个自容电极也由主体部和从该主体部的第一侧凸出的第一凸出部11、第二凸出部12和第三凸出部13构成,S卩,也具有E字形图案。本实施例可以在保证触控精度的前提下实现每个自容电极的尺寸的增大,进而减小自容电极的数量以及与自容电极分别电连接的导线的数量。
[007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6所示,第一凸出部11的顶端Ila到外侧边16a的距离xl大于第二凸出部12的顶端12a到外侧边16a的距离x2和第三凸出部13的顶端13a到外侧边16a的距离x3。
[0074]例如,在多个自容电极10所在面上,第一凹陷部14可以与第三凸出部13的形状一致,第二凹陷部15可以与第二凸出部12的形状一致。
[0075]在至少一个示例中,如图7a和图7b所示,自容电极10排列成多个电极行(例如电极行Ml、M2、M3、M4......)和多个电极列(例如电极列N1、N2、N3、N4、N5、N6......);在同一电极行中,每个自容电极的平面形状包括的凸出部的凸出方向相同。这样可以使触控基板上的多个自容电极的凸出部分布得更均匀,从而有利于实现在保证触控性能的同时将自容电极的尺寸做得更大。
[0076]例如,每个电极行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方向相同,每个电极列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二方向一致;在每相邻的两个电极行中,其中一个电极行中的自容电极10的第二凸出部12分别位于另一个电极行中的自容电极10的第二凹陷部15中,并且其中一个电极行中的自容电极10的第三凸出部13分别位于另一个电极行中的自容电极10的第一凹陷部14中。
[0077]例如,图8示出了位于同一列且分别位于两个电极行中的两个自容电极1a和1b0如图8所示,由于每个自容电极的平面形状一致,并且自容电极1a的第二凹陷部151的形状与其第二凸出部121的形状一致,因此,自容电极1b的第二凸出部122可以位于自容电极1a的第二凹陷部151中;类似地,自容电极1b的第三凸出部132可以位于自容电极1a的第一凹陷部141中。
[0078]图6和图7a以第二凸出部12和第三凸出部13的形状相同为例进行说明,图7b和图8以第二凸出部12和第三凸出部13的形状不同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凸出部12和第三凸出部13的设置包括但不限于此。
[0079]本实施例可以实现在保证触控精度的前提下实现每个自容电极的尺寸的增大,进而减小自容电极的数量以及导线的数量。其具体原理与实施例一类似,此处不做赘述。
[0080]在本实施例提供的E字形自容电极的图案中,例如,在每个自容电极的尺寸(如图6 所不)设置为 xl = 8mm, x2 = x3 = 5mm, wl = w2 = 3mm, yl = y2 = y3 = 3mm 的情形下,如图9所示,直径为5mm的铜柱最少可以引起2个自容电极的电容变化,如位置E和F所示,并且最多可以引起5个自容电极的电容的变化,如位置G所示。与图1所示的情形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的触控性能更好。
[0081]关于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起到的减少自容电极数量的效果,对于一个显示区的尺寸为80mm*190mm的触控基板,如果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如图7a所示的自容电极图案,例如,在每个自容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