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驱动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766659阅读:91来源:国知局
盘驱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了一种盘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底架单元,其具有通过可弹性形变的绝缘体由第一基座底架支撑的第一拾取器基座;以及第二底架单元,其具有通过可弹性形变的绝缘体由第二基座底架支撑的第二拾取器基座。第一底架单元和第二底架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在盘状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上移动,并且第一拾取器基座和第二拾取器基座彼此连接或彼此分离。用于在连接时对第一拾取器基座和第二拾取器基座执行定位的定位部分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拾取器基座和所述第二拾取器基座处。第一拾取器基座和第二拾取器基座通过磁体的磁力彼此连接。
【专利说明】盘驱动装置
[0001]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 本申请要求2013年4月12日提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2013-083949的权益, 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0003] 本技术涉及与盘驱动装置有关的【技术领域】,该盘驱动装置具有第一光学拾取器和 第二光学拾取器并借助该第一光学拾取器和该第二光学拾取器对盘状记录介质的两侧执 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再现。

【背景技术】
[0004] 存在对盘状记录介质执行图像数据、语音数据等的信息信号的记录和再现的盘 驱动装置。在这些盘驱动装置中,例如,包括加载两侧都可被执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再现 的双面盘的盘驱动装置,并对双面盘的两侧都执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再现(例如,参见JP H10-188456A)。
[0005] JP H10-188456A中描述的盘驱动装置具有:已经布置有第一光学拾取器和盘台的 第一底架;以及已经布置有第二光学拾取器和夹持滑轮的第二底架,并且向上或向下突出 的定位销(参考轴线)分别设置在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处。
[0006] 以盘状记录介质的一部分暴露至盘盒的内侧的状态来存放该盘状记录介质(双面 盘),并且在对盘状记录介质执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再现时,盘盒在第一底架与第二底架之 间传送。用于定位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的定位孔形成在盘盒中。
[0007] 当盘盒在第一底架与第二底架之间传送时,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根据被设置为驱 动构件的滑动凸轮板的操作在垂直方向上的彼此接近的方向上移动,盘状记录介质由盘台 和夹持滑轮夹在中间,然后夹持该盘状记录介质。
[0008] 此时,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的各定位销分别插入盘盒的相应定位孔中,第一底架 和第二底架定位到盘盒上并且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还在垂直方向上通过盘盒彼此连接,并 且该盘盒由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保持。
[0009] 如上所述,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定位至盘盒并且还通过盘盒彼此连接,由此借助 盘台和夹持滑轮确保对于盘状记录介质的稳定夹持状态,并还借助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确 保盘盒的稳定确保状态,并且成功执行对盘状记录介质的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再现。


【发明内容】

[0010] 顺便提及,在作为JP H10-188456A中描述的盘驱动装置的装置中(其中,第一底架 和第二底架通过诸如滑动凸轮板的驱动构件移动,然后其中执行定位和连接),位置偏差可 能发生在各构件之间,这取决于驱动构件的组装精度、每个部分的加工精度等。
[0011] 然而,JP H10-188456A中描述的盘驱动装置具有这样的配置以使得凸轮从动件设 置在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处,凸轮从动件可滑动地与滑动凸轮板的凸轮凹槽啮合,凸轮从 动件随滑动凸轮板的滑动操作滑向凸轮凹槽,并且使得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分别在垂直方 向上移动。
[0012] 因此,取决于每个部分的组装精度、加工精度等,设置在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处的 定位销偏移盘盒的定位孔,并且执行定位可能不顺利,或可能未成功执行对盘状记录介质 的夹持。
[0013] 因此,期望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盘驱动装置克服上述问题,并期望确保包括 在对盘状记录介质夹持时的定位操作的顺畅操作状态。
[0014]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盘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底架单元,具有第一 基座底架以及由第一基座底架通过可弹性形变的绝缘体支撑的第一拾取器基座;以及第二 底架单元,具有第二基座底架以及由第二基座底架通过可弹性形变的绝缘体支撑的第二拾 取器基座,其中,在第一拾取器基座处,布置有盘台和第一光学拾取器,在盘台上加载盘状 记录介质,第一光学拾取器对盘状记录介质执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再现,其中,在第二拾取 器基座处,布置有夹持滑轮和第二光学拾取器,夹持滑轮通过与所述盘台一起将盘状记录 介质夹在中间来保持盘状记录介质,第二光学拾取器对盘状记录介质执行信息信号的记录 或再现,其中,该第一底架单元和该第二底架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在该盘状记录介质的厚度 方向上移动,从而该第一拾取器基座和该第二拾取器基座彼此连接或彼此分离,其中,用于 在连接时对该第一拾取器基座和该第二拾取器基座执行定位的定位部分分别设置在该第 一拾取器基座和该第二拾取器基座处,和其中,该第一拾取器基座和该第二拾取器基座通 过磁体的磁力彼此连接。
[0015] 因此,在连接第一拾取器基座和第二拾取器基座时,第一拾取器基座可以在与盘 状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借助绝缘体相对于第一基座底架移位,并且第二拾取 器基座也可以在与盘状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对于第二基座底架移位。
[0016]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第一底架单元和第二底架单元可以在盘状记录介质的厚 度方向上移动,并且该第一拾取器基座和该第二拾取器基座彼此连接或彼此分离。
[0017] 因此,由于在第一基座底架和第二基座底架的总移动行程中,将移动行程分配到 第一基座底架和第二基座底架中,分别最小化第一基座底架和第二基座底架的移动量变得 可能。
[0018]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该第一底架单元和该第二底架单元可以被同时移动。
[0019] 因此,第一拾取器基座和第二拾取器基座被同时移动。
[0020]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其中,设置有凸轮滑块,凸轮滑块在预定方向上移动从而 移动该第一底架单元和该第二底架单元。
[0021] 因此,作为分离构件的第一底架单元和第二底架单元由凸轮滑块移动。
[0022]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凸轮孔可以形成在该凸轮滑块中,可滑动地与该凸轮孔 啮合的导销分别设置在第一基座底架和第二基座底架上。当该凸轮滑块在预定方向上移动 时,该第一基座底架和该第二基座底架的导销可以滑向该凸轮孔,从而使该第一底架单元 和该第二底架单元可以被移动。
[0023] 因此,由该第一基座底架支撑的第一拾取器基座和由该第二基座底架支撑的第二 拾取器基座随第一基座底架和第二基座底架的操作一起借助凸轮滑块移动。
[0024]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该第一拾取器基座的定位部分和该第二拾取器基座的定 位部分中的一个可以被设置为定位销,并且该第一拾取器基座的定位部分和该第二拾取器 基座的定位部分中的另一个被形成为定位孔。
[0025] 因此,该定位销被插入到该定位孔中,并且该第一拾取器基座和该第二拾取器基 座被定位。
[0026]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一对第一连接部分可以设置在该第一拾取器基座处,分 别连接至这对第一连接部分的一对第二连接部分可以设置在该第二拾取器基座处,该定位 孔可以分别形成在这对第一连接部分或这对第二连接部分中。该定位孔中的一个可以形成 为在这对第一连接部分或这对第二连接部分的排列方向上延伸的长孔形。
[0027] 因此,该定位销在其插入到细长定位孔中时不容易与细长定位孔的开放边缘接 触。
[0028]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该细长定位孔形成在第一连接部分中的一个或第二连接 部分中的一个中。已经形成细长的该定位孔的连接部分与另一个连接部分的连接在未形成 细长的该定位孔的连接部分与另一个连接部分的连接之前执行。
[0029] 因此,该定位销首先插入到该细长定位孔中。
[0030]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第一连接部分中的一个与第二连接部分中的一个的分离 在第一连接部分中的另一个与第二连接部分中的另一个的分离之前执行。
[0031] 因此,按顺序执行磁体对每个连接部分的吸引力的释放。
[0032] 根据本技术,在定位该第一拾取器基座和该第二拾取器基座时,该第一拾取器基 座和该第二拾取器基座相对移位,位置偏差被吸收,并且第一拾取器基座和第二拾取器基 座还通过磁体彼此轻松连接,并且确保包括在对盘状记录介质夹持时的定位操作的顺畅操 作状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3] 图1与图2至图18-起示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盘驱动装置的模式, 并且该附图是盘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0034] 图2是盘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35] 图3是第一底架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36] 图4是第一底架单元的立体图;
[0037] 图5是第二底架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38] 图6是第二底架单元的立体图;
[0039] 图7是凸轮滑块的放大立体图;
[0040] 图8与图9至图18 -起示出了盘驱动装置的操作,并且该图是示出了初始状态的 立体图;
[0041] 图9是示出了初始状态的示意侧视图;
[0042] 图10是示出了初始状态的示意横截面视图;
[0043] 图11是示出了盘状记录介质在初始状态下已经传送至夹持位置的状态的示意侧 视图;
[0044] 图12是示出了盘状记录介质在初始状态下已经传送至夹持位置的状态的示意横 截面视图;
[0045] 图13是示出了第一底架单元和第二底架单元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的途中状态的示 意侧视图;
[0046] 图14是示出了第一底架单元和第二底架单元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的途中状态的示 意横截面视图;
[0047] 图15是示出了后定位销已经插入到定位孔中的状态的一部分作为横截面的放大 侧视图;
[0048] 图16是示出了第一底架单元和第二底架单元已经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并且第一 拾取器基座和第二拾取器基座已经彼此连接的状态的示意侧视图;
[0049] 图17是示出了第一底架单元和第二底架单元已经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并且第一 拾取器基座和第二拾取器基座已经彼此连接的状态的示意横截面视图;以及
[0050] 图18是示出了前定位销已经插入到定位孔中的状态的一部分作为横截面的放大 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要注意的是,在该说明书 和附图中,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结构元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并省略这些结构 元件的重复解释。
[0052] 在下文中,将根据附图解释本技术的盘驱动装置的实施方式。
[0053] 在以下解释中,盘状记录介质在加载时朝着盘驱动装置传送的方向被设为后方 (缩进方向),盘状记录介质在弹出时从盘驱动装置传送的方向被设为前方(卸出方向),并且 在从前方看盘驱动装置时的状态指示水平方向,由此指示前方/后方、垂直和水平方向。
[0054] 要注意的是,在下文中指示的前方/后方、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是为了方便解释, 并且本技术的实现不限于这些方向。
[0055] 【盘驱动装置的配置】
[0056] 首先解释盘驱动装置1的具体配置(参照图1至图7)。
[0057] 〈第一基座框架〉
[0058] 盘驱动装置1具有第一基座框架2 (参照图1和图2)。第一基座框架2具有:基 本上被形成为具有细长外形的矩形的底表面板部分3 ;分别从底表面板部分3的右边缘和 左边缘向上突出的一对侧表面板部分4,4,……;以及分别从底表面板部分3的外围边缘 向上突出的附接板部分5, 5,……。
[0059] 侧表面板部分4和4基本上并排设置在第一基座框架2的前/后方的中心,向上 开放并垂直延伸的狭缝形成在侧表面板部分4和4之间,并且该狭缝被形成为导向限制孔 4a。导向限制销6附接到一个侧表面板部分4的外表面上。
[0060] 向内折叠的附接件5a,5a,......设置在附接板部分5, 5,......的上端部处。
[0061] 〈第一底架单元〉
[0062] 第一底架单元7在垂直方向上由第一基座框架2的侧表面板部分4,4,……可移 动地支撑。第一底架单元7具有第一基座底架8和第一拾取器基座9 (参照图3和图4)。
[0063] 第一基座底架8具有:面向垂直方向的基座表面部分10 ;分别从基座表面部分10 的右边缘和左边缘向上突出的第一侧表面部分11和11 ;以及分别从基座表面部分10的右 边缘和左边缘向上突出的第二侧表面部分12和12,…。
[0064] 基座表面部分10形成为细长的基本上矩形的形状。
[0065] 第一侧表面部分11比第二侧表面部分12位于稍微更靠近内侧,并且导销11a和 11a设置在第一侧表面部分11的外表面处以便彼此垂直间隔。导销11a和11a与形成在第 一基座框架2的侧表面板部分4和4之间的导向限制孔4a垂直地可滑动地啮合,并且第一 基座底架8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受第一基座框架2的限制。
[0066] 第二侧表面部分12,12,……分别位于将第一侧表面部分11和11夹在中间的前 方与后方。导销12a设置在第二侧表面部分12的外表面处。
[0067] 分别向上突出的附接突部13,13,……设置在基座表面部分10的外围处。
[0068] 第一拾取器基座9通过附接突部13,13,……附接到第一基座底架8的基座表面 部分10。第一拾取器基座9的期望的每个部分布置在布置板14处。
[0069] 布置板14由磁性金属材料形成,并具有:面向垂直方向且形成为细长的基本上矩 形的形状的基座表面部分15 ;分别从基座表面部分15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向上突出的突出 表面部分16和16 ;以及分别从突出表面部分16和16的上端部向前突出的第一连接部分 17和17。定位孔17a和17b分别形成在第一连接部分17和17中,并且例如,位于前侧的 定位孔17a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细长形状。定位孔17a和17b起着用于定位第一 拾取器基座9和稍后将提及的第二拾取器基座的定位部分的作用。
[0070] 绝缘体18,18,……连接到基座表面部分15的外围。绝缘体18,18,……通过附 接螺钉19,19,……分别附接到附接突部13,13,……上,并且第一拾取器基座9连接到第 一基座底架8。因此,第一拾取器基座9可以在水平表面中在绝缘体18,18,……弹性形变 的范围中对第一基座底架8移位。
[0071] 主轴电机20基本上布置在布置板14中的基座表面部分15的中心,并且盘台21 耦接到主轴电机20的输出轴。因此,盘台21通过主轴电机20的驱动力旋转。
[0072] 盘台21的外围被设置为台部分21a,并且台部分21a的内侧部分被设置为向上突 出的定心突部21b。例如,形成为环形形状的金属板(未示出)嵌入定心突部21b中。
[0073] 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导轴22和22布置在布置板14的上表面侧以便在右侧和左 侧彼此间隔。第一光学拾取器23由导轴22和22可移动地支撑。
[0074] 驱动电机24布置在布置板14处。驱动电机24具有在前/后方延伸的导螺杆24a, 并且该导螺杆24a被抒到第一光学拾取器23的一部分。因此,第一光学拾取器23借助驱 动电机24的驱动力由导轴22和22导向,并在与盘台21接触/分离的方向上(在前/后方 上)移动。
[0075] 〈第二基座框架〉
[0076] 第二基座框架25布置在第一基座框架2上方(参照图1和图2)。第二基座框架 25具有:基本上被形成为具有细长外形的矩形的顶表面板部分26 ;分别从顶表面板部分26 的右边缘和左边缘向下突出的一对侧表面板部分27, 27,……;以及分别从顶表面板部分 26的外围向下突出的附接板部分28,28,……。
[0077] 侧表面板部分27和27基本上并排设置在第二基座框架25的前/后方向的中心, 向下开放并垂直延伸的狭缝形成在侧表面板部分27和27之间,并且该狭缝被形成为导向 限制孔27a。导向限制销29附接到一个侧表面板部分27的外表面。
[0078] 向内或外折叠的附接件28a,28a,……设置在附接板部分28, 28,……的上端部 处。
[0079] 〈第二底架单元〉
[0080] 第二底架单元30在第一底架单元7上方的垂直方向上由第二基座框架25的侧表 面板部分27, 27,……可移动地支撑。第二底架单元30具有第二基座底架31和第二拾取 器基座32 (参照图5和图6)。
[0081] 第二基座底架31具有:形成为细长的基本上矩形形状的基座表面部分33 ;分别从 基座表面部分33的右边缘和左边缘向下突出的第一侧表面部分34和34 ;以及分别从基座 表面部分33的右边缘和左边缘向下突出的第二侧表面部分35, 35,……。
[0082] 第一侧表面部分34比第二侧表面部分35位于稍微更靠近内侧,并且导销34a和 34a设置在第一侧表面部分34的外表面处以便彼此垂直间隔。导销34a和34a与形成在第 二基座框架25的侧表面板部分27和27之间的导向限制孔27a垂直地可滑动地啮合,并且 第二基座底架31的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受第二基座框架25的限制。
[0083] 第二侧表面部分35, 35,……分别位于将第一侧表面部分34和34夹在中间的前 方与后方。导销35a设置在第二侧表面部分35的外表面处。
[0084] 向下突出的附接突部36,36,……设置在基座表面部分33的外围处。
[0085] 第二拾取器基座32通过附接突部36, 36,……附接到第二基座底架31的基座表 面部分33。第二拾取器基座32的期望的每个部分布置在布置板37处。
[0086] 布置板37具有:面向垂直方向且形成为细长的基本上矩形形状的基座表面部分 38 ;分别从基座表面部分38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向下突出的突出表面部分39和39 ;以及分 别从突出表面部分39和39的下端部向外突出的第二连接部分40和40。
[0087] 绝缘体41,41,……连接到基座表面部分38的外围。绝缘体41,41,……通过附 接螺钉42,42,……分别附接到附接突部36,36,……,并且第二拾取器基座32连接到第 二基座底架31。因此,第二拾取器基座32可以在水平表面内在绝缘体41,41,……弹性形 变的范围内移位至第二基座底架31。
[0088] 在布置板37处,设置有右端部和左端部分别与基座表面部分38的右端部和左端 部连续的滑轮支撑部分43。滑轮支撑部分43基本上在基座表面部分38的前/后方向上的 中心与右端部和左端部连续,并位于基座表面部分38下方。垂直穿透的支撑孔43a形成在 滑轮支撑部分43的水平方向的中心。
[0089] 由树脂材料形成的磁体盖44和44分别附接到布置板37的第二连接部分40和40 的底表面。向下突出的定位销45设置在磁体盖44处。定位销45起到定位部分的作用,用 于定位第一拾取器基座9和第二拾取器基座32。定位销45的下端部被设置为其直径朝下 侧变小的锥形部分。磁体46被插入并保持在磁体盖44内侧。
[0090] 夹持滑轮47由滑轮支撑部分43可旋转地支撑。夹持滑轮47包括:滑轮本体47a ; 连接环47b ;以及磁体(其未被示出)。滑轮本体47a从下侧插入到支撑孔43a中,并且连接 环47b从上侧连接到滑轮本体47a,由此,夹持滑轮47由滑轮支撑部分43支撑,并且可以在 预定范围内垂直于滑轮支撑部分43移动。该磁体布置在滑轮本体47a内侧。
[0091] 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导轴48和48布置在布置板37的下表面侧以便在右侧和左 侧彼此间隔。
[0092] 第二光学拾取器49由导轴48和48可移动地支撑。
[0093] 驱动电机50布置在布置板37处。驱动电机50具有在前/后方延伸的导螺杆50a, 并且该导螺杆50a被拧到第二光学拾取器49的一部分上。因此,借助驱动电机50的驱动 力由导轴48和48导向第二光学拾取器49,并在与夹持滑轮47接触/分离的方向上(在前 /后方上)移动。
[0094] 〈中心底架〉
[0095] 形成为基本上框架状的基本上矩形形状的中心底架51布置在第一基座框架2与 第二基座框架25之间(参照图2)。中心底架51内侧的空间被形成为插入孔51a。
[0096] 中心底架51在夹在第一基座框架2中的附接板部分5,5,……的附接件5a, 5a,……与第二基座框架25中的附接板部分28, 28,……的附接件28a,28a,……之间的 状态下附接到第一基座框架2和第二基座框架25。
[0097] 保持盘状记录介质100的盘保持机构(其未被示出)由中心底架51支撑。
[0098] 〈凸轮滑块〉
[0099] 凸轮滑块52和52分别在第一基座框架2的侧表面板部分4,4,……和第二基座 框架25的侧表面板部分27, 27,……外表面侧(参照图1和图2)在前/后方上可移动地支 撑。凸轮滑块52形成为面向水平方向的板形状,并在前/后方上由驱动机构(其未被示出) 移动。
[0100] 第一凸轮孔53和53形成在凸轮滑块52中以便在前侧和后侧彼此间隔(参照图 7)。第一凸轮孔53包括:在前/后方上延伸的后凸轮部分53a ;与后凸轮部分53a的前端 部连续并向前方更向上移位的倾斜凸轮部分53b ;以及与倾斜凸轮部分53b的前端部连续 并在前/后方上延伸的前凸轮部分53c。
[0101] 在凸轮滑块52中,第二凸轮孔54和54分别形成在第一凸轮孔53和53上方以便 在前侧和后侧彼此间隔。第二凸轮孔54包括:在前/后方上延伸的后凸轮部分54a ;与后 凸轮部分54a的前端部连续并向前方更向下移位的倾斜凸轮部分54b ;以及与倾斜凸轮部 分54b的前端部连续并在前/后方上延伸的前凸轮部分54c。
[0102] 在第二凸轮孔54和54中,例如,使位于前侧的后凸轮部分54a的前/后方上的长 度L1R稍微长于位于后侧的后凸轮部分54a的前/后方上的长度L2R,并且使位于后侧的前 凸轮部分54c的前/后方上的长度L2F稍微长于位于前侧的前凸轮部分54c的前/后方上 的长度L1F。在第二凸轮孔54和54中,使倾斜凸轮部分54b和54b的前/后方上的长度彼 此相同。
[0103] 在凸轮滑块52中,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导向孔55和55形成在前第一凸轮孔53 的下侧和后第一凸轮孔53的上侧。
[0104] 第一基座框架2的导向限制销6和第二基座框架25的导向限制销29分别插入到 导向孔55和55中,并且凸轮滑块52在前/后方上可移动地支撑到第一基座框架2和第二 基座框架25 (参照图1)。
[0105] 第一底架单元7的导销12a和12a分别可滑动地与凸轮滑块52的第一凸轮孔53 和53啮合,并且第一底架单元7在垂直方向上由凸轮滑块52和52可移动地支撑。
[0106] 第二底架单元30的导销35a和35a分别与凸轮滑块52的第二凸轮孔54和54可 滑动地啮合,并且第二底架单元30在垂直方向上由凸轮滑块52和52可移动地支撑。
[0107] 因此,当凸轮滑块52和52在前/后方上移动时,第一基座底架8的导销11a和 1 la被导向至第一基座框架2的导向限制孔4a,并且第二基座底架31的导销34a和34a也 被导向至第二基座框架25的导向限制孔27a,并且导销12a和12a在凸轮滑块52的第一凸 轮孔53和53中滑动并且第一底架单元7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并且导销35a和35a也在凸 轮滑块52的第二凸轮孔54和54中滑动并且第二底架单元30也在垂直方向上移动。
[0108] 【盘驱动装置的操作】
[0109] 在下文中,将解释在夹持时盘驱动装置1对盘状记录介质100的操作(参照图8至 图 18)。
[0110] 〈操作的概述〉
[0111] 首先,将解释与夹持操作有关的操作的概述。
[0112] 盘状记录介质100从盘盒(其未被示出)中弹出,在缩进方向上(向后)通过传送设 备(其未被示出)的加载操作传送至盘驱动装置1中的夹持位置,并夹持在该夹持位置,并执 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再现。另外,当结束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再现时,释放盘状记录介质1〇〇 的夹持,并且盘状记录介质100在卸出方向上(向前)通过传送设备的弹出操作进行传送并 存放在盘盒中。
[0113] 要注意的是,盘状记录介质100例如在通过传送设备的加载操作传送至夹持位置 的状态下保持在由中心底架51支撑的盘保持机构中。
[0114] 〈初始状态〉
[0115] 接下来,将解释夹持操作时盘驱动装置1中的每个部分的初始状态(参照图8至图 10)。
[0116] 凸轮滑块52和52分别保持在前方可移动端部。此时,第一基座框架2的导向限 制销6和第二基座框架25的导向限制销29分别与凸轮滑块52中的导向孔55和55的后 端啮合。另外,第一底架单元7的导销12a和12a分别与凸轮滑块52中的第一凸轮孔53 和53的后凸轮部分53a和53a的后端啮合,并且第二底架单元30的导销35a和35a分别 与凸轮滑块52中的第二凸轮孔54和54的后凸轮部分54a和54a的后端啮合。
[0117] 因此,第一底架单元7保持在下可移动端部,并且第二底架单元30保持在上可移 动端部处。第一底架单元7保持在下可移动端部处,并且第二底架单元30保持在上可移动 端部处,第一拾取器基座9和第二拾取器基座32由此在垂直方向上定位为彼此间隔最远。 因此,盘台21和夹持滑轮47在垂直方向上定位为彼此间隔最远。
[0118] 〈夹持操作〉
[0119] 盘状记录介质100从盘盒中弹出,并在缩进方向上(向后)通过传送设备的加载操 作传送(参照图11和图12)。盘状记录介质100在中心底架51的上表面侧传送,并传送至 中心孔100a的中心与盘台21的中心轴线以及夹持滑轮47的中心轴线一致的夹持位置。盘 状记录介质1〇〇在夹持位置处由中心底架51支撑的盘保持机构保持。
[0120] 当盘状记录介质100传送至夹持位置时,凸轮滑块52和52由驱动机构同时向后 移动(参照图13)。
[0121] 由于第一基座框架2的导向限制销6和第二基座框架25的导向限制销29分别与 导向孔55和55啮合,凸轮滑块52由导向限制销6和29导向,并向后移动。
[0122] 当凸轮滑块52向后移动时,第一底架单元7的导销12a和12a通过倾斜凸轮部 分53b和53b分别从第一凸轮孔53和53的后凸轮部分53a和53a滑向前凸轮部分53c和 53c,并且第二底架单元30的导销35a和35a通过倾斜凸轮部分54b和54b分别从第二凸 轮孔54和54的后凸轮部分54a和54a滑向前凸轮部分54c和54c。因此,第一底架单元7 向上移动并且第二底架单元30还向下移动,盘台21和夹持滑轮47彼此接近。此时,盘台 22插入通过中心底架51的插入孔51a,并向上移动(参照图14)。
[0123] 如上所述,在第二凸轮孔54和54中,使位于后侧的前凸轮部分54c的前/后方上 的长度L2F稍微长于位于前侧的前凸轮部分54c的前/后方上的长度L1F。
[0124] 因此,如上所述,当凸轮滑块52向后移动,并且导销35a和35a从后凸轮部分54a 和54a滑向前凸轮部分54c和54c时,在途中状态下,后导销35a变成与前凸轮部分54c啮 合的状态,前导销35a变成与倾斜凸轮部分54b啮合的状态,并使第二底架单元30进入稍 微倾斜向前的状态(参照图13)。
[0125] 使第二底架单元30进入稍微倾斜向前的状态,附接到第二拾取器基座32中的后 面的第二连接部分40的磁体盖44的定位销45由此插入到形成在第一拾取器基座9的第 一连接部分17中的后定位孔17b中。
[0126] 此时,在第一底架单元7中,第一拾取器基座9通过绝缘体18,18,……连接到第 一基座底架8,并且可以在水平表面内在绝缘体18,18,……弹性形变的范围内移位至第一 基座底架8。另外,在第二底架单元30中,第二拾取器基座32通过绝缘体41,41,……连 接到第二基座底架31,并且可以在水平表面内在绝缘体41,41,……弹性形变的范围内移 位至第二基座底架31。
[0127] 因此,当定位销45插入到定位孔17b中时,同样在定位销45和定位孔17b的位置 在水平表面中稍微偏移的情况下,直径小于其他部分的锥形部分45a滑向定位孔17b的开 放边缘(参照图15),第一拾取器基座9和第二拾取器基座32分别移位至第一基座底架8和 第二基座底架31,并且定位销45可靠地插入到定位孔17b中。
[0128] 同时,盘台21和夹持滑轮47彼此接近,盘台21的定心突部21b由此从下侧插入 到盘状记录介质100的中心孔l〇〇a中(参照图13和图14)。当盘台21的定心突部21b插 入到盘状记录介质100的中心孔l〇〇a中时,释放由盘保持机构进行的盘状记录介质100的 保持。盘状记录介质100由盘台21向上推。
[0129] 凸轮滑块52和52连续向后移动,第一底架单元7的导销12a和12a分别滑向第 一凸轮孔53和53的前凸轮部分53c和53c的前端部,并且第二底架单元30的导销35a和 35a分别滑向第二凸轮孔54和54的前凸轮部分54c和54c的前端部。(参照图16和图17)。
[0130] 因此,第一底架单元7进一步向上移动,第二底架单元30也进一步向下移动,并且 盘台21和夹持滑轮47进一步彼此接近。
[0131] 导销12a和12a分别滑向前凸轮部分53c和53c,并且导销35a和35a分别滑向前 凸轮部分54c和54c,由此使稍微向前倾斜的状态的第二底架单元30进入水平状态。
[0132] 当导销12a和12a分别滑向前凸轮部分53c和53c,并且导销35a和35a分别滑向 前凸轮部分54c和54c时,附接到第二拾取器基座32中的前第二连接部分40上的磁体盖 44的定位销45插入到形成在第一拾取器基座9的前第一连接部分17中的定位孔17a中。
[0133] 此时,同样在定位销45和定位孔17a的位置在水平表面中稍微偏移的情况下,使 直径小于其他部分的锥形部分45a滑向定位孔17a的开放边缘,第一拾取器基座9和第二 拾取器基座32分别移位至第一基座底架8和第二基座底架31,并且定位销45可靠地插入 到定位孔17a中。
[0134]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前定位孔17a形成为在前/后方上较长的细长形状,因此定 位销45顺利插入到定位孔17a中,而当定位销45插入到定位孔17a中并同时使已进入稍 微向前倾斜的状态的第二底架单元30进入水平状态时,不干扰定位孔17a的前开放边缘和 后开放边缘(参照图18)。
[0135] 如上所述,附接到后第二连接部分40的磁体盖44的定位销45插入到形成在后第 一连接部分17中的定位孔17b中,并且附接到前面的第二连接部分40的磁体盖44的定位 销45插入到形成在前面的第一连接部分17中的定位孔17a中,由此执行第一拾取器基座 9和第二拾取器基座32的定位(参照图16和图17)。
[0136] 另外,在执行第一拾取器基座9和第二拾取器基座32的定位的状态下,后面的第 一连接部分17通过由附接到后面的第二连接部分40的磁体盖44保持的磁体46吸引,并 且前面的第一连接部分17通过由附接到前面的第二连接部分40的磁体盖44保持的磁体 46吸引。因此,第一拾取基座9和第二拾取器基座32通过这两个磁体46和46彼此连接。
[0137] 当盘台21和夹持滑轮47彼此接近时,盘台21的金属板由通过盘状记录介质100 的内圆周设置在夹持滑轮47处的磁体吸引。因此,盘状记录介质100的内圆周由盘台21 的台部分21a和夹持滑轮47的滑轮本体47a夹在中间,并由此夹持盘状记录介质100。
[0138] 要注意的是,在盘驱动装置1中,磁体设置在盘台21处,金属板设置在夹持滑轮47 处以便由磁体吸引,然后可以执行夹持,或要注意的是,磁体设置在盘台21和夹持滑轮47 这两者处,这两个磁体彼此吸引,然后可以执行夹持。
[0139] 当夹持盘状记录介质100时,停止凸轮滑块52和52的向后移动。
[0140] 当夹持盘状记录介质100,并停止凸轮滑块52和52的向后移动时,盘台21通过 主轴电机20的驱动力旋转,盘台21、夹持滑轮47和盘状记录介质100整体旋转,第一光学 拾取器23和第二光学拾取器49中的一个或这两者也在盘状记录介质100的径向方向上移 动,并执行对盘状记录介质1〇〇的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再现。
[0141] 在盘驱动装置1中,如上所述,第一拾取器基座9通过绝缘体18,18,……连接到 第一基座底架8并且第二拾取器基座32通过绝缘体41,41,……连接到第二基座底架31。
[0142] 因此,在第一拾取器基座9和第二拾取器基座32通过两个磁体46和46彼此连接 的状态下,由于绝缘体18,18,……和绝缘体41,41,……的功能,振动难以传输至第一拾 取器基座9和第二拾取器基座32,并且可以成功执行对盘状记录介质100的信息信号的记 录或再现。
[0143] 另外,在第一拾取器基座9和第二拾取器基座32通过两个磁体46和46彼此连接 的状态下,通过执行第一光学拾取器23和第二光学拾取器49的位置调整,在对盘状记录介 质100进行记录和再现信息信号时通常可以成功执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再现。
[0144] 当停止盘状记录介质100的旋转,并且结束对盘状记录介质100的信息信号的记 录或再现时,凸轮滑块52和52通过驱动机构向前移动,第一底架单元7的导销12a和12a 分别从前凸轮部分53c和53c的前端滑向第一凸轮孔53和53的后凸轮部分53a和53a的 后端,并且第二底架单元30的导销35a和35a也分别从前凸轮部分54c和54c的前端滑向 第二凸轮孔54和54的后凸轮部分54a和54a的后端。因此,第一底架单元7向下移动并 且第二底架单元30向上移动,盘台21和夹持滑轮47彼此间隔,并释放对盘状记录介质100 的夹持。
[0145] 当释放对盘状记录介质100的夹持时,盘状记录介质再次由中心底架51支撑的盘 保持机构保持在夹持位直处。
[0146] 如上所述,在第二凸轮孔54和54中,使位于后侧的前凸轮部分54c的前/后方上 的长度L2F稍微长于位于前侧的前凸轮部分54c的前/后方上的长度L1F。
[0147] 因此,当凸轮滑块52和52通过驱动机构向前移动,并且导销12a和12a分别从前 凸轮部分53a和53a的前端部滑向后凸轮部分53c和53c的后端部时,在途中状态下,后导 销35a变成与前凸轮部分54c啮合的状态,前导销35a变成与倾斜凸轮部分54b啮合的状 态,并以向后升高的方式使第二底架单元30进入稍微倾斜的状态(参照图13)。
[0148] 使第二底架单元30进入如上所述的以向后升高的方式稍微倾斜的状态,从形成 在布置板14中的前面的第一连接部分17中的定位孔17a中拉出前磁体盖44的定位销45。
[0149] 随后,凸轮滑块52和52向前移动,并且导销12a和12a分别滑向后凸轮部分53a 和53a的后端部,由此进一步地,第一底架单元7向下移动并且第二底架单元30也向上移 动,并从形成在布置板14中的后面的第一连接部分17中的定位孔17b中拉出后磁体盖44 的定位销45。
[0150] 如上所述,第二底架单元30以向后升高的方式稍微倾斜,并且按顺序执行从定位 孔17a中拉出前定位销45以及从定位孔17b中拉出后定位销45,通过前磁体46释放前面 的第一连接部分17和前面的第二连接部分40的连接在通过后磁体46释放后面的第一连 接部分17和后面的第二连接部分40的连接之前执行。
[0151] 如上所述,在盘驱动装置1中,按顺序执行释放由一个磁体盖44保持的磁体46对 一个第一连接部分17的吸引和释放由另一个磁体盖44保持的磁体46对另一个第一连接 部分17的吸引。
[0152] 因此,由于不同时执行磁体46和46的吸引的释放,因此也许有可能借助小力分别 释放磁体46和46对相应的第一连接部分17和17的吸引,实现移动凸轮滑块52和52的 驱动机构的尺寸的减小,和驱动机构的耐久性的改进,原因是小力就足够了,并且可以实现 制造成本的减少和盘驱动装置1的尺寸的减小。
[0153] 另外,按顺序执行释放对一个第一连接部分17的吸引和释放对另一个第一连接 部分17的吸引,另一个第一连接部分17由此充当支撑点,第二底架单元30倾斜,并且执行 释放对一个第一连接部分17的吸引。
[0154] 因此,由于使用了杠杆原理,因此执行释放对一个第一连接部分17的吸引,释放 磁体46的吸引所需的力变小,并且由于驱动机构的尺寸的减小可以实现制造成本的进一 步减少和盘驱动装置1的尺寸的进一步减小。
[0155] 使第二底架单元30从以向后升高的方式稍微倾斜的状态进入水平状态,并且第 一底架单元7位于下部可移动端,并且第二底架单元30位于上部可移动端。
[0156] 盘状记录介质100在卸出方向上(向前)通过传送设备传送,并存放在盘盒中。
[0157] 要注意的是,虽然在上文中示出了在加载盘状记录介质100时,首先,后面的第一 定位销45插入到后定位孔17b中,接下来,前面的定位销45插入到前定位孔17a中的实例, 但是相反,首先,前面的第一定位销45可以插入到前定位孔17a中,接下来,后面的定位销 45可以插入到后定位孔17b中。
[0158] 如上所述,首先,使前面的第一定位销45插入到前定位孔17a中,定位销45由此 轻易插入到定位孔17a中,原因是前定位孔17a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细长形状,并 且由此可以轻易地且可靠地执行第一拾取器基座9和第二拾取器基座32的定位操作。
[0159] 另外,虽然在上文中示出了在弹出盘状记录介质100时,首先,从前定位孔17a中 拉出前面的第一定位销45,接下来,从后定位孔17b中拉出后面的定位销45的实例,但是相 反,首先,可以从后定位孔17b中拉出后面的第一定位销45,并可以从前定位孔17a中拉出 前面的定位销45。
[0160] 【结论】
[0161] 如上所述,在盘驱动装置1中,在通过绝缘体18,18,......由第一基座底架8支撑 的第一拾取器基座9和通过绝缘体41,41,……由第二基座底架31支撑的第二拾取器基座 32处分别形成在连接时用于定位第一拾取器基座9和第二拾取器基座32的定位销45和 45以及定位孔17a和17b,并且第一拾取器基座9和第二拾取器基座32通过磁体46和46 的磁力彼此连接。
[0162] 因此,使第一拾取器基座9在绝缘体18,18,……弹性形变的范围内可对第一基座 底架8变形,并且使第二拾取器基座32在绝缘体41,41,……弹性形变的范围内可对第二 基座底架31变形。因此,定位销45和45在定位第一拾取器基座9和第二拾取器基座32 时轻易插入到定位孔17a和17b中,并且另外,第一拾取基座9和第二拾取基座32通过磁 体46和46彼此轻松连接,并且可以确保包括在对盘状记录介质100夹持时的定位操作的 顺畅操作状态。
[0163] 另外,第一底架单元7和第二底架单元30在盘状记录介质100的厚度方向(垂直 方向)上移动,并且第一拾取器基座9和第二拾取器基座32彼此连接或彼此分离。
[0164] 因此,由于在第一底架单元7和第二底架单元30的总移动行程中,将移动行程分 配到第一底架单元7和第二底架单元30,因此在盘状记录介质100的厚度方向上分别最小 化第一底架单元7和第二底架单元30的移动量可以变得可能,并且可以实现第一拾取基座 9和第二拾取器基座32的定位精度的提高。
[0165] 此外,在盘驱动装置1中,第一底架单元7和第二底架单元30同时移动。
[0166] 因此,可以实现盘驱动装置1中的操作的提速。
[0167] 另外,在盘驱动装置1中,设置有在预定方向上移动并移动第一底架单元7和第二 底架单元30的凸轮滑块52和52,
[0168] 因此,第一底架单元7和第二底架单元30 (两者是分离的构件)通过凸轮滑块52 和52移动,并且可以实现盘驱动装置1的结构的简化。
[0169] 此外,与凸轮滑块52的第一凸轮孔53和第二凸轮孔54可滑动地啮合的导销12a 和12a,以及35a和35a分别设置在第一基座底架8和第二基座底架31处,移动凸轮滑块 52,并移动第一底架单元7和第二底架单元30。
[0170] 因此,由第一基座底架8支撑的第一拾取器基座9以及由第二基座底架31支撑的 第二拾取器基座32随第一基座底架8和第二基座底架31借助凸轮滑块52的操作而移动。 因此,用于移动第一基座底架8和第二基座底架31的机构是简单的,并且在确保盘驱动装 置1中的机构的简化之后可以确保包括在对盘状记录介质100夹持时的定位操作的顺畅操 作状态。
[0171] 此外,定位孔17a和17b和定位销45和45被用作定位部分,用于执行第一拾取器 基座9和第二拾取器基座32的定位。
[0172] 因此,定位部分的配置是简单的,并且在确保结构的简化之后可以确保包括在对 盘状记录介质100夹持时的定位操作的顺畅操作状态。
[0173] 要注意的是,虽然在上文中示出了定位孔17a和17b形成在第一拾取器基座9的 第一连接部分17和17中,磁体46和46保持在第二拾取器基座2的第二连接部分40和40 处,并且附接具有定位销45和45的磁体盖44和44的实例,但是相反,磁体盖44和44可 以附接到第一拾取器基座9的第一连接部分17和17上,并且定位孔可以形成在第二拾取 器基座32的第二连接部分40和40中。
[0174] 另外,虽然在上文中示出了细长定位孔17a形成在前面的第一连接部分17中的实 例,但是相反,细长定位孔可以形成在后面的第一连接部分17中。
[0175]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根据设计需求和其它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 组合以及改变,只要其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内容的范围之内即可。
[0176] 【本技术】
[0177] 另外,本技术还可以配置如下。
[0178] ( 1) 一种盘驱动装置,包括:
[0179] 第一底架单元,具有第一基座底架以及由所述第一基座底架通过可弹性形变的绝 缘体支撑的第一拾取器基座;以及
[0180] 第二底架单元,具有第二基座底架以及由所述第二基座底架通过可弹性形变的绝 缘体支撑的第二拾取器基座,
[0181] 其中,在所述第一拾取器基座处,布置有盘台和第一光学拾取器,在所述盘台上加 载盘状记录介质,所述第一光学拾取器对所述盘状记录介质执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再现,
[0182] 其中,在所述第二拾取器基座处,布置有夹持滑轮和第二光学拾取器,所述夹持滑 轮通过与所述盘台一起将所述盘状记录介质夹在中间来保持所述盘状记录介质,所述第二 光学拾取器对所述盘状记录介质执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再现,
[0183] 其中,所述第一底架单元和所述第二底架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盘状记录介质 的厚度方向上移动,从而所述第一拾取器基座和所述第二拾取器基座彼此连接或彼此分 离,
[0184] 其中,用于在连接时对所述第一拾取器基座和所述第二拾取器基座执行定位的定 位部分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拾取器基座和所述第二拾取器基座处,和
[0185] 其中,所述第一拾取器基座和所述第二拾取器基座通过磁体的磁力彼此连接。
[0186] (2)根据(1)该的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底架单元和所述第二底架单元在所 述盘状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上移动,从而所述第一拾取器基座和所述第二拾取器基座彼此 连接或彼此分离。
[0187] (3)根据(2)该的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底架单元和所述第二底架单元同时 移动。
[0188] (4)根据(3)该的盘驱动装置,其中,设置有凸轮滑块,所述凸轮滑块在预定方向上 移动从而移动所述第一底架单元和所述第二底架单元。
[0189] (5)根据(4)该的盘驱动装置,
[0190] 其中,凸轮孔形成在所述凸轮滑块中,
[0191] 其中,可滑动地与所述凸轮孔啮合的导销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底架和所述第 二基座底架处,以及
[0192] 其中,当所述凸轮滑块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移动时,所述第一基座底架和所述第二 基座底架的所述导销滑向所述凸轮孔,从而使所述第一底架单元和所述第二底架单元移 动。
[0193] ( 6 )根据(1)该的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拾取器基座的定位部分和所述第二 拾取器基座的定位部分中的一个被设置为定位销,并且所述第一拾取器基座的定位部分和 所述第二拾取器基座的定位部分中的另一个被形成为定位孔。
[0194] (7)根据(6)该的盘驱动装置,
[0195] 其中,一对第一连接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拾取器基座处,
[0196] 其中,分别连接至所述一对第一连接部分的一对第二连接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拾 取器基座处,
[0197] 其中,所述定位孔分别形成在所述一对第一连接部分或所述一对第二连接部分 中,以及
[0198] 其中,所述定位孔中的一个形成为在所述一对第一连接部分或所述一对第二连接 部分的排列方向上延伸的细长形状。
[0199] (8)根据(7)该的盘驱动装置,
[0200] 其中,细长的所述定位孔形成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中的一个或所述第二连接部分 中的一个中,以及
[0201] 其中,已经形成细长的所述定位孔的连接部分与另一个连接部分的连接在未形成 细长的所述定位孔的连接部分与另一个连接部分的连接之前执行。
[0202] (9)根据(7)或(8)该的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中的一个与所述第 二连接部分中的一个的分离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中的另 一个的分离之前执行。
【权利要求】
1. 一种盘驱动装置,包括: 第一底架单元,具有第一基座底架以及由所述第一基座底架通过可弹性形变的绝缘体 支撑的第一拾取器基座;以及 第二底架单元,具有第二基座底架以及由所述第二基座底架通过可弹性形变的绝缘体 支撑的第二拾取器基座, 其中,在所述第一拾取器基座处,布置有盘台和第一光学拾取器,在所述盘台上加载盘 状记录介质,所述第一光学拾取器对所述盘状记录介质执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再现, 其中,在所述第二拾取器基座处,布置有夹持滑轮和第二光学拾取器,所述夹持滑轮通 过与所述盘台一起将所述盘状记录介质夹在中间来保持所述盘状记录介质,所述第二光学 拾取器对所述盘状记录介质执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再现, 其中,所述第一底架单元和所述第二底架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盘状记录介质的厚 度方向上移动,从而所述第一拾取器基座和所述第二拾取器基座彼此连接或彼此分离, 其中,用于在连接时对所述第一拾取器基座和所述第二拾取器基座执行定位的定位部 分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拾取器基座和所述第二拾取器基座处,和 其中,所述第一拾取器基座和所述第二拾取器基座通过磁体的磁力彼此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底架单元和所述第二底架单元 在所述盘状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上移动,从而所述第一拾取器基座和所述第二拾取器基座 彼此连接或彼此分离。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底架单元和所述第二底架单元 同时移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设置有凸轮滑块,所述凸轮滑块在预定方 向上移动从而移动所述第一底架单元和所述第二底架单元。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盘驱动装置, 其中,凸轮孔形成在所述凸轮滑块中, 其中,可滑动地与所述凸轮孔啮合的导销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底架和所述第二基 座底架处,以及 其中,当所述凸轮滑块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移动时,所述第一基座底架和所述第二基座 底架的所述导销相对于所述凸轮孔滑动,从而使所述第一底架单元和所述第二底架单元移 动。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拾取器基座的定位部分和所述 第二拾取器基座的定位部分中的一个被设置为定位销,并且所述第一拾取器基座的定位部 分和所述第二拾取器基座的定位部分中的另一个被形成为定位孔。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驱动装置, 其中,一对第一连接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拾取器基座处, 其中,分别连接至所述一对第一连接部分的一对第二连接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拾取器 基座处, 其中,所述定位孔分别形成在所述一对第一连接部分或所述一对第二连接部分中,以 及 其中,所述定位孔中的一个形成为在所述一对第一连接部分或所述一对第二连接部分 的排列方向上延伸的细长形状。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驱动装置, 其中,细长的所述定位孔形成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中的一个或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中的 一个中,以及 其中,已经形成细长的所述定位孔的连接部分与另一个连接部分的连接在未形成细长 的所述定位孔的连接部分与另一个连接部分的连接之前执行。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二 连接部分中的一个的分离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中的另一 个的分离之前执行。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盘台的外围被设置为台部分,并且 所述台部分的内侧部分被设置为向上突出的定心突部。
【文档编号】G11B7/08GK104103293SQ201410137149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2日
【发明者】后藤尚史, 高沢丈晴, 久保毅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