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亚铁锂和碳的混和物、具有该混和物的电极、具有该电极的电池、该混和物的制造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23661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磷酸亚铁锂和碳的混和物、具有该混和物的电极、具有该电极的电池、该混和物的制造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磷酸亚铁锂和碳的混和物、具有该混和物的电极、具有该电极的电池、载持碳的磷酸亚铁锂粒子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磷酸亚铁锂粒子作为活性物质的电池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作为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的移动设备类用以及电动汽车用的电源,能量密度高、循环特性优良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备受关注。在这样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目前,在市场上最被广泛应用的是以手机用为核心的2Ah以下的小型民用电池。目前,存在很多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的正极活性物质。最众所周知的是以工作电压在4V附近的锂钴氧化物(LiCo02)或锂镍氧化物(LiNi02)、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锂锰氧化物(LiMn204)等为基本结构的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其中,锂钴氧化物因为其具有优良的充放电特性和能量密度,在电池容量只能达到2Ah的小容量二次锂电池中,被作为正极活性物质而广泛应用。但是,考虑到今后的电池的中型化或大型化的发展,尤其对所期待的产业用途的迫切需要,电池的安全性被高度重视。因此,目前的小型电池的做法无法满足安全性的要求。其原因之一是上述正极活性物质的热稳定性差。因此,最近,使用具有热稳定性好的尖晶石结构的磷酸亚铁锂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受到关注。因为该磷酸亚铁锂的磷和氧通过共价键结合,所以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会释放氧。因此,使用该磷酸亚铁锂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从而可迅速提高电池的安全性。但是,该磷酸亚铁锂的电子电导性差,因而使用其作为活性物质的电池的高速放电特性低劣。另外,如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1—250555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述,作为原料的亚铁盐水合物的粒子结晶发达且非常硬,因而粉碎等的加工困难,不能得到平均粒径为数pm数十pm的粗大粒子。将该粗大的亚铁盐水合物和微细的磷酸锂的混合物焙烧之后,所得到的磷酸亚铁锂(LiFeP04)的平均粒径达到数pm以上。这样,由于亚铁盐水合物的粒子粗大,再加上生成磷酸亚铁锂的化学反应的反应性差,则很容易合成在粒子水平上不均匀的组成的磷酸亚铁锂。因此,使用该磷酸亚铁锂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有容易成为低容量的倾向。为了改善上述磷酸亚铁锂的电子电导性低的缺点,专利文献210公开了在磷酸亚铁锂的粒子表面实施碳涂层的方法。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1—015U1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得到经碳堆积物涂敷的磷酸亚铁锂(LiFePO》的技术。作为所公开的涂敷方法是将蓝铁钢(Fe3(P04)28H20)、正磷酸锂以及聚丙烯粉末的混合物用锆球磨机微粉碎之后,在35070(TC下加热的方法。该文献还公开有通过一氧化碳的歧化反应使碳堆积。该文献还列举了将聚乙烯醇、酚縮合产物类、由糠醇衍生得到的聚合物类等作为碳材料的前体材料等。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2—117833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获得LiFePCV碳复合体的方法。作为所公开的方法,是将LbP04和Fe3(P04)2*8H20混合之后,再加入乙炔黑粉末,将形成的混合物用行星式球磨机研磨之后,在600'C下焙烧的方法。在曰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034534号公报(专利文献4)中,公幵了在具有橄榄石结构的锂铁复合氧化物(LiFeP04)的粒子中复合碳物质微粒,得到用于二次锂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含碳的锂铁复合氧化物的制造方法。作为所公开的制造方法,是将锂化合物、铁化合物、含磷的铵盐、'以及碳物质微粒混合之后,将形成的混合物在600750'C的温度下焙烧的方法。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292308号公报(专利文献5)中公开有用导电性碳材料包覆LiFeP04的粒子表面的锂铁磷类复合氧化物碳复合体的制造方法。作为所公开的上述制造方法如下说述将磷酸亚铁水合物(Fe3(P04)28H20)、磷酸锂(Li3P04)以及导电性碳材料混合,制得其混合物。将该混合物进行干式粉碎处理从而得到比容为1.5ml/g以下的反应前体。焙烧该反应前体,从而使LiFeP04的粒子表面用导电性碳材料包覆,然后粉碎。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4—186075号公报(专利文献6)公开有用碳纤维包覆作为非水系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锂铁氧化物表面的技术。日本专利文献特表2004—509058号公报(专利文献7)公开有以下两种用碳包覆LiFeP04的方法。一种方法是在LiFeP04中混合作为碳前体的醋酸纤维素得到它们的混合物,在氩气流的存在下加热该混合物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同时加热LiFeP04的原料、和作为碳源的聚乙烯醇的方法。该文献还列举了将糠醇的聚合物作为导电性碳源即有机物质。日本专利文献特表2004—509447号公报(专利文献8)公开有以下两种用碳包覆LiFeP04的方法。一种方法是在LiFeP04中混合作为碳前体的醋酸纤维素,得到其混合物,在氩气流的存在下加热该混合物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在含环氧乙垸的聚乙烯一嵌段一聚(乙二醇)型的碳添加物的存在下,一边流入CO/C02的混合气体,一边加热LiFeP04原料的方法。该文献还列举了将糠醇的聚合物作为导电性碳源即有机物质。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04/0157126(专利文献9)中,公开有通过热分解含有作为碳源的烃的混合气体,合成用碳包覆了由LiFe卜xMxP04(M选自由Mn、Co、Ti、以及Ni构成的组,且0^X芸1)构成的核心(core)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方法。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292309号公报(专利文献10)中,公开有包覆了碳质物质的LiFeP04的制造方法。作为所公开的制造方法,是将LiFeP04的原料和平均分子量为19002100的聚乙二醇混合之后,得到其混合物,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该混合物的方法。该文献中,作为通过焙烧可碳化的有机化合物的碳质前体的实例,列举了糠醇树脂、或聚乙烯醇等。专利文献1:特开2001—250555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1—015111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2002—117833号公报专利文献4:特开2003—034534号公报专利文献5:特开2003—292308号公报专利文献6:特开2004—186075号公报专利文献7:特表2004—509058号公报专利文献8:特表2004—509447号公报专利文献9: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4/0157126号说明书专利文献10:特开2003—292309号公报
发明内容专利文献210中所公开的在磷酸亚铁锂的粒子表面上实施碳涂层(carboncoat)的方法,具有增大低速放电时的电池容量的效果。但是,使用上述的方法制得的电池,其高速放电特性不充分。本发明以解决上述问题为目的,供给一种与以往的技术相比电子传导性更高的磷酸亚铁锂和碳的混和物。还供给一种使用上述混合物作为活性物质的高速充放电性能优良的电池。本发明的第1发明是一种磷酸亚铁锂和碳的混和物,其中,所述磷酸亚铁锂含有磷酸亚铁锂的一次粒子凝集形成的二次粒子、和存在于二次粒子内部的纤维状碳。通过上述构成,可显著提高磷酸亚铁锂粒子的电子传导性。因此,通过制作以该混合物作为活性物质的电池,可获得高速充放电性能优良的电池。本申请说明书中所述的"一次粒子凝集形成的二次粒子"不包括用粘结剂(binder)使微粒之间粘结而初次成为聚集体状粒子的粒子。本申请说明书所述的"一次粒子凝集形成的二次粒子"是指即使在没有粘结剂的情况下,一次粒子凝集的状态也能够得以维持的二次粒子。例如,用溶剂溶解电极上所含的粘结剂并除去粘结剂而变成粉末状的活性物质粒子,在由小粒子凝集形成为大粒子的情况,符合本申请说明书中所述的"一次粒子凝集形成的二次粒子"。本申请说明书中所述的一次粒子可以是仅由不能分解成更微细的粒子的单一粒子构成的粒子,也可以是由比其更微细的粒子凝集而形成的粒子。本申请说明书中所述的二次粒子可以是由一次粒子直接凝集而形成的粒子,也可以是由一次粒子凝集形成的粒子进一步凝集而形成的粒子。本发明的第2发明使根据第1发明的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状碳中存在弯曲形状的纤维状碳本发明的第3发明是一种电极,其是以第1发明所述的混和物作为活性物质具有的电极。本发明的第4发明是一种电池,其是具有第3发明所述的电极的电池。本发明的第5发明是一种制造第1发明所述的混和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通过分子量为100以下的醇的热分解而生成的碳载持于磷酸亚铁锂上。例如,如糠醇这样的在分子内具有双键的醇通过聚合成为聚合物。对于此类醇的碳化通常是在聚合后进行。本申请说明书中,当此类聚合物热分解而生成碳时,将该醇的分子量作为聚合物的分子量。因此,本申请说明书所述的"分子量为100以下的醇经热分解而生成的碳"不包括分子量为100以下的醇聚合而形成分子量超过100的聚合物后,再通过热分解而生成的碳。本发明的第6发明是根据第5发明的制造方法,其具有通过加热醇与磷酸亚铁锂的原料或磷酸亚铁锂的混合物,使醇热分解而产成碳的工序。第6发明中所述的混合物中的醇可以为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任意一种。尽管混合的醇可以是液体或固体,但是,在醇热分解的温度下,醇会发生气化或分解。本发明的第7发明是根据第5发明的制造方法,其具有在将装入磷酸亚铁锂的原料或磷酸亚铁锂的容器内部的温度调整到醇热分解的温度范围内的情况下,将醇供给于容器内部的工序。在磷酸亚铁锂上载持碳的方法包括预先将成为碳的原料的全部醇加入到反应容器内部,然后再加热的方法。但是,那样的话,为了避免醇在变成碳之前因蒸发而逃逸到容器外面去,因此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但是,若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则由于醇的气化,反应容器内会形成高压。结果,出现在设备的控制或安全性的确保等方面存在困难,因此存在很难实现工业化的问题。根据第7发明,能够一点一点地供给醇。结果,即使在反应容器中设置了气体的排出通路,所供给的大部分醇也能够在被排出之前变成碳。这样,在反应容器内不会形成高压,并且,所供给的绝大部分的醇也不会逃逸,能够使碳载持于磷酸亚铁锂上。因此,第7发明使设备的控制或安全性的确保方面变得容易,成为工业上容易实现的制造方法。第7发明中所述的"作为醇能够热分解的温度范围内的状态"不是指在供给醇时,容器内部的温度不能是醇的热分解温度范围之外的任何温度。例如,即使是容器内部的温度在醇热分解温度范围内和范围外反复变化的情况,其中,醇在热分解的温度范围内的部分符合第7发明所述的"作为醇热分解的温度范围内的状态"。本发明的第8发明是根据第6发明的制造方法,其具有在醇热分解的温度范围内,一边降低容器内部的温度,一边将醇供给于容器内部的工序。根据第8发明,在降低容器内部的温度时,容器内的气体会收縮。当然,磷酸亚铁锂的二次粒子内部的气体也会收縮。因此,存在于二次粒子外部的气体则被吸入二次粒子的内部。进一步,在温度降低前就存在于二次粒子内部的气体被吸入到二次粒子更内侧的部位。最终连二次粒子的更深的部位也能够载持许多的碳。因此,根据第8发明,因为能够获得电子传导性极高的磷酸亚铁锂粒子,所以使用该磷酸亚铁锂粒子的电池呈现出优良的高速充放电性能。第8发明所述的"在醇能热分解的温度范围内,一边降低容器内部的温度"不是指降低容器内部的温度时的温度一直都在醇的热分解温度范围内。即使在将温度降低至比醇的热分解温度更低的温度情况下,在温度成为醇的热分解温度范围外之前的工序也符合第8发明所述的"在醇能热分解的温度范围内,一边降低容器内部的温度"。本发明的第9发明是一种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利用第5发明的制造方法制得的磷酸亚铁锂用于活性物质。本发明的第10发明是一种载持有碳的磷酸亚铁锂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通过甲醇、乙醇、丙醇、或丁醇的热分解而生成的碳载持于磷酸亚铁锂上。图1是用电子显微镜拍摄本发明实施例1的磷酸亚铁锂和碳的混和物中的二次粒子的部分表面的照片。图2是用电子显微镜拍摄未载持碳的磷酸亚铁锂的二次粒子的部分表面的照片。最佳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制造磷酸亚铁锂和碳的混合物的一种方法是使分子量为100以下的醇的热分解而生成的碳载持于磷酸亚铁锂的粒子上的方法。以下对本发明的混合物的制造方法进行举例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的混和物的制造方法中,在使装入由磷酸亚铁锂的一次粒子凝集形成的二次粒子构成的磷酸亚铁锂的焙烧炉维持在高温的状态下,将分子量为100以下的醇供给于该焙烧炉内。这样,高温下的醇通过气化或分解等而变成了气体状的物质,从而进入到磷酸亚铁锂的二次粒子内部。由于气体状的物质在二次粒子内部变成了碳,因此能够使碳载持于磷酸亚铁锂的一次粒子凝集形成的二次粒子的内部。而且,通过这样的分子量为100以下的醇的热分解,载持于磷酸亚铁锂内部的碳变成了纤维形状。载持碳的方法,主要有下述三种。第一种方法是将磷酸亚铁锂放入焙烧炉中,之后将焙烧炉升至高温,然后供给醇的方法。第二种方法是将磷酸亚铁锂的原料放入焙烧炉中,之后将焙烧炉升至高温从而合成磷酸亚铁锂之后,供给醇的方法。第三种方法是将磷酸亚铁锂的原料放入焙烧炉中,之后将焙烧炉升至高温从而一边合成磷酸亚铁锂,一边供给醇的方法。本发明可使用上述三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将磷酸亚铁锂的原料放入焙烧炉后,通过将焙烧炉升至高温从而合成磷酸亚铁锂,然后再供给醇的方法可使磷酸亚铁锂的合成以及碳的载持连续进行,故优选。另外,作为将醇供给于内部具有磷酸亚铁锂的原料、或磷酸亚铁锂的焙烧炉的方法,可以举出一边流入惰性气体,一边将液体的醇供给于焙烧炉的方法、以及将气体醇和惰性气体混合之后供给于焙烧炉的方法。上述的任意一种方法都能够防止磷酸亚铁锂的氧化,故优选。对于载持碳的磷酸亚铁锂而言,只要是具有橄榄石结构的基本组成为LiFeP04,则没有特别的限定。作为制造方法,例如,包括固相法(日本特开2000—294238号公报)、溶胶一凝胶法(F.Croceet.al.ElectrochemandSolid画StateLetters、5(3)A47—A50、2002)、水热法(S.Frangeretal.ElectrochemandSolid画StateLetters、5(10)A231—A233、2002)。本申请说明书所述的磷酸亚铁锂不仅仅是指与LiFeP04的组成式完全吻合的磷酸亚铁锂。将作为活性物质的过渡金属氧化物(根据情况包含锂或磷等)中的一部分元素用其它的元素置换的情况、或缺少氧的情况、或部分增减锂的含量的情况等,将上述物质的基本组成进行若干变化的情况在电池界经常发生。在本申请发明中,如以将Fe或P等中的一部分用其它的元素置换的情况为代表,在保证不失去LiFeP04的基本特性的前体下,即使是与LiFeP04的组成式有若干偏差的物质,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因此,本申请说明书所述的磷酸亚铁锂当然也包括保证不失去LiFeP04基本特性的前体下,与LiFeP04的组成式有若干偏差的物质。焙烧炉的温度需要调整在醇的热分解温度以上。另外,其温度优选为磷酸亚铁锂的粒子的成长得以抑制的75(TC以下。例如,当醇为甲醇时,因为甲醇的着火点为385°C,所以在该温度以下不能引起热分解。因此,使用甲醇时,焙烧炉的温度至少需要在385'C以上。而且,为了抑制磷酸亚铁锂的副产物的生成,焙烧炉的温度优选在50(TC以上。在通过醇的热分解而使碳载持于磷酸亚铁锂上时,优选搅拌磷酸亚铁锂。通过上述方式,碳能够被均匀载持。本发明中,用于磷酸亚铁锂和碳的混和物的制造中的分子量为100以下的醇,从容易处理这一点出发,优选其在25'C下是液体。例如,可以举出甲醇、乙醇、丙醇、丁醇等。将醇供给于焙烧炉的方法有直接供给液体的方法、将液体气化后再供给的方法等。对于将液体气化后再供给的情况而言,可先将醇的气体与氮气或惰性气体混合之后,再进行供给。将醇供给于焙烧炉时,优选将醇变成气体状,并与氮气、氩气、氦气等气体混合,得到其混合气体,再将该混合气体供给于焙烧炉。此时,混合气体中醇的浓度优选在0.0150%的范围。若浓度小于0.01%,则使碳载持于磷酸亚铁锂的粒子表面上的时间会变的非常长,工业上不利。另外,若浓度大于50%,则醇以未分解状态残留,被排出到焙烧炉的外部,结果导致醇的碳化率变小,工业上不利。在磷酸亚铁锂的二次粒子的内部,载持由热分解醇而得到的纤维状的碳时,碳的电子传导性非常高,并且纤维形状有利于在一次粒子间形成电子传导网络,因此,二次粒子内部的一次粒子间的电子传导性非常高。结果,将该磷酸亚铁锂和碳的混和物用作活性物质的电池,具有优良的高速充放电性能。以下对本发明的电池形态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电池由以根据上述制造方法制得的混和物为正极材料含有的正极、含有负极材料的负极、溶剂中含有电解质盐的电解质构成。通常,通过将经由隔离件相隔的正极和负极进行层叠、巻绕而制得电极组。该电极组被外装体包装。根据本发明的混合物特别优选应用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形态与不被非水电解质电池所限定的上述电池的形态相同。但是,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时,可使用非水溶剂作为电解质的溶剂。作为在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使用的非水电解质,可使用通常所提及的用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等中的非水电解质。作为非水溶剂,可以举出碳酸亚丙酯、碳酸亚乙酯、碳酸亚丁酯、碳酸氯亚乙酯等环状碳酸酯类;Y—丁内脂、Y—戊内脂等的环状酯类;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等链型碳酸酯类;甲酸甲酯、醋酸甲酯、丁酸甲酯等链型酯类;四氢呋喃或其衍生物;1,3—二嗯烷、1,4一二U恶垸、1,2—二甲氧基乙烷、1,4一二丁氧基乙垸、甲基二甘醇二甲醚等的醚类;乙腈、苯基氰等腈类;二氧杂戊环或其衍生物;硫化乙烯、环丁砜、磺内酯或其衍生物等中的单独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等。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作为电解质盐,例如,可以举出LiC104、UBF4、LiAsF6、LiPF6、LiCF3S03、LiN(S02CF3)2、LiN(S02C2F5)2、LiN(S02CF3)(S02C4F9)、LiSCN、LiBr、Lil、Li2S04、Li2B10Cl10、NaC104、Nal、NaSCN、NaBr、KC104、KSCN等的离子型化合物。上述离子型化合物可单独使用一种、或混合使用2种以上。上述离子型化合物中,因为LiN(S02C2F5)2具有优良的高温稳定性,可抑制充电时的铝集电材料以及端子的腐蚀,故优选。作为非水电解质中的电解质盐的浓度,为了确实得到具有优良的电池特性的非水电解质电池,优选0.5mol/l5mo1/1,更优选lmol/l2.5mo1/1。优选使用本发明的磷酸亚铁锂和碳的混合物作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通过与后述的负极组合,可获得电池的能量密度以及充放电循环性能优良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作为负极材料,可以举出锂金属、锂合金(锂一铝、锂一铅、锂一锡、锂一铝一锡、锂一钾、以及伍德(wood)合金等的含有锂金属的合金),除此之外,可以举出可吸留、释放锂的合金、碳材料(例如,石墨、硬质碳、低温焙烧碳、非晶形碳等)、金属氧化物、锂金属氧化物(Li4Ti5012等)、聚磷酸化合物等。其中,石墨具有与金属锂极其相近的工作电位,且可实现高工作电压下的充放电,故优选其作为负极材料。例如,优选人造石墨、天然石墨。特别是,在负极活性物质粒子表面经无定形碳等修饰而成的石墨,因为其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量少,故优选。另外,对于0^5012而言,采用锂盐作为电解质盐时,可减少自动放电,而且可减少充放电时的不可逆容量,故优选1^4115012作为负极材料。正极活性物质的粉体以及负极材料的粉体优选其平均粒子大小在100pm以下。特别是,从电子传导性的观点出发,正极活性物质的粉体的平均粒子优选在5(Vm以下。为了得到所规定形状的粉体,可使用粉碎机或分级机。例如,可使用乳钵、球磨机、砂磨机、振动球磨机、行星式球磨机、喷射式磨机、逆向喷射式磨机(counterjetmill)、回转气流型喷射式磨机或筛子等。粉碎时,也可使用在水、或醇等的有机溶剂的共存下的湿式粉碎。作为分级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根据需要使用筛子或风力分级机等,进行干式、湿式分级。本发明中载持有碳的磷酸亚铁锂的制造方法,优选以使磷酸亚铁锂的最大粒径为lpm以上、且3mm以下的方式分级,然后再将碳载持于磷酸亚铁锂的粉末上。将醇供给于焙烧炉时,为了抑制磷酸亚铁锂从焙烧炉飞散,磷酸亚铁锂的最大粒径优选在l^im以上。进一步,为了让通过醇的热分解而生成的碳载持于磷酸亚铁锂的二次粒子的内部足够深的部位,磷酸亚铁锂的最大粒子径优选在3mm以下。可知,在以磷酸亚铁锂的最大粒子径在lpm以上且3mm以下的方式进行分级的磷酸亚铁锂上载持由醇的热分解而生成的碳而成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材料的导电性显著提高。最终可优化具有该正极材料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高速放电性能。以上对作为正极以及负极的主要构成成分的正极活性物质以及负极材料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对于所述正极以及负极而言,也可含有除所述的主要构成成分之外的,导电剂、粘结剂、增粘剂、填充剂等的其它构成成分。作为导电剂,只要是对电池性能无不良影响的电子传导性材料即可。通常,在电极材料中可含有天然石墨(鳞状石墨、鳞片状石墨、土状石墨等)、人造石墨、炭黑、乙炔炭黑、荷兰科琴导电炭黑(ketjenblack)、碳晶须(carbonwhisker)、碳纤维、金属(铜、镍、铝、银、金等)粉、金属纤维、导电性陶瓷材料等的导电性材料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其中,从电子传导性以及涂敷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乙炔炭黑作为导电剂。导电剂的添加量相对于正极或负极的总质量,优选O.l质量%50质量%,特别优选0.5质量%30质量%。尤其若使用粉碎至0.10.5pm的超微粒的乙炔炭黑,则可减少所需碳量,故优选。上述的混合方法为物理混合,最理想的是均匀混合。因此,能够以干式或湿式,使用V型混合机、S型混合机、擂溃机、球磨机、行星式球磨机之类的粉体混合机。作为所述粘结剂,通常可以使用具有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氟乙烯(PVDF)、聚乙烯、聚丙烯等热塑性树脂、乙烯一丙烯一二烯烃三元共聚物(EPDM)、磺化EPDM、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氟化橡胶等的具有橡胶弹性的聚合物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粘结剂的添加量相对于正极或负极的总质量,优选150质量%,特别优选230质量%。作为所述增粘剂,通常可使用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等的多糖类等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另外,如多糖类这样的具有可与锂反应的官能团的增粘剂,例如,优选通过甲基化等方式使该增粘剂的官能团失活。增粘剂的添加量相对于正极或负极的总质量,优选0.510质量%,特别优选12质量%。作为填充剂,只要是对电池性能无不良影响的材料即可。通常可使用聚丙烯、聚乙烯等的烯烃类聚合物、无定型二氧化硅、氧化铝、沸石、玻璃、碳等。填充剂的添加量相对于正极或负极的总质量,优选在30质量%以下。正极以及负极适合采用如下所述的方式制作将所述活性物质、导电剂以及粘结剂与N—甲基吡咯烷酮、甲苯等有机溶剂或水等混合之后,将得到的混合液涂敷到下述的集电材料上,再通过干燥制得。关于涂敷方法而言,例如,优选使用涂层机辊(applicatorroll)等的辊涂、网涂(screencoating)、刮涂方式、旋涂、棒涂等手段,涂敷成任意厚度以及任意形状。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作为集电材料,只要是对所构成的电池无不良影响的电子传导体即可,可使用下述的材料。这些材料的表面可进行氧化处理。作为正极用集电材料,可使用铝、钛、不锈钢、镍、焙烧碳、导电性高分子、导电性玻璃等。除此之外,为了提高粘结性、导电性以及耐氧化性,可使用将铝或铜等的表面用碳、镍、钛或银等处理后的集电材料。作为负极用集电材料,可使用铜、镍、铁、不锈钢、钛、铝、焙烧碳、导电性高分子、导电性玻璃、Al—Cd合金等。除此之外,以粘接性、导电性、耐还原性为目的,可使用将铜等的表面用碳、镍、钛或银等处理之后的集电材料。对于集电材料的形状而言,除箔状之外,还可以使用膜状、薄片状、网状、被穿孔或膨化(expand)物、板条体、多孔体、发泡体、纤维组的形成体等,对于其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为l500|am。上述集电材料中,作为正极优选耐氧化性优良的铝箔,作为负极优选耐还原性、导电性优良,且廉价的铜箔、镍箔、铁箔以及含有它们中的一部分的合金箔。正极以及负极集电材料优选为粗糙面的表面粗糙度在0.2pmRa以上的箔,这样,正极材料或负极材料与集电材料的粘附性优良。因为具有上述那样的粗面,因此优选使用电解箔。尤其最优选使用实施压花处理后的电解箔。另外,对该电解箔的双面进行涂敷时,箔的表面粗糙度优选相等或大致相等。作为非水电解质电池用隔离件,优选具有优良的高速充放电性能的多孔膜或无纺布等,可单独使用其中的任意一种或并用多种。作为构成非水电解质电池用隔离件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以聚乙烯、聚丙烯为代表的聚烯烃类树脂,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为代表的聚酯类树脂,聚偏氟乙烯、偏氟乙烯一六氟丙烯共聚物、偏氟乙烯一全氟乙烯基醚共聚物、偏氟乙烯一四氟乙烯共聚物、偏氟乙烯一三氟乙烯共聚物、偏氟乙烯一氟乙烯共聚物、偏氟乙烯一六氟丙酮共聚物、偏氟乙烯一乙烯共聚物、偏氟乙烯一丙烯共聚物、偏氟乙烯一三氟丙烯共聚物、偏氟乙烯一四氟乙烯一六氟丙烯共聚物、偏氟乙烯一乙烯一四氟乙烯共聚物等。非水电解质电池用隔离件的空孔率从强度的观点出发,优选在98体积%以下。另外,从充放电特性的观点出发,空孔率优选在20体积%以上。另外,非水电解质电池用隔离件,例如,可使用由丙烯腈、环氧乙烷、环氧丙垸、甲基丙烯酸甲酯、乙酸乙烯酯、乙烯基吡咯烷酮、聚偏氟乙烯等的聚合物与电解质构成的聚合物凝胶。另外,作为非水电解质用隔离件,当并用上述那样的多孔膜或无纺布等和聚合物凝胶时,可提高电解质的保液性,故优选。也就是说,在聚乙烯微孔膜的表面以及微孔壁面上形成包覆了厚度为数pm以下的亲溶剂性聚合物的膜,并且让电解质保持于上述膜的微孔内。通过上述方式,所述亲溶剂性聚合物凝胶化。作为所述亲溶剂性聚合物,除聚偏氟乙烯之外,可以举出具有环氧乙烷基或酯基等的丙烯酸酯单体、环氧单体、具有异氰酸基的单体等交联形成的聚合物等。该单体通过并用自由基引发剂而加热,或使用紫外线(UV),或使用电子束(EB)等活性光线等来进行交联反应。为了控制强度或物性,所述亲溶剂型聚合物,可与不妨碍交联体的形成的物性调整剂配合使用。作为所述物性调整剂的例子,可以举出无机填充剂类(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锆、氧化锌、氧化铁等的金属氧化物,碳酸转、碳酸镁等的金属碳酸盐)、聚合物类(聚偏氟乙烯、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等。所述物性调整剂的添加量相对于交联型单体,通常为50质量%以下,优选在20质量%以下。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电池可适合使用下述的方法制得例如,在层叠非水电解质电池用隔离件、正极、和负极之前或之后注射电解质,最后用外装材密封。另外,在将正极和负极经由非水电解质用隔离件叠层而成的发电元件巻绕而形成的非水电解质中,优选在所述巻绕的前后,将电解质注入到发电元件中。作为注液法,可在常压下注液,也可使用真空浸含法或加压浸含法。作为二次锂电池的外装体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已镀敷镍的铁或不锈钢、铝、金属树脂复合膜等。对于锂二次电池的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举出具有正极、负极以及单层或多层隔离件的硬币型电池或纽扣型电池。还可以举出,具有将正极、负极以及它们之间所挟持的隔离件层叠且巻绕而形成的电极组的圆筒型电池、方型电池、和扁平型电池等。实施例以下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例1、2以及比较例1、2][实施例1](LiFePCVC的制作)首先,量取草酸铁二水合物(FeC204'2H20)和磷酸二氢铵(NH4H2P04)和碳酸锂(Li2C03),以使摩尔比为2:2:1。然后将其浸渍到乙醇中,得到用球磨机进行2小时的粉碎、混合处理的LiFeP04前体。此处使用乙醇的理由是通过防止原料与氧接触,可抑制原料被氧化。接着,在70(TC、氮气循环(2.0升/min)下,将上述的LiFeP04前体焙烧12小时,从而得到LiFeP04粉末。将LiFeP04的粉末放入焙烧炉中,之后将焙烧炉升温至60(TC。将气化的甲醇和氮气的混合气体(含有甲醇lvol%)供给于该焙烧炉内,以使通过甲醇的热分解而生成的碳质量成为LiFeP04的5质量%,制得载持本发明的碳的磷酸亚铁锂A(LiFeP(VC)。还有,载持所得到的碳的磷酸亚铁锂A(LiFeP(VC)中的碳量是利用热重分析(TG分析),通过将其在70(TC下进行热处理而算出伴随碳的燃烧的质量减少。用电子显微镜(SEM)拍摄通过上述方式制得的磷酸亚铁锂A的粒子一个表面,结果如图1所示。在图1中,整张照片为一个粒子的部分表面。所述的一个粒子符合本发明的第一发明的二次粒子。由图1可以看出,磷酸亚铁锂A的二次粒子是由比二次粒子更小的一次粒子凝集而成的。在图1的A所示的圆圈内可以观察到多条细长形状的碳(纤维状碳)被载持于二次粒子的内部的样子。进一步,图1中B所示的细长形状的物体也是载持于二次粒子内部的纤维状的碳。A以及B明显表示,纤维状的碳,此外,认为图l是拍摄为纤维状碳的图片。从图1还可以看出,许多纤维状的碳均具有弯曲的形状。还有,本发明中的碳的形状为"纤维状"是指只要实质上为细长的形状即可。不言而喻,"纤维状"所指的形状或大小并不限定于如图1所示的用电子显微镜所拍摄的照片中的纤维状碳的长度或粗细。但是,作为本发明的纤维状碳,优选含有粗细为O.lpm以上,且0.7pm以下的纤维状碳。作为本发明的纤维状碳,还优选含有长度为0.5nm以上,且5pm以下的纤维状碳。由分子量为100以下的醇的热分解生成的碳的粗细以及长度很多都在上述范围内。作为比较,用电子显微镜拍摄进行上述磷酸亚铁锂上载持碳的工序之前的状态的,未载持碳的磷酸亚铁锂的二次粒子的部分表面,所拍摄的照片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在未载持碳的磷酸亚铁锂上观察不到图1所能观察到的纤维状的物质。(正极板的制作)将载持由上述方法制得的碳的磷酸亚铁锂A(LiFePCVC)、作为导电剂的乙炔炭黑、和作为粘结剂的聚偏氟乙烯(PVdF),按照质量比80:8:12的比例进行混合。在上述混合物中,加入N—甲基一2—吡咯烷酮(NMP),充分混炼,制得正极膏状物。在厚度为20pm的铝箔集电材料上涂敷上述正极膏状物后干燥。涂敷以及干燥对于铝箔的双面进行。然后,通过加压加工,制得正极。通过电阻焊接的方式在正极板上焊接正极端子。(负极板的制作)将作为负极材料的人造石墨(平均粒径6pm、且由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的晶面间离(dD。2)为0.337nm、c轴方向的结晶大小(Lc)为55nm)与作为粘结剂的PVdF,以质量比94:6的比例混合,然后加入NMP充分混炼,制得负极膏状物。将该负极膏状物涂敷在厚度为15pm的铜箔集电材料上,干燥。该涂敷以及干燥均对铜箔集电材料的两面进行。然后,进行加压加工,制得负极板。通过电阻焊接的方式在负极板上焊接负极端子。(电解液的调制)将LiPF6溶解于以l:l的体积比混合碳酸亚乙酯和碳酸二乙酯而成的溶剂中,以使浓度为lmo1/1,制得非水电解质。该电解质中的水分量不足30ppm。(电池的制作)使用上述部件,在露点为一4(TC以下的干燥氛围下,制作下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通过将经由厚度为2(Him的聚丙烯(pp)制的隔离件相隔的正极板与负极板巻绕成长圆形状,制得巻绕体。作为外装体,使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5iim)/铝箔(50jLim)/金属粘接性聚丙烯膜(5(Him)三层构成的金属树脂复合膜。将上述巻绕体装入用该金属树脂复合膜制作的袋状电池罐内,然后密封除了要成为注液孔的部分之外的电池罐。此时,正极端子以及负极端子的各一端露在电池罐的外部。从注液孔注入一定量的非水电解质后,在真空状态下,将注液孔部分热封,制得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A。[实施例2](LiFeP04/C的制作)首先,制作将氢氧化锂(LiOH'H20)和磷酸铵((NH4)3P04'3H20)溶解于超纯水中的混合溶液,然后,制作将硫酸铁(FeS04*xH20)溶解于含有抗坏血酸的超纯水中的混合溶液。此时,氢氧化锂、磷酸铵、硫酸铁和抗坏血酸的混合比例以摩尔比计为2.5:1:1:0.2。混合上述两种混合溶液,在17(TC下用水热处理12小时后冷却,进一步,通过过滤上述溶液,提取LiFeP04前体,接着用超纯水和丙酮进行洗涤,然后在IO(TC下真空干燥1小时。最后,在40(TC的氩气气氛炉中,将该LiFeP04前体热处理1小时,得到LiFeP04粉末。将上述LiFeP04粉末加入到焙烧炉中,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制作载持碳的磷酸亚铁锂B(LiFeP(VC)。还有,相对于LiFeP04,碳的比例为5质量%。在该磷酸亚铁锂B的二次粒子的内部,与磷酸亚铁锂A相同,也具有纤维状碳。除使用上述载持碳的磷酸亚铁锂B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得实施例2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B。[比较例1](LiFeP04/C的制作)首先,以与实施例l相同的方式制得UFeP04粉末。混合该粉末和聚乙烯醇(分子量为6600088000),使得通过聚乙烯醇的热处理而生成的碳的质量为LiFeP04的5质量X。将该混合物在70(TC、且氮气循环(1.5升/min)的条件下,热处理2小时,制得载持碳的磷酸亚铁锂C(LiFeP04/C)。这样制得的磷酸亚铁锂C的二次粒子的内部被确认不具有纤维状碳。除使用上述载持碳的磷酸亚铁锂C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得比较例1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C。[比较例2](LiFeP(VC的制作)首先,量取草酸铁二水合物(FeC204'2H20)、磷酸二氢铵(NH4H2P04)以及碳酸锂(Li2C03),使三者的摩尔比为2:2:1。进一步加入砂糖,以使通过热处理生成的碳的质量为已合成的LiFeP04的5质量%。在惰性气体气氛下,得到用球磨机对上述混合物进行粉碎混合处理2小时的前体。接着,将该前体在70(TC、氮气循环(2.0升/min)的条件下,焙烧12小时,制得载持碳的磷酸亚铁锂D(LiFeP04/C)。这样制得的磷酸亚铁锂D的二次粒子的内部,被确认不具有纤维状碳。除使用所述载持碳的磷酸亚铁锂D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比较例2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D。得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A、B、C、D中的任意一个的设计容量均为600mAh。还有,以下所述的实施例317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ES的设计容量均为600mAh。首先,为了考察载持碳的磷酸亚铁锂AD的电子传导性,测定上述粉体的电阻率。该测定是通过将O.lg的粉体在lOMPa的压力下加压,然后测定所制得的片剂的电阻来进行的。结果如表1所示。[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0</column></row><table>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载持碳的磷酸亚铁锂A以及B的电阻率与载持碳的磷酸亚铁锂C以及D相比,较小。本发明的实施例与比较例相比,电子传导网络的形成更有效地进行碳的载持。在SEM下观察这些载持碳的磷酸亚铁锂AD时发现在实施例1以及2的载持碳的磷酸亚铁锂A以及B中,如上所述地,在二次粒子的内部观察到纤维状的碳。与之相反,比较例1以及2的磷酸亚铁锂C以及D中却观察不到上述那样形状的碳。虽然在上述实施例1以及2中使用甲醇作为碳的原料,但是从醇的性质的类似性出发,除甲醇之外的乙醇、丙醇、丁醇、戊醇等,分子量在100以下的醇,也可得到同样的结果。但是,如上述比较例1的聚乙烯醇等的聚合物,若醇的分子量太大,则与甲醇等在性质上有很大差异,故得不到与上述实施例1以及2相同的结果。因此,认为即使与聚乙烯醇的情况相同地,使聚乙二醇、或糠基醇树脂(使糠醇聚合而成的聚合物)等聚合物热分解,在磷酸亚铁锂的二次粒子的内部也不载持纤维状的碳。本发明中,作为磷酸亚铁锂所载持的碳的原料的醇,如上所述,要求分子量在100以下,但该分子量还优选在90以下,进而优选在80以下,还优选在60以下,还优选在50以下,还优选在40以下。醇最优选甲醇。接着,测定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AD的高速放电性能。测定的充放电条件如下所述。低速放电容量测定(将此时的放电容量作为"低速放电容量")充电0.1C(IO小时率、60mA)恒定电流下,充电至3.9V,进一步在3.9V的恒定电压下充电,共计充电15小时。放电0.1C(IO小时率、60mA)恒定电流下,放电至2.0V。高速放电容量测定(将此时的放电容量作为"高速放电容量")充电0.1C(IO小时率、60mA)恒定电流下,充电至3.9V,进一步在3.9V的恒定电压下充电,共计充电15小时。放电10C(O.l小时率、6A)恒定电流下,放电至2.0V。并且,将高速放电容量与低速放电容量的比设为"高速/低速容量比(%)",作为表示高速放电特性值的指标。结果如表2所示。[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1</column></row><table>从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A以及B的高速/低速容量比(%)与比较例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C以及D相比,较高。这可以推断为在以二次粒子的内部载持有纤维状碳的磷酸亚铁锂作为正极材料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由于直到磷酸亚铁锂的二次粒子的内部,根据纤维状碳形成有电子传导网络,因此意味着呈现优良的高速放电特性。还有,上述实施例l中,磷酸亚铁锂载持碳的量相对于磷酸亚铁锂,为5质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在载持碳的磷酸亚铁锂中,相对于磷酸亚铁锂的质量的碳的质量的比例优选0.0130%。当该比例比0.01质量%更小时,由于碳的量过少,因此没有提高电子传导性的效果。另外,当比例大于30质量%时,磷酸亚铁锂的含有比例相对变小,因此以该混合物作为活性物质的电池的能量密度变小。另外,在磷酸亚铁锂上载持碳的量相对于磷酸亚铁锂,优选0.1质量%30质量%,还优选0.5质量%10质量%,更优选1质量%5质量%。除了使在磷酸亚铁锂上载持碳的量相对于磷酸亚铁锂为1质量%这一点之外,其余与实施例l相同的方法制得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获得了与实施例1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A同样优良的高速/低速容量比。还有,相对于本申请说明书中所述的磷酸亚铁锂的碳的量的比例并不是仅由二次粒子的内部所载持的碳的量求得。就相对于磷酸亚铁锂的碳的比率而言,即使是二次粒子的内部和外部中的任意部分,也由磷酸亚铁锂上所载持的纤维状碳的全部的量求得的。[实施例35]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LiFeP04。将该粉末放入焙烧炉中,除了将载持碳时的焙烧炉的温度分别设为385°C、500°C、750'C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制作载持碳的磷酸亚铁锂E、F、以及G(LiFeP04/C)。除了使用载持上述碳的磷酸亚铁锂E、F以及G之外,以与实施例l相同的方法,制作实施例35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E、F、以及G。焙烧炉的温度与对应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记号E、F以及G的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接着,在与实施例1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A相同的条件下,测定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EG的低速放电容量以及高速放电容量,求得"高速/低速容量比(%)"。结果如表3所示。还有,为了比较,表3中也列出了实施例1的结果。[表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3</column></row><table>从表3可以看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EG的高速/低速容量比(%)的值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A、B的值大致相同。若甲醇的热分解温度在385。C75(TC的范围内,则载持碳的磷酸亚铁锂的特性几乎不改变。还有,实施例35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呈现了与实施例1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相同的高速/低速容量比,因此可以认为,实施例35的LiFeP04/C也是以与实施例1的LiFePCVC相同的方式在磷酸亚铁锂上载持碳。[实施例69]以与实施例l相同的方法,制作LiFeP04粉末。将该粉末加入到焙烧炉中,使焙烧炉升温至600°C。作为向该焙烧炉供给的混合气体,用表4所述的混合气体来代替气化的甲醇和氮气的混合气体而进行供给,除此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本发明的实施例6以及7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H及I。将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的UFeP04粉末加入到焙烧炉内,将该焙烧炉升温至70(TC,作为向该焙烧炉供给的混合气体,用表4所述的混合气体来代替气化的甲醇和氮气的混合气体而进行供给,除此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本发明的实施例8以及9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J以及K。混合气体的种类与对应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记号H、I、J、以及K的对应关系如表4所示。在实施例69中使用的混合气体中的醇的浓度均为lvol%。接着,对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HK,在与实施例l中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A的情况相同的条件下,测定低速放电容量以及高速放电容量,求得"高速/低速容量比(%)"。结果如表4所示。还有,为了比较,在表4中也列出了实施例1的结果。[表4〗<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4</column></row><table>从表4可以看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HK的高速/低速容量比的值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A、B的值大致相同。即使在改变供给于焙烧炉的醇或气体的种类的情况下,载持碳的磷酸亚铁锂的特性与实施例1以及2相比大致没有变化。还有,实施例69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呈现了与实施例1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相同的高速/低速容量比,因此,认为实施例69的LiFeP(VC,也是以与实施例1的LiFeP04/C同样的方式,在磷酸亚铁锂上载持碳。[实施例1013]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LiFeP04粉末,将该粉末放入到焙烧炉中,将焙烧炉升温至60(TC。除了改变供给于该焙烧炉的甲醇和氮气的混和气体中的甲醇浓度、以及混合气体的供给时间之外,其余与实施例l相同地制作实施例1013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L、M、N、以及O。混合气体中的甲醇的浓度与对应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记号L、M、N、以及0的对应关系如表5所示。接着,关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L0,在与实施例1中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A相同的条件下,测定低速放电容量以及高速放电容量,求得"高速/低速容量比(%)"。其结果如表5所示。还有,为了比较,表5也列出了实施例1的结果。[表5]<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5</column></row><table>从表5可以看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L0的高速/低速容量比(%)的值与实施例1以及2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A、B的值大致相同。结果表明,即使使供给于焙烧炉中的甲醇和氮气的混合气体中的甲醇的浓度在0.01voiy。50voiy。的范围内变化,载持碳的磷酸亚铁锂的特性也几乎不改变。还有,实施例1013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呈现与实施例1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相同的高速/低速容量比,因此,认为实施例1013的LiFeP(VC,也是以与实施例1的LiFeP(VC相同的方式,在磷酸亚铁锂上载持碳。[实施例14](LiFeP(VC的制作)首先,量取草酸铁二水合物(FeC204"2H20)、磷酸二氢铰(NH4H2P04)和碳酸锂(Li2CO;0,且使三者的摩尔比为2:2:1,将其在使用了乙醇的惰性气氛下,用球磨机粉碎混合2小时,从而得到前体。其次,将上述前体在70(TC、氮气循环下(2.0L/ml),使用旋转窑炉焙烧12小时。然后,一边降低该窑炉的温度,一边供给气化后的甲醇和氮气的混合气体,且使通过甲醇的热分解而生成的碳的质量为LiFeP04的5质量%。这样,制得本发明的载持碳的磷酸亚铁锂P(LiFeP04/C)。还有,窑炉的降温速度为rC/min。作为载持碳的磷酸亚铁锂材料,除使用磷酸亚铁锂P(LiFePCVC)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本发明的实施例14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P。[实施例15〗除了不降低旋转窑炉内的温度而使其保持在70(TC下,将甲醇和氮气的混和气体供给于旋转窑炉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4相同地制作载持本发明的碳的磷酸亚铁锂Q(LiFeP(VC)。作为载持碳的磷酸亚铁锂材料,除了使用磷酸亚铁锂Q(LiFeP04/C)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本发明的实施例15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Q。首先,为了考察磷酸亚铁锂P以及Q的电子传导性,测定它们的粉体的电阻率。该测定是秤量O.lg的载持碳的磷酸亚铁锂,对其在10MPa的压力下进行加压处理,制得片剂,再通过测定该片剂的内阻来进行的。结果如表6所示。[表6]<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6</column></row><table>从表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磷酸亚铁锂P和磷酸亚铁锂Q的电阻率等同。这意味着在磷酸亚铁锂的表面载持的碳的电子传导率等同,因此上述粉体的电子传导率也等同。接着,使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P以及Q,进行与实施例l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A的低速放电容量的测定以及高速放电容量测定相同的容量测定。结果如表7所示。[表7]低速放电容量高速放电容量磷酸亚铁锂p560mAh315mAh磷酸亚铁锂Q561mAh288mAh由表7可知,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P和Q的低速放电容量等同。但是,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P的高速放电容量明显比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Q的高速放电容量大很多。这种差异是由下述机理引起的。当降低旋转窑炉内部的温度时,容器内的气体会收縮。当然,磷酸亚铁锂的二次粒子内部的气体也会收縮。因此,在二次粒子的内部或附近形成了朝向二次粒子内部的气流。结果,大量的作为碳的原料的气体进入到二次粒子的更深的部位。因此,直到二次粒子的更深的部位,能载持大量的碳。结果,认为连二次粒子的内部更深的部位也都形成了足够的电子传导网络。因此,即使在电池以高效率放电的情况下,由于连磷酸亚铁锂的二次粒子的内部更深的部位也可参与放电反应,因此最终获得了优良的高速放电性能。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如上所述,通过作为活性物质使用本发明的磷酸亚铁锂和碳的混和物,可制得高速放电性能优良的电池。因此,本发明的磷酸亚铁锂和碳的混和物在产业上极其有用。权利要求1、一种混和物,其是磷酸亚铁锂和碳的混合物,其中,所述磷酸亚铁锂含有磷酸亚铁锂的一次粒子凝集而形成的二次粒子、和存在于所述二次粒子的内部的纤维状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和物,其中,所述纤维状碳中存在弯曲形状的纤维状碳。3、一种电极,其是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和物作为活性物质具有的电极。4、一种电池,其是具有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的电池。5、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和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磷酸亚铁锂上载持由分子量为100以下的醇热分解而生成的碳。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具有通过加热所述醇、和磷酸亚铁锂的原料或磷酸亚铁锂的混合物,使所述醇热分解而形成碳的工序。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具有在使装有磷酸亚铁锂的原料或磷酸亚铁锂的容器内部的温度在所述醇能够热分解的温度范围内的状态下,将所述醇供给于所述容器内部的工序。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具有在所述醇能够热分解的温度范围内,一边降低所述容器内部的温度,一边将所述醇供给于所述容器内部的工序。9、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活性物质使用通过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磷酸亚铁锂粒子。10、一种载持有碳的磷酸亚铁锂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通过甲醇、乙醇、丙醇或丁醇的热分解而生成的碳载持于磷酸亚铁锂上。全文摘要本发明供给一种磷酸亚铁锂和碳的混和物,其中,磷酸亚铁锂含有由磷酸亚铁锂的一次粒子凝集形成的二次粒子、和存在于二次粒子内部的纤维状碳。本发明还供给具有所述混和物的电极、具有所述电极的电池、所述混和物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池的制造方法。文档编号H01M4/02GK101278425SQ20068003649公开日2008年10月1日申请日期2006年10月13日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4日发明者安永好伸,温田敏之,稻益德雄,藤井明博申请人:株式会社杰士汤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