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9229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于每组定义成对的讯号端子两侧设有接地端子,用以屏蔽各对讯号端子,降低讯号传输的电磁干扰(EMI) 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其主要功能,是用作为桥接二电子装置,经由二电子装置分别延伸 一连接器,当该二连接器进行电性连接,即使二电子装置间取得连结,得已进 行讯号数据的传输。早期的连接器,其主要多用来传输低频、低速讯号,然而随着电子装置的 功能日益增多,尤其网络和通讯市场的普及化,对于频宽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连接器开始需要传输高频、高速的讯号,使连接器各相邻讯号端子间讯号发生 浮动而引起讯号误差。尤其是当该讯号端子是在进行高频讯号传输时,当信号 的频率越高,各讯号端子间,容易屏蔽不足而使传递不同讯号的不同对讯号端 子间相互间发生电磁干扰。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于每组定义成对的讯号 端子的接触部两侧设有接地端子,用以屏蔽各对讯号端子的接触部,降低讯号 传输的电磁干扰(EMI)。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含 一绝缘壳 体;以及一端子组是直立式排列于上述绝缘壳体内,该端子组具有二对讯号端 子以及一接地端子;该二对讯号端子为上下排列;该接地端子具有一基部,于 该基部间隔延伸三个延伸部,分别位于该二对讯号端子上方、该二对讯号端子 之间及该二对讯号端子下方,隔离该二对讯号端子的接触部。
如上述构造,于该每对讯号端子的接触部两侧具有接地端子的延伸部,用以屏蔽各对讯号端子的接触部,降低讯号传输的电磁干扰(EMI)。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在该二对讯号端子中, 每一对讯号端子的二接脚部是位于该传导部的 一侧,用以屏蔽各对讯号端子的接脚部,降低讯号传输的电磁干扰(EMI)。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含-一绝缘壳体; 一端子组是直立式排列于上述绝缘壳体内,该端子组具有二对讯号端子以 及-- 接地端子;该每对讯号端子皆具有二讯号端子,该二讯号端子分别设有一 接脚部;该接地端子是具有一基部,该基部延伸有一传导部;该二对讯号端子, 各别位于该接地端子的传导部的两侧,每一对讯号端子的二接脚部是位于该传 导部的 -侧,且与该传导部共同排列成一假想三角型,且二该假想三角型所包 含的各接脚部共同排列成一假想梯形。如上述构造,当讯号传递至接脚部,受到该传导部的屏蔽,而降低该二对 讯号端子的接脚部间,相互产生电磁干扰的情形。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 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 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与电路基板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与电路基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组与电路基板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组与电路基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组组装到电路基板上的后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各接脚部与传导部的立体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l、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含一电路基板l、 一绝缘壳体3、 一端子组2以及一金属外壳4;其中,该电路基板1上布设有一接地焊点15,并于电路基板1上该接地焊点15 两相对侧分别设有一第一讯号焊点11与一第二讯号焊点12以及一第三讯号焊 点13与一第四讯号悍点14。该电路基板1上另行设有二通孔16,另于该电路基板1上对应设有二卡 掣孔17。该绝缘壳体3是相对位于上述电路基板1后端上方,该绝缘壳体3内设有 一端子槽31对应容置上述该端子组2,且该绝缘壳体3底部两端分别设有一 连结件32,对应该电路基板1上的二通孔16,透过该连结件32插套入该通孔 16中固定,使该绝缘壳体3结合于该电路基板1上。辅助参阅图4、图5以及图6所示,该端子组2主要是在该端子槽31内 设有由 -第一讯号端子21、 一第二讯号端子22、 一第三讯号端子23以及一第 四讯号端子24所构成二对讯号端子,且该端子组2另具有一接地端子25屏蔽 于每对讯号端子上、下两邻侧,该接地端子25具有一基部251,从该基部251 间隔延伸出三个延伸部,该三个延伸部分别为第一延伸部252、第二延伸部253 及第三延伸部254。其中,该第一讯号端子21与该第二讯号端子22为一成对的讯号端子,该 第三讯号端子23与该第四讯号端子24为另一成对的讯号端子。且该二对讯号 端子是在上述端子槽31内由上而下依序为该第一讯号端子21与该第二讯号端 子22以及该第三讯号端子23与该第四讯号端子24。该第一讯号端子21、该第二讯号端子22、该第三讯号端子23、该第四讯 号端子24以及该第一延伸部252、该第二延伸部253、该第三延伸部254系均 位于同 -垂直线呈上下排列。该第一讯号端子21后端形成一第一接触部212,且该第一讯号端子21前 端是以直角方式折弯延伸一第一接脚部211,该第二讯号端子22后端形成一 第二接触部222位于该第一接触部212下方,且该第二讯号端子22前端是以 直角方式折弯延伸一第二接脚部221,该第三讯号端子23后端形成一第三接 触部232位于第二接触部222下方,且该第三讯号端子23前端是以直角方式 折弯延伸一第三接脚部231以及该第四讯号端子24后端形成一第四接触部 242位于该第三接触部232下方,且该第四讯号端子24前端是以直角方式折 弯延伸一第四接脚部241。 该接地端子25的基部251后端相对于该第-一讯号端子21的第一接触部 212上邻侧设有一第一延伸部252。该接地端子25的基部251后端相对于该第 二讯号端子22的第二接触部222与该第三讯号端子23的第三接触部232之间 设有一第二延伸部253。该接地端子25的基部251后端相对于该第四讯号端 子24的第四接触部242下邻侧设有一第三延伸部254。该接地端子25的基部251向下延伸一传导部255,且该传导部255是位 于一定义为前后向的平面中心线b上。该第一接脚部211与该第二接脚部221是相对位于该传导部255 —侧,并 与该传导部255共同围绕排列成一假想第一三角形c。该第三接脚部231与该第四接脚部241是相对位于该传导部255另一侧, 并与该传导部255共同围绕排列成一假想第二三角形d。且该第一接脚部211、该第二接脚部221与该传导部255所组成的该第一 三角形c以及该第三接脚部231、该第四接脚部241与该传导部255所组成的 该第二三角形d在该电路基板1顶面围绕排列成一假想梯形a。该假想梯形a的排列,是在该传导部255相对后端的该中心线b,且远离 该中心线b的左、右等距处分别设置该第一接脚部211与该第三接脚部231, 以及于该传导部255相对前端的该中心线b,且接近该中心线b的左、右等距 处分别设置该第二接脚部221与该第四接脚部241所围设成。该第-一接脚部211是对应插设上述第一讯号焊点11,该第二接脚部221 是对应插设上述第二讯号焊点12,该第三接脚部231是对应插设上述第三讯 号焊点13,该第四接脚部241是对应插设上述第四讯号焊点14,以及该传导 部255 —端恰固定于该电路基板1上的接地焊点15。且该第一讯号端子21由该第一接触部212至该第一接脚部211所对应接 触的该第一讯号焊点11的总长大致与该第二讯号端子22由该第二接触部222 至该之第二接脚部221所对应接触的该第二讯号焊点12的总长相等。该第三讯号端子23由该第三接触部232至该第三接脚部231所对应接触 的该第三讯号焊点13的总长大致与该第四讯号端子24由该第四接触部242 至该第四接脚部241所对应接触的该第四讯号焊点14的总长相等。该金属外壳4是包覆该绝缘壳体3表面,且该金属外壳4底部两端分别设 有一固定件41对应该电路基板1上的二该卡掣孔17,透过该固定件41插套
入该卡掣孔17中固定,使该金属外壳4结合于该电路基板1上。如匕述构造实施时,依图3、图4、图5以及图6所示,由于该端子组2 的该第 -讯号端子21上邻侧具有该第一延伸部252,该第二讯号端子22与该 第三讯号端子23之间具有该第二延伸部253,并于该第四讯号端子24下邻侧 具有该第三延伸部254。使该端子组2中成对的该第一讯号端子21与该第二 讯号端子22以及另一成对的该第三讯号端子23与该第四讯号端子24间,均 获得屏蔽,避免各对讯号端子在讯号传输过程中,彼此产生讯号干扰现象。并由于该端子组2中,该接地端子25的传导部255与一侧的该第一接脚 部211、该第二接脚部221组成该第一三角形c以及该接地端子25的传导部 255与另一侧的该第三接脚部231、该第四接脚部241组成该第二三角形d, 并且排列成现该假想梯形a。使该第一接脚部211与该第二接脚部221恰分隔于该中心线b上该传导部 255 —侧,该第三接脚部231与第四接脚部241恰分隔于该中心线b上该传导 部255另一侧,使该传导部255发挥屏蔽作用,避免各对讯号端子的接脚部在 讯号传输过程中,彼此产生讯号干扰现象。另由于该端子组2中,该相互成对的该第一讯号端子21以及该第二讯号 端子22,其中该第一讯号端子21由该第一接触部212至该第一接脚部211所 对应接触的该第一讯号焊点11的总长大致与该第二讯号端子22由该第二接触 部222至该之第二接脚部221所对应接触的该第二讯号焊点12的总长相等, 故使第^讯号端子21与该第二讯号端子22所传递的一对差动讯号能大致同时 到达。位于相同垂直线上却有高低位差的该第一讯号端子21与该第二讯号端子 22,其分别延伸至该第一讯号焊点11与该第二讯号焊点12的总长之所以能够 大致相等,其主要乃因该电路基板1上,所建置该第一讯号焊点11与该第二 讯号焊点12是相对采前、后设置,来对应弥补该第一接脚部211起点与该第 二接脚部221起点间的高低位差,使透过直角方式折弯延伸的该第一接脚部 211与该第二接脚部221其构筑的讯号传递距离大致相等。该端子组2中,另一相互成对的该第三讯号端子23以及该第四讯号端子 24,其中该第三讯号端子23由该第三接触部232至该第三接脚部231所对应 接触的该第三讯号焊点13的总长大致与该第四讯号端子24由该第四接触部
242至该第四接脚部241所对应接触的该第四讯号焊点14的总长相等,故使 第三讯号端子23与该第四讯号端子24所传递的一对差动讯号能大致同时到达。位于相同垂直线上却有高低位差的该第三讯号端子23与该该第四讯号端 子24,其分别延伸至该第三讯号焊点13与该第四讯号焊点14的总长之所以 能够大致相等,其主要乃因该电路基板1上,所建置该第三讯号焊点13与该 第四讯号焊点14是相对采前、后设置,来对应弥补该第三接脚部231起点与 该第四接脚部241起点间的高低位差,使透过直角方式折弯延伸的该第三接脚 部231与该第四接脚部241其构筑的讯号传递距离大致相等。该每成对讯号端子所传递差动讯号,因其传递距离大致相等,故在讯号传 递速率上,乃较无距离因素的时间差产生,因而较能避免成对差动讯号间因差 动传递延迟,大致降低讯号歪斜产生的问题。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诸优点1、 本实用新型于各成对讯号端子的接触部间,均设置接地端子来取得良 好屏蔽效果,避免各对讯号端子的接触部在讯号传输过程中,彼此产生讯号干 扰现象。2、 本实用新型透过该平面中心线b—侧,该第一接脚部211、该第二接 脚部221与该传导部255组成该第一三角形c以及该平面中心线b另一侧,该 第三接脚部231、该第四接脚部241与该传导部255组成该第二三角形d于该 电路基板l顶面,共同围绕排列成一假想梯形a,使该第一接脚部211与该第 二接脚部221恰分隔于该传导部255 —侧,该第三接脚部231与第四接脚部 241恰分隔于该传导部255另一侧,使该传导部255发挥屏蔽作用,避免各对讯号端子的接脚部在讯号传输过程中,彼此产生讯号干扰现象。3、 本实用新型透过该第一接脚部211、该第二接脚部221,该第三接脚部 231以及该第四接脚部241共同围绕排列成一假想梯形a,使各对讯号端子, 每单^一讯号端子中该接触部至该接脚部所对应的焊点的总长大致相等,藉以使 该每成对差动讯号间,其传递距离大致相等,使差动讯号间的传递降低因各接 脚部延伸至对应焊点的距离不同,导致差动传递延迟的情形,从而讯号歪斜现 象,提升讯号传递质量。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
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 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绝缘壳体;以及一端子组是直立式排列于上述绝缘壳体内,该端子组具有二对讯号端子以及一接地端子;该二对讯号端子为上下排列;该接地端子具有一基部,从该基部间隔延伸出三个延伸部分别位于该二对讯号端子上方、该二对讯号端子之间及该二对讯号端子下方,隔离该二对讯号端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二对讯号端子 的上下排列顺序,由上而下依序为一第一讯号端子与一第二讯号端子以及一第 三讯号端子与一第四讯号端子,且该第一讯号端子前端延伸一第一接脚部,该 第二讯号端子前端延伸一第二接脚部,该第三讯号端子前端延伸一第三接脚部 以及该第四讯号端子前端延伸一第四接脚部。
3、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绝缘壳体;以及-端子组直立式排列于上述绝缘壳体内,该端子组具有二对讯号端子以及 一接地端子;该每对讯号端子皆具有二讯号端子,该二讯号端子分别设有一接脚部;该 接地端子具有一基部,该基部延伸有一传导部;该二对讯号端子各别位于该接 地端子的传导部的两侧,每一对讯号端子的二接脚部是位于该传导部的一侧, 且与该传导部共同排列成一假想三角型,且二该假想三角型所包含的各接脚部 共同排列成一假想梯形。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每对讯号端子 的各讯号端子,其该接脚部的总长大致相等。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假想梯形的排列,是定义一前后向的平面中心线,该传导部是位于该中心线上,该假想梯形 是在该传导部相对后端的该中心线两侧分别设有一远离该中心线的该接脚部, 及在该传导部相对前端的该中心线两侧分别设有-接近该中心线的该接脚部 所围成。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传导部相对后 端的该中心线左、右等距处设有一第一接脚部与--第三接脚部,以及在该传导 部相对前端的该中心线左、右等距处设有一第二接脚部与 -第四接脚部。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二对讯号端子 的上下排列顺序,由上而下依序为一第一讯号端子与一第二讯号端子以及一第 三讯号端子与一第四讯号端子。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接脚部是以直 角方式折弯延伸。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壳体;以及一端子组是直立式排列于上述绝缘壳体内,该端子组具有二对讯号端子以及一接地端子;该二对讯号端子为上下排列;该接地端子是具有一基部,从该基部间隔延伸出三个延伸部,分别位于该二对讯号端子上方,该二对讯号端子之间及该二对讯号端子下方,隔离该二对讯号端子;如上述构造,于该每对讯号端子两侧具有接地端子的延伸部,用以屏蔽各对讯号端子,降低讯号传输的电磁干扰(EMI)。
文档编号H01R13/652GK201029175SQ200720001420
公开日2008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14日
发明者何宜泽 申请人: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