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4901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于一对垂直配置 的电路板之间建立电性连接并传输信号的电连接器组件。技术背景
于2005年7月19日/>告的美国专利公告第6918775号揭示了一种除 去中央板的连接器,即两子板直接正交连接。该连接器通过操作部与 端子的配合实现可动板与固定板之间的电性连接。端子的两端分别抵 接于可动板与固定板的导电片并于两板之间传输信号。 但是,该连接器不能依次传输不同种类的信号。 本发明的目的即是提供一种用以解决上述问题的连接两正交排列 的印刷电路板并于两板之间依次传输不同信号的电连接器组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可于可 动板与固定板之间依次传输不同种类的信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第 一电路板、沿第一方向插入第一电路板的第二电路板及电性连接该第 一、第二电路板的电连接器。所述第二电路板配置有分别沿所述第一 方向排列并彼此偏移一第一偏移量的第一、第二导电片,所述电连接 器具有绝缘本体及插设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所述若干端子包括 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并分别设有第一、第二接触端的第一、第二端子。 第一、第二接触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偏移一小于第一偏移量的第二
偏移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当第二电路板沿第一 方向插入第 一电路板时,第 一接触端率先与第 一导电片接触以传输第一种信号。此时,由于第一、第二导电片之间的第一偏移量大于第一、 第二接触端之间的第二偏移量,从而使得第二接触片尚未与第二导电 片接触。当第二电路板沿第一方向进一步插入第一电路板时,第二接 触端才与第二导电片接触以传输第二种信号。如此实现不同信号的依 次传输。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中电连接器连接固定板、可动板的立 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正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3是图1电连接器组件中的电连接器尚未连接固定板、可动板
时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5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组合图。
图6是电连接器在第一端子位置沿图3中A-A线的的剖视图。
图7是电连接器在第二端子位置沿图3中B-B线的的剖视图。
图8是电连接器在第三端子位置沿图3中C-C线的的剖视图。
图9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与固定板连接的剖视图。
图IO是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11是图IO所示可动板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0所示电连接器组件中的端子与固定板、可动板配合 的示意图。
图13是图IO所示电连接器组件的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2,电连接器组件(未标号)包括若干第一电路板 200、第二电路板300、及电性连接该第一、第二电路板200、 300的电 连接器IOO。为方便阐述起见,第一电路板200被称为"固定板",第 二电路板300被称为"可动板"。
请参阅图3至13,本实施例所揭示的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 1、若干端子2、定位元件3、驱动元件4、弹性元件5及盖体6。请参阅图4,绝缘本体1包括具有前表面110及后表面111的本体 部11、设于本体部11下方的突伸部12。所述本体部11于其前表面110 上设有凹部115,于其后表面111上设有横向延伸的长槽114。本体部 11上进一步设有呈纵向延伸并贯穿前、后表面110、 111的通槽112。 突伸部12上设有若干端子槽组合。本实施例中,各端子槽组合包括分 别与对应的通槽112对齐的第一至第三端子槽121-123。同一端子槽组 合中的第一至第三端子槽121-123依次排列且沿纵长方向长度依次增 加。
端子2包括沿纵长方向长度依次增加的第一至第三端子21-23。各 端子2设有突伸出绝缘本体1的前表面110的配合端2a,及延伸至突 伸部12底面124的接触端2b。第一至第三端子21-23于其接触端2b 与对应的配合端2a之间建立第一至第三导电路径(未标号)用于传输 信号。第 一至第三导电路径分别具有相同长度用于同步传输相应信号。 接触端2b包括分别设于第一至第三端子21-23上的第一至第三接触端 21b-23b。各端子2进一步包括设于配合端2a与接触端2b之间的平面 状中间部2c。
定位元件3包括若干矩形基部30。各基部30上设有沿纵长方向长 度较长的第一沟部31及长度较短的第二沟部32。若干基部30亦可一 体成型。
驱动元件4呈矩形板状,其上设有一排与通槽112对应并贯通驱 动元件4前后表面的贯通孔41。请结合图3,驱动元件4上进一步设 有自其前表面向前突出的凸柱42。本实施例中,该驱动元件4部分由 合金制成以起到加固作用。该驱动元件4亦可由其他材料制成。
弹性元件5包括固定部51、自固定部51向下延伸的若干弹性臂 52及设置于各弹性臂52末端的绝缘部53。绝缘部53可以与弹性臂52 一体成型,也可以先成型后组装到弹性臂52上。
盖体6由绝缘材料制成,包括顶壁61及与顶壁61垂直设计的后 壁62。
请参阅图3-8,组装该电连接器100时,首先将驱动元件4嵌入绝缘本体1的凹部115内。将端子2插入端子槽组合中,使得端子2的 中间部2c插入端子槽21-23,接触端2b露出于绝缘本体1的底面124, 配合端2a依次穿越通槽112、贯通孔41并突伸出驱动元件4外侧。结 合图5,此时,第一至第三端子21-23的第一至第三接触端21b-23b沿 前后方向排列成三横排。各排端子21-23于横向彼此错开一第二偏移 量"L2"。
然后套设定位元件3于端子2后侧并使其第一、募二沟部31、 32 分别卡持第一、第二端子21、 22用以定位端子2。第三端子23则挟持 于相邻的一对基部30之间。于绝缘本体1后侧安装弹性元件5,使得 固定部51插入长槽114中,弹性臂52位于定位元件3之后,绝缘部 53抵接突伸部12的后侧以向端子2的接触端2b提供一偏移作用力。 最后覆盖盖体6于绝缘本体1之上。盖体6的顶壁61及后壁62分别 覆盖绝缘本体1的顶部及弹性元件5之后侧。
请参阅图10-13,固定板200设有缺口 201及若干导电片(未标号)。 可动板300分别于其上下表面装有通过螺丝303连接于其上的凸轮 301。该凸轮301与驱动元件4的凸柱42构成驱动机构400。凸轮301 上设有狭槽302,其开口朝向可动板300与固定板200对接的对接边 307。凸轮301亦可通过铆接以外的其他方式安装于可动板300上。一 对凸轮301亦可一体成型。
请参阅图11,可动板300设有两组导电片,每组导电片包括横向 排列且依次远离对接边307的第一至第三导电片304-306。第一、第二 导电片304、 305于横向彼此错开一第一偏移量"L1"。第二、第三导 电片305、 306于横向彼此错开一第三偏移量"L3"。该第一偏移量"L1" 的长度大于第二偏移量"L2"的长度,但小于第三偏移量"L3,,的长度。 其中,第一导电片304呈连续状,第二、第三导电片305、 306呈非连 续状或部分非连续状,其内分别设有间隔3051、 3061。
当可动板300沿固定板200的缺口 201插入固定板200时,驱动元件
4的凸柱42与可动板300上的凸轮301相配合,凸柱42沿狭槽302向靠近可动板300的方向滑动并最终到达狭槽302的末端,从而带动驱动元件4 向靠近可动板300方向移动。插接于驱动元件4贯通孔41的端子2的配合 端2a随驱动元件4移动到固定板200的相应导电片上。同时,结合图10-13,接触端2b借助弹性元件5作用于其上的驱动 力向远离固定板200的方向运动并且被推向可动板300的导电片304-306。于此过程中,第一至第三端子21-23的第一至第三接触端21b-23b 依次与第一至第三导电片304-306接触。请参阅图11-12,第一端子21 的第一接触端21b首先与第一导电片304接触以实现静电释^:。此时第 二、第三端子22、 23的第二、第三接触端22b、 23b未与相应的导电片 接触。当可动板300进一步插入缺口201时,第二端子22的第二接触端 22b与第二导电片305接触以实现接地。此时第一端子21的第一接触端 21b依然与第一接触片304电性连接,而第三端子23的第三接触端23b未 与相应的导电片接触。继续推进可动板300,第三端子23的第三接触端 23b终于与第三导电片23b接触以传递信号。如此实现了三种不同信号 的先后依次传输。可动板300与固定板200通过电连接器100建立了电性 连接。于其他实施例中,当该电连接器组件不需传输静电释放信号,第 一端子可被移除。当该电连接器组件需要传输三种以上信号,可增设 相应的端子。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第一电路板、沿第一方向插入第一电路板的第二电路板及电性连接该第一、第二电路板的电连接器,所述第二电路板配置有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第二导电片,所述电连接器具有设有端子槽的绝缘本体及插设于绝缘本体端子槽内的若干端子,所述若干端子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并分别设有第一、第二接触端的第一、第二端子,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导电片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偏移一第一偏移量,第一、第二端子的第一、第二接触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偏移一小于第一偏移量的第二偏移量,当第二电路板插入第一电路板时,所述第一、二接触端先后依次与第一、第二接触片接触以依次传输不同信号。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端 子分别设有配合端,所述第一端子设有设置于配合端及第一接触端之 间长度彼此相同的第 一导电路径,第二端子设有设置于配合端及第二 接触端之间长度彼此相同的第二导电路径。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电路 板进一步配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三导电片,所述端子进一步 包括设有第三接触端的若干第三端子,所述第三接触端沿所述第一方 向排列并与第二接触端偏移大于第一偏移量的第三偏移量,第三接触 端于第二接触端与第二导电片接触之后与第三导电片接触。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 端子设有配合端,及设置于配合端及第三接触端之间长度彼此相同的 第三导电路径。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端子配置于第一、第三端子之间,第二导电^4圣长于第一导电^^径并 短于第三导电路径。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插有端子配合端且设有凸柱的驱动元件,第二电路板上设有 凸轮与凸柱配合以驱动该驱动元件从而带动端子与第一、第二电3各板 电性连接。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 本体包括设有通槽的本体部,所述端子的配合端穿越通槽与设于驱动 元件上的贯通孔插接。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 接器包括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具有插设于绝缘本体上的固定部、自 固定部向下延伸的弹性臂及设置于弹性臂末端以向端子提供偏移作 用力的绝缘部。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 接器包括定位元件,其安装于端子后侧用于固持端子。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 接器包括覆盖于绝缘本体上的盖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第一电路板、沿第一方向插入第一电路板的第二电路板及电性连接该第一、第二电路板的电连接器。所述第二电路板配置有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并彼此偏移一第一偏移量的第一、第二导电片,所述电连接器具有绝缘本体及插设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所述若干端子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并分别设有第一、第二接触端的第一、第二端子。第一、第二接触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偏移一小于第一偏移量的第二偏移量。当第二电路板插入第一电路板时,所述第一、二接触端先后依次与第一、第二接触片接触以依次传输不同信号。
文档编号H01R31/06GK101304131SQ200810083529
公开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0日
发明者崇·易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