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35171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可利用转接座使导电端子组、缆线间不需经由焊 接即可方便进行对位组装,以此可达成结构稳定性高、定位明确且有效缩减整体生产时所 耗费工时与成本。
背景技术
现令电脑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其研发技术的速度可谓一日千里,而使所有电脑 发展趋势亦朝向体积微型化、运算功能强以及速度快方向迈进,且电脑效能的提升则并非 单靠加快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即可,同时也需要相对提升周边设备所适配的输出/输入接口 传输速度才行;换言之,是由早期的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接口传输速 率到近年来不断发展出传输速率更高、功能更为强大的新规格传输接口,有如市面上常见 的序列 ATA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SATA)传输接口,亦或针对伺服 器储存技术而由原先SATA传输接口发展出SATA II传输接口,甚至升级至SISC传输接口 (Serial Attachment SISC,SAS),且因SAS传输接口与SATA II传输接口在物理及电路规 格方面都相互支援,所以可将电子装置的SATA 11传输接口为直接插接于SAS传输接口上 使用,使其数据储存与读取速度则可适配处理器所能处理的速度。此外,正因目前电脑的设计愈来愈趋向于微型化,使其内部可供置放电子装置 (如硬盘机、光盘机等)的空间则亦趋于窄小,也造成主机板上的电子元件及电连接器皆 需配合予以改变,才能充分应用电脑内部有限的空间,因此,为了考虑这些周边设备的共通 性、可支援设备数量,并提升传输速率与增进整体系统的效能,便发展出有具有不同传输规 格接口的电连接器。再者,现令SATA连接器包括有绝缘座体、多个导电端子及缆线,并在缆线与导电 端子结合上,是直接采用锡焊方式来进行连接,但因锡焊作业较为繁琐不便,亦较不环保, 另一方面因相邻导电端子间距小,尤其是当多根缆线在一起时易造成空焊、连焊,甚至是无 法有效地进行焊接,也不利生产加工。而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便有业者改采用先将绝缘座体内部的多个端子与印刷电 路板进行焊接,再将缆线亦焊接于印刷电路板上后,而使多个端子与缆线间即可通过印刷 电路板形成相互电性连接,由此可减少因缆线直接以锡焊方式来连接于多个端子造成的不 便与困难,也可使整体生产、加工效率相对的提高许多;请参阅图10、图11所示,分别为现 有的立体外观图及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其中绝缘座体A—侧为朝前方延伸有匹配部 Al,并在匹配部Al内部的通道All穿设有多个端子B,而绝缘座体A远离于匹配部Al的另 侧则形成有矩形开口 A2,且开口 A2内部定位有可供端子B所具尾部Bl穿设露出的隔板C 后,即可将缆线D所具的多个信号线D1、电源线D2分别直接焊接于端子B的尾部Bl上,或 是先将电源线D2焊接于印刷电路板E所具的导电元件El上后,再以端子B的尾部Bl亦焊 接于导电元件El上,进而可通过印刷电路板E而使多个端子B与缆线D间形成电性连接状 态,但此种结构在实际使用上仍存在有诸多缺失,由于多个端子B需要先穿设于隔板C后,才能与印刷电路板E进行焊接,虽然可确实分隔各个端子B以避免相邻间距过小造成锡焊 作业的不便外,但也因此增加了多一次组装工序而提高工时与成本,并因隔板C为定位于 绝缘座体A所具的开口 A2内,使其多个端子B的尾部Bl穿出于隔板C后,仍必须要再与缆 线D或是通过印刷电路板E进行锡焊作业,而需分开二次以上的组装、焊接工序造成整体组 装、焊接过程变得相当的繁琐、不便,且使产品材料及生产上的成本无法有效降低。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缺失,即为从事于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 的方向所在。因此,发明人有鉴于现有的不足与缺失,乃搜集相关数据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方 以从事此行业的多年经验通过不断试作、修改,始设计出此种电连接器发明专利诞生。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可利用转接座使导电端子组、缆 线间不需经由焊接即可方便进行对位组装,以此可达成结构稳定性高、定位明确且有效缩 减整体生产时所耗费工时与成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尤指利用转接座使缆线不需经由 焊接即可进行组装的电连接器,其包括有座体及至少一个以上转接座,其中所述座体一侧 设有对接部,且所述座体远离所述对接部的另侧形成有至少一个以上插接槽,并在所述插 接槽与所述对接部间则连通有供导电端子组穿设的多个穿置通道;所述转接座组装定位于所述插接槽内,并在所述转接座内部设有多个定位孔,且 所述定位孔内穿设有与所述导电端子组呈相对应电性插接的转接端子组,而所述转接座朝 外形成有供抵持于所述插接槽外侧边上的止挡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可利用转接座内部穿设的转接端子组使导电端子组、缆线间不需经由焊接 即可方便组装、对位,且避免现有多个端子需要先穿设于隔板后才能与印刷电路板焊接,以 及二次的组装工序、繁琐焊接作业所带来的不便与困难,并达到结构稳定性高、定位明确且 可有效缩减整体所耗费的工时与成本。本发明的转接座内部所穿设的转接端子组与缆线结合定位,使其具备线对板 (WTB)连接器的功能,且针对不同规格的电连接器(如SATA、SAS)仅只需开发一适配的座 体即可组装使用,而不会受限于缆线焊接方式与更改规格,以此提升转接座的实用性,并可 有效降低生产组装的成本。本发明的座体后方插接槽可依照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求,或是因应空间环境的限 制,使转接座进行垂直或水平方向组装,以此达到缆线可不受构件方向或位置限制、减少占 用空间,亦可避免因转接座插拔对接时所造成缆线过度弯折后产生的型变或断裂,进而使 信号传输的品质更为稳定与确实。本发明的转接座嵌入至座体后方插接槽内时,使其转接座两侧止挡部分别抵持于 插接槽外侧边上,并限制转接座嵌入于插接槽内的位移距离,以避免导电端子组因受转接 座推动的挤压而有向外翻折、扭曲型变或断裂等情况发生,进而使整体结构强度可更为良 好。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发明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发明导电端子组与转接端子组的立体外观图;图5为本发明组装时的立体外观图;图6为本发明组装时的侧视剖面图;图7为本发明组装后的立体外观图;图8为本发明组装后的侧视剖面图;图9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10为现有的立体外观图;图11为现有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附图标记说明1-座体;11-对接部;111开口 ;12-插接槽;121-轨槽;13-穿置通 道;14-导电端子组;141-基部;142-接触部;143-插接部;2-转接座;21-定位孔;22-转 接端子组;221-基部;2211-定位凸点;222-限位挡板;223-弹性臂;2231-转折部;224-抵 持部;225-扣接片;226-固持片;23-镂空槽;231-卡持臂;24-止挡部;241-轨道;3-缆 线;31-芯线;A-绝缘座体;Al-匹配部;All-通道;A2-开口 ;B-端子;Bl-尾部;C-隔板; D-缆线;Dl-信号线;D2-电源线;E-印刷电路板;El导电元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现绘图就本发明的 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便完全了解。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分别为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 体分解图及导电端子组与转接端子组的立体外观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发明包括有座 体1、至少一个以上的转接座2及缆线3所组成,故就本案主要构件及特征详述如后,其中所述座体1 一侧设有可与外部电连接器进行对接的对接部11,且对接部11内部形 成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具不同宽度的开口 111,而座体1远离对接部11的另侧形成有至少一 个以上插接槽12及其两侧边处所相对的轨槽121后,再在插接槽12与对接部11间连通有 呈间隔排列状的多个穿置通道13 ;此外,多个穿置通道13内部穿设有导电端子组14,并在 导电端子组14所具的基部141 一侧设有可伸入对接部11内且与外部电连接器形成电性接 触的接触部142、另侧朝外延伸有呈平板状的插接部143。所述转接座2组装定位于座体1的插接槽12内,并在转接座2内部设有可与穿置 通道13形成对正的多个定位孔21,且定位孔21内穿设有转接端子组22,而转接座2顶部 表面上形成有可与定位孔21相连通的镂空槽23后,再在镂空槽23侧边处分别朝下方定位 孔21方向则斜伸有多个卡持臂231,另在转接座2两侧分别朝外形成有可供抵持于插接槽 12外侧边上的止挡部24,且接着两止挡部24则同向延伸有可与轨槽121呈相对应嵌合卡 固的轨道241 ;再者,转接端子组22具有一基部221,并在基部221前方两侧处分别向下弯 折延伸有相对的限位挡板222,且接着其中一限位挡板222上朝内侧弯折延伸有具转折部 2231的弹性臂223,再在弹性臂223前方处弯折延伸有呈渐缩状的抵持部224,又基部221上、下两侧表面上则分别设有可与抵持部224形成对正的定位凸点2211及扣接片225,且扣 接片225与卡持臂231呈相对应卡扣定位,并在基部221后方两侧处设有至少一组以上可 相对夹持于缆线3上形成迫紧定位的固持片226。所述缆线3可为单根或多根缆线3集结成线束,并在内部穿设有芯线31 (如图6 所示)。请继续参阅图5至图8所示,分别为本发明组装时的立体外观图、组装时的侧视剖 面图、组装后的立体外观图及组装后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上述的构件为在组 装时,是先将导电端子组14分别由座体1后方穿入定位于多个穿置通道13内定位,使其基 部141 一侧的接触部142伸入于对接部11内、另侧插接部143则露出座体1后方插接槽12 外,而后即可将转接端子组22在基部221后方的两组固持片226分别相对夹持于缆线3外 部包覆层表面,或是内部经过剥离包覆层后的芯线31上而形成迫紧定位、电性连接后,此 时,便可将转接端子组22与转接座2进行组装结合,并以基部221朝定位孔21方向穿入形 成迫紧,使其扣接片225露出转接座2顶部镂空槽23外且扣合于卡持臂231上呈相对应卡 扣定位,再将转接座2两侧轨道241朝插接槽12所对应的轨槽121方向嵌入卡固后,同时 亦使转接端子组22与导电端子组14呈相对应电性插接状态,另在座体1外侧边处则可利 用包覆射出(Over Molded)方式一并将转接端子组22与缆线3包覆成型出壳体,以此结构 设计,可使组装、对位上更为简易,且避免二次以上的组装工序、繁琐焊接作业所带来的不 便与困难外,即使利用多根缆线3集结成线束后仍可方便进行分离组构使用,同时可缩减 焊接作业耗费的工时,以及有效节省材料及生产上的成本,便完成本发明整体的组装。另当转接端子组22插接过程中,由于导电端子组14呈平板状的插接部143即会 先抵持于转接端子组22基部221内表面上的定位凸点2211,同时使抵持部224向外撑开 而连动弹性臂223呈上、下弹性变形位移并形成良好的夹持定位效果,则可利用弹性臂223 左、右两侧的限位挡板222防止组装过程中使导电端子组14的插接部143产生过度偏移, 由此可有效减少应力集中以及扭曲、型变等现象;且当转接座2完全推动嵌入至座体1后 方插接槽12内时,使其转接座2两侧止挡部24分别抵持于插接槽12外侧边上,并限制转 接座2嵌入于插接槽12内的位移距离,以避免导电端子组14因受转接座2推动的挤压而 有向外翻折、断裂等情况发生,进而可达成稳定性高、定位明确且利用转接座2来使组装上 更为便利。而于使用时,是先将座体1 一侧对接部11插入于外部电连接器(图中未示出)上, 使外部电连接器所具的两舌板即分别沿着对接部11所具的左、右两侧不同宽度开口 111处 推入,如此,便可将舌板上的多个对接端子分别抵持于导电端子组14 一侧的接触部142形 成良好的电性接触,同时通过外部电连接器连接于电子装置(如硬盘机、光盘机等)进行内 部数据信号双向传输、沟通处理等动作。此外,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本发 明转接座2可为一体成型,或是由至少一个以上转接座12分开所制成(如图5、图9所示), 并在转接座2内穿设有转接端子组22,然而转接端子组22与缆线3结合定位的方式,主要 是以两组固持片226相对夹持于多个缆线3或芯线31上形成迫紧定位、电性连接状态,但 本发明于实际应用时则并非是以此作为局限,亦可利用焊接固定、铆接压合或刺破型端子 等方式将缆线3与转接端子组22稳固接合后而形成良好的电性连接;另其转接座2朝座体
61后方插接槽12嵌入卡固,本发明较佳实施是以转接座2平行于座体1方向进行组装,但是 亦可由座体1上方或下方垂直方向嵌入于插接槽12内定位,其仅只需依照使用者不同的使 用需求,或是因应空间环境的限制将插接槽12作水平或垂直方向设置,而使转接座2可进 行垂直或水平方向组装,以此达到缆线3不受构件方向或位置限制、减少占用空间,亦可避 免因转接座2插拔对接所造成缆线3过度弯折后产生的型变或断裂,进而使信号传输品质 更为稳定与确实即可;又座体1 一侧对接部11与外部电连接器可分别为SATA、SAS传输接 口的公插头或母座,因此,本发明技巧特征并不局限于此。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 在不脱离以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 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尤指利用转接座使缆线不需经由焊接即可进行组装的电连接器,其包括有座体及至少一个以上转接座,其中所述座体一侧设有对接部,且所述座体远离所述对接部的另侧形成有至少一个以上插接槽,并在所述插接槽与所述对接部间则连通有供导电端子组穿设的多个穿置通道;所述转接座组装定位于所述插接槽内,并在所述转接座内部设有多个定位孔,且所述定位孔内穿设有与所述导电端子组呈相对应电性插接的转接端子组,而所述转接座朝外形成有供抵持于所述插接槽外侧边上的止挡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所具的插接槽两侧边处设 有相对的轨槽,而所述转接座两侧分别朝外形成有供抵持于所述插接槽外侧边上的止挡 部,且接着所述两止挡部同向延伸有与所述轨槽呈相对应嵌合卡固的轨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组所具的基部一侧设 有可伸入所述对接部内的接触部、另侧则朝外延伸有插接部,而所述转接端子组所具的基 部表面上设有定位凸点,并在所述基部两侧处分别弯折延伸有相对的限位挡板,且所述限 位挡板朝内侧弯折延伸有具转折部的弹性臂后,再在所述弹性臂前方弯折延伸有与所述定 位凸点相对抵压于所述插接部两侧表面上的抵持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组所具有的插接部呈 平板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座顶部表面形成有与所述 定位孔相连通的镂空槽,并在所述镂空槽侧边处分别朝下方定位孔方向斜伸有多个卡持 臂,而所述转接端子组所具的基部表面上设有与所述转接座上卡持臂呈相对应卡扣定位的 扣接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端子组所具的基部后方两 侧处设有至少一组以上固持片,并在所述固持片上结合定位有缆线,且结合定位方式为两 组固持片分别相对夹持于缆线上形成迫紧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线为单根或多根缆线集结成 线束,并在所述缆线内部穿设有与固持片形成电性连接的芯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所具的对接部为SATA、SAS 传输接口的公插头或母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座体、转接座及缆线所组成,而座体一侧设有对接部,且座体远离对接部的另侧形成有插接槽,并在插接槽与对接部间连通的多个穿置通道内穿设有导电端子组,将转接座为组装于插接槽内,使其两侧的止挡部、轨道分别抵持于插接槽外侧边上,或是插接槽所对应的轨槽嵌入卡固后,同时亦使转接座内部穿设的转接端子组与导电端子组呈相对应电性插接,再在转接端子组后方结合有缆线形成电性连接状态,以此转接座结构设计,使其导电端子组与缆线间不需经由焊接方式即可方便对位组装,且避免繁琐焊接作业所带来的不便与困难,也可有效缩减整体生产时所耗费工时与成本。
文档编号H01R31/06GK101931152SQ20091015064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3日
发明者李广恩 申请人:宏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昆山宏致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