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24876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方形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形二次电池,其具备电阻焊接于层叠的正极芯体露出部或负极芯体露出部的集电体,该方形二次电池中,使在层叠的正极芯体露出部或负极芯体露出部的内部形成的焊接痕(焊核)在集电体侧大且稳定地形成,从而使集电体与正极芯体露出部或负极芯体露出部之间的内部电阻减小,并且使焊接强度增强。
背景技术
近年来,环境保护运动日益高涨,二氧化碳气体等造成温室化的废气的排出限制被强化。因此,在机动车行业里,取代使用汽油、柴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机动车,而活跃地进行电动机动车(EV)、混合动力电动机动车(HEV)的开发。作为这样的EV、HEV用电池,使用镍-氢二次电池或锂离子二次电池,但近些年从能够得到轻量且高容量的电池的观点出发,锂离子二次电池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被广泛使用。在EV、HEV用途中,不仅要求与环境相适应,而且要求作为机动车的基本性能、SP加速性能、爬坡性能等行驶能力的高度化。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需要不仅电池容量增大而且高输出的电池。通常,EV、HEV用的二次电池大多使用在方形外装壳体内收容有发电要件的方形二次电池,但为了在进行高输出的放电时在电池中流过大电流,需要极力减小电池的内部电阻。因此,对于防止电池的发电要件中的电极极板的芯体露出部与集电体之间的焊接不良来降低内部电阻的方法进行了各种改良。作为将发电要件中的电极极板的芯体露出部与集电体电接合来进行集电的方法,已知有机械的紧固法、焊接法等,由于焊接法容易实现低电阻化且很难产生时效变化,因此适合作为要求高输出的电池的集电方法。这样的方形二次电池的电极极板的芯体露出部与集电体之间的电阻焊接如下这样进行。例如图9所示,在将正极极板和负极极板以隔着隔板而相互绝缘的状态卷绕多次得到的扁平状卷绕电极体50中,例如在捆扎的铜或铜合金制的负极芯体露出部51的一侧的面上配置铜或铜合金制的负极集电体52,同样地在另一侧的面上配置铜或铜合金制的负极集电承受构件53,并使电阻焊接用电极54及55分别与负极集电体52及负极集电承受构件53抵接而进行电阻焊接。其结果是,位于一对电阻焊接用电极54及55之间的负极芯体露出部51的一部分熔融而适当形成焊核(nugget) 56,从而在负极芯体露出部51、负极集电体52及负极集电承受构件53之间实现良好的电导通。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正极芯体露出部、正极集电体及正极集电承受构件(都省略图示)而言,除了各自的形成材料由铝或铝合金构成以外,具备与负极芯体露出部51、负极集电体52及负极集电承受构件53实质上同样的结构。另外,在该说明书中,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表示直接电阻焊接于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正极芯体露出部,来将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正极芯体露出部与负极端子或正极端子电连接所使用的构件,负极集电承受构件或正极集电承受构件意味着直接电阻焊接于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正极芯体露出部,且与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组合而使用的构件。
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I中也示出一种方形二次电池,在将正极极板和负极极板以隔着隔板而相互绝缘的状态卷绕多次得到的扁平状卷绕电极体中,通过电阻焊接法在正极极板或负极极板的芯体露出部上焊接正极集电体或负极集电体。使用图10,对该下述专利文献I所示的方形二次电池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1OA是下述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方形二次电池中的端子部的纵向剖视图,图1OB是该方形二次电池中的端子部的电阻焊接时的纵向剖视图。如图1OA所示,下述专利文献I所示的方形二次电池60中,将正极极板和负极极板以分别隔着隔板而相互绝缘的状态卷绕得到的具有正极芯体露出部(省略图示)及负极芯体露出部61的卷绕电极体62配置在方形电池外装壳体63内。并且,例如将负极芯体露出部61的一部分捆扎,且在该捆扎的负极芯体露出部61的一方的表面上电阻焊接负极集电体64,该负极集电体64与相对于封口体65以绝缘的状态安装的负极端子66电连接,该封口体65以将方形电池外装壳体63的开口部密闭的方式安装。另外,负极集电体64的电阻焊接部64a比其它部分薄壁化。并且,如图1OB所示,负极集电体64的电阻焊接部64a的一方的面与负极芯体露出部61的捆扎的部分的一侧的表面抵接,一对电阻焊接用电极67中的一方与该电阻焊接部64a的另一方的面的表面抵接,并且,一对电阻焊接用电极67中的另一方与负极芯体露出部61的另一侧的面抵接,通过在这一对电阻焊接用电极67之间流过电阻焊接用电流来进行电阻焊接。需要说明的是,在负极集电体64的电阻焊接部64a侧附加有绝缘带68,以防负极集电体64的焊接部64a以外的部分与负极芯体露出部61短路。根据下述专利文献I所示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捆扎的负极芯体露出部61内形成焊核69,在负极芯体露出部61与负极集电体64之间实现良好的电连接。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07340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61-0168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其中,作为EV、HEV用的方形二次电池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极体具备将正极极板和负极极板隔着隔板层叠或卷绕的结构。并且,正极极板及负极极板的芯体露出部以分别位于互不相同的一侧的方式配置,正极极板的芯体露出部层叠而焊接于正极集电体,负极极板的芯体露出部也层叠而焊接于负极集电体。在作为EV、HEV用的方形二次电池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容量大的情况下,上述的负极芯体露出部及正极芯体露出部的层叠张数变得非常多。因此,就通过电阻焊接法在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正极芯体露出部与正极集电体或负极集电体之间稳定地形成良好的焊核这方面来说,仍然存在改善的余地。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为了保持机械的强度且成为低电阻而需要某种程度的厚度。然而,当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的厚度厚时,在进行电阻焊接时焊接部难以发热,因此在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正极芯体露出部与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之间难以稳定地形成焊核,即使形成了焊核,也仅形成小的焊核,因此存在在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正极芯体露出部与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之间无法可靠地确保通电路径这样的课题。另外,当使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的整体变薄时,即使在低能量下也容易使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熔融,因此容易形成焊核,但在各端子与集电体的紧固部中,由于集电体的变形引起的紧固不足所导致的密封性的降低或封口体与电极体的连结强度的不足,而使电极体容易移动,从而还存在耐振性降低这样的课题。并且,如上述专利文献I所示那样使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与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正极芯体露出部抵接的区域的整体的厚度比其它部分的厚度薄时,即使在低能量下也容易使电阻焊接部熔融,因此容易形成焊核,但由于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与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正极芯体露出部抵接的区域的截面积比其它部分的截面积小,因此存在如下课题:产生电阻的增加(输出的降低),并且因振动等而在厚度上产生高低差的部分变得容易切断。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反复进行各种实验,其结果是发现如下观点而完成本发明,所述观点是:在集电体与各芯体露出部对置的区域中,通过在集电体的不与芯体露出部相面对这侧的面上局部地形成凹部,并使该凹部的厚度比其它部分的厚度形成得薄,且在该凹部中进行电阻焊接,由此能够在集电体附近的芯体露出部中稳定地形成大的焊核。S卩,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使用厚度厚的集电体也能够对集电体、多个芯体露出部及集电承受构件等可靠地进行电阻焊接的方形二次电池。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如下例子:如图11所示,在带引线端子的扁平形电池70中,在引线端子71与一方的电极端子72抵接的区域中,且在引线端子71的不与电极端子72抵接这侧的面上局部地形成凹部73,并且使该凹部73的厚度比其它部分的厚度形成得薄,且在该凹部73中进行电阻焊接,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对在多个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正极芯体露出部上电阻焊接引线端子的内容完全没有公开。此外,图1lA是上述专利文献2所示的带引线端子的扁平形电池的立体图,图1lB是引线端子的第一具体例的立体图,图1lC是引线端子的第二具体例的立体图。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具备:具有层叠或卷绕的负极芯体露出部及正极芯体露出部的电极体;与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及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分别电连接的负极集电体及正极集电体;与所述负极集电体及所述正极集电体分别电连接的负极端子及正极端子,所述方形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的一方的面上配置所述负极集电体或所述正极集电体,且在另一方的面上配置负极集电承受构件或正极集电承受构件,并且,所述负极集电体及所述正极集电体中的至少一方在与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对置的区域中,在不与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相面对这侧的面上局部地形成有凹部,且所述凹部的厚度比其它部分的厚度形成得薄,在所述凹部中进行电阻焊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方形二次电池意味着不仅包括以锂离子二次电池为代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还包括镍-氢二次电池等水性电解质二次电池。在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中,负极集电体及正极集电体中的至少一方在与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正极芯体露出部对置的区域中,且在不与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正极芯体露出部相面对这侧的面上局部地形成有凹部,且该凹部的厚度比其它部分的厚度形成得薄,并且,在该凹部中进行电阻焊接。因此,即使负极集电体及正极集电体的厚度厚,在电阻焊接时集电体的凹部也容易发热,因此在层叠的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正极芯体露出部的内部,在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侧稳定地产生大的焊核,因而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正极芯体露出部与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之间的焊接强度增加,并且能够可靠地确保通电路径,因此电阻焊接部的可罪性得以提闻。并且,由于能够使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的厚度变厚,因此在负极端子或正极端子与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的固定部中,难以产生使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的厚度形成得薄时容易产生的各集电体的变形所引起的密封性的降低。并且,由于在负极端子或正极端子上牢固地固定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因此难以因来自外部的振动等而使电极体移动,并且难以产生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的变形,从而耐振性变得良好。此外,成为电阻焊接部的凹部局部地形成在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上,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在与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正极芯体露出部对置的部分和其它部分上以没有厚度的变化的方式形成,因此即使从外部施加振动等,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也不易被切断。另外,在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中,通过在集电体上设置凹部时调整凹加工部分的厚度,由此与将冲裁金属板材而得到的构件直接作为集电体使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集电体的焊接部位处的厚度的不均,因此在电阻焊接时能够稳定地进行焊接,能够得到电阻焊接部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的方形二次电池。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集电体及集电承受构件可以设置在负极芯体露出部及正极芯体露出部中的任一方或两方上。另外,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中的凹部的形状没有特别地限定,可以采用四方形、多边形、圆形等任意的形状,另外,凹部的侧壁面也可以为倾斜面。并且,在芯体露出部与集电体或集电承受构件之间,除了电阻焊接部之外,还可以配置绝缘薄膜,另外,还可以在集电体或集电承受构件的与芯体露出部对置的一侧形成凸起。另外,在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中,优选所述凹部的厚度比所述负极集电承受构件或所述正极集电承受构件的厚度薄。当使在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上形成的凹部的厚度比负极集电承受构件或所述正极集电承受构件的厚度薄时,通过电阻焊接形成在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正极芯体露出部上的焊核在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侧较大地形成。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与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正极芯体露出部之间的焊接强度增加,并且电阻减小,因此在大电流放电时也使输出的降低进一步减小。另外,在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中,还可以构成为,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及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中的至少一方被分割成两部分且在这两部分之间配置至少具有一个导电构件的中间构件,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侧的所述集电体及所述集电承受构件分别配置在所述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的最外侧的面上。在该情况下,将层叠的负极芯体露出部及正极芯体露出部中的至少一方分割成两部分,在该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的最外侧的两表面上分别配置集电体及集电承受构件,且在该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之间配置具有至少一个导电构件的中间构件,因此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各自的层叠张数减少,因而在各自的一侧,在芯体露出部的内部能够良好地进行电阻焊接。并且,当设置这样的中间构件时,在电阻焊接时,电流向集电体或集电承受构件一芯体露出部一导电构件一芯体露出部一集电体或集电承受构件流动,因此能够通过一次电阻焊接将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正极芯体露出部与集电体及集电承受构件同时进行电阻焊接。并且,由于在集电体侧形成大的焊核,因此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与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正极芯体露出部之间的焊接强度增加,并且电阻减小,从而大电流放电时的输出的降低减小。另外,在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中,还可以构成为,所述集电承受构件在与所述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对置的区域中,且在不与所述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相面对这侧的面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凹部,所述凹部的厚度比其它部分的厚度形成得薄,在所述凹部中进行电阻焊接。这种情况下,中间构件配置在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之间,并且,在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的最外侧的两表面上分别配置的集电体及集电承受构件上的与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对置的区域中,在不与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相面对这侧的面上形成有凹部,且该凹部的厚度比其他部分的厚度形成得薄,在该凹部中进行电阻焊接。在电阻焊接时,集电体的凹部及集电承受构件的凹部比导电构件更容易发热,因此在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内,在集电体侧及集电承受构件侧稳定地形成大的焊核。因此,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正极芯体露出部与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之间、以及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正极芯体露出部与负极集电承受构件或正极集电承受构件之间的焊接强度增加,并且能够可靠地确保通电路径,因此电阻焊接部的可靠性得以提高。另外,在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中,还可以构成为,所述中间构件的导电构件在与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相接的一侧形成有突起。若在导电构件的与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正极芯体露出部相接的一侧形成有突起,则在电阻焊接时电流集中于该突起部分,因而容易发热。因此,在位于集电体与中间构件之间的被分割成两部分的一方的芯体露出部内及位于集电承受构件与中间构件之间的被分割成两部分的另一方的芯体露出部内分别形成大的焊核,因而能够得到电阻焊接部的强度进一步增强且在大电流放电时也使输出的降低更加少的方形二次电池。并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具备:具有层叠或卷绕的负极芯体露出部及正极芯体露出部的电极体;与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及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分别电连接的负极集电体及正极集电体;与所述负极集电体及所述正极集电体分别电连接的负极端子及正极端子,所述方形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所述负极集电体及所述正极集电体中的至少一方一体形成并配置在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的两面上,并且,所述负极集电体及所述正极集电体中的至少一方在与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对置的区域中,在不与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相面对这侧的面的两方上形成有凹部,且所述凹部的厚度比其它部分的厚度形成得薄,在所述凹部中进行电阻焊接。在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中,所述负极集电体及所述正极集电体中的至少一方一体形成并配置在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的两面上,并且,所述负极集电体及所述正极集电体中的至少一方在与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对置的区域中,在不与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相面对这侧的面的两方上形成有凹部,且所述凹部的厚度比其它部分的厚度形成得薄,在所述凹部中进行电阻焊接。因此,即使负极集电体及正极集电体的厚度厚,在电阻焊接时集电体的凹部也容易发热,因此在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正极芯体露出部的内部,在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侧稳定地产生大的焊核,因此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正极芯体露出部与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之间的焊接强度增加,并且能够可靠地确保通电路径,从而电阻焊接部的可靠性得以提高。并且,由于能够使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的厚度变厚,因此负极端子或正极端子与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的固定部的强度变大,因而难以产生使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的厚度形成得薄时容易产生的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的变形所引起的密封性的降低。并且,由于在负极端子或正极端子上牢固地固定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因此难以因来自外部的振动等而产生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的变形,从而耐振性变得良好。并且,成为电阻焊接部的凹部局部地形成在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上,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在与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正极芯体露出部对置的部分和其它部分上以没有厚度的变化的方式形成,因此即使从外部施加振动等,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也难以被切断。在该情况下,在芯体露出部与集电体之间,除了电阻焊接部之外,还可以配置绝缘薄膜,另外,还可以在集电体的与芯体露出部对置的一侧形成凸起。另外,在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中,还可以构成为,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及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中的至少一方被分割成两部分且在这两部分之间配置至少具有一个导电构件的中间构件,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侧的所述集电体分别配置在所述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的最外侧的两面上。这种情况下,将层叠的负极芯体露出部及正极芯体露出部中的至少一方分割成两部分,在该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的最外侧的两表面上分别配置集电体,且在该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之间配置至少具有一个导电构件的中间构件,因此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各自的层叠张数减少,因而在各自的一侧,在芯体露出部的内部能够良好地进行电阻焊接。并且,当设置这样的中间构件时,在电阻焊接时,电流向一方的集电体—芯体露出部一导电构件一芯体露出部一另一方的集电体流动,因此能够通过一次电阻焊接将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正极芯体露出部与集电体及集电承受构件同时进行电阻焊接。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中间构件配置在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之间,并且,在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的最外侧的两表面上分别配置的集电体上的与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对置的区域中,在不与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相面对这侧的面上形成有凹部,且该凹部的厚度比其他部分的厚度形成得薄,在该凹部中进行电阻焊接。在电阻焊接时,集电体的凹部比导电构件更容易发热,因此在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内,在两侧的集电体侧稳定地形成大的焊核。因此,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正极芯体露出部与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之间的焊接强度增加,并且能够可靠地确保通电路径,因此电阻焊接部的可靠性得以提高。另外,在本发明的方形二次电池中,还可以构成为,所述中间构件的导电构件在与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相接的一侧形成有突起。若在导电构件的与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正极芯体露出部相接的一侧形成有突起,则在电阻焊接时电流集中于该突起部分,因而容易发热。因此,在分别位于两侧的集电体与中间构件的导电构件之间的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内分别形成大的焊核,因而能够得到电阻焊接部的强度进一步增强且在大电流放电时也使输出的降低更加少的方形二次电池。


图1A是表示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共用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图1B是沿着图1A的IB-1B线的剖视图。图2是说明电阻焊接方法的沿着图1A中的I1-1I线的局部剖视图。图3A是实施例1的负极集电体的折弯前的俯视图,图3B是实施例1的负极集电体的折弯前的侧视图,图3C是负极集电承受构件的俯视图,图3D是负极集电承受构件的侧视图。图4A是表示实施例1的焊核的形成状态的剖视图,图4B及图4C是表示比较例I的焊核的形成状态的剖视图。图5A是实施例2及比较例2涉及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剖视图,图5B是沿着图5A的VB-VB线的剖视图,图5C是沿着图5A的VC-VC线的剖视图。图6A是实施例2的负极集电体的折弯前的俯视图,图6B是实施例2的负极集电体的折弯前的侧视图,图6C是负极用导电构件的俯视图。图7A是表示实施例2的焊核的形成状态的剖视图,图7B及图7C是表示比较例2的焊核的形成状态的剖视图。图8A是表示实施例3的焊核的形成状态的剖视图,图8B及图8C是表示比较例3的焊核的形成状态的剖视图。图9是说明现有的方形二次电池中的集电体的电阻焊接方法的剖视图。图1OA是现有的方形二次电池中的端子部的纵向剖视图,图1OB是现有的方形二次电池中的端子部的电阻焊接时的纵向剖视图。图1lA是现有的带引线端子的扁平形电池的立体图,图1lB是引线端子的第一具体例的立体图,图1ic是引线端子的第二具体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实施例、比较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以下所示的各实施例是例示出用于使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作为方形二次电池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方式,并不意味着将本发明特定为该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本发明对于例如镍-氢二次电池、镍-镉二次电池等使用水性电解质的方形二次电池等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的其它实施方式的电池也同样能够适用。另外,本发明中能够使用的电极体是通过将正极极板和负极极板隔着隔板进行卷绕或层叠,从而在两端部分别形成有层叠的正极芯体露出部及负极芯体露出部的扁平状的构件,以下,以卷绕电极体为代表进行说明。并且,在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中共用的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中,负极用及正极用的集电体、集电承受构件以及中间构件的导电构件即使形成材料分别不同,结构也能够实质上相同,并且,各自的电阻焊接方法也实质上相同,因此,以下以负极极板侧的结构为代表进行说明。[实施例1及比较例I]
首先,使用图1 图4,对实施例1及比较例I中共用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IOA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1A是表示实施例1及比较例I中共用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图1B是沿着图1A的IB-1B线的剖视图。图2是说明电阻焊接方法的沿着图1A中的I1-1I线的局部剖视图。图3A是实施例1的负极集电体的折弯前的俯视图,图3B是实施例1的负极集电体的折弯前的侧视图,图3C是负极集电承受构件的俯视图,图3D是负极集电承受构件的侧视图。图4A是表示实施例1的焊核的形成状态的剖视图,图4B及图4C是表示比较例I的焊核的形成状态的剖视图。该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IOA如下构成:将正极极板和负极极板隔着隔板(都省略图示)卷绕而成的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11收容在方形的电池外装壳体12的内部,并通过封口体13对电池外装壳体12进行密闭。该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11在卷绕轴方向的两端部具备未涂敷正极合剂、负极合剂的正极芯体露出部14、负极芯体露出部15。正极芯体露出部14经由正极集电体16与正极端子17连接,负极芯体露出部15经由负极集电体18与负极端子20连接。正极端子17、负极端子20分别经由绝缘构件21、22而固定于封口体13。该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IOA通过如下这样来制作:将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11插入到电池外装壳体12内,之后将封口体13激光焊接于电池外装壳体12的开口部,然后从电解液注液孔(未图示)注入非水电解液,并对该电解液注液孔进行封孔。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电解液,可以使用例如相对于以体积比为3: 7的方式将碳酸乙二醇酯和碳酸二乙酯混合而成的溶剂,将LiPF6以成为lmol/L的方式进行溶解而得到的非水电解液。接着,对实施例1及比较例I中共用的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11的具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正极极板的制作]正极极板如下这样制作。首先,将94质量%的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钴酸锂(LiCoO2)粉末、3质量%的作为导电剂的乙炔黑或石墨等碳系粉末、3质量%的由聚偏氟乙烯(PVdF)构成的粘结剂混合,在混合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由N-甲基吡咯烷酮(NMP)构成的有机溶剂并进行混炼而调制出正极活性物质合剂浆料。接着,准备由铝箔(例如厚度为20 μ m的铝箔)构成的正极芯体,将上述那样制作出的正极活性物质合剂浆料均匀地涂敷在正极芯体的两面而涂敷出正极活性物质合剂层。此时,在正极活性物质合剂层的一侧以沿着正极芯体的端缘形成未涂敷有正极活性物质合剂浆料的规定宽度(在此为12mm)的非涂敷部(正极芯体露出部)的方式进行涂敷。之后,使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合剂层的正极芯体在干燥机中通过,将浆料制作时需要的NMP除去并进行干燥。干燥后,通过辊式压制机将厚度轧制到0.06mm来制作出正极极板。将这样制作出的正极极板切成宽度为IOOmm的长条状,从而得到设有宽度为IOmm的带状的由铝构成的正极芯体露出部的正极极板。[负极极板的制作]负极极板如下这样制作。首先,将98质量%的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天然石墨粉末、各I质量%的作为粘结剂的羧甲基纤维素(CMC)及丁苯橡胶(SBR)混合,并加入水进行混炼而调制出负极活性物质合剂浆料。接着,准备由铜箔(例如厚度为12μπι的铜箔)构成的负极芯体,将上述那样制作出的负极活性物质合剂浆料均匀地涂敷在负极芯体的两面来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合剂层。在该情况下,在负极活性物质合剂层的一侧以沿着负极芯体的端缘形成未涂敷有负极活性物质合剂浆料的规定宽度(在此为IOmm)的非涂敷部(负极芯体露出部)的方式进行涂敷。之后,使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合剂层的负极芯体在干燥机中通过而进行干燥。干燥后,通过辊式压制机将厚度轧制到0.05_来制作出负极极板。将这样制作出的负极极板切成宽度为的长条状,从而得到设有宽度为8_的带状的负极芯体露出部的负极极板。[卷绕电极体的制作]将上述那样得到的正极极板的正极芯体露出部和负极极板的负极芯体露出部分别以与对置的电极的活性物质合剂层不重合的方式错开,并将聚乙烯制的多孔质隔板(厚度为0.022mm,宽度为IOOmm的多孔质隔板)夹在之间而进行卷绕,从而制作出在两侧分别形成有由多个铝箔构成的正极芯体露出部14和由多个铜箔构成的负极芯体露出部15的实施例I及比较例I中使用的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11。需要说明的是,该卷绕电极体11的总层叠数为88张。[集电体的电阻焊接]通过电阻焊接将铝制的正极集电体16及正极集电承受构件(省略图示)安装到这样制作出的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11的正极芯体露出部14上,同样通过电阻焊接将铜制的负极集电体18及负极集电承受构件19安装到负极芯体露出部15上。在通过电阻焊接将铜制的负极集电体18及负极集电承受构件19安装到负极芯体露出部15上时,如图2所示,在下侧的被固定的电阻焊接用电极棒23上载置负极集电承受构件19,并且以将负极芯体露出部15夹于其间的方式载置负极集电体18。接着,将上侧的电阻焊接用电极棒23配置在负极集电体18上并将其在预先由实验确定的规定的加压力下向负极集电体18侧紧压,并且使规定的电阻焊接电流流过来进行电阻焊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及图3中示出在与实施例1对应的负极集电体18上设有凹部30的例子,但在与比较例I对应的负极集电体18上未形成该凹部30。另外,如图3所示,实施例1及比较例I中的负极集电体18及负极集电承受构件19通过对厚度0.8mm的铜板将除了与负极端子20连接的连接部以外的部分冲裁成宽度7_,并进行弯曲加工而制作。需要说明的是,在负极集电体18及负极集电承受构件19的电阻焊接部分分别形成有肋 31、32。这样,在通过电阻焊接将铜制的负极集电体18及负极集电承受构件19安装到负极芯体露出部15上之后,另行在正极集电体露出部14上安装正极集电体16及正极集电承受构件,从而如上述那样组装出作为方形二次电池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0A。在此,对于在负极集电体18的不与负极芯体露出部相面对的一侧形成有本发明的凹部30的情况(实施例1)及未形成本发明的凹部30的情况(比较例I),分别各进行5个电阻焊接,并进行拉伸试验及焊接部的分解来确认焊接部的强度及焊核的生成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及比较例I中使用的负极集电体18的俯视图及侧视图分别如图3A及图3B所示,负极集电承受构件19的形状如图3C所示,厚度都为0.8mm。另外,实施例1中的凹部30的薄壁部的厚度为0.6mm,在比较例I的负极集电体18上未形成凹部30。[拉伸试验]拉伸试验如下这样进行。首先,抓住焊接部附近的负极集电体18及负极集电承受构件19的肋31及32,将负极集电体18向相对于负极芯体露出部15成180°的方向拉拽,直至电阻焊接部脱落(断裂)。之后,通过目视确认在负极集电体18的凹部30的薄壁部是否形成孔。在电阻焊接充分的情况下,在负极集电体18与负极芯体露出部15之间形成有良好的焊核33,因此当进行拉伸试验时,在强度弱的负极集电体18的凹部30的薄壁部上开有孔。但是,在焊接不充分的情况下,在负极集电体18与负极芯体露出部15之间未形成良好的焊核,而接近压接的状态,因此在负极集电体18与负极芯体露出部15的界面或负极芯体露出部15内发生剥落,而在负极集电体18上不会开有孔。根据该拉伸试验的结果,在实施例1的电池中,在全部的负极集电体18的凹部30的薄壁部上都形成孔,但在比较例I的电池中,在全部的负极集电体18上都未形成孔,而在负极集电体18与负极芯体露出部15的界面或负极芯体露出部15内发生剥落。[焊核的生成状态的确认]在实施例1的情况下,焊核的形成状态的5个例子都如图4A所示那样,在负极集电体18侧形成有大的焊核33,相对于此,在比较例I的情况下,如图4B或图4C所示那样,在负极芯体露出部15的内部(参照图4B)或负极集电承受构件19侧形成有大的焊核33。对于该情况,认为当如实施例1的负极集电体18那样形成凹部30,且在该凹部30的部分进行电阻焊接时,由于凹部30的部分的厚度比其它部分薄,因此在电阻焊接时凹部30部分良好地发热而熔融,从而在凹部30侧形成有大的焊核。相对于此,对于比较例I的情况,认为由于负极集电体18及负极集电承受构件19厚度都厚,因此在电阻焊接时,两者都未良好地发热,因而在负极芯体露出部15的内部形成焊核33 (参照图4B),或者由于负极集电承受构件19的热容量比负极集电体18小,因此在负极集电承受构件19侧形成大的焊核33 (参照图4C)。[实施例2、比较例2]接着,使用图5 图7,对实施例2、比较例2中共用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IOB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5A是实施例2及比较例2涉及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剖视图,图5B是沿着图5A的VB-VB线的剖视图,图5C是沿着图5A的VC-VC线的剖视图。图6A是实施例2的负极集电体的折弯前的俯视图,图6B是实施例2的负极集电体的折弯前的侧视图,图6C是负极用导电构件的俯视图。图7A是表示实施例2的焊核的形成状态的剖视图,图7B及图7C是表示比较例2的焊核的形成状态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 图7中,对与实施例1及比较例I中共用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IOA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同一参照符号来进行说明。实施例2及比较例2中共用的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11如图5B及图5C所示,在正极极板侧层叠的多张正极芯体露出部14被分割成两部分且在这两部分之间夹有正极用中间构件24,该正极用中间构件24由保持有两个正极用导电构件24A的树脂材料构成,同样在负极极板侧层叠的多张负极芯体露出部15被分割成两部分且在这两部分之间夹有负极用中间构件25,该负极用中间构件25由保持有两个负极用导电构件25A的树脂材料构成。另外,在位于正极用导电构件24A的两侧的正极芯体露出部14的最外侧的两侧的表面上分别配置有正极集电体16,在位于负极用中间构件25的两侧的负极芯体露出部15的最外侧的两侧的表面上分别配置有负极集电体18。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2及比较例2中共用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IOB中,正极用导电构件24A使用与正极芯体相同的材料即铝制的材料,负极用导电构件25A使用与负极芯体相同的材料即铜制的材料。正极用导电构件24A及负极用导电构件25A的形状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作为正极用中间构件24及负极用中间构件25所使用的树脂材料,使用聚丙烯(PP)制的材料。对上述的负极集电体18与负极芯体露出部15之间以及负极芯体露出部15与负极用导电构件25A之间(分别四处,参照图5B)均进行电阻焊接,并且,对正极集电体16与正极芯体露出部14之间及正极芯体露出部14与正极用导电构件24A之间(分别四处)均通过电阻焊接进行连接。以下,以负极极板侧的结构为代表,对实施例2及比较例2中共用的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11的具体的制造方法、使用了各芯体露出部、各集电体、具有各导电构件的各中间构件的电阻焊接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将与实施例1及比较例I同样作成的正极极板及负极极板以正极极板的铝箔露出部和负极极板的铜箔露出部分别与对置的电极的活性物质层不重叠的方式错开,并隔着聚乙烯制多孔质隔板进行卷绕。将得到的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11的负极芯体露出部15从卷绕中央部分向两侧分割成两部分,并分别将距电极体的外表面为电极体厚度的1/4的位置作为中心而将负极芯体露出部15集结。在此,集结后的铜箔的厚度单侧约为530 μ m,总层叠数为88张(单侧44张)。另外,如图6A所示,负极集电体18通过对厚度
0.8mm的铜板将除了与负极端子20连接的连接部以外的部分冲裁成宽度7mm,并进行弯曲加工来制作。需要说明的是,在负极集电体18的电阻焊接部分分别形成有肋31、32。另外,在实施例2的负极集电体18的不与负极芯体露出部15相面对这侧的电阻焊接部分(四处)形成有凹部30,该凹部的厚度为0.6mm。需要说明的是,在比较例2的负极集电体18上未形成凹部30。并且,在负极芯体露出部15的最外周侧的两面上配置负极集电体18,在内周侧将具有负极用导电构件25A的负极用中间构件25以负极用导电构件25A的两端分别与负极芯体露出部15抵接的方式插入到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负极芯体露出部15之间。 在此,使用图6C,对实施例2及比较例2中共用的负极用中间构件25所保持的负极用导电构件25A的形状进行说明。该负极用导电构件25A呈在两端分别形成有圆锥台状的突起25B的圆柱状的形状。在该突起25B的前端形成有凹部。该圆锥台状的突起25B的高度与通常形成在电阻焊接构件上的突起(凸起、projection)同程度,S卩Imm,但该突起25B不是必须需要的结构。另外,负极用导电构件25A的直径及长度也根据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11或电池外装壳体12(参照图5)的尺寸而发生变化,在此使用圆柱状部分的直径Φ=5mm、长度9mm的负极用导电构件。实施例2及比较例2中共用的两个负极用导电构件25A由树脂材料一体地保持而形成负极用中间构件25。这种情况下,各负极用导电构件25A以相互平行的方式被保持。该负极用中间构件25的形状可以采取棱柱状、圆柱状等任意的形状,在此,为了在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负极芯体露出部15内稳定地定位并固定,而使用形成为横长的棱柱状的负极用中间构件。作为棱柱状的负极用中间构件25,在此使用30mm的长度的负极用中间构件,其宽度为7mm。接着,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1及比较例I的电阻焊接方法同样地使一对电阻焊接用电极棒与最外侧的一对负极集电体18抵接,对于在两侧的负极集电体18的不与负极芯体露出部15相面对的一侧形成有本发明的凹部30的情况(实施例2)及未形成本发明的凹部30的情况(比较例3),分别各进行5个电阻焊接,并进行拉伸试验及焊接部的分解来确认焊接部的强度及焊核的生成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电阻焊接中,由于负极用中间构件25在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负极芯体露出部15之间以稳定地定位的状态配置,因此仅使用一组的一对电阻焊接用电极棒,首先对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IOB的封口体13 (参照图5A)侧的负极用导电构件25A部分进行电阻焊接,之后对另一方的负极用导电构件25A部分进行电阻焊接。[拉伸试验]拉伸试验与实施例1及比较例I的情况同样地进行。首先,抓住焊接部附近的两侧的负极集电体18的肋31及32,将负极集电体18向相对于负极芯体露出部15成180°的方向拉拽,直至电阻焊接部脱落(断裂)。之后,通过目视确认在负极集电体18的凹部30的薄壁部是否形成孔。根据该拉伸试验的结果,在实施例2的电池中,在全部的负极集电体18的凹部30的薄壁部上都形成孔,在比较例2的电池中,在全部的负极集电体18上都未形成孔,而在负极集电体18与负极芯体露出部15的界面或负极芯体露出部15内发生剥落。[焊核的生成状态的确认]在实施例2的情况下,焊核的形成状态的5个例子都如图7A所示,在两侧的负极集电体18侧形成大的焊核33。与此相对,比较例2的情况如图7B所示,在负极芯体露出部15的负极用导电构件25A侧形成大的焊核33。对于该情况,认为当如实施例2的负极集电体18那样形成凹部30,并在该凹部30的部分进行电阻焊接时,由于凹部30的薄壁部的厚度比其它部分薄,因此在电阻焊接时凹部30的薄壁部良好地发热而熔融,因此在凹部30侧形成大的焊核。与此相对,对于比较例2的情况,认为由于负极集电体18的厚度厚,并且在负极用导电构件25A的两端形成有作为凸起而起作用的突起25B,因此在突起25B侧大幅地发热,因而在负极用导电构件25A侧形成大的焊核33。需要说明的是,在比较例2中,在负极用导电构件25A的两端未形成突起25B的情况下,在电阻焊接时负极集电体18及负极用导电构件25A都未良好地发热,因此如图7C所示,在负极芯体露出部15的内部形成焊核33的情况变多。[实施例3、比较例3]接着,使用图8,对实施例3及比较例3中共用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焊核的形成状态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8A是表示实施例3的焊核的形成状态的剖视图,图8B及图SC是表示比较例3的焊核的形成状态的剖视图。在实施例2及比较例2中共用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IOB中,在负极芯体露出部15的最外部的两侧配置的均为负极集电体18,相对于此,在实施例3及比较例3中共用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一方为负极集电体18,另一方为负极集电承受构件19,仅在这一点上不同,因此省略其具体的图示。此外,在实施例3中,除了不仅在负极集电体18上形成凹部30且在负极集电承受构件19上也形成凹部30a以外,使用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负极集电体18及负极集电承受构件19同样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比较例3中,在负极集电体18及集电承受构件19上都未形成凹部30。在实施例3及比较例3中共用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I及比较例I的电阻焊接方法同样地使一对电阻焊接用电极棒与最外侧的负极集电体18及负极集电承受构件19抵接,对在负极集电体18及负极集电承受构件19上形成有本发明的凹部30及30a的情况(实施例3)及未形成本发明的凹部30及30a的情况(比较例3)分别各进行5个电阻焊接,并进行拉伸试验及焊接部的分解来确认焊接强度及焊核的生成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电阻焊接中,由于负极用中间构件25在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负极芯体露出部15之间以稳定地定位的状态配置,因此仅使用一组的一对电阻焊接用电极棒,首先对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IOB的封口体13 (参照图5A)侧的负极用导电构件25A部分进行电阻焊接,之后对另一方的负极用导电构件25A部分进行电阻焊接。[拉伸试验]对于实施例3及比较例3的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与实施例1及比较例I的情况同样地进行拉伸试验。首先,抓住焊接部附近的负极集电体18的肋31及负极集电承受构件19的肋32,将负极集电体18向相对于负极芯体露出部15成180°的方向拉拽,直至电阻焊接部脱落(断裂)。之后,通过目视确认在负极集电体18或负极集电承受构件19的凹部30、30a的薄壁部上是否形成孔。根据该拉伸试验的结果,在实施例3的电池中,在全部的负极集电体18及集电承受构件19的凹部30、30a的薄壁部上都形成孔,在比较例3的电池中,在全部的负极集电体18及集电承受构件19上都未形成孔,而在负极集电体18或负极集电承受构件19与负极芯体露出部15的界面或者负极芯体露出部15内发生剥落。[焊核的生成状态的确认]在实施例3的情况下,焊核的形成状态的5个例子都如图8A所示那样,在负极集电体18及负极集电承受构件19侧形成大的焊核33。相对于此,比较例2的情况如图8B所示那样,在负极芯体露出部15的负极用导电构件25A侧形成大的焊核33。对于该情况,认为当如实施例3的负极集电体18及负极集电承受构件19那样分别在不与负极芯体露出部15相面对的一侧形成凹部30、30a,并在该凹部30、30a的部分进行电阻焊接时,由于凹部30、30a的薄壁部的厚度比其它部分薄,因此在电阻焊接时凹部30、30a的薄壁部良好地发热而熔融,因而在凹部30、30a侧形成大的焊核。与此相对,对于比较例3的情况,认为由于负极集电体18及负极集电承受构件19的厚度厚,并且在负极用导电构件25A的两端形成有作为凸起而起作用的突起25B,因此在突起25B侧大幅地发热,因而在负极用导电构件25A侧形成大的焊核33。需要说明的是,在比较例3中,在负极用导电构件25A的两端未形成突起25B的情况下,在电阻焊接时负极集电体18及负极用导电构件25A都未良好地发热,因此如图8C所示,在负极芯体露出部15的内部形成焊核33的情况变多。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3中示出了在集电承受构件19上也设有凹部30a的例子,但即使在集电承受构件19的不与负极芯体露出部15相面对的一侧未形成凹部,在集电体侧也会形成大的焊核,因此负极集电体或正极集电体与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正极芯体露出部之间的焊接强度增加,并且电阻减小,从而大电流放电时的输出的降低减少。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1 3及比较例I 3中,对负极侧进行了叙述,但对于正极侧,除了正极芯体露出部14、正极集电体16、正极用中间构件24、正极用导电构件24A、正极用集电承受构件(省略图示)的材料不同之外,都采用同样的结构,由此实质上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本发明未必一定要在负极侧及正极侧这两方都采用,可以仅在负极侧及正极侧中的任一方适用。并且,在芯体露出部与集电体或集电承受构件之间,除了电阻焊接部之外,还可以配置绝缘薄膜,另外,还可以在集电体或集电承受构件的与芯体露出部对置的一侧形成凸起。符号说明:10A、1OB…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1…卷绕电极体12…电池外装壳体13…封口体14…正极芯体露出部15…负极芯体露出部16…正极集电体17…正极端子18…负极集电体19…负极集电承受构件20…负极端子21、22…绝缘构件23…电阻焊接用电极棒24…正极用中间构件24A…正极用导电构件25…负极用中间构件25A…负极用导电构件25B…突起30、30a …凹部31、32 …肋33…焊核。
权利要求
1.一种方形二次电池,其具备:具有层叠或卷绕的负极芯体露出部及正极芯体露出部的电极体;与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及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分别电连接的负极集电体及正极集电体;与所述负极集电体及所述正极集电体分别电连接的负极端子及正极端子,所述方形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的一方的面上配置所述负极集电体或所述正极集电体,且在另一方的面上配置负极集电承受构件或正极集电承受构件,并且, 所述负极集电体及所述正极集电体中的至少一方在与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对置的区域中,在不与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相面对这侧的面上局部地形成有凹部,且所述凹部的厚度比其它部分的厚度形成得薄,在所述凹部中进行电阻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厚度比所述负极集电承受构件或所述正极集电承受构件的厚度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及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中的至少一方被分割成两部分且在这两部分之间配置至少具有一个导电构件的中间构件, 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侧的所述集电体及所述集电承受构件分别配置在所述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的最外侧的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电承受构件在与所述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对置的区域中,在不与所述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相面对这侧的面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凹部,所述凹部的厚度比其它部分的厚度形成得薄,在所述凹部中进行电阻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构件的导电构件在与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相接的一侧形成有突起。
6.一种方形二次电池,其具备:具有层叠或卷绕的负极芯体露出部及正极芯体露出部的电极体;与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及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分别电连接的负极集电体及正极集电体;与所述负极集电体及所述正极集电体分别电连接的负极端子及正极端子,所述方形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 所述负极集电体及所述正极集电体中的至少一方一体形成并配置在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的两面上,并且, 所述负极集电体及所述正极集电体中的至少一方在与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对置的区域中,在不与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相面对这侧的面的两方上形成有凹部,且所述凹部的厚度比其它部分的厚度形成得薄,在所述凹部中进行电阻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及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中的至少一方被分割成两部分且在这两部分之间配置至少具有一个导电构件的中间构件, 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侧的所述集电体分别配置在所述被分割成两部分的芯体露出部的最外侧的两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构件的导电构件在与所述负极芯体露出部或所述正极芯体露出部相接的一侧形 成有突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在方形二次电池的正极芯体露出部或负极芯体露出部的内部形成的焊接痕(焊核)在集电体侧大且稳定地形成的方形二次电池。该方形二次电池具备在层叠或卷绕的负极芯体露出部(15)及正极芯体露出部的一方的面上配置的负极集电体(18)或正极集电体、在另一方的面上配置的负极集电承受构件(19)或正极集电承受构件,其中,负极集电体(18)及正极集电体中的至少一方在与负极芯体露出部(15)或正极芯体露出部对置的区域中,在不与负极芯体露出部(15)或正极芯体露出部相面对这侧的面上局部地形成有凹部(30),该凹部(30)的厚度比其它部分的厚度形成得薄,在该凹部中进行电阻焊接。
文档编号H01M10/04GK103155222SQ201180050058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9日
发明者服部高幸, 木村毅典, 山内康弘, 能间俊之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