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转接片及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37262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导电转接片及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次电池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电转接片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存储时间长等优点,在移动电话、数码摄像机和手提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上得到了广泛使用,并且在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电动交通工具及储能设施等大中型电动设备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的关键。
[0003]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日益完善,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近,存在着巨大的商机,同时电动汽车对为其提供能量的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有效保证电芯的性能,需将裸电芯的阴极极耳和阳极极耳转接至壳体外侧。
[0004]参照图1至图3,现有的二次电池通过将电芯3的对应电极性的极耳31与顶盖2上的导电转接片I装配,从而实现将电流由电芯3的内部导通至电芯外部。
[0005]一般地,电芯3的极耳31的厚度仅为6?16um,其强度差,与尖锐物作用时容易破损,从而导致电流在某处集中,产生大量的热,影响到电芯3的性能。一般地,装配在顶盖上的导电转接片I是由0.6?3_厚的板材加工成型,其刚度好,且边缘表面由一般加工工艺加工而成,表面会有批锋、毛刺等尖锐边缘。若此时的导电转接片I直接与极耳31装配,容易损伤极耳,影响极耳的过流。

【发明内容】

[0006]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转接片及二次电池,其能防止极耳被导电转接片尖锐刺穿,避免极耳的损伤,保证极耳的过流与温升,从而保证二次电池的使用性能。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电转接片,其具有:顶盖侧连接部,固定于二次电池的顶盖,与设置在顶盖上的对应电极性的极柱电连接;以及极耳侧连接部,自顶盖侧连接部向远离顶盖的方向延伸,与从二次电池的电芯同侧伸出的对应电极性的极耳电连接,极耳侧连接部在与极耳接触的角部处具有过渡弧。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顶盖,设置有电极性相反的极柱;电芯,具有电极性相反的极耳以及隔离膜;以及两个电极性相反的导电转接片,电连接顶盖的电极性对应的极柱和电芯上的电极性对应的极耳。其中,两个电极性相反的导电转接片中至少一个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导电转接片。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0]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电转接片中,极耳侧连接部在与极耳接触的角部处的过渡弧,去除了角部处的批锋、毛刺,防止极耳被角部的尖锐刺穿,避免极耳的损伤,保证极耳的过流与温升,从而保证电芯和二次电池的使用性能。
[0011]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中,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导电转接片,能够避免极耳的损伤,从而保证电芯和二次电池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芯的极耳压紧前的示意图。
[0013]图2为现有技术中电芯的极耳压紧后的示意图。
[0014]图3为现有技术中导电转接片与电芯极耳的装配示意图。
[0015]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电转接片与电芯极耳的装配示意图。
[0016]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主视图,其中电芯未示出。
[0017]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电转接片与顶盖以及电芯连接的示意图。
[0018]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电转接片与顶盖连接的示意图。
[0019]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电转接片与顶盖连接的立体图。
[0020]图9为图8圆圈部分的放大图。
[0021]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主视图。
[0022]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3]二次电池B顶盖2
[0024]导电转接片I极柱21
[0025]顶盖侧连接部11 电芯3
[0026]极耳侧连接部12 极耳31
[0027]角部121隔离膜32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导电转接片及二次电池。
[0029]首先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导电转接片。
[0030]参照图4至图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电转接片I具有:顶盖侧连接部11,固定于二次电池B的顶盖2,与设置在顶盖2上的对应电极性的极柱21电连接;以及极耳侧连接部12,自顶盖侧连接部11向远离顶盖2的方向延伸,与从二次电池B的电芯3同侧伸出的对应电极性的极耳31电连接,极耳侧连接部12在与极耳31接触的角部121处具有过渡弧。
[0031]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电转接片I中,极耳侧连接部12在与极耳31接触的角部121处的过渡弧,去除了角部121处的批锋、毛刺,防止极耳31被角部121的尖锐刺穿,避免极耳31的损伤,保证极耳31的过流与温升,从而保证电芯3和二次电池B的使用性能。
[0032]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电转接片I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渡弧可由变半径的多段圆弧构成。
[0033]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电转接片I中,参照图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渡弧为等半径的圆弧。
[0034]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电转接片I中,参照图9,在一实施例中,圆弧的半径可为0.3mm ?2.5mm0
[0035]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电转接片I中,参照图5,在一实施例中,极耳侧连接部12与极耳31电连接的位置至极耳侧连接部12的角部121处边缘的距离dl可为Imm?2mm。这能有效避免极耳侧连接部12与极耳31连接时损伤极耳31。
[0036]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电转接片I中,参照图5,在一实施例中,极耳侧连接部12与电芯3的隔离膜32边缘的之间的距离d2可为0.5mm?2mm。
[0037]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电转接片I中,极耳侧连接部12与电芯3的对应的极耳31通过焊接而电连接。
[0038]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电转接片I中,参照图4,在一实施例中,在从二次电池B的电芯3同侧伸出的对应电极性的极耳31中,与极耳侧连接部12电连接的一个极耳31对应弯折成弧形,极耳侧连接部12的过渡弧与该弧形匹配。极耳侧连接部12的过渡弧与极耳31对应弯折的弧形匹配,才能有效的避免耳31被极耳侧连接部12的角部121的尖锐刺穿。
[0039]其次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发明的二次电池。
[0040]参照图5至图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B包括:顶盖2,设置有电极性相反的极柱21 ;电芯3,具有电极性相反的极耳31以及隔离膜32 ;以及两个电极性相反的导电转接片,电连接顶盖2的电极性对应的极柱21和电芯3上的电极性对应的极耳31。其中,两个电极性相反的导电转接片中至少一个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导电转接片
1
[0041]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B中,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导电转接片1,能够避免极耳31的损伤,从而保证电芯3和二次电池B的使用性能。
[0042]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B中,同一电极性的极耳31位于二次电池B的电芯3的同一侧,不同电极性的极耳31位于二次电池B的电芯3的相反两侧。
[0043]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B中,电极性为正的导电转接片I的材料为A11060。电极性为负的导电转接片I的材料为CuT2。
【主权项】
1.一种导电转接片(1),具有: 顶盖侧连接部(11),固定于二次电池(B)的顶盖(2),与设置在顶盖(2)上的对应电极性的极柱(21)电连接;以及 极耳侧连接部(12),自顶盖侧连接部(11)向远离顶盖(2)的方向延伸,与从二次电池(B)的电芯(3)同侧伸出的对应电极性的极耳(31)电连接; 其特征在于, 极耳侧连接部(12)在与极耳(31)接触的角部(121)处具有过渡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转接片(I),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弧由变半径的多段圆弧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转接片(I),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弧为等半径的圆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转接片(I),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的半径为0.3mm?2.5mm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转接片(I),其特征在于,极耳侧连接部(12)与极耳(31)电连接的位置至极耳侧连接部(12)的角部(121)处边缘的距离(dl)为Imm?2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转接片(I),其特征在于,极耳侧连接部(12)与电芯(3)的隔离膜(32)的边缘之间的距离(d2)为0.5mm?2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转接片(I),其特征在于,极耳侧连接部(12)与电芯(3)的对应的极耳(31)通过焊接而电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转接片(I),其特征在于,在从二次电池(B)的电芯(3)同侧伸出的对应电极性的极耳(31)中,与极耳侧连接部(12)电连接的一个极耳(31)对应弯折成弧形,极耳侧连接部(12)的过渡弧与该弧形匹配。9.一种二次电池(B),包括: 顶盖(2),设置有电极性相反的极柱(21); 电芯(3),具有: 电极性相反的极耳(31);以及 隔离膜(32) 两个电极性相反的导电转接片,电连接顶盖(2)的电极性对应的极柱(21)和电芯(3)上的电极性对应的极耳(31); 其特征在于,两个电极性相反的导电转接片中至少一个采用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转接片(I)。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次电池(B),其特征在于,同一电极性的极耳(31)位于二次电池⑶的电芯⑶的同一侧,不同电极性的极耳(31)位于二次电池⑶的电芯(3)的相反两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电转接片及二次电池。其中,导电转接片具有:顶盖侧连接部,固定于二次电池的顶盖,与设置在顶盖上的对应电极性的极柱电连接;以及极耳侧连接部,自顶盖侧连接部向远离顶盖的方向延伸,与从二次电池的电芯同侧伸出的对应电极性的极耳电连接,极耳侧连接部在与极耳接触的角部处具有过渡弧。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电转接片及二次电池中,极耳侧连接部在与极耳接触的角部处的过渡弧,去除了角部处的批锋、毛刺,防止极耳被角部的尖锐刺穿,避免极耳的损伤,保证极耳的过流与温升,从而保证电芯和二次电池的使用性能。
【IPC分类】H01M2/26, H01M2/20
【公开号】CN204946983
【申请号】CN201520731239
【发明人】邢承友, 罗宇, 郑于炼, 王鹏, 邓平华, 郭志君
【申请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