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锂离子电池极片的表面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20539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锂离子电池极片的表面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表面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适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极片的表面
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极片是电池的重要组成部件,在制造锂离子电池时,需要使电池极片的表面没有毛刺和粉尘,才能保证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因此用于锂离子电池极片的表面处理装置是一个重要的机械加工设备,在现有的用于锂离子电池极片的表面处理装置中,在吸尘和负压吸尘装置直接与传送带装置接触,能随时将传送带装置上的灰尘吸走,使材料 长期保持干净清洁,产品没有压痕或者是在出料部分由PET循环传送带装置送出并具备自动收废功能,但由于吸收的方式采用了向上的方向,可能出现第二次污染,在后续工序中对于极片的去毛刺工序中,由于轧辊之间间隙尺寸精度不高,对电池极片去毛刺效果不好,从而使电池极片表面质量不高。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极片的表面处理装置,因此去尘效果好,保证了电池性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传送带装置、设置在传送带装置端面上的用于去除电池极片的粉尘的刷粉装置和用于把电池极片吸附在传送带上并收集粉尘的真空吸附装置、设置在传送带装置侧面上的用于去除电池极片的毛刺的轧压装置,传送带装置、刷粉装置和真空吸附装置设置为至少两组并至少有一组中的真空吸附装置设置在传送带装置中的传送带的下端面。由于设计了传送带装置、刷粉装置、真空吸附装置和轧压装置,通过一条生产线方式,就可以去除粉尘和毛刺,由一组真空吸附装置在下端面把粉尘收集,防止了粉尘二次污染,因此去尘效果好,保证了电池性能。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传送带装置包含有传送带装置I、传送带装置II、传送带装置III4和传送带装置IV,传送带装置I、传送带装置II、传送带装置III和传送带装置IV设置为依次排列分布,在传送带装置I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刷粉装置并在传送带装置I的下端面上设置有真空吸附装置,在传送带装置II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刷粉装置并在传送带装置II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真空吸附装置,在传送带装置III和传送带装置IV之间设置有轧压装置,在传送带装置I和传送带装置II的传输带上设置有小孔。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刷粉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滚刷,滚刷设置为与传送带装置I或传送带装置II的传输带接触式联接,在传送带装置II的刷粉装置中的滚刷转动方向与传送带装置II的转动方向设置为相对。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刷粉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导轨和毛刷块,毛刷块设置为与导轨滑动式联接,毛刷块设置为与传送带装置I或传送带装置II的传输带接触式联接。[0009]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轧压装置设置为包含有上轧辊和下轧辊,下轧辊设置为与机架转动式联接,上轧辊设置为与移动块转动联接,移动块设置为通过千分尺的测量杆的测微螺杆与机架联接。在本技术方案中,滚刷是指刷毛的载体为圆柱体,毛刷块是指刷毛的载体为矩形体。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将改变吸尘装置的毛刷的位置,以及在去毛刺工序前进行极片整体粉尘进行吸附吸收,提高刷粉尘的精度。改变其吸尘装置,当极片从完成模切工序时,要经过去毛刺、除粉尘工序,当极片经过微孔的传送带时,由真空机进行极片吸附,从而毛刷在极片上方逆时针前后或者左右进行极片刷粉,改变其原来装置顺时针刷粉的不完全性,而后在进行对极片上方吸附从下方向对极片进行刷粉,同时,由吸尘装置进行粉尘吸收;采用了提高对辊缝缝隙调节的精度,减少极片垂直毛刺的几率,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减少微短路电芯数量。通过对除尘装置的安装位置改变,来进行除尘控制,减少二次粉尘污染,降低电芯微短路的概率。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图2为轧压装置6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刷粉装置2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刷粉装置2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传送带装置I I、传送带装置II 3、传送带装置III4、传送带装置IV 6、刷粉装置2和轧压装置6,传送带装置I I、传送带装置II 3、传送带装置III4和传送带装置IV 6设置为依次排列分布,在传送带装置I I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刷粉装置2并在传送带装置I I的下端面上设置有真空吸附装置,在传送带装置II 3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刷粉装置2并在传送带装置II 3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真空吸附装置,在传送带装置III 4和传送带装置IV 6之间设置有轧压装置6,在传送带装置I I和传送带装置II 3的传输带上设置有小孔。在本实施例中,刷粉装置2设置为包含有滚刷21,滚刷21设置为与传送带装置
II或传送带装置II 3的传输带接触式联接,在传送带装置II 3的刷粉装置2中的滚刷21转动方向与传送带装置II 3的转动方向设置为相对。在本实施例中,轧压装置6设置为包含有上轧辊61和下轧辊62,下轧辊62设置为与机架转动式联接,上轧辊61设置为与移动块转动联接,移动块设置为通过千分尺的测量杆的测微螺杆与机架联接。电池极片在传送带装置I I或传送带装置II 3上,被真空吸附装置作用吸附在传送带装置上,并随传送带装置输送到刷粉装置2中,通过刷体把电池极片的粉尘去除,再通过传送带装置III 4和传送带装置IV 6,由轧压装置6对电池极片进行轧压整形,从而去除毛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刷粉装置2设置为包含有导轨22和毛刷块23,毛刷块23设置为与导轨22滑动式联接,毛刷块23设置为与传送带装置I I或传送带装置
II3的传输带接触式联接。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I、由于设计了传送带装置、刷粉装置2、真空吸附装置和轧压装置6,通过一条生产线方式,就可以去除粉尘和毛刺,由一组真空吸附装置在下端面把粉尘收集,防止了粉尘第二次污染,因此去尘效果好,保证了电池性能。2、由于设计了轧压装置6,调辊调整精度精确20um左右,通过轧压作用,去除毛刺效果好。在用于锂离子电池极片的表面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传送带装置、设置在传送带装置端面上的用于去除电池极片的粉尘的刷粉装置2和用于把电池极片吸附在传送带上并收集粉尘的真空吸附装置、设置在传送带装置侧面上的用于去除电池极片的·毛刺的轧压装置6,传送带装置、刷粉装置2和真空吸附装置设置为至少两组并至少有一组中的真空吸附装置设置在传送带装置中的传送带的下端面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极片的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传送带装置、设置在传送 带装置端面上的用于去除电池极片的粉尘的刷粉装置(2)和用于把电池极片吸附在传送带上并收集粉尘的真空吸附装置、设置在传送带装置侧面上的用于去除电池极片的毛刺的轧压装置(6),传送带装置、刷粉装置(2)和真空吸附装置设置为至少两组并至少有一组中的真空吸附装置设置在传送带装置中的传送带的下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极片的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是传送带装置包含有传送带装置I (I)、传送带装置II (3)、传送带装置III (4)和传送带装置IV ¢),传送带装置I (I)、传送带装置II (3)、传送带装置III (4)和传送带装置IV (6)设置为依次排列分布,在传送带装置I I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刷粉装置(2)并在传送带装置I (I)的下端面上设置有真空吸附装置,在传送带装置II (3)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刷粉装置(2)并在传送带装置II (3 )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真空吸附装置,在传送带装置III (4 )和传送带装置IV (6 )之间设置有轧压装置(6),在传送带装置I (I)和传送带装置II (3)的传输带上设置有小孔。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极片的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刷粉装置(2)设置为包含有滚刷(21),滚刷(21)设置为与传送带装置I (I)或传送带装置II (3)的传输带接触式联接,在传送带装置II (3)的刷粉装置(2)中的滚刷(21)转动方向与传送带装置II (3)的转动方向设置为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极片的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刷粉装置(2)设置为包含有导轨(22)和毛刷块(23),毛刷块(23)设置为与导轨(22)滑动式联接,毛刷块(23)设置为与传送带装置I (I)或传送带装置II (3)的传输带接触式联接。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极片的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是轧压装置(6)设置为包含有上轧辊¢1)和下轧辊(62),下轧辊¢2)设置为与机架转动式联接,上轧辊(61)设置为与移动块转动联接,移动块设置为通过千分尺的测量杆的测微螺杆与机架联接。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极片的表面处理装置,包含有传送带装置、设置在传送带装置端面上的用于去除电池极片的粉尘的刷粉装置(2)和用于把电池极片吸附在传送带上并收集粉尘的真空吸附装置、设置在传送带装置侧面上的用于去除电池极片的毛刺的轧压装置(6),传送带装置、刷粉装置(2)和真空吸附装置设置为至少两组并至少有一组中的真空吸附装置设置在传送带装置中的传送带的下端面,因此去尘效果好,保证了电池性能。
文档编号H01M4/139GK202712333SQ20122026326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6日
发明者刘立健, 杨永, 赵长峰 申请人:山东沃特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