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021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正反插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参照中国公开的第cn105449443a号发明专利,其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套设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及绝缘壳体。该绝缘壳体套设于遮蔽壳体后在其尾部内灌胶已形成胶板将绝缘本体及遮蔽壳体固持于绝缘壳体内。但是前案中绝缘壳体仅为套设于遮蔽壳体上且与绝缘本体及遮蔽壳体之间没有其他固持关系,当胶板受损松动时,容易出现绝缘壳体与遮蔽壳体脱离的现象。参照中国公告的第cn204966762u号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可于插接时防止端子翘曲的插座电连接器,包括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第一外壳固持于第二外壳外。第二外壳的尾部向后延伸有一对固持臂,各固持臂具有侧向延伸以与第二胶芯座抵持的自由端。第一外壳具有后盖,其后盖两侧具有一对扣持部,令各扣持部分别扣持各固持臂以固定各固持臂,防止各固持臂横向外翘。但是,前案的各扣持部与固持臂之间的扣持配合容易脱落,造成固持臂横向外翘,以与其他部件错误搭接。参照中国公告的第cn204966754u号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其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中位于最外侧的端子分别包括第一固持部和第二固持部。第一固持部和第二固持部通过卡合方式配合并且于其卡合处激光焊接以保证配合稳定性。第一固持部和第二固持部可以将第一端子模组、第二端子模组及舌板体稳定固持在一起。但是,前案的第一固持部和第二固持部需增加激光焊接工序才能达到稳定卡合,成本较高。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具有较强的结构稳定性。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套设于所述端子模组外的遮蔽壳体、及套设于所述遮蔽壳体外的绝缘外壳,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固持于所述绝缘外壳的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与端子模组卡扣从而将所述端子模组及遮蔽壳体固持于绝缘外壳内。进一步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的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两侧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对侧臂,所述支架结构为彼此分离且对称设置的一对,各支架结构包括设有扣持部的固定臂,所述固定臂围设于所述遮蔽壳体的侧臂外侧且令所述扣持部与所述基座扣持配合从而将所述端子模组及遮蔽壳体固持于绝缘外壳内。进一步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的所述支架结构由金属材质制成,所述绝缘外壳与所述支架结构一体射出成型。进一步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的各所述支架结构包括固持于所述绝缘外壳内的埋设部,各所述固定臂自各所述埋设部向后延伸出所述绝缘外壳之后端与各所述侧臂通过焊接方式固持。进一步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的所述基座包括两个凸部,所述两个凸部位于所述基座的尾部之两侧且向上延伸形成,各所述扣持部扣持于各所述凸部,各所述固定臂进一步包括侧向延伸形成的抵持臂,各所述扣持部和各抵持臂共同夹持所述基座。进一步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的所述支架结构设有侧向延伸出所述绝缘外壳从而固定于电路板上的支撑部。进一步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的所述绝缘外壳进一步包括第一内壁、第二内壁及第三内壁,所述第一内壁与第二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二内壁与所述第三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二台阶部,所述遮蔽壳体的主体部之前端向前抵持所述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遮蔽壳体的内壁与所述舌板之间形成对接空间,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遮蔽壳体的内壁平齐设置,所述基座进一步包括挡胶部,所述挡胶部向前抵持于所述遮蔽壳体的主体部之后端且向前抵持所述第二台阶部。进一步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套设于所述端子模组外的遮蔽壳体、及套设于所述遮蔽壳体外的绝缘外壳,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一对侧臂,各所述侧臂进一步包括向下延伸形成的接地脚,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固持于所述绝缘外壳的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设有侧向延伸出所述绝缘外壳的一对支撑部,所述接地脚和所述支撑部固定于电路板上。进一步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的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主体部,所述一对侧臂为自所述主体部两侧向后延伸形成,各所述接地脚位于各侧臂的尾部,所述支架结构与各所述侧臂通过焊接方式固持。进一步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包括固持有上排端子的上端座及固持有下排端子的下端座,各所述上、下两排端子包括分别固持于所述上端座及下端座内的固持部,所述两排端子分别包括两个接地端子,各所述接地端子均进一步包括搭接部,所述上排端子的两个接地端子之搭接部分别向上抵持于所述下排端子的两个接地端子,所述下排端子的两个接地端子之搭接部分别向下抵持于所述上排端子的两个接地端子,从而令固持有上排端子的上端座和固持有下排端子的下端座上下固持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各所述固定臂之扣持部扣持于所述基座,使各所述固定臂及遮蔽壳体的各侧臂可以牢固地固持于所述基座上,使所述电连接器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4自另一方向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绝缘外壳、一对支架结构及防水圈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图6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及遮蔽壳体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9是图8自另一方向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10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11是图10自另一方向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12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移除绝缘件后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13是图12自另一方向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14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的立体分解图。图15是图14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分解图。图16是本发明电连接器沿图1的a-a线的的剖面示意图。图17是本发明电连接器沿图1的b-b线的的剖面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电连接器100端子模组200绝缘本体210基座211舌板212对接槽2121上端座22第一基座221凸部2211后挡壁2212第一舌板222下端座23第二基座231固定槽2311第二舌板232绝缘件24第三基座241抵持槽2411挡胶部2412第三舌板242上排端子310下排端子320接触部33固持部34焊接部35接地端子36搭接部361自由端362上搭接面363下搭接面364金属片4板体41主板部411焊接脚412遮蔽壳体5主体部51内壁511前挡部512后挡部513侧臂52接地脚521绝缘外壳6第一内壁61第二内壁62第三内壁63第一台阶部64第二台阶部65前端边缘66对接空间600溶胶空间630支架结构7埋设部71支撑臂711固定臂72扣持部721开口7211固定部7212抵持臂722防水圈8防水胶板9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17介绍本发明电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定义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接的端口为插接端。界定插接端为前端且插接方向为前后方向。请参照图1至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沉板式电连接器100,包括端子模组200、套设于所述端子模组200外的遮蔽壳体5、套设于所述遮蔽壳体5外的绝缘外壳6、固持于所述绝缘外壳6内的一对支架结构7、固持于所述绝缘外壳6前端的防水圈8及防水胶板9。请参照图1至图17,所述端子模组200包括绝缘本体210、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210内的上排端子310和下排端子320及金属片4。请参照图8至图13,所述绝缘本体210包括基座211及自所述基座211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212。所述舌板212包括位于其两侧的对接槽2121。所述绝缘本体210进一步包括上端座22、下端座23及绝缘件24。所述上端座22包括第一基座221及自所述第一基座221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舌板222。所述下端座23包括第二基座231及自所述第二基座231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二舌板232。所述绝缘件24包括第三基座241及自所述第三基座241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三舌板242。所述第一基座221、第二基座231及第三基座241共同形成所述基座211。所述第一舌板222、第二舌板232及第三舌板242共同形成所述舌板212。所述第一基座221包括两个凸部2211及两个后挡壁2212。所述两个凸部2211位于所述第一基座221的尾部两侧之上表面且向上延伸形成。各所述后挡壁2212分别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各所述凸部2211的前方。所述第二基座231包括两个固定槽2311。所述两侧固定槽2311位于所述第二基座231的尾部两侧之下表面。在前后方向上看,所述第三基座241具有上、下两个横向设置的长边及左、右两个竖向设置的短边。各所述长边与相邻的短边之交汇处定义为端部,所述第三基座241共定义有四个端部且两两对称设置。各所述端部为圆弧状。所述第三基座241包括若干抵持槽2411及四个挡胶部2412。所述若干抵持槽2411均匀分布设置于所述第三基座241的前端表面。所述四个挡胶部2412位于所述第三基座241的四个端部且两两对称设置。各所述挡胶部2412为圆弧状的板状结构。请参照图8至图15,各所述端子均包括露出于所述舌板212外的接触部33、固持于所述舌板212及基座211内的固持部34及延伸出所述基座211外的焊接部35。所述上排端子310和下排端子320分别包括两个接地端子36。各所述接地端子36均包括搭接部361。所述搭接部361自所述接地端子36的固持部34侧向延伸形成。所述搭接部361呈挂钩状且搭接部361上设置有自由端362。所述上排端子310的两个接地端子36位于所述上排端子310的两侧。所述上排端子310的两个接地端子36之搭接部361侧向延伸并向下弯折且其各所述自由端362横向相向延伸。所述下排端子320的两个接地端子36位于所述下排端子320的两侧。所述下排端子320的两个接地端子36之搭接部361侧向延伸并向上弯折且其各所述自由端362横向相向延伸。请参照图10至图13及图17,所述金属片4进一步包括彼此分离且对称设置的两个板体41。各所述板体41包括主板部411及自所述主板部411后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焊接脚412。请参照图4、图5、图8、图9、图16及图17,所述遮蔽壳体5为金属材质制成。所述遮蔽壳体5包括主体部51、自所述主体部51的两侧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对侧臂52、位于所述主体部51向内通过撕裂成型方式形成的若干前挡部512及位于所述主体部51后端相向弯折形成的上、下两对后挡部513。各所述侧臂52进一步包括位于尾部且向下延伸形成的接地脚521。请参照图1至图7、图16及图17,所述绝缘外壳6包括第一内壁61、第二内壁62及第三内壁63。所述第一内壁61与第二内壁62之间形成有第一台阶部64。所述第二内壁62与第三内壁63之间形成有第二台阶部65。请参照图4至图7,所述一对支架结构7为彼此分离且对称设置。各所述支架结构7包括固持于所述绝缘外壳6内的埋设部71、自所述埋设部71向后延伸出所述绝缘外壳6后端所形成的固定臂72、及自所述埋设部71侧向延伸形成的支撑臂711。所述一对支架结构7的接地脚521侧向延伸出所述绝缘外壳6的两侧且向下弯折延伸形成。各所述固定臂72进一步包括扣持部721及抵持臂722。两个所述扣持部721分别自各所述固定臂72的上沿在横向方向上相向延伸形成。各所述扣持部721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基座221的各凸部2211配合的开口7211以令所述扣持部721可以与所述凸部2211扣持配合。两个所述抵持臂722分别自各所述固定臂72的下沿在横向方向上相向延伸形成。各所述抵持臂722与所述第二基座231的各固定槽2311对应配合。所述扣持部721进一步包括横向延伸的固定部7212。请参照图1至图17,本发明电连接器100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骤,提供绝缘材料。将绝缘材料与所述上排端子310一体射出成型以形成固持有所述上排端子310的上端座22。将绝缘材料与所述下排端子320一体射出成型以形成固持有所述下排端子320的下端座23。令所述上排端子310和下排端子320的接触部33分别露出于所述第一舌板222的上表面和第二舌板232的下表面。令所述上排端子310的固持部34分别部分固持于所述第一舌板222及第一基座221内。令所述下排端子320的固持部34分别部分固持于所述第二舌板232及第二基座231内。令所述上排端子310和下排端子320的焊接部35分别露出于所述第一基座221后端和第二基座231后端且在横向方向上呈前后两排设置。令所述上排端子310和下排端子320的端子数量相同,且呈中心反向对称排布。令所述上排端子310的两个接地端子36的固持部34分别包括露出于所述上端座22上表面的上搭接面363。令所述下排端子320的两个接地端子36的固持部34分别包括露出于所述下端座23下表面的下搭接面364。令各所述接地端子36的搭接部361自各所述固持部34侧向延伸形成。第二步骤,提供两个板体41。首先,将所述两个板体41分别安装于固持有上排端子310的上端座22和固持有下排端子320的下端座23之两者中任一一个的两侧。然后,再将固持有上排端子310的上端座22和固持有下排端子320的下端座23上下安装在一起,以令所述两个板体41被夹持于两者之间。并且,此时所述上排端子310的两个接地端子36和下排端子320的两个接地端子36两两上下对齐。令所述上排端子310的两个接地端子36的搭接部361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下排端子320的两各接地端子36的搭接部361的前方。再然后,将所述上排端子310的两个接地端子36的搭接部361分别侧向向下环绕于各所述板体41的外侧而令其各搭接部361的自由端362抵持于所述下排端子320的各接地端子36的下搭接面364。将所述下排端子320的两个接地端子36的搭接部361分别侧向向上环绕于各所述板体41的外侧而令其各搭接部361的自由端362抵持于所述上排端子310的各接地端子36的上搭接面363。此时,所述上排端子310和下排端子320之上下对齐的两个接地端子36的搭接部361分别与其相邻的所述板体41的外侧相互抵触,从而使所述电连接器100具有更好的接地效果。更由于所述上排端子310和下排端子320的上下对齐的两个接地端子36之间分别通过其搭接部361相向搭接固定,从而令固持有上排端子310的上端座22、两个板体41及固持有下排端子320的下端座23上下稳定固持在一起,防止三者脱离。进一步地,各所述接地端子36的自由端362与上搭接面363和下搭接面364之间还可以通过激光焊接方式固持,可以更好的保证固持稳定性。第三步骤,提供绝缘材料。将绝缘材料与固持有上排端子310的上端座22与两个板体41及固持有下排端子320的下端座23一体射出成型以形成一个整体,并形成所述绝缘件24。所述绝缘件24的第三舌板242部分包覆所述第一舌板222和第二舌板232,所述第三基座241部分包覆所述第一基座221和第二基座231。所述绝缘件24与固持有上排端子310的上端座22与两个板体41及固持有下排端子320的下端座23共同形成所述端子模组200。此时,各所述板体41的外侧边缘侧向露出于所述舌板212的各对接槽2121中,从而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接地连接及提供插拔力。第四步骤,提供遮蔽壳体5。将所述遮蔽壳体5自前向后套设于所述端子模组200外。令所述遮蔽壳体5的主体部51之内壁511与所述端子模组200的第三基座241相固持。所述主体部51的各前挡部512分别向后抵持于第三基座241的各抵持槽2411内。所述各前挡部512的前端向前延伸出各所述抵持槽2411,从而在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发生过顶现象时,优先令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抵住所述前挡部512的前端以有效保护端子模组200。令所述主体部51的上、下两对后挡部513分别向前抵持所述第三基座241的后端。所述前挡部512与后挡部513共同将所述端子模组200与所述遮蔽壳体5固定在一起。所述主体部51的后端向后抵持于所述第三基座241的四个挡胶部2412。在前后方向上,所述四个挡胶部2412分别在上下方向和横向方向上延伸出所述主体部51的尾部。所述遮蔽壳体5的一对侧臂52分别抵持于所述基座211尾部的两侧。第五步骤,提供绝缘材料、一对支架结构7及液态硅胶。所述一对支架结构7为金属材料制成。首先,将绝缘材料与所述一对支架结构7一体射出成型以形成固持有所述一对支架结构7的绝缘外壳6。然后,将液态硅胶与固持于所述一对支架结构7的绝缘外壳6一体射出成型,以形成包覆所述绝缘外壳6前端的外表面及所述绝缘外壳6的前端边缘66之防水圈8。第六步骤,将固持有一对支架结构7及防水圈8的绝缘外壳6自前向后套设于固持有端子模组200的遮蔽壳体5上。令所述遮蔽壳体5的主体部51外表面与所述绝缘外壳6的第二内壁62相配合,并令所述主体部51的前端向前抵持于所述第一台阶部64。令所述第三基座241的四个挡胶部2412向前抵持于所述第二台阶部65。此时,令所述第一内壁61与所述主体部51的内壁511齐平。令所述第一内壁61和主体部51的内壁511与所述舌板212之间形成一对接空间600,以令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入与所述电连接器100对接。所述一对支架结构7的固定臂72围设于所述一对侧臂52的外侧。各所述固定臂72分别通过激光焊接方式固持于各所述侧臂52。各所述固定臂72的扣持部721弯折后分别扣持于所述第一基座221上的各凸部2211上,以将各侧臂52稳定固持于所述基座211尾部的两侧,从而有效防止各侧臂52和各固定臂72横向外翘。令各所述固定部7212固持于各所述后挡壁2212和各凸部2211之间。令各所述扣持部721向下抵持所述第一基座221且通过各所述固定部7212向前抵持于各所述后挡壁2212的后端。令各所述固定臂72的抵持臂722分别向上抵持于所述第二基座231的各固定槽2311内,且向前和向上抵持所述第二基座231。令各所述扣持部721和各抵持臂722共同夹持所述基座211的尾部,有效防止第一基座221和第二基座231分离。各所述支撑臂711自各埋设部71侧向延伸出所述绝缘外壳6的两侧并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三内壁63与所述基座211之间形成一溶胶空间630。第七步骤,提供防水胶液。将防水胶液注射于所述溶胶空间630内以填充满所述第三内壁63与基座211之间的缝隙及绝缘外壳6的尾部,当防水胶液凝固后形成所述防水胶板9。在将所述防水胶液注射入所述溶胶空间630内时,所述第三基座241的四个挡脚板有效防止防水胶液流经所述第二台阶部65进入对接空间600内。第八步骤,提供具有电路板(未图示)的电子设备(未图示)。所述电路板(未图示)设置有一悬置口。将所述电连接器100悬置于所述悬置口中。令所述上排端子310和下排端子320的两排焊接部35焊接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上。令所述两个板体41的各焊接脚412、遮蔽壳体5的各接地脚521及一对支架结构7的各支撑臂711插设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上且均以焊接方式与电路板(未图示)接地连接。另外,所述遮蔽壳体5的各接地脚521于电路板(未图示)上的焊接处具有对遮蔽壳体5的一对侧臂52的固定作用,再结合一对支架结构7的各固定臂72扣持于所述基座211上和各固定臂72与各侧臂52之间通过激光焊接方式固持,以上共同保证了各侧臂52和各固定臂72稳定地固持于所述基座211尾部的两侧,防止横向外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各所述固定臂72与各侧臂52焊接固持,及各所述扣持部721和各抵持臂722向前抵持并夹持所述基座211,从而共同将端子模组200和遮蔽壳体5稳定固持于绝缘外壳6内,从而使所述电连接器100具有较强的结构稳定性;更由于所述上排端子310和下排端子320中两个上下对齐的两个接地端子36相互搭接且与相邻的板体41相互抵触,使所述电连接器100具有更好的接地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