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39972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设备的集成度,设备内部的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可设置为多层PCB,并且一个设备内部可集成多个多层PCB,其中,多层PCB可以是指在同一基材上设置有多个导电层的PCB,并且相邻导电层之间通过绝缘层隔离。一般地,多层PCB与多层PCB之间通过连接器连接,以实现多层PCB与多层PCB之间的信号传输。随着PCB集成技术的发展,多层PCB之间需要相互传输的信号越来越多,而不同信号对应不同的传输阻抗,目前的连接器无法满足对多种类型信号同时传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连接器,能够解决目前的连接器无法满足对多种类型信号同时传输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卡槽和金属引脚,其中,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侧面,用以容置第一印刷电路板;所述金属引脚的第一端设置于卡槽中,用以与第一印刷电路板电连接,所述金属引脚的第二端由所述卡槽延伸外露至所述底座底面,用以与第二印刷电路板电连接;所述金属引脚包括至少两种类型的引脚,其中每种类型的引脚的形状不同,以使所述每种类型的引脚的阻抗值不同。进一步地,该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柱,设置于所述底座底面,用以将所述连接器固定于第二印刷电路板上。进一步地,该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个对准装置,设置于所述卡槽中,用以容置第一印刷电路板的对准开口,以使位于第一印刷电路板上的金手指与金属引脚的第一端一一对应电连接。可选地,所述金属引脚为120个。可选地,所述金属引脚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其中,所述第一引脚的阻抗值为90欧姆,第二引脚的阻抗值为100欧姆。可选地,所述第一引脚的长度小于第二引脚的长度。可选地,所述第一引脚的截面积大于第二引脚的截面积。可选地,所述金属引脚的宽度为0.15-0.18mm。可选地,相邻金属引脚之间的间距为0.5mm。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通过将连接器的金属引脚分为至少两种类型的引脚,并且每种类型的引脚的形状不同,以使得每种类型的引脚具有不同的阻抗值,从而解决了目前连接器无法满足对多种不同阻抗类型信号同时传输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描述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做一简单介绍。显然,所介绍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所要描述的一部分实施例的附图,而不是全部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图1所示的连接器底座底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图2A所示虚线框内的底座底面的局部放大图;图3A为图1所示的连接器沿着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B为图1所示的连接器沿着A-A’方向剖面之后金属引脚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连接器底座底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连接器底座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印刷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完整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一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连接器包括底座1、卡槽2和金属引脚3,其中,卡槽2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侧面1a,用以容置第一印刷电路板(图中未示出);金属引脚3的第一端3a设置于卡槽2中,用以与第一印刷电路板电连接,金属引脚3的第二端3b由卡槽2延伸外露至所述底座1底面1b,用以与第二印刷电路板电连接;金属引脚3包括至少两种类型的引脚,其中每种类型的引脚的形状不同,以使每种类型的引脚的阻抗值不同。图2A为图1所示的连接器底座底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图2A所示虚线框内的底座底面的局部放大图。可选地,如图2A和2B所示,连接器底座的底面1b上,金属引脚分为两排排布,并且金属引脚包括两种类型的引脚,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其中,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的形状不同,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的形状可以包括长度、宽度和截面积等。可选的,如图2B中第一引脚31的长度L1小于第二引脚32的长度L2,以使第一引脚31对应的阻抗值小于第二引脚32对应的阻抗值。可选地,第一引脚31的阻抗值为90欧姆,第二引脚32的阻抗值为100欧姆。进一步可选地,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的宽度相同,如图2B所示,连接器的金属引脚的宽度W1均设置在0.15-0.18mm范围内,相邻金属引脚之间的间距W2为0.5mm。与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的金属引脚宽度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金属引脚的宽度变小,且引脚数量增多,可选地,如图2A所示,连接器包括120个引脚,编号从p1至p120,其中,偶数号金属引脚(p2,p4…p118,p120)为第一引脚,奇数号金属引脚(p1,p3…p117,p119)为第二引脚,第一引脚的长度L1(图2B示出)小于第二引脚的长度L2(图2B示出),使得第一引脚的阻抗值(90欧姆)小于第二引脚的阻抗值(100欧姆)。此外,如图1中所示的连接器,金属引脚3的第一端3a外露于卡槽2的下表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连接器的卡槽2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外露有金属引脚的第一端。图3A为图1所示的连接器沿着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图3A所示,连接器1的金属引脚3分为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第一引脚31的第一端31a外露于卡槽2的下表面2a,第二引脚32的第一端32a外露于卡槽2的上表面2b。此外,第一引脚31的第二端31b外露于底座1底面1b,第二引脚32的第二端32b也外露于底座1的底面1b。其中,第一引脚31的第一端31a和/或第二引脚32的第一端32a外露于卡槽2,用以与第一印刷电路板上的金手指(参照图6所示)电连接;第一引脚31的第二端31b和第二引脚32的第二端32b外露于底座1的底面1b,可以与第二印刷电路板上的金手指(或者金属焊盘)电连接。图3B为图1所示的连接器沿着A-A’方向剖面之后金属引脚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A和3B所示,金属引脚3分为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示例性的,该第一引脚31为图2A中所示的引脚p2,第二引脚32为图2A中所示的引脚p1,即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对应设置。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引脚31的阻抗值小于第二引脚32的阻抗值,其中,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的阻抗值受到其自身形状,以及两个引脚之间间距L3(图3B中所示)的影响。调节金属引脚的自身形状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引脚之间的间距L3可得到不同阻抗值的金属引脚。该自身形状可以包括金属引脚的长度或者截面积等。如图3B所示,第一引脚31的长度和第二引脚32的截面积相同,但第一引脚31的长度小于第二引脚32的长度,从而使得第一引脚31的阻抗值小于第二引脚32的阻抗值,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引脚31的阻抗值为90欧姆,第二引脚的阻抗值为100欧姆。除此外之,还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截面积的方式,已实现不同类别的金属引脚阻抗值不同的目的。随着多层PCB集成度的不断提高,需要在多层PCB之间传输的信号也越来越多,其中,尤其是需要在多层PCB之间传输的控制信号种类繁多,而现有技术中由于连接器金属引脚的数量有限,只能有选择地传输一些控制信号,而其他控制信号则需要通过其他方式(如通过连接多层PCB的导线)进行传输,这将导致在多个多层PCB连接过程中工艺布线繁琐,不利于多层PCB的高集成化。此外,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的金属引脚阻抗值相同,而通常在多层PCB之间传输的信号种类繁多,多种信号的传输阻抗值各不相同,如用于传输视频信号的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ighDefinitionMultimediaInterface,HDMI)的阻抗值为100欧姆,用于传输数字信号的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USB)接口的阻抗值为90欧姆。示例性的,如果多层PCB之间的连接器的金属引脚的阻抗为100欧姆,那么当需要利用该连接器传输阻抗为90欧姆的数字信号时,信号虽然可以从一块PCB传输到达另一块PCB,但是由于信号的传输阻抗与金属引脚的阻抗不匹配,通过该连接器传输的信号将会出现严重的衰减。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器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连接器,一方面,该连接器可根据设计需要对金属引脚的数量进行扩展;另一方面,该连接器可根据设计需要对金属引脚进行分类,每类金属引脚的形状不同,从而使得每类金属引脚的阻抗值不同。以保证当需要在多层PCB之间传输多种信号(如HDMI信号、USB信号、控制信号和大功率电流信号等)时,该连接器可同时对该多种信号进行同时传输,并且保证传输过程中信号的衰减小。实施例二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连接器底座底面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二以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基础,进一步地,在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柱4,其中该支撑柱4设置在连接器底座的底面1b上,用以将连接器固定在多层PCB上。可选地,该支撑柱4的数量为偶数,以对连接器进行更好的平衡固定。如图4所示,连接器包括两个支撑柱4,对称设置在连接器底座1底面1b的两端(图中左端和右端)。在连接器底座底面上设置支撑柱的好处在于,防止连接器与第二印刷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之间紧密接触,有利于第二印刷电路板在工作过程中的散热。实施例三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连接器底座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印刷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三以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基础,进一步地,在图1或者图4所述的连接器的基础上,结合图5和图6所示,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个对准装置5,该对准装置5设置在卡槽2中,用以容置第一印刷电路板6(图6示出)的对准开口61(图6示出),以使位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6(图6示出)上的金手指62(图6示出)与金属引脚的第一端3a一一对应电连接。如图5所示,连接器包括一个对准装置5,该对准装置5设置在卡槽2靠近中间的位置,对准装置的宽度W3可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设定,在此不作具体要求。除此之外,图5中示出的连接器的卡槽2中只设置有一个对准装置5,此并非对对准装置5的数量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对准装置5的数量可根据设计需求灵活设定。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的各种明显变化、重新调整及替代均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