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连接器保护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68492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连接器保护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移动终端市场的迅速发展,移动终端已经成为大部分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消费类电子设备逐渐普及成为人们随行必带的物品,为便于这些电子设备的通信及存储,该电子设备上通常会设置SIM卡、SD卡等卡的卡连接器,用于连接SIM卡、SD卡等。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保护SIM卡、SD卡,通常将SIM卡、SD卡的卡连接器设置于该电子设备的后盖内,防止其丢失,若用户需要取出SIM卡或SD卡,则需要先打开电子设备后盖才能将SIM卡或SD卡取出,造成SIM卡或SD卡取出不便。为了方便用户取出SIM卡和SD卡,现有的电子设备将SIM卡、SD卡的卡连接器设置于电子设备的外侧,这样又会造成SIM卡和SD卡容易松脱、丢失,而且防尘性能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进行取出或者安放SIM卡和SD卡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卡连接器保护装置及电子设备,具体如下:一种卡连接器保护装置,其中,所述保护装置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用于容纳卡连接器的容置槽、以及可开启盖设于所述容置槽上的保护盖,所述保护盖与所述容置槽配合密封所述容置槽内空间。进一步,所述保护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容置槽和保护盖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所述保护盖上,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容置槽上。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第一连接块或第一连接杆。进一步,所述保护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相互平行设置且同时运动的第二、第三连接块或者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相互平行设置且同时运动的第二、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块或者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所述保护盖的第一侧,所述第三连接块或者所述第三连接杆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连接块或者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容置槽与所述第一侧相对应的一侧,所述第三连接块或者所述第三连接杆的第二端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容置槽与所述第一侧相对应的一侧。进一步,所述保护装置还包括第一转轴和至少一个第一扭簧,所述容置槽上设置有第一转轴孔,所述保护盖上设置有第二转轴孔,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转轴孔和第二转轴孔中,所述第一扭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容置槽的内壁上,所述第一扭簧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保护盖上,所述保护盖盖合所述容置槽时,所述第一扭簧处于压缩状态。进一步,所述保护装置还包括第二转轴、通过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保护盖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片、第三转轴、通过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容置槽可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的第四转轴、以及设置于所述第四转轴上的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片上,所述第二扭簧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容置槽上,所述保护盖在盖合所述容置槽时,所述第二扭簧处于压缩状态。进一步,所述第二扭簧为扭矩弹簧。进一步,所述保护盖通过过盈配合固定在所述容置槽上或者所述保护盖通过卡扣与扣眼配合固定在所述容置槽上或者所述保护盖通过磁性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容置槽上。进一步,所述保护盖通过卡合结构固定在所述容置槽上;所述保护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合结构配合固定所述保护盖的凸条;所卡合结构包括按钮、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的第二连杆以及可转动的弧形卡爪;所述按钮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上;所述第二连杆上设置有S形孔;所述弧形卡爪的底部设置有可相对于所述S形孔进行往复运动的卡柱,所述卡柱设于所述S形孔中;所述按钮带动所述S形孔运动进而通过所述卡柱带动所述弧形卡爪转动以打开或者固定所述保护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其中,在所述壳体上设置上述的卡连接器保护装置。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卡连接器保护装置可以很好地实现密封以及方便用户打开该卡连接器保护装置并更换SIM卡或者SD卡。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卡连接器保护装置各种状态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卡连接器保护装置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卡连接器保护装置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连接器保护装置的卡合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手机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是采用新型卡连接器保护装置可以很好地实现密封以及方便用户打开该卡连接器保护装置并更换SIM卡或者SD卡。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卡连接器保护装置各种状态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卡连接器保护装置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卡连接器保护装置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连接器保护装置的卡合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手机后视图。实施例一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卡连接器保护装置包括底座1、设置于该底座1上的用于容纳卡连接器的容置槽2、以及可开启盖设于该容置槽2上的保护盖3,所述保护盖3与所述容置槽2配合密封所述容置槽2内的空间。该底座1设置于电子设备的后盖上,例如,该底座1设置于智能手机的后盖上,与该后盖固定连接,具体可以通过螺钉固定。该底座1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根据智能手机的设计而定,例如可以为长方形或者椭圆形或者圆形或者其他形状,本实施例对此并没有限制。该底座1的材料可以为塑料材质也可以为金属材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合适材料使用。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手机后视图。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的底座1包括圆形本体11、沿着该圆形本体11的第一端延伸出第一长方形耳部120和沿着该圆形本体11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延伸出第二长方形耳部130。该第一长方形耳部120和该第二长方形耳部130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通孔(121、131)和第一螺钉孔(122、132)。螺钉穿过该第一螺钉孔(122、132)将该底座1固定在该电子设备(智能手机)的后盖上。该第一通孔(121、131)用于放置摄像头500和闪光灯600,满足了用户的拍照需求,同时也可以减少模具投入,一个部件可以完成摄像头、闪光灯以及SIM卡或者SD卡的固定,降低成本。该圆形本体11中设置有容置槽2,该容置槽2用于容置该保护盖3和卡连接器(图中未示出)。该保护盖3处于密封状态时,位于该容置槽2中。在某些实施例中,该保护盖3的上表面与该底座1的上表面齐平,以达到美观的效果。该容置槽2的中心设置有卡容纳空间211,即具有卡的形状的通孔,大小和形状与放置的卡相匹配,保证卡不会随意动。该卡为SIM卡和/或SD卡。本实施例优选该卡容纳空间211为两个,一个为SD卡容纳空间,另一个为SIM卡容纳空间。SIM卡和SD卡放入卡容纳空间211后可以与该电子设备(智能手机)电路板上的连接端子接触,完成电连接,实现相应的功能。请参照图5和图4,该保护盖3大体呈圆形,包括保护环套31和固设于该保护环套31内的透明盖32,这种设计可以增加美感。该保护盖3上设置有凸条33。该凸条33由该保护环套31向外延伸形成。该凸条33与卡合结构(下面将详细描述)配合用于固定该保护盖3于该容置槽2上,使该保护盖3处于密封该容置槽2和卡容置空间211的状态,防止灰尘进入,起到保护卡连接器及卡的效果。请参考图1,为了方便使用和不至于保护盖随意丢失,本实施例优选该卡连接器保护装置还具有第一连接件4。该第一连接件4用于连接该容置槽2和保护盖3,该第一连接件4的第一端41连接该保护盖3上,该第一连接件4的第二端42连接该容置槽2上。该第一连接件4的第一端41可转动连接在该保护盖3上,该第一连接件4的第二端42可转动连接在该容置槽2上。本实施例优选该第一连接件4为第一连接块或第一连接杆。通过该第一连接块或者该第一连接杆,该保护盖3不会与底座1分离。同时,由于该第一连接块或者第一连接杆都可以绕该保护盖3和容置槽2转动,因此,该保护盖3可以实现较大角度的打开,方便取卡或者安装卡,方便使用。该保护盖3打开的过程如图1中a、b、c所示。请参照图1,为了实现密封该容置槽2内的空间,优选该容置槽内形成有台阶21,该台阶21用于放置该保护盖3,该台阶21的底部中心设置有该卡容纳空间211,即具有卡的形状的通孔。在某些实施例中,该保护盖3位于该容置槽2上,通过过盈配合固定并密封在该容置槽2,即该保护盖3通过摩擦的方式固定盖设于容置槽2的槽口(保护盖3外侧壁与容置槽2内侧壁在盖紧时通过摩擦力贴合)。在其他优选的实施例中,该保护盖3通过卡扣与扣眼配合固定在该容置槽2上。当然,在其他优选的实施例中,该保护盖3还可以通过磁性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该容置槽2上,例如,在保护盖3上设置磁性材料,该磁性材料的N型朝向该容置槽2;在该容置槽2相应的位置设置有磁性材料,该磁性材料的S型朝向该保护盖3,通过磁性材料的吸合实现固定和密封。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优选通过卡合结构400将该保护盖3固定在该容置槽2上。该保护盖3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合结构400配合固定该保护盖3的凸条33。该卡合结构400包括按钮420和可转动的弧形卡爪410,该按钮420用于控制该弧形卡爪410转动以打开或者固定该保护盖3。该底座1上设置有转轴孔和转轴190。该弧形卡爪410的中部设置有通孔,该转轴190穿过该通孔和转轴孔,将该弧形卡爪410固定在该底座1上,具体位于该容置槽2内,该弧形卡爪410的爪部卡合该凸条33,起到固定该保护盖3的目的。该弧形卡爪410的底部设置有卡柱411,该卡柱411可带动该弧形卡爪410转动。本实施例优选该卡合结构400还包括第一连杆430和与该第一连杆430连接的第二连杆440,该按钮420设置在该第一连杆430上,该第二连杆440上设置有S形孔442。该第一连杆430上设置有固定柱431,该第二连杆440设置有固定孔441,该固定柱431和固定孔441配合起到连接该第一连杆430和第二连杆440的作用。该卡柱411可相对于该S形孔442进行往复运动,设于该S形孔442中;该按钮420通过该第一连杆430和第二连杆440带动该S形孔442运动,该S形孔442运动相当于该卡柱411在该S形孔442中运动,该卡柱411运动进而带动该弧形卡爪410转动以打开或者固定该保护盖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连杆430、第二连杆440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一根弧形杆体。需要固定保护盖3时,用户用手滑动该按钮420,该按钮420带动该第一连杆430运动,该第一连杆430随即带动该第二连杆440运动,该第二连杆440运动即该S形孔442也会随之运动,该S形孔442运动相当于设置在该S形孔442内卡柱411在按钮420运动的过程中会带动弧形卡爪410向内侧转动,即弧形卡爪410的爪部抵压于该保护盖3的第二端的凸条33上,此时,该卡合结构400固定住该保护盖3,起到保护位于容置槽2内的卡连接器及SIM卡的效果。需要松开卡合结构400开启保护盖3时,用户向相反方向滑动该按钮420,该S形孔442随之运动使卡柱411在按钮420运动的过程中会带动弧形卡爪410向外侧转动,即弧形卡爪410的爪部不再抵压于该保护盖3的第二端的凸条33上,即可松开保护盖3第二端,此时,用户可以打开保护盖3,通过第一连接件,该保护盖3可以打开至与该底座1垂直的位置,如图1中C所示,此时,该保护盖3已位于该容置槽2外,露出该卡容纳空间211,用户可以进行换卡等操作。采用本实施例的卡合结构400可以防止误操作,同时方便用户打开和固定该保护盖3。实施例二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在于,本实施例的卡连接器保护装置具有第二连接件5。该第二连接件5为相互平行设置且同时运动的第二连接块51和第三连接块52,该第二连接块51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在该保护盖3的第一侧,该第三连接块52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侧,一般位于该第二连接块51的第一端的下方。该第二连接块51的第二端可转动连接在该容置槽2与该保护盖3的第一侧相对应的一侧,该第三连接块52的第二端可转动连接在该容置槽2与该保护盖3的第一侧相对应的一侧,一般,位于该第二连接块51的第二端的下方。本实施例的卡连接器保护装置采用者双连接块块设计,可以更加稳定地打开或者固定该保护盖3。当然,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双连接杆替代该双连接块,即该第二连接件5为相互平行设置且同时运动的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的连接方式与第二连接块51和第三连接块52的连接方式相同,可以实现相应的功能。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在于,本实施例的卡连接器保护装置具有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转轴和至少一个第一扭簧,所述容置槽上设置有第一转轴孔,所述保护盖上设置有第二转轴孔,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转轴孔和第二转轴孔中,所述第一扭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容置槽的内壁上,所述第一扭簧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保护盖上,所述保护盖盖合所述容置槽时,所述第一扭簧处于压缩状态。或者,请参照图3,该连接结构包括第二转轴61、通过该第二转轴61与该保护盖3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片67、第三转轴(图中未示出)、通过该第三转轴与所述容置槽2可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片64、连接该第一连接片67和第二连接片64的第四转轴(图中未示出)、以及设置于该第四转轴上的第二扭簧66,该第二扭簧66的一端固定在该第一连接片67上,该第二扭簧66的另一端设置在该容置槽2上。该第一连接片67上设置有放置该第二转轴61的通孔62。该第二连接片6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放置第三转轴的通孔63和用于放置第四转轴的通孔65。该保护盖3在盖合该容置槽2时,该第二扭簧66处于压缩状态。优选该第二扭簧66为扭矩弹簧,这样成本低廉且稳定性高。本实施例中,该保护盖3在盖合该容置槽2时,扭簧都处于压缩状态,方便打开。用户滑动按钮时,该保护盖3在弹力的作用下自动打开或者打开一定角度,方便用手去进一步开启保护盖。请参照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该壳体上设置有上述卡连接器保护装置。本实施例优选该电子设备包括移动通信终端和/移动处理终端。例如,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也可以是PDA或者其他便携处理设备。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卡连接器保护装置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