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极耳褶皱的卷绕式锂电池极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6800阅读:2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极耳褶皱的卷绕式锂电池极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极耳褶皱的卷绕式锂电池极片。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中极片一般将电化学活性物质、导电剂、黏着剂、稀释剂等材料混合成浆料状,再以喷墨、挤压、印刷转移等方式涂布在极片基板材质铝箔或铜箔上,然后经过烘烤使涂布的浆料固化,再经过辊压把涂布的浆料材质压实,最后将依照制作电池所需的极片大小进行裁切。

目前,在铝壳方形电池的生产过程中,卷绕式卷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被广泛使用。在其加工过程中是先采用激光切方式在极片的一端加工出极耳,再进行涂布活性物质浆料,经固化、辊压、卷绕成卷绕式卷芯。其中采用激光切方式加工的极耳不仅可以改善极耳的过流能力,还增加极片的平整度,但是激光切方式加工的极片在过辊压时会在极耳上产生非均匀分布的剪切力,受到微小扰动容易产生褶皱、翻折等情况,从而影响极片的后续的卷绕等加工性能。同时翻折的极耳容易在极耳根部产生裂口,卷绕时容易断带,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和良品率。

针对以上问题,目前普遍采用使用大直径的辊柱对其进行辊压,并在辊柱上加装抚平装置,其安装成本高,过程繁琐,并且不能完全解决极耳的翻折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极耳褶皱的卷绕式锂电池极片,既保证了极片的过流能力和完整性,又能有效解决极耳过辊褶皱翻折问题。

一种防极耳褶皱的卷绕式锂电池极片,包括极片本体和在极片本体一侧通过激光切割而成的极耳,所述极耳上沿极耳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至少一条切缝。

进一步方案,所述切缝一端位于极片本体与极耳连接处、另一端位于极耳的中间。

进一步方案,所述切缝的长度为极耳高度的1/3-2/3,切缝的宽度小于0.6mm。

进一步方案,所述切缝与极片本体之间的夹角为70°-110°。

进一步方案,所述切缝采用激光或切刀加工而成。

进一步方案,位于极片本体与极耳连接处的切缝端部开设有切孔,所述切孔的半径为1-3mm。

本实用新型在极耳上开设有切缝,即在极耳上形成一个自由边界,释放极耳内部的切应力,从而在极耳过辊压时使其内部切应力均匀,防止极片加工过程中过辊压时极耳褶皱翻折。

与采用抚平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极耳上开切缝可以消除导致极耳褶皱的内应力,有效解决极耳过辊翻折问题;且无需对卷绕机改动,不需增加额外设备;另外,还可以保证极耳的完整性和过流能力,不影响电池性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防极耳褶皱的卷绕式锂电池极片,包括极片本体2和在极片本体一侧通过激光切割而成的极耳1,所述极耳1上沿极耳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条切缝11。

进一步方案,所述切缝11一端位于极片本体2与极耳1连接处、另一端位于极耳1的中间。

进一步方案,所述切缝11的长度为极耳1高度的1/3-2/3,切缝11的宽度小于0.6mm。

进一步方案,所述切缝11与极片本体2之间的夹角为70°-110°。

进一步方案,所述切缝采用激光或切刀加工而成。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防极耳褶皱的卷绕式锂电池极片,包括极片本体2和在极片本体一侧通过激光切割而成的极耳1,所述极耳1上沿极耳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两条切缝11,其在极耳1的宽度方向上均匀分布。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一种防极耳褶皱的卷绕式锂电池极片,包括极片本体2和在极片本体一侧通过激光切割而成的极耳1,所述极耳1上沿极耳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条切缝11,位于极片本体2与极耳1连接处的切缝11端部开设有切孔12,所述切孔12的半径为1-3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各种等同变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