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充电锂离子扣式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4965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充电锂离子扣式电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特别涉及一种可充电锂离子扣式电池。



背景技术:

可充锂离子电池和锂软包电池被广泛应用于可持电子设备,如移动电话和耳机中。在特别小的设备如助听器中,体积比能量密度是一个关键考虑因素。由于对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体积的要求,为了减小电池体积的同时又能保证电池应用功效,现多采用螺旋卷绕电极。在瓦尔达微电池有限责任公司发表于2012年11月28号的中国专利CN 102804473 B中,螺旋卷绕电极亦被应用但宽度未逐渐减少。此专利中并未用机械性压缩来封装电池,取而代之地是外壳水平地压在胶圏和内盖上。此设计在电池中并无纵向的扣边力,电池的密封缺少了一道保证。电极首先被电焊在导体上,然后导体在电池扣边后在电池外部被激光焊接于外壳上。这种方法焊接由外向内,传导的热量要穿过壳体,控制要非常精确,否则易发生虚焊导致焊接不良,或者过焊而焊穿壳体漏液;另外中心还需要一个较大的绕组芯来支撑焊接,该绕组芯占用内部空间导致电池容量偏低。在中国专利申请200910213615.1与201410156913.2以及美国专利(US8,993,148 B2)中,同样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直接使用卷绕后的电极,其中心第一和第二层的极片在卷绕后处于无约束的状态,极片与隔膜,隔膜与极片之间的距离较大。在充放电过程中,该区域内的离子由于迁移阻力较大而发生错误的移动与堆积,从而导致析锂或处于极片焊接部位的金属发生腐蚀。最后导致电池提前失效;另外由于极耳是直接通过穿过中心孔的焊针焊接于内盖上,对于直径2毫米以下的中心孔,焊接质量不好控制,容易虚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稳定且使用寿命长的可充电锂离子扣式电池。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密封壳、设置于所述密封壳内的电解质及设置于所述电解质中的电极,所述电极为螺旋卷绕电极,所述螺旋卷绕电极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隔膜,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相互间隔以螺旋形状设置于所述电解质中,所述隔膜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间隔中,所述螺旋卷绕电极设有卷轴中心孔;所述卷轴中心孔内设置有金属杆且所述金属杆与所述卷轴中心孔相互配合。

进一步,所述密封壳包括相互配合内盖和外壳,所述内盖包括顶盖、垂直于所述顶盖的内立边、位于所述顶盖和内立边之间的肩部及设于内立边下端的内开口,所述外壳包括底壳、垂直于所述底壳的外立边及位于所述外立边上端的外开口,所述内盖和所述外壳之间还设置有绝缘胶圈,所述绝缘胶圈包括一个立边和设于所述立边下端的脚边,所述脚边覆盖住所述内开口,所述外开口所述肩部位置相互对应。

进一步,所述卷轴中心孔垂直于所述内盖;所述第一电极上设置有第一导电极耳,所述第二电极上设置有第二导电极耳;所述金属杆的一端与所述顶盖连接,所述金属杆另一端或侧面与所述第一导电极耳连接,所述金属杆的横截面大小与所述卷轴中心孔的大小相同。

进一步,所述底壳的内表面上设置有金属片,所述第二导电极耳与所述金属片焊接,所述金属片的一面与所述底壳的内表面贴合且所述金属片的大小与所述底壳的内表面大小相同;所述金属片的另一面设置有带中心孔的绝缘垫一,所述第二导电极耳与所述金属片焊接部分设置有绝缘垫二且所述绝缘垫二与所述绝缘垫一贴合。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电极耳和所述第二导电极耳的非连接部分及裸露在所述电解质的部分均设置有绝缘胶带;所述顶盖内表面设置有带中心孔的绝缘垫三。

进一步,所述金属杆长度在0.5毫米到5毫米之间。

进一步,所述第一电极为阴极,所述第二电极为阳极;或者所述第一电极为阳极,第二电极为阴极。

进一步,所述金属杆材料为不锈钢,或者为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密封壳、设置于所述密封壳内的电解质及设置于所述电解质中的电极,所述电极为螺旋卷绕电极,所述螺旋卷绕电极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隔膜,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相互间隔以螺旋形状设置于所述电解质中,所述隔膜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间隔中,所述螺旋卷绕电极设有卷轴中心孔;所述卷轴中心孔内设置有金属杆且所述金属杆与所述卷轴中心孔相互配合,所以,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使用寿命长,所述金属杆的一端焊接于内盖上,所述金属杆的另一端或侧面与所述第一导电极耳相联,所述金属杆的大小与所述卷轴中心孔孔大小一致。这样既能保证焊接质量又能实现中心的所述阴极、所述阳极及所述隔膜之间紧密的贴在一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所述螺旋卷绕电极与所述金属杆相互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密封壳、设置于所述密封壳内的电解质及设置于所述电解质中的电极,所述电极为螺旋卷绕电极,所述螺旋卷绕电极包括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2及隔膜3,所述第一电极1和所述第二电极2相互间隔以螺旋形状设置于所述电解质中,所述隔膜3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1和所述第二电极2的间隔中,所述螺旋卷绕电极设有卷轴中心孔;所述卷轴中心孔内设置有金属杆4且所述金属杆4与所述卷轴中心孔相互配合,所述金属杆4的设置很好的将所述第一电极1、隔膜3及第二电极2紧密的贴合在一起,极大的保证了电池在放电和充电过程的可靠性,从而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壳包括相互配合内盖5和外壳6,所述内盖5包括顶盖51、垂直于所述顶盖51的内立边52、位于所述顶盖51和内立边52之间的肩部53及设于内立边52下端的内开口,所述外壳6包括底壳61、垂直于所述底壳61的外立边62及位于所述外立边62上端的外开口63,所述内盖5和所述外壳6之间还设置有绝缘胶圈7,所述绝缘胶圈7包括一个立边和设于所述立边下端的脚边,所述脚边覆盖住所述内开口,所述外开口63和所述肩部53位置相互对应;所述外开口63与所述肩部53的配合,再利用所述绝缘胶圈7的塑性使所述内盖5和外壳6紧密合在一起,从而保证了电池的密封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卷轴中心孔垂直于所述内盖5;所述第一电极1上设置有第一导电极耳11,所述第二电极2上设置有第二导电极耳21;所述金属杆4的一端与所述顶盖51连接,所述金属杆4另一端或侧面与所述第一导电极耳11连接,所述金属杆4的横截面大小与所述卷轴中心孔的大小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壳6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金属片8,所述第二导电极耳21与所述金属片焊接,所述金属片8的一面与所述底壳61的内表面贴合且所述金属片8的大小与所述底壳61的内表面大小相同;所述金属片8的另一面设置有带中心孔的绝缘垫一9,所述第二导电极耳21与所述金属片8焊接部分设置有绝缘垫二10且所述绝缘垫二10与所述绝缘垫一9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极耳11和所述第二导电极耳21的非连接部分及裸露在所述电解质的部分均设置有绝缘胶带;所述顶盖51内表面设置有带中心孔的绝缘垫三1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1为阳极,第二电极2为阴极;所述金属杆4材料为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技术领域。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以实际方案来描述的,但是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含义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对其实施方案的修改及与其他方案的组合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