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补液组件及蓄电池组补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66235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自动补液组件及蓄电池组补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自动补液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补液组件及蓄电池组补液装置。



背景技术:

蓄电池,又称为电瓶,是一个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设备,通过电解液与极板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以完成放电或者充电的过程。蓄电池在进行充电或者放电过程中消耗电解液而使得蓄电池内部的电解液量不断减少,会使得酸度增加,严重影响蓄电池的存电量,而且使充电较困难,更严重的甚至使极板硫化,电解质脱落,极板外露,极板翘曲变形,最终导致蓄电池报废。

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是在蓄电池使用一段时间过后,通过目视观测蓄电池内电解液的液面高低并根据经验判断是否缺少电解液,这样一来,很可能因为人为因素使得观测不准确,电解液添加不及时,对蓄电池造成严重的损坏;并且,当人为观测到缺少电解液时,手动加液麻烦,在手动加液过程中,很可能由于滴漏电解液对蓄电池的外部或者其他零部件造成腐蚀,并容易从蓄电池端口进入杂物而影响电解液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补液组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人为观测液量不准确、手动加液不及时、加液过程麻烦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组补液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液量观测不准确、手动加液不及时、加液过程麻烦,以及电解液滴漏对一些零部件造成腐蚀等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补液组件包括外罩、滴壶、隔挡件及浮子;

所述滴壶、所述隔挡件及所述浮子自上而下设置在所述外罩内,且在所述外罩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网孔;

所述滴壶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用于与补液管连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隔挡件对应设置,且所述隔挡件能够使所述出液口处于开启或者封闭状态;

所述浮子的上端与所述隔挡件对应设置,下端从所述外罩的底部伸出。

进一步的,所述外罩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支撑所述滴壶的挡片,且所述滴壶的上端通过盖板压紧在所述外罩中。

进一步的,所述挡片及靠近所述外罩上端开口处的侧壁上均开设有通气孔,用于使所述外罩的内部与外界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滴壶与所述外罩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滤棉,且所述滤棉能够将各个所述通气孔覆盖,用于阻挡外界杂质通过所述通气孔进入到所述外罩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隔挡件呈球状,且在所述出液口及所述浮子的上端均设置有与所述隔挡件相匹配的凹槽,所述隔挡件设置在两个所述凹槽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浮子为设置有开口的空腔结构,并在该开口处设置有封堵空腔结构的密封盖。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蓄电池组补液装置包括自动补液组件,还包括补液壶、补液管、节流管以及蓄电池组;

所述自动补液组件设置在靠近所述蓄电池组开口的位置处;所述补液管的一端与所述补液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自动补液组件中的滴壶连通;在所述滴壶与所述补液壶之间的补液管上安装有节流管,用于调节流入所述滴壶中的电解液的流量大小。

进一步的,所述蓄电池组中各个独立的蓄电池中均设置有自动补液组件,且所述自动补液组件均通过外罩安装在所述蓄电池的开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外罩的上部设置有与所述蓄电池开口相配合的盖子,用于将所述自动补液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蓄电池的开口处。

进一步的,在所述滴壶与所述补液壶之间的补液管内设置有用于过滤电解液的滤网。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补液组件包括外罩、滴壶、隔挡件及浮子,其中,滴壶、隔挡件及浮子自上而下设置在外罩内部,且滴壶的进液口与补液管连通,出液口与隔挡件对应设置,浮子的上端与隔挡件对应设置,下端伸出外罩底部;其具体工作过程为:当不需要补液时,自动补液组件处于封闭状态,此时,由于液体较为充足,浮子的底部能够接触到液体,使得浮子在液体的浮力作用下向上移动,并在浮子的作用下,隔挡件同步向上移动到滴壶出液管的端部,从而能够将出液管封闭,由于滴壶中存有一定气体,在出液管处于封闭状态下,由于滴壶内气压恒定,进而使得补液管不再向滴壶内流入液体,保持了滴壶内液体及气体量的恒定;当严重缺少液体时,自动补液组件处于开启状态,此时,由于液体缺乏,浮子的底部无法接触到液体,使得浮子及隔挡件均在重力作用下远离出液管,从而使得隔挡件与出液管的端部脱离,进而能够使出液管开启,液体从补液管流入滴壶中,然后再通过滴壶的出液口流出,最终通过外罩侧壁上的网孔流出,实现了液体的补充;当液体只缺少一点时,自动补液组件处于开启状态,隔挡件与出液口之间的距离很小,使得液体从出液口流出的速度很慢,由于滴壶内的气压恒定,从而使得补液管通过一滴一滴的方式向滴壶中补充液体,进而保证了自动且不间断的补液。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补液组件能够缓解现有技术中人为观测液量不准确、手动加液不及时、加液过程麻烦等问题,从而能够实现加液过程的自动控制。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蓄电池组补液装置包括自动补液组件以及补液壶、补液管、节流管和蓄电池组,其中,自动补液组件设置在各个蓄电池的开口处,且通过补液管将自动补液组件中的滴壶与补液壶连通,并在补液管上安装节流管;通过自动补液组件可根据蓄电池组中电解液的量随时控制补液的时机和补液量,从而有效缓解了蓄电池中液量观测不准确,补液不及时以及手动补液滴漏造成一些零部件腐蚀的问题,减少了手动补液带来的麻烦;通过在补液管上安装节流管能够实现对补液管中电解液流量的控制。

另外,浮子的内腔中可以增加或者减少蒸馏水或者其他液体来调节浮子的质量,调整液位,因此,可以根据蓄电池中电解液提供的浮力调节浮子的质量,进而可以通过调节浮子中加入蒸馏水或者其他液体的量,使得自动补液组件能够应用到不同液位的蓄电池中。

并且,通过在外罩设置多个通气孔使得外罩内部与外界相同,保持气压一致,并在通气孔附近增设滤棉,以防止外界的杂质进入到蓄电池内部,降低电解液的质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蓄电池的正常充电及放电,并对蓄电池的寿命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补液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自动补液组件的蓄电池组补液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蓄电池组补液装置中蓄电池中电解液充足情况下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蓄电池组补液装置中蓄电池中电解液缺乏情况下的示意图。

图标:100-自动补液组件;110-外罩;111-网孔;112-通气孔;113-挡片;120-滴壶;121-出液口;122-进液口;130-隔挡件;140-浮子;141-密封盖;150-滤棉;160-盖板;170-盖子200-补液管;210-滤网;300-三通滴管;400-节流管;500-补液壶;600-蓄电池组;700-节流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结构如图1-图4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补液组件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自动补液组件的蓄电池组补液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蓄电池组补液装置中蓄电池中电解液充足情况下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蓄电池组补液装置中蓄电池中电解液缺乏情况下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补液组件包括外罩110、滴壶120、隔挡件130及浮子140,其中,滴壶120、隔挡件130及浮子140自上而下设置在外罩110内,且在外罩110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多个网孔111;滴壶120包括进液口122和出液口121,进液口122用于与补液管200连通,出液口121与隔挡件130对应设置,且隔挡件130能够使出液口121处于开启或者封闭状态;浮子140的上端与隔挡件130对应设置,下端从外罩110的底部伸出。

具体的,滴壶120固定设置在外罩110内,滴壶120的进液口122连通补液管200,能够保证液体源源不断从补液管200中通入滴壶120中,滴壶120的出液口121与隔挡件130对应设置,且浮子140也与隔挡件130对应设置;当外罩110外部液体充足时,即液面高于浮子140的底部时,浮子140在液体中产生浮力,并在浮力作用下向上运动,进而推动隔挡件130向着滴壶120的出液口121方向移动,在液体量足够多的情况下,推动浮子140进一步推动隔挡件130将出液口121封堵,从而阻止了滴壶120中的液体向外罩110中流动,而且在滴壶120中存有一定量气体,在出液口121处于封闭状态时,在气体气压作用下,补液管200便不再向滴壶120中流入液体,进而通过自动补液组件阻挡了液体的添加;同时,通过气体能够将补液管200与滴壶120及外罩110中的液体分离。当外罩110外部液体严重缺少时,浮子140底部未处于液体中,在重力作用下处在外罩110的最底端,此时,隔挡件130处在浮子140的上端,与出液口121分离,从而将出液口121完全释放,使得液体流入外罩110中,并通过外罩110侧壁上的网孔111流出,而补液管200源源不断地以柱状液流的形式向滴壶120中补充液体,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外罩110外部的液面高于浮子140底部,并能够将浮子140托起时,在浮子140推动下隔挡件130朝向出液口121缓慢移动,最终将出液口121封堵,然后补液管200停止并完成补液。当液体缺少量较少时,在液体作用下,浮子140及隔挡件130与出液口121的间距较小,使得液体从出液口121中流出的速度很慢,由于滴壶120内气压恒定,从而使得补液管200中的液体滴落在滴壶120内,然后再通过外罩110侧壁的网孔111流出,以达到自动补液的作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补液组件能够有效解决人为观测液量不准确、手动加液不及时,加液过程麻烦等问题,从而能够实现加液过程的自动控制。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外罩110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支撑滴壶120的挡片113,且滴壶120的上端通过盖板160将滴壶120压紧在外罩110中。

具体的,滴壶120设置在外罩110内部需进行固定,在外罩110的内壁上设置多个挡片113,而滴壶120的外侧设置有卡接部,从而通过挡片113对卡接部进行卡接,实现了对滴壶120的支撑;为防止滴壶120在振动情况下产生晃动,在滴壶120的上端设置有盖板160,且盖板160能够将滴壶120压紧,进而通过挡片113与盖板160将滴壶120牢牢固定在外罩110内部。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挡片113及靠近外罩110上端开口处的侧壁上均开设有通气孔112,用于使外罩110内部与外界相通。

需要说明的是,滴壶120的进液口122与补液管200连通,出液口121与隔挡件130相对应,在隔挡件130与出液口121分离情况下,滴壶120与外罩110连通,当外罩110安装在一个封闭的容器中时,持续向容器中补液会导致容器内部压强增大,不利于补液,为改善由于容器内压强增大不利于补液的问题,在挡片113和靠近外罩110上端口处的侧壁上开设通气孔112,从而能够保证容器、外罩110及滴壶120与外界相通,保证了气压的平衡,有利于补液。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滴壶120与外罩110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滤棉150,且滤棉150能够将各个通气孔112覆盖,用于阻挡外界杂质通过通气孔112进入到外罩110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自动补液组件的应用环境不定,当应用环境中灰尘杂质较多时,灰尘杂质进入到外罩110及容器中,并掺杂在液体中,影响液体的质量;为缓解上述问题,在挡板113及外罩110侧壁上的通气孔112之间填充滤棉150,这样不仅能够阻挡外界环境中的灰尘杂质进入到外罩110内部的溶液中,从而对液体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还能够对向外排出的气体进行过滤,以缓解释放的气体对环境造成影响。市面上滤棉150的种类繁多,优选地,滤棉150为PP棉。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隔挡件130呈球状,且在出液口121及浮子140的上端均设置有与隔挡件130相匹配的凹槽,使隔挡件130设置在两个凹槽中。

详细的,隔挡件130设置在出液口121与浮子140之间,隔挡件130可采用多种形状,优选地,隔挡件130呈球状,在出液口121及浮子140上端开设凹槽,且该凹槽与隔挡件130的形状相对应,浮子140受到液体浮力作用时,通过凹槽向上推动隔挡件130向着出液口121运动,当液体足够时,浮子140将隔挡件130顶至出液口121处,并由于出液口121的凹槽与隔挡件130相对应,从而通过隔挡件130将出液口121封堵,以防液体从出液口121滴漏;当液体缺少时,在重力作用下,浮子140处于外罩110的底端,而此时,隔挡件130处于浮子140顶端的凹槽中,并通过凹槽进行限位,以防在振动情况下隔挡件130窜动,影响自动补液组件的正常使用。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浮子140为设置有开口的空腔结构,并在该开口处设置有封堵空腔结构的密封盖141。

具体的,浮子140为空腔结构,在其底部设置有开口,并在开口处加设密封盖141,针对容器中的不同液位,可在浮子140的空腔结构中添加或减少蒸馏水或者其他液体来调节浮子140的质量,通过改变浮子140的质量,使得浮子140浸没在液体中的表面积发生改变,从而能够影响到浮子所承受的浮力,并可达到适应不同液位的作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蓄电池组补液装置包括自动补液组件100,以及补液壶500、补液管200、节流管400和蓄电池组600;该自动补液组件100设置在靠近蓄电池组600开口的位置处,其中,补液管200的一端与补液壶500连通,另一端与自动补液组件100中的滴壶120连通;并且,在滴壶120与补液壶500之间的补液管200上安装有节流管400,用于调节流入滴壶120中的电解液的流量大小。

详细的,自动补液组件100设置在靠近蓄电池组600开口的位置处,而自动补液组件100中滴壶120的进液口122与补液管200连通,且两者之间增设三通滴管300,通过三通滴管300可以实现补液管200与多个自动补液组件100连通;在补液管200上还套设有节流管400,主要可以根据蓄电池组600中电解液的多少进行调控补液管200中电解液的流量,从而可以调控蓄电池组600的补液速度,优选地,节流管400采用硅胶管或者四氟管等;在补液管200的端部连通补液壶500,在补液壶500中添入足够的电解液,且补液壶500的位置高于蓄电池组600的高度,通过势能差使得电解液能够流经补液管200,然后经过自动补液组件100,最终完成蓄电池组600的补液过程,为调节从补液壶500中流入补液管200中电解液的流量,在靠近补液壶500的补液管200上增设节流开关700,以此控制蓄电池组600的适时补液。

需要说明的是,自动补液组件100的滴壶120中留有一定气体,通过气体能够将滴壶120中的电解液与补液管200中的电解液分离,起到了绝缘的作用,有效缓解了由于蓄电池组600中电解液在通电情况下将电流传递给补液管200中的电解液,从而造成触电或者联电的危险。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蓄电池组补液装置能够通过自动补液组件100,并根据蓄电池组600中电解液的量随时控制补液的时机和补液量,从而能够有效缓解蓄电池组600中补液不及时以及手动补液滴漏造成一些零件腐蚀的问题,并减少了手动补液带来的麻烦,缓解了由于人为观测液量不准确的问题;并且通过补液管200上安装的节流管400和节流开关700实现了对补液管200中电解液流量的控制。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蓄电池组600中各个独立的蓄电池中均设置有自动补液组件100,且自动补液组件100均通过外罩110安装在各个蓄电池的开口处。

需要说明的是,蓄电池组600由多个独立的蓄电池组成,在每个蓄电池的开口处均设置自动补液组件100,然后通过三通滴管300将各个自动补液组件100中的滴壶120与补液管200连通,当任何一个蓄电池的电解液不足时,均可通过自动补液组件100进行适时适量补液,当多个蓄电池中电解液不足时,按着一定顺序逐个进行补液,在前一个蓄电池补足电解液时才进行下一个蓄电池补液。

进一步的,外罩110的上部设置有与蓄电池开口相配合的盖子170,用于将自动补液组件100固定安装在蓄电池的开口处。

为使自动补液组件100在振动条件下能够固定安装在蓄电池的开口处不动,将蓄电池的盖子170与外罩110固定在一起,在实际操作时,只需直接将盖子170盖合在蓄电池的开口处,这样既实现了对蓄电池开口的封合,同时又能够将自动补液组件100牢牢固定在蓄电池的开口处;为使固定效果更好,将蓄电池的盖子170与外罩110制造成一体,采用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在滴壶120与补液壶500之间的补液管200内设置有用于过滤电解液的滤网210。

当蓄电池组补液装置的应用环境较差,灰尘杂质较多时,电解液中很容易掺杂灰尘杂质,为减少带灰尘杂质的电解液流入蓄电池组600内部,影响电解液质量,从而影响蓄电池组600的正常使用,在自动补液组件100之前的补液管200中增设滤网210,以减少电解液中的杂质,进一步提高了电解液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蓄电池组600的正常充电及放电,减小了对蓄电池组600寿命的影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