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粘线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3028阅读:1442来源:国知局
自粘线绕线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粘线绕线机。



背景技术:

自粘性漆包线简称自粘线作为一种特殊漆包线,由于其特殊的加工性能使得线圈的制造简单易行。绕制的线圈经过加热或溶液处理后即可粘合成型,广泛应用于各种形状复杂或无骨架电磁线圈的制造。自粘线通常通过绕线机绕制成所需线圈,如无线充电器中的无线充电线圈、变压器或电感等电子元件中使用的单联线圈、N联线圈等。绕线机通常配置线圈模具,即自粘线通过绕线机绕制在不同的线圈模具上形成不同规格、尺寸的线圈。现有绕线机的加热装置通常采用热风枪对自粘线加热,使自粘线外层的自粘层软化、粘结成型,这种加热方式加热不均匀、加热温度不易控制以及加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热效率高、加热效果好的自粘线绕线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粘线绕线机,包括:主轴机构(100)、从动轴机构(200)、拉线机构(300)、夹线机构(400)、加热机构(500)、剪线机构(600)和回原点机构(700),从动轴机构(200)包括第二模具组件(210),从动轴机构(200)的第二模具组件(210)上设置温度控制机构(800)。

进一步地,温度控制机构(800)包括:发热片(810)、导电滑环(820)和隔热板(850),发热片(810)通过发热片电源接头(830)与导电滑环(820)电连接。

进一步地,发热片(810)上设有导电触点与发热片电源接头(830)上的导电触点接触,发热片电源接头(830)上的导电触点又与导电滑环(820)电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模具组件(210)包括:第二模具(211)和从动轴(212);第二模具(211)的模盖(2111)固定在从动轴(212)的外凸缘(2121)上;第二模具(211)的模芯(2112)通过安装在从动轴(212)中心容腔内的滑动组件(213)与从动轴(212)滑动连接。

更进一步地,导电滑环(820)安装在从动轴(212)的外圆周上;发热片电源接头(830)固定在一导电座(840)的外侧壁上,导电座(840)锁定在从动轴(212)的外凸缘(2121)面向第二模具(211)的侧面上;发热片(810)的一侧面与模盖(2111)的一侧面贴合,为模盖(2111)加热,另一侧面与隔热板(850)的一侧端面贴合,隔热板(850)的另一侧面固定在导电座(840)的一端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从动轴机构(200)的第二模具组件(210)上设置温度控制机构(800),温度控制机构(800)对第二模具(211)进行实时温度反馈,形成温度的闭环控制,可以有效地控制自粘线的粘合温度,提高了自粘线的粘合效果。

附图说明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自粘线绕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圆I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模具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轴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4为图2-3中圆II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的从动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模具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3为本实用新型的从动轴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4为图3-3中的圆III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5为本实用新型的从动轴机构在第二模具端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为本实用新型的拉线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夹线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回原点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粘线绕线机包括:主轴机构100、从动轴机构200、拉线机构300、夹线机构400、加热机构500和剪线机构600.

进一步地,如图2-1、图2-2、图2-3和图2-4所示,主轴机构100包括:第一模具组件110、第一模具组件驱动机构120和第一模具组件固定座130,第一模具组件110通过轴承与固定座130转动连接,驱动机构120驱动第一模具组件110旋转。第一模具组件110包括:第一模具111、齿轮轴112、齿轮113、飞叉轴114、飞叉115、过线轴116。第一模具111同轴固定安装在齿轮轴112上,齿轮113套接在齿轮轴112的外圆周上,齿轮轴112通过一轴承2与飞叉轴114的一端同轴连接,进一步地,轴承2的外圈固定在飞叉轴114的内腔壁上,齿轮轴112与轴承2的内圈固定并通过一固定件3与内圈锁定实现轴向定位,齿轮轴112的外圆周通过固定盘4支撑在飞叉轴114的一端端面上,即齿轮轴112可相对飞叉轴114转动;飞叉115固定在飞叉轴114的外圆周表面上;飞叉轴114与过线轴116同轴固定连接。飞叉轴114与过线轴116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止推螺栓方式连接,方便主轴机构侧模具的快速更换,节省换模时间。驱动机构120包括伺服马达121和带轮组件122.飞叉轴114的另一端与带轮组件122连接,伺服马达121通过带轮组件122带动第一模具组件110转动。过线轴116中间设有过线孔1161,自粘线线材通过过线孔1161穿入飞叉轴114,并通过飞叉轴114上侧壁上设置的线槽1141穿出至飞叉轴115的线轮1151上。为防止刮伤自粘线外部涂层,过线轴116的过线孔1161两端部各安装有瓷眼1162.齿轮113的一侧面靠近齿牙的位置设有感应片117(图2-2).

进一步地,如图3-1所示,从动轴机构200包括:第二模具组件210、第二模具组件驱动机构220和第二模具组件固定座230,第二模具组件210通过轴承与固定座230转动连接,驱动机构220驱动第二模具组件210旋转。如图3-2所示,第二模具组件210包括:第二模具211和从动轴212;第二模具211的模盖2111固定在从动轴212的外凸缘2121上;第二模具211的模芯2112通过安装在从动轴212中心容腔内的滑动组件213与从动轴212滑动连接,具体地,滑动组件213包括滑块2131和弹性件2132,模芯2112同轴锁定在滑块2131的一端;模芯2112通过伸缩组件214驱动滑动组件213在从动轴212中心容腔内的滑动带动模芯2112沿轴向伸缩,具体地,伸缩组件214包括拉杆2141,拉杆通过一固定件5与滑块2131同轴锁定,弹性元件2132一端抵接在从动轴212中心容腔底壁上,另一端与固定件5的一端抵接,当拉动拉杆2141时,实现模芯2112轴向伸缩,拉杆2141通过一气缸2142带动。

第一模具111和第二模具211相对的端面均设有线槽(未示出)。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拉线机构300包括夹爪301,夹爪301由手指气缸302驱动。夹爪301和手指气缸302由X轴驱动组件310、Y轴驱动组件320和Z轴驱动组件330驱动在X轴向、Y轴向和Z轴向内移动。X轴驱动组件310、Y轴驱动组件320和Z轴驱动组件330可以采用伺服电机驱动齿轮组、丝杠以及滑轨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夹线机构400包括夹爪401,夹爪401由夹爪气缸402控制夹取线材。升降气缸403控制夹爪401和夹爪气缸402的升降。由电缸410控制夹爪401沿X轴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中,夹爪气缸402采用比例阀控制,可以控制夹爪401的给线张力。为防止夹爪401在夹线给线过程中损坏自粘线的外表面涂层,在夹爪401的内侧设置POM材料的料块404,料块404的数量和材料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加热机构500设置在主轴机构100和从动轴机构200之间偏下的位置,用来给自粘线线材加热,使线材外涂层融化。本实用新型中的加热机构500采用热风枪。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自粘线绕线机还包括回原点机构700,同时参考图1-2和图6所示,回原点机构700控制主轴机构100的第一模具111的线槽回到原点位置。具体地,回原点机构700包括驱动齿轮701,驱动齿轮701由步进电机710驱动旋转,在驱动齿轮701的外侧设有光电开关702。驱动齿轮701由一升降气缸720及气动气缸730控制在Y和Z方向上的移动。具体地,驱动齿轮701与齿轮113啮合带动齿轮113旋转,当齿轮113上的感应片117旋转到关电开关702位置并被检测时,驱动齿轮701停止旋转,实现第一模具111的线槽的回原点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自粘线绕线机的工作原理:绕线机工作之前,首先通过外部送线装置将线材穿入到过线轴116的过线孔1161中,线材的首端从飞叉轴114侧壁上的线槽1141穿出至飞叉轴115的线轮1151上,首次上线需要人工将绕在线轮1151上的线材首端给到拉线机构300的夹爪301.完成上线工作之后,绕线机进入工作状态。首先,拉线机构300将线材向远离绕线机的方向拉伸至绕制所需线圈/线饼的长度;然后夹线机构400夹紧线材并保持线材平直,此时拉线机构300松开线材;接着,回原点机构700向第一模具组件110移动,完成回原点动作之后,第二模具组件210向第一模具组件110移动直至第二模具211的模芯2112与第一模具111抵接并处于缩进状态,即完成第一模具111和第二模具211的合模,合模结束后,回原点机构700与第一模具组件110脱离啮合并返回到原来位置;绕线机进入到绕制线圈/线饼阶段,在线圈绕制过程中,夹线机构400给予线材保持平直状态的拉力但同时给予线材一定的松弛以保证飞叉115绕线顺畅;当完成线圈绕制后,拉线机构300的夹爪301夹住线圈的线材自由端,此时,第二模具组件210向远离第一模具组件110的方向移动完成脱模;最后,剪线机构600将绕制完成的线圈从线材上剪断。重复上述动作,完成第N个线圈的绕制。在绕线过程中,加热机构500始终保持工作状态,以保证线材的外涂层有足够的融化温度。本绕线机,只有在首次绕线时需要人工上线。

为更好的控制自粘线外部涂层的融化温度,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基础上,在从动轴机构200的第二模具组件210上设置温度控制机构800,具体地,同时参考图3-1、图3-2、图3-4和图3-5所示,温度控制机构800包括:发热片810和导电滑环820,发热片810通过发热片电源接头830实现电连接,具体地,发热片810上设有导电触点与发热片电源接头830上的导电触点接触,发热片电源接头830上的导电触点又与导电滑环820电连接。导电滑环820安装在从动轴212靠近第二模具组件固定座230的外圆周上;发热片电源接头830固定在导电座840的外侧壁上,导电座840锁定在从动轴212的外凸缘2121面向第二模具211的侧面上;发热片810的一侧面与模盖2111的一侧面贴合,为模盖2111加热,另一侧面与一隔热板850的一侧端面贴合,隔热板850的另一侧面固定在导电座840的一端侧面上,以防止发热片810的温度传递给导电滑环820损害导电滑环820。发热片810可以反馈温度给导电滑环820,通过控制导电滑环实现对发热片810的发热温度时时控制,实现对模盖2111的温度控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