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板自动合成系统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0658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双极板自动合成系统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极板生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极板自动合成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正消耗殆尽,对此类能源的极端使用已引起严重的全球环境污染问题。鉴于此,清洁能源、低碳循环经济、可持续化发展已成为世界发展的方向,目前科学家们认为“氢能”是符合这一发展方向,未来替代汽油、柴油等动力能源的有效清洁能源之一。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一种直接将储存在燃料(如氢气)和氧化剂(如空气)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其具备高效、低噪声、环保等优势已被公认为未来的动力电源,并且在移动式电源、后备电源、水下机器人、航空航天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单电池由一片膜电极(MEA)、一片阴极板和一片阳极板组成,在膜电极和极板上有空气、氢气和冷却剂流动的通道孔,每个通道孔相互独立,并由密封结构围绕在通道孔周围,起到阻隔空气、氢气和冷却剂的作用。根据设计燃料电池工作电压的要求将多片单电池串联,得到不同功率等级的燃料电池堆。串联时阴极板和阳极板接触,将阴极板和阳极板结合在一起组成了双极板。两块板之间也有密封结构密封阻隔空气、氢气和冷却剂的作用。

双极板的合成过程,涉及上料、点胶、粘合、保压、一次固化、点密封胶、二次固化等流程,工艺环节多、复杂,很多环节需要人工协助,无法做到全自动产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极板自动合成系统,可以自动上料、点胶、粘合、保压、一次固化、点密封胶、二次固化等流程,自动化效率高,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极板自动合成系统,其用于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自动上料、点胶、粘合、固化及气密性检测,包括:双极板生成机构,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用于第一极板上料的第一上料装置、用于第一极板点粘合胶的第一点胶装置、用于第二极板上料的第二上料装置、用于所述第二极板贴合到所述第一极板上的粘合装置、对粘合后的双极板进行保压的保压装置以及用于一次固化的第一固化装置;点密封胶与固化机构,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固化装置输出端对所述第二极板点密封胶的第二点胶装置;所述第二点胶装置的输出端依次连接有用于二次固化的第二固化装置、用于翻转双极板的翻转装置、用于所述第一极板点密封胶的第三点胶装置以及用于三次固化的第三固化装置;以及,气密性检测机构,其位于所述第三固化装置的输出端,用于对三次固化处理后的双极板进行气密性检测,输出双极板。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上料装置和所述第二上料装置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上料装置与所述第二上料装置的输出方向垂直,所述第一上料装置包括:第一输送组件,其用于输入装有叠加单极板的料仓;上料台,其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的输出端;所述上料台设有放置所述料仓的第二输送组件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下方的升降组件;以及,第三输送组件,其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上方,用于输出空的料仓;所述第三输送组件靠近所述上料台一端的下方滑动连接有推板;其中,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与所述第三输送组件传输方向相同;所述升降组件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料仓为竖直放置的框体,所述推板沿料仓进出方向滑动贯穿所述料仓的空白侧以水平推动单极板。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点胶装置包括:点胶台,其包括沿上料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以及位于两个导轨之间的至少一个点胶位;第一吸盘组件,其包括分别滑动连接到所述第一导轨朝向所述点胶位一侧的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以及,至少一个点胶机械手,其滑动连接到所述第二导轨朝 向所述点胶位的一侧;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点胶位沿上料方向并列设置;每个所述点胶机械手设有对准所述点胶位点粘合胶的点胶喷嘴。

优选的是,所述粘合装置包括:粘合机台,其设有粘合工位;第二吸盘组件,其包括位于所述粘合机台上的第三吸盘和第四吸盘;其中,所述第三吸盘沿所述第二上料装置上料方向滑行;所述第四吸盘由正对所述第二上料装置输出端上方,经过翻转和水平转动到与所述粘合工位沿上料方向对齐。

优选的是,所述保压装置包括将压板放于装有双极板的集料板上以实现双极板保压的保压组件以及将保压状态的双极板泄压以回收所述压板和所述集料板的泄压组件;所述保压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固化装置的输入端,所述泄压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固化装置的输出端。

优选的是,所述保压组件和所述泄压组件结构相同,所述保压组件包括:保压机台;其设有保压工位;第四输送带,其输出端水平对齐到所述保压工位,用于将集料板输送至所述保压工位;第五输送带,其用于输送压板;所述压板与所述双极板大小匹配;第六输送带,其用于水平输送点粘合胶后的双极板;以及,吸盘组件,其包括第五吸盘和第六吸盘;所述第五吸盘沿所述第六输送带传输方向将双极板搬运至所述保压工位上;所述第六吸盘将所述压板搬运至所述保压工位上。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点胶装置和所述第三点胶装置结构相同,所述第二点胶装置包括:第二点胶台,其包括沿上料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三导轨和第四导轨以及位于两个导轨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点胶位;第三吸盘组件,其包括沿上料方向滑动连接到所述第三导轨朝向所述第二点胶位一侧的第七吸盘和第八吸盘;至少一个第二点胶机械手,其沿上料方向滑动连接到所述第四导轨朝向所述第二点胶位的一侧;以及,点线胶检测回收组件,其位于所述第二点胶台输出端,用于检测点线胶的胶厚和宽度以及回收次品;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点胶位沿上料方向并列设置;每个所述第二点胶机械手设有对准所述第二点胶位点线胶的第二点胶喷嘴。

优选的是,所述点线胶检测回收组件包括:检测机台;其上设有垂直上料方向且互相平行的第五导轨和第六导轨以及垂直并列于两个导轨之间的检测工位和检测输出工位;所述第六导轨的一端伸出所述检测机台;激光检测 组件,其滑动连接到所述第五导轨朝向所述检测工位的一侧,用于检测点线胶的胶厚和宽度;以及,第一回收组件,其包括第九吸盘和位于所述第六导轨伸出端下方的回收箱;所述第九吸盘滑动连接到所述第六导轨朝向所述检测输出工位一侧使得所述第九吸盘下方在朝向所述检测输出工位与朝向所述回收箱之间滑行;其中,所述激光检测组件包括朝向所述检测工位的激光检测头以及第一滑行组件;所述第一滑行组件驱使所述激光检测头沿平行和垂直于所述第五导轨的两个方向滑行。

优选的是,所述翻转装置包括:翻转机台以及位于所述翻转机台上的翻转组件和第十吸盘;所述翻转组件包括:翻转轴,其固定有所述第十吸盘;以及,第二滑行组件,其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七导轨和沿上料方向设置的第八导轨;其中,所述第八导轨竖直滑动连接到所述第七导轨,所述翻转轴滑动链接到所述第八导轨。

优选的是,所述气密性检测机构包括:检测机台,其设有用于放置双极板的保压载台,所述保压载台设有一一对准所述双极板若干个密封圈的若干个第一充气孔;保压头,其架设在所述保压载台上;所述保压头上设有一一对准所述双极板若干个密封圈的若干个第二充气孔;以及,充气管,其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充气孔和所述第二充气孔以通入气体。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极板自动合成系统,通过依次连接的双极板生成机构、点密封胶与固化机构以及气密性检测机构,依次实现单极板自动上料、点粘合胶、粘合、保压、一次固化、每个单极板点密封胶与二次固化以及双极板的气密性检测,全程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无需人工操作,节省人力成本,且产线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小。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极板自动上料至粘合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图1(b)-1(e)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上料装置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点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粘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保压与一次固化的工艺流程图;

图4(b)-图4(c)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保压组件两个不同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点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a)-7(d)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密性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极板自动合成系统的俯视工艺流程图;

图中:

10-第一上料装置;

11-第一输送组件;111-料仓;111a-隔板;12-上料台;

121-第二输送组件;122-升降组件;13-第三输送组件;131-推板;

20-点胶装置;

21-点胶台;211-第一导轨;212-第二导轨;213-点胶位;

214-点胶等待工位;221-第一吸盘;222-第二吸盘;23-点胶机械手;

30-第二上料装置;

40-粘合装置;

41-粘合机台;411-粘合工位;412-第四输送组件;413-粘合等待工位;

414-粘合输出工位;415-上料等待工位;421-第三吸盘;

421a-第三导轨;422-第四吸盘。

50-保压装置;

51-保压组件;

511-保压机台;511a-保压工位;511b-导轨;511c-第一升降组件;

511d-支架;511e-转轴;511f-第四输送带;511g-第三升降机构;

512-第一输送带;512a-底板;512b-竖杆;513-第二输送带;

513a-压板;514-第三输送带;515-第一吸盘;516-第二吸盘;

52-保压组件;

60-第一固化装置;

70-第二点胶装置;

71-第二点胶台;711-第三导轨;712-第四导轨;713-第二点胶位;

721-第七吸盘;722-第八吸盘;73-第二点胶机械手;

74-点线胶检测回收组件;741-检测机台;741a-第五导轨;

741b-第六导轨;741c-检测工位;742a-激光检测头;

742b-第一滑行组件;

743-第九吸盘;744-回收箱;

80-第二固化装置;

90-翻转装置;91-翻转机台;92-第十吸盘;931-翻转轴;932a-第七导轨;

932b-第八导轨;

100-第三点胶装置;

110-第三固化装置;

120-气密性检测机构;1201-检测机台;1201a-保压载台;1201b-第一充气孔;1201c-双极板;1201d-密封圈;1201e-第九导轨;1202-保压头;1202a-第二充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极板自动合成系统,其用于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自动上料、点胶、粘合、固化及气密性检测,具体包括双极板生成机构、点密封胶与固化机构以及气密性检测机构。如图8所示,双极板生成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用于第一极板上料的第一上料装置10、用于第一极板点粘合胶的第一点胶装置20、用于第二极板上料的第二上料装置30、用于第二极板贴合到第一极板上的粘合装置40、对粘合后的双极板进行保压的保压装置50以及用于一次固化的第一固化装置60。点密封胶与固化机构包括位于第一固化装置60输出端对第二极板点密封胶的第二点胶装置70;第二点胶装置70 的输出端依次连接有用于二次固化的第二固化装置80、用于翻转双极板的翻转装置90、用于第一极板点密封胶的第三点胶装置100以及用于三次固化的第三固化装置110。气密性检测机构120位于第三固化装置110的输出端,用于对三次固化处理后的双极板进行气密性检测,输出双极板。下面,给出双极板自动合成系统中双极板生成机构、点密封胶与固化机构以及气密性检测机构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a)至图1(e)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上料装置10。第一上料装置10和第二上料装置30结构相同,第一上料装置10与第二上料装置30的输出方向垂直,第一上料装置10包括第一输送组件11、上料台12以及第三输送组件13。第一输送组件11用于输入装有叠加单极板的料仓111。上料台12位于第一输送组件11的输出端;上料台12设有放置料仓111的第二输送组件121以及位于第二输送组件121下方的升降组件122。第三输送组件13位于第一输送组件11上方,用于输出空的料仓111;第三输送组件13靠近上料台12一端的下方滑动连接有推板131。

上述实施方式中,料仓111为竖直放置的框体,如图1(e)所示,料仓的框体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多个隔板111a,隔板111a用于隔开叠加的单极板。推板131沿料仓111进出方向(如图1(b)中X方向)滑动贯穿料仓111的空白侧以水平推动叠加的单极板中最上面的一个。升降组件122沿竖直方向(如图1(a)1中Z方向)运动,将放置料仓111的第二输送组件121向上顶一个单极板厚度的距离,保证叠加的单极板中最上面的一个与推板131水平对齐,这样推板131的来回滑动,配合升降组件122的上升运动,可以将料仓111内装满的叠加的单极板全部推出至下一个工序即点胶装置20,直至料仓111为空仓。因为第二输送组件121与第三输送组件13传输方向相同、第三输送组件13与第一输送组件11的传输方向相反,则第二输送组件121转动,即可将空的料仓111传输至第三输送组件13上,实现空的料仓111的回收。由此可见,第一上料装置10实现自动上料、料仓回收的同时,可以将叠加在料仓111内的单极板通过推板131推出的方式推至下一个工序,相比单个单极板的传输,提高了上料效率同时,完成料仓111的循环使用。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点胶装置20。点胶装置20包括点胶台21、第一吸盘组件以及至少一个点胶机械手23。点胶台21包括沿上料方向(如图2中X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导轨211和第二导轨212以及位于两个导轨之间的至少一个点胶位213。第一吸盘组件包括分别滑动连接到第一导轨211朝向点胶位213一侧的第一吸盘221和第二吸盘222。点胶机械手23滑动连接到第二导轨212朝向点胶位213的一侧。

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吸盘221用于将推板131推出的第一极板搬运至点胶位213,第二吸盘222用于将点胶后的第一极板搬运至下一工序即粘合装置40。点胶位213可以为若干个,若干个点胶位213沿上料方向(图2中X方向)并列设置,每个点胶机械手23设有对准点胶位213点粘合胶的点胶喷嘴,实现供多工位同时点胶,提高点胶效率。作为优选,点胶台21还包括点胶等待工位214;点胶等待工位214位于推板131输出端与点胶位213之间的位置。点胶等待工位214用于暂时存放推板131推出的第一极板,以备第一吸盘221吸取搬运。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粘合装置40。粘合装置40包括粘合机台41和第二吸盘组件。粘合机台41设有用于将第二极板放置于第一极板上实施粘合的粘合工位411。第二吸盘组件包括位于粘合机台41上的第三吸盘421和第四吸盘422。该实施方式中,首先,第一极板传输至粘合工位411;其次,第四吸盘422由正对第二上料装置30输出端上方吸取第二极板后经过翻转和水平转动到与粘合工位411沿上料方向对齐,则吸取的第二极板位于第四吸盘422上面;最后,第三吸盘421沿与第二上料装置30上料方向(如图3所示的Y方向)平行滑行至第四吸盘422上方,吸取第四吸盘422上的第二极板,再继续沿Y方向滑行至粘合工位411上,放下第二极板,第二极板落入点胶后的第一极板上方,完成第二极板粘合到第一极板上。因此,第三吸盘421和第四吸盘422配合,将第二上料装置30输出的第二极板搬运至正对粘合工位411上方,使得第二极板的上料装置与粘合装置40对接紧密,节省生产空间。为了实现第三吸盘421搬运对准 粘合工位411的准确性,具体地,第三吸盘421沿第三导轨421a沿第二极板上料方向(如图3中Y方向)滑行以调整第三吸盘421与粘合工位411在水平方向的对准。作为优选,粘合机台41还包括第四输送组件412。第四输送组件412沿上料方向(如图3所示的X方向)依次设有粘合等待工位413、粘合工位411以及粘合输出工位414;粘合等待工位413以及粘合输出工位414分别沿粘合工位411的两侧伸出粘合机台41。粘合等待工位413用于暂时存放第二吸盘222搬运的点胶后的第一极板,粘合输出工位414用于暂时存放粘合后的双极板为下一工艺做准备。作为进一步优选,粘合机台41还包括上料等待工位415;上料等待工位415位于第二上料装置30的输出端;第四吸盘422由正对上料等待工位415上方转动到正对粘合工位411上方。上料等待工位415用于暂时存放第二上料装置30输出的第二极板,以备第四吸盘422转动搬运。作为最佳优选,第四吸盘422由正对上料等待工位415上方,先沿垂直上料方向翻转180度,再沿水平方向转动90度与粘合工位411沿上料方向对齐。该转动过程实现第二极板的初步搬运,再配合第三吸盘421的进一步搬运,使得输入第二极板的第二上料装置30与粘合装置40对接紧密,节省生产空间。

实施例4

如图4(a)至图4(c)所示,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保压装置50。保压装置50包括将压板放于装有双极板的集料板上以实现双极板保压的保压组件51以及将保压状态的双极板泄压以回收压板和集料板的泄压组件52。保压组件51位于第一固化装置60的输入端,泄压组件52位于第一固化装置60的输出端。保压组件51和泄压组件52结构相同,保压组件51包括保压机台511、第四输送带512、第五输送带513、第六输送带514以及吸盘组件。保压机台511设有保压工位511a。第四输送带512输出端水平对齐到保压工位511a,用于将集料板输送至保压工位511a。第五输送带513用于输送压板513a;压板513a与双极板大小匹配。第六输送带514用于水平输送点粘合胶后的双极板。吸盘组件包括第五吸盘515和第六吸盘516;第五吸盘515沿第六输送带514传输方向将双极板搬运至保压工位511a上;第六吸盘516将压板513a搬运至保压工位511a上。第一输送带512将 集料板输送至保压工位511a上,第一吸盘515吸取第三输送带514输送的点粘合胶后的双极板至集料板上,第二吸盘516吸取第二输送带513输送的压板513a压在双极板上进行保压。

上述实施方式中,集料板包括用于支撑的底板512a和固定到底板512a上方的若干个竖杆512b;底板512a与若干个竖杆512b之间形成的平面空间分别与双极板以及压板大小匹配。若干个竖杆512b的竖直高度适用于多个双极板叠加同时进行保压,进一步地提高工作效率。作为进一步优选,竖杆512b包括设置于底板512a四个边角的四个。四个竖杆512b与底板512a形成的空间足够保证多个双极板叠加的同时,节省材料成本。

上述实施方式中,保压机台511还包括导轨511b和第一升降组件511c。导轨511b与集料板上料方向(如图4(a)中X方向)相同;导轨511b位于保压工位511a上方,第一吸盘515沿导轨511b滑行,将双极板从第三输送带514搬运至保压工位511a。第一升降组件511c固定到保压工位511a下方;第一升降组件511c沿竖直方向(如图4(a)中Y方向)升降带动保压工位511a升降,即带动保压工位511a上的集料板一直竖直运动。当集料板为空时,第一升降组件511c升高将集料板顶升至合适高度,匹配第一吸盘515从第三输送带514上搬运双极板放置到保压工位511a上的集料板中;第一升降组件511c逐渐下降,带动集料板逐渐下降,配合第一吸盘515不断搬运双极板叠加到集料板中,直至集料板装满。

上述实施方式中,保压机台511还包括支架511d和联动机构。支架511d呈中空的立体框体状固定到保压工位511a上方;支架511d的水平宽度小于第二吸盘516的长度;支架511d的水平长度大于第二吸盘516的长度,则,第二吸盘516闲置时可以架设到支架511d上。联动机构包括固定到第二吸盘516上方的转轴511e和第二升降组件(图中未示出);转轴511e沿水平面转动带动第二吸盘516在水平面转动至正对支架511d的中空部,并在第二升降组件下降协助下,带动第二吸盘516贯穿支架511d的中空部下降到保压工位511a上放置吸取的压板513a。

上述实施方式中,保压机台511还包括保压输出组件,其包括保压输出工位和第四输送带511f。保压输出工位位于保压机台511外与保压工位511a 并列的位置,用于暂时存放保压处理后的集料板。第四输送带511f上设有保压输出工位,第四输送带511f与第一输送带512的输送方向相同,用于将保压后的集料板输送至下一个固化工序。作为优选,保压输出组件还包括固定到第四输送带511f下方的第三升降机构511g,第三升降机构511g沿竖直方向升降带动第四输送带511f升降,便于同一高度的搬运机械手搬运集料板内的双极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极板的自动保压装置,通过具有保压工位511a的保压机台511、三条传送带30、以及保压输出组件分别配合第一吸盘515和第二吸盘516,分别实现双极板、实现集料板、压板513a以及双极板的自动上料、保压、输出,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保压效率。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点胶装置70。第二点胶装置70和第三点胶装置100结构相同,分别用于给双极板的上下两个面点密封胶。第二点胶装置70包括第二点胶台71、第三吸盘组件、至少一个第二点胶机械手73以及点线胶检测回收组件74。第二点胶台71包括沿上料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三导轨711和第四导轨712以及位于两个导轨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点胶位713。第三吸盘组件包括沿上料方向滑动连接到第三导轨711朝向第二点胶位713一侧的第七吸盘721和第八吸盘722,第二点胶机械手73沿上料方向滑动连接到第四导轨712朝向第二点胶位713的一侧,每个第二点胶机械手73设有对准第二点胶位713点线胶的第二点胶喷嘴(图中未示出,点线胶检测回收组件74位于第二点胶台713输出端。第七吸盘721用于搬运双极板至第二点胶位714,第八吸盘722用于将点密封胶后的双极板搬运至点线胶检测回收组件74进行检测和次品回收。至少一个第二点胶位713沿上料方向并列设置,提供多工位同时点密封胶,提高工作效率。

上述实施方式中,点线胶检测回收组件74包括检测机台741、激光检测组件742、第九吸盘743以及回收箱744。检测机台741上设有垂直上料方向且互相平行的第五导轨741a和第六导轨741b以及垂直并列于两个导轨之间的检测工位741c和检测输出工位741d;第六导轨741b的一端伸出检测机台741。激光检测组件滑动连接到第五导轨741朝向检测工位741c的一侧,激 光检测组件包括朝向检测工位741c的激光检测头以及第一滑行组件742b;第一滑行组件742b驱使激光检测头742a沿平行和垂直于第五导轨741a的两个方向滑行,用于检测点线胶的胶厚和宽度。第一回收组件包括第九吸盘743和位于第六导轨741b伸出端下方的回收箱744;第九吸盘743滑动连接到第六导轨741b朝向检测输出工位741c一侧使得第九吸盘743下方在朝向检测输出工位741d与朝向回收箱744之间滑行,完成次品的搬运与收纳。

实施例6

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翻转装置90,翻转装置90包括翻转机台91以及位于翻转机台91上的翻转组件和第十吸盘92;翻转组件包括:翻转轴931和第二滑行组件。翻转轴931固定有第十吸盘92。第二滑行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七导轨932a和沿上料方向设置的第八导轨932b,第八导轨932b竖直滑动连接到第七导轨932a,翻转轴931滑动链接到第八导轨932b。通过翻转装置90,将第二固化装置80固化后的双极板进行翻转搬运至第三点胶装置100对双极板的另一面点密封胶。

实施例7

如图7(a)-图7(d)所示,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机构120。气密性检测机构120包括检测机台1201、保压头1202以及充气管(图中未示出)。

检测机台1201设有用于放置双极板1201c的保压载台1201a,保压载台1201a设有一一对准双极板若干个密封圈1201d的若干个第一充气孔1201b。保压头1202架设在保压载台1201a上;保压头1202上设有一一对准双极板若干个密封圈1201d的若干个第二充气孔1202a。充气管分别连通第一充气孔1201b和第二充气孔1202a以通入气体。

上述实施方式中,检测机台1201还包括第九导轨1201e,第九导轨1201e上架设有保压头1202;保压载台1201a沿第九导轨1201e滑行至对齐贴合到保压头1202下方。保压载台1201a滑行进入保压头1202,保压头1202充气下压至保压载台1201a上的双极板。通过充气管分别连通保压载台11上的第一充气孔12以及保压头20上的第二充气孔21以通入气体,进而检测双极板17的密封圈171与极板构成的腔体内的压力是否有衰减,从而同时判断双极 板17两个面的气密性是否密封良好,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极板自动合成系统,通过依次连接的双极板生成机构、点密封胶与固化机构以及气密性检测机构,依次实现单极板自动上料、点粘合胶、粘合、保压、一次固化、每个单极板点密封胶与二次固化以及双极板的气密性检测,全程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无需人工操作,节省人力成本,且产线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小。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