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电池的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6369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电池的箱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电池的箱体。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将石油发电后以电池储存能量来驱动汽车,所耗损的能量约直接使用燃油的1/4。同时,随着环保概念的兴起,各种新能源车辆目前更积极的发展。

目前,常用的车载电池,为了追求较高的能量密度,大多数厂家使用的是锂电池。然而,锂电池最大的缺点就在于不稳定及发热高,当锂电池受到外部的撞击变形时,容易蓄积高温,甚至起火燃烧、爆炸。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车载电池的箱体。其能够全面的防护每一个电芯,确保每个电芯稳定的定位,同时将多个电芯之间相互隔开设置,防止箱体内部组件的碰撞,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电池的箱体,其包括具有开口朝上空腔的外壳、设置在空腔内的内胆,其中电池的电芯设置在内胆中,内胆有多个,且将空腔分割成多个相对独立的放置单元,该箱体还包括用于将多个内胆与外壳、及多个内胆之间间隔设置的定位组件。

优选地,定位组件包括用于将内胆与外壳上部进行定位连接的上定位件、用于将内胆与外壳下部进行定位连接的下定位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上定位件包括沿着外壳顶部外轮廓设置且能够定位在外壳上的围框条、位于围框条内且与内胆的布局一一对应的连接框条,内胆上端部可拆卸地设置在连接框条上。

具体的,连接框条一体成型设置,且将多个内胆相隔开设置。

进一步的,在内胆的顶部设有自顶部边缘向外水平延伸的连接部,连接框条与连接部相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下定位件包括自外壳的底面向上凸起并将空腔分隔成多个放置单元的分隔条,内胆的侧边抵触在分隔条的侧边。

优选地,每个分隔条在外壳的底部形成开口朝下的绳槽。也就是常用的提拉条卡位,从而便于整个电池组件的吊装。

优选地,下定位件还包括自分隔条的两侧向上延伸有多个隔块、以及自外壳外轮廓的底部向内凸起形成凸起部,该凸起部分布在每个放置单元侧边,当内胆安装在放置单元时,凸起部和隔块抵触在内胆下部的侧边。

优选地,在隔块和凸起部上设有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缺槽,在内胆的外周设有能够与缺槽相配合的突棱,凸起部的高度小于等于隔块的高度;隔块与分隔条的高度之和为外壳高度的1/6~1/3。

此外,上述的外壳呈长方形,内胆沿着长方形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设置,且每个内胆的底部设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形通孔,电芯厚度方向与长形通孔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由长形通孔的设置,方便电芯的散热。

同时,上述的箱体还包括位于多个内胆之间、以及内胆与外壳之间的保护层。

优选地,保护层内填充灭火剂,且保护层由聚乙烯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聚苯乙烯制成,且熔点在71~350℃之间。当电芯出现意外时,便于保护层的破坏,从而及时的排泄出灭火剂。

进一步的,灭火剂呈液态、气态或粉末态。

具体的,灭火剂为阻燃液体、干粉、卤代烷、氮气、惰性气体、及二氧化碳中的一种。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能够全面的防护每一个电芯,确保每个电芯稳定的定位,同时将多个电芯之间相互隔开设置,防止箱体内部组件的碰撞,提高电池的安全性,此外,结构简单,实施方便,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省去部分电芯后);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示意图;

附图中:1、外壳;10、定位条;2、内胆;20、连接部;21、长形通孔;22、突棱;3、电芯;4、定位组件;40、上定位件;400、围框条;401、连接框条;41、下定位件;410、分隔条;411、隔块;412、凸起部;5、保护层;a、插槽;b、插接部;c、绳槽;d、缺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车载电池的箱体,其包括具有开口朝上空腔的外壳1、设置在空腔内的内胆2,其中电池的电芯3设置在内胆2中,内胆2有多个,且将空腔分割成多个相对独立的放置单元,该箱体还包括用于将多个内胆2与外壳1、及多个内胆2之间间隔设置的定位组件4。

具体的,外壳1呈矩形,且多个内胆2沿着矩形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横向成排分布)。

本例中,内胆2有4个,电芯2与其对应设置,也是4个,其中内胆2呈矩形,电芯2的厚度方向为内胆2的宽度方向。

具体的,定位组件4包括用于将内胆2与外壳1上部进行定位连接的上定位件40、用于将内胆2与外壳1下部进行定位连接的下定位件41。

上定位件40包括沿着外壳1顶部外轮廓设置且能够定位在外壳上1的围框条400、位于围框条400内且与内胆2的布局一一对应的连接框条401,内胆2上端部可拆卸地设置在连接框条401上。

进一步的,连接框条401一体成型设置,且将多个内胆2相隔开设置。

当内胆2拆卸时,只需将围框条400与外壳1脱离后,向上提起围框条400,即可将多个内胆2一起取出,操作十分方便。

外壳1与围框条400的连接方式有很多,本例中,采用最简单的方式,在外壳1上设有沿自身周向设置的定位条10,围框条400的内侧连接框条401形成缺口,外壳1与围框条400自缺口相卡合设置,且围框条400的底部抵触在定位条10上。

本例中,在内胆2的顶部设有自顶部边缘向外水平延伸的连接部20,连接框条401与连接部20相固定连接。

具体的,在连接部20上设有插槽a,在连接框条401的底部设有相匹配的插接部b。通过插接的方式,将多个内胆2与连接框条401相固定连接,同时将多个内胆2的上端部间隔开设置。

下定位件41包括自外壳1的底面向上凸起并将空腔分隔成多个放置单元的分隔条410、自分隔条410的两侧向上延伸有多个隔块411、以及自外壳1外轮廓的底部向内凸起形成凸起部412,其中凸起部412分布在每个放置单元侧边,当内胆2安装在放置单元时,凸起部412和隔块411以及分隔条410抵触在内胆2下部的侧边,且内胆2的底部贴合在外壳1上。

具体的,每个分隔条410在外壳1的底部形成开口朝下的绳槽c。也就是常用的提拉条卡位,从而便于整个电池组件的吊装。

进一步的,在隔块411和凸起部412上设有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缺槽d,在内胆2的外周设有能够与缺槽d相配合的突棱22。

该缺槽d呈开口朝向内胆2的弧形,突棱22的外周面与之匹配设置,当内胆上下端部定位时,内胆2的底部贴合在外壳1上,其突棱22插入该缺槽d内,进一步稳定内胆2。

凸起部412的高度小于等于隔块411的高度;隔块411与分隔条410的高度之和为外壳1高度的1/6~1/3,本例中,隔块411与分隔条410的高度之和为外壳1高度的1/5。

此外,在每个内胆2的底部设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形通孔21,电芯3厚度方向与长形通孔21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由长形通孔21的设置,方便电芯3的散热。

同时,上述的箱体还包括位于多个内胆2之间、以及内胆2与外壳1之间的保护层5。

优选地,保护层5内填充灭火剂,且保护层由聚乙烯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聚苯乙烯制成,且熔点在71~350℃之间。当电芯出现意外时,便于保护层的破坏,从而及时的排泄出灭火剂。

至于灭火剂的选择,可以是多类的,例如呈液态的水或其他阻燃液体;气态的氮气、惰性气体、及二氧化碳、卤代烷(其中常用的如七氟丙烷)等;粉末类的如干粉(碳酸氢钠、碳酸氢钾,及磷酸二氢铵)。

本例中,灭火剂为阻燃液体。其能够全方位的实现每个电芯周围的防护,且相连通的设置,一旦某一处出现意外,可确保阻燃液体的最大灭火溶液量,从而大幅度的提高汽车的安全等级。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势:

1、通过上下定位件的设置,将多个内胆、内胆和外壳之间隔开设置,准确地进行每个内胆的定位,防止箱体内的各部件之间的碰撞,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2、通过保护层的设置,一方面进一步的稳定内胆,防止碰撞;另一方面通过灭火剂全面的将每个电芯的四周包围,一旦保护层被破坏(熔化、冲裂等),灭火剂能够快速排泄至火源处将火源扑灭,达到较好的灭火效果。

3、由内胆、连接框条、围框条的设置,便于内胆的布局定位,同时也十分方便内胆与壳体的安装和拆卸。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