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3.0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2767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USB 3.0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USB 3.0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的缩写,而其中文简称为“通串线”,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是应用在PC领域的接口技术。USB是在1994年底由英特尔、康柏、IBM、Microsoft 等多家公司联合提出。USB不但传输速度快,使用起来十分方便。USB接口还具有支持设备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功能,连接灵活,独立供电等优点,可以连接鼠标、键盘、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闪存盘、MP3机、手机、数码相机、移动硬盘、外置光软驱、USB网卡、ADSL Modem、Cable Modem等,几乎所有的外部设备都设置有USB接口,使用十分之广泛。

USB 3.0是最新的USB规范,该规范由英特尔等大公司发起。USB2.0已经得到了PC厂商普遍认可,接口更成为了硬件厂商接口必备,看看家里常用的主板就清楚了。USB2.0的最高传输速率为480Mbps(即60MB/s),而USB3.0的最大传输带宽高达5.0Gbps(即640MB/s)。

故此,越来越多电子产品装配USB 3.0电连接器。现有技术中的USB 3.0电连接器均包括有USB 3.0端子和USB 2.0端子,该USB 3.0端子和USB 2.0端子并没有完全分开,即USB 3.0端子和USB 2.0端子某些部分存在位于同一平面上,导致其之间的距离太近,以致使该USB 3.0端子和USB 2.0端子之间的传输的信号相互干扰,通讯质量不够理想。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USB 3.0电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USB 3.0电连接器包括:塑胶本体,该塑胶本体包括基座及沿基座前端面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端子组,其包括若干设置于塑胶本体中的第一、第二端子,该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及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交错分布于所述舌板下端面;金属外壳,其固定包覆于塑胶本体外围,且该金属外壳与舌板之间形成有对插接口;所述第一、第二端子呈上下两层分布,且其之间形成防止高频串扰的间隔;还包括有一塞座,其由下向上插装于基座中,该第一端子的第一引脚部及第二端子的第二引脚部均由上向下穿过塞座并显露于塞座外,且该塞座与塑胶本体夹紧金属外壳。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由同一金属片冲切弯折形成。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端子包括有呈直角状的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及第一引脚部分别一体固定于第一主体部两端;所述第一端子包括有呈倒W字形的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接触部及第二引脚部分别一体固定于第二主体部两端;所述第一主体部与第二主体部之间形成有直角状的第一间隔所述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平行,且其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隔;第一引脚部与第二引脚部平行,且其之间形成有第三间隔;该第一、第二、第三间隔构成所述的间隔。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舌板下端面设置若干供所述第一端子设置的第一安装槽,该第一安装槽后端延伸至基座,所述舌板沿其前端面向后开设贯通该第一安装槽的防翘孔;所述第一端子设置于第一安装槽中,且该第一端子中第一接触部末端成型的防翘卡点穿设于该防翘孔中。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舌板下端面设置若干供所述第二端子设置的第二安装槽,该第二安装槽后端延伸至基座,所述第二端子设置于第二安装槽中,该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向下隆起,并凸出于舌板下端面;所述塞座侧端成型有一夹板,该夹板抵靠于金属外壳下端面。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基座沿其下端面向上设置有插装位,且该基座下端面还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塞座由下向上插设于该插装位中,且该塞座上成型的定位柱卡嵌固定于该限位槽中,令塞座固定于基座中。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外壳后端向下弯折形成有包覆于基座及塞座后端面的后盖,该后盖两侧分别向前弯折形成第一、第二侧板,第一、第二侧板分别与金属外壳两侧固定。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外壳两侧下端分别弯折形成有第一、第二铆接片,该第一、第二铆接片铆合固定于塞座下端两侧设置的第一、第二铆合槽中。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外壳前端端口处成型有若干向外翻卷的导向卷边;所述金属外壳外围成型有若干向内伸入对插接口的弹性力臂;该金属外壳下端成型有若干插脚。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端子为USB3.0信号端子;所述第二端子为USB2.0信号端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第二端子由同一金属片冲切弯折形成,以致使其在制作时采用一体模具即可,以此可节约开模成本,并可减少制程。所述第一、第二端子呈上下两层分布,且其之间形成防止高频串扰的间隔,此间隔可使第一、第二端子实现完全分层,令第一、第二端子之间形成有安全距离,以此可防止高频串扰,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通讯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拆卸金属外壳后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拆卸金属外壳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端子组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端子组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塑胶本体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塑胶本体 11 基座 111 插装位

12 舌板 121 第一安装槽 122 防翘孔

123 第二安装槽 200 端子组 2 第一端子

21 第一主体部 22 第一接触部 221 防翘卡点

23 第一引脚部

3 第二端子 31 第二主体部 32 第二接触部

33 第二引脚部 4 金属外壳 40 对插接口

41 后盖 42 第一侧板 43 第二侧板

44 第一铆接片 45 第二铆接片 46 导向卷边

47 弹性力臂 48 插脚 51 第一间隔

52 第二间隔 53 第三间隔 6 塞座

61 夹板 62 定位柱 63 第一端子孔

64 第二端子孔 65 第一铆合槽 66 第二铆合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8所示,为一种USB 3.0电连接器,其包括:塑胶本体1、安装于塑胶本体1中的端子组200、安装于塑胶本体1后端的塞座6以及固定包覆于塑胶本体1和塞座6外围的金属外壳4,该金属外壳4与塑胶本体1前端之间形成有对插接口40。

所述塑胶本体1由塑胶一体注塑成型,其包括基座11及沿基座11前端面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12。

所述端子组200包括若干设置于塑胶本体1中的第一、第二端子2、3,该第一端子2的第一接触部22及第二端子3的第二接触部32交错分布于所述舌板 12下端面。所述第一端子2为USB3.0信号端子;所述第二端子3为USB2.0信号端子。

所述第一、第二端子2、3由同一金属片冲切弯折形成,以致使其在制作时采用一体模具即可,以此可节约开模成本,并可减少制程。

所述第一、第二端子2、3呈上下两层分布,且其之间形成防止高频串扰的间隔,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端子2包括有呈直角状的第一主体部21,所述第一接触部22及第一引脚部23分别一体固定于第一主体部21两端;所述第一端子2包括有呈倒W字形的第二主体部31,所述第二接触部32及第二引脚部33分别一体固定于第二主体部31两端;所述第一主体部21与第二主体部31之间形成有直角状的第一间隔51所述第一接触部22与第二接触部32平行,且其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隔52;第一引脚部23与第二引脚部33平行,且其之间形成有第三间隔53;该第一、第二、第三间隔51、52、53构成所述的间隔,此间隔可使第一、第二端子2、3实现完全分层,令第一、第二端子2、3之间形成有安全距离,以此可防止高频串扰,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通讯质量。

所述舌板12下端面设置若干供所述第一端子2设置的第一安装槽121,该第一安装槽121后端延伸至基座11,所述舌板12沿其前端面向后开设贯通该第一安装槽121的防翘孔122;所述第一端子2设置于第一安装槽121中,且该第一端子2中第一接触部22末端成型的防翘卡点221穿设于该防翘孔122中,以此可防止第一接触部22在与外界端子接触时出现翘起的现象,不仅可保证导接的稳定性,还可提高使用寿命。

所述舌板12下端面设置若干供所述第二端子3设置的第二安装槽123,该第二安装槽123后端延伸至基座11,所述第二端子3设置于第二安装槽123中,该第二端子3的第二接触部32向下隆起,并凸出于舌板12下端面。

所述金属外壳4固定包覆于塑胶本体1及塞座6外围,且该金属外壳4与舌板12之间形成有对插接口40;具体而言,所述金属外壳4后端向下弯折形成有包覆于基座11及塞座6后端面的后盖41,该后盖41两侧分别向前弯折形成第一、第二侧板42、43,第一、第二侧板42、43分别与金属外壳4两侧固定。

所述金属外壳4两侧下端分别弯折形成有第一、第二铆接片44、45,该第一、第二铆接片44、45铆合固定于塞座6下端两侧设置的第一、第二铆合槽65、66中,以致使该金属外壳4、塑胶本体1及塞座6稳定装配形成一个整体。

所述金属外壳4前端端口处成型有若干向外翻卷的导向卷边46;所述金属外壳4外围成型有若干向内伸入对插接口40的弹性力臂47,该弹性力臂47用于与插入所述对插接口40中的外部连接器抵压以增强插拔力;该金属外壳4下端成型有若干插脚48,该插脚48用于与PCB插接固定。

所述基座11沿其下端面向上设置有插装位111,且该基座11下端面还设置有限位槽111;所述塞座6由下向上插设于该插装位111中,且该塞座6上成型的定位柱62卡嵌固定于该限位槽111中,令塞座6固定于基座11中。

所述塞座6由下向上插装于基座11中的插装位111中,该第一端子2的第一引脚部23及第二端子3的第二引脚部33均由上向下穿过塞座6并显露于塞座 6外;所述塞座6设置有若干贯穿其上下端面的第一端子孔63,所述第一引脚部 23穿过该第一端子孔63显露于塞座6下端面外;所述塞座6设置有若干贯穿其上下端面的第二端子孔64,所述第二引脚部33穿过该第二端子孔64显露于塞座6下端面外。

所述塞座6与塑胶本体1夹紧金属外壳4;具体而言,所述塞座6侧端成型有一夹板61,该夹板61抵靠于金属外壳4下端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第二端子2、3由同一金属片冲切弯折形成,以致使其在制作时采用一体模具即可,以此可节约开模成本,并可减少制程。所述第一、第二端子2、3呈上下两层分布,且其之间形成防止高频串扰的间隔,此间隔可使第一、第二端子2、3实现完全分层,令第一、第二端子2、3之间形成有安全距离,以此可防止高频串扰,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通讯质量。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