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真空断路器的极柱及真空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236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用于真空断路器的极柱及真空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用于真空断路器的极柱。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极柱的真空断路器。



背景技术:

用于真空断路器的极柱通常具有一个绝缘壳体。壳体内容纳有一个真空灭弧室。通常,真空断路器置于电气开关柜中,用于断开或闭合电路。在电气开关柜的运行过程中,为了保证真空断路器的性能,极柱中的动导电杆与导电夹之间必须保持可靠的电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真空断路器的极柱及真空断路器,其能够实现动导电杆与导电夹之间的可靠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用于真空断路器的极柱,包括一个壳体、一个真空灭弧室、一个动导电杆以及一个导电夹。其中,壳体具有一个上容腔和一个下容腔;真空灭弧室设置于所述上容腔内,并具有一个上触头和一个下触头;动导电杆的一端所述下触头连接;导电夹设置于所述下容腔内。所述导电夹具有一个通孔,至少一个弹簧触指设置在所述通孔的内壁上对应的一个第一凹槽中,所述动导电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通孔,所述动导电杆与所述弹簧触指导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极柱,通过在动导电杆和导电夹之间设置弹簧触指,以实现动导电杆与导电夹之间的电接触,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两者之间可靠的电连接,而且能够保证两者的接触面积,减小电阻,进而减小热量。此外,在通电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还可以通过弹簧触指的间隙散出,这样有助于降温,进而避免由于过热影响极柱的性能。

根据上述的极柱,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动导电杆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弹簧触指的横截面的直径。这样,弹簧触指与动导电杆之间的接触面积会比较大。

根据上述的极柱,可选地,所述动导电杆的外周面为锥形结构,所述通孔为直筒形结构;或者所述动导电杆的外周面为直筒形结构,所述通孔为直筒形结构。直筒形结构的加工工艺简单,能够简化工艺流程。

根据上述的极柱,可选地,所述弹簧触指的内直径小于所述动导电杆对应处的外直径。这样,就能够尽量避免弹簧触指从动导电杆上脱落,进而能够使弹簧触指较好地与动导电杆之间接触。此外,还能够保证弹簧触指与动导电杆之间有足够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电阻,减少热量。

根据上述的极柱,可选地,还包括至少另一个弹簧触指。

根据上述的极柱,可选地,还包括一个绝缘拉杆。该绝缘拉杆与所述动导电杆固定。所述绝缘拉杆用于支撑所述导电夹。所述绝缘拉杆用于同时带动所述动导电杆和所述导电夹运动。通过绝缘拉杆同时带动动导电杆和导电夹上下运动,这样动导电杆与导电夹之间没有相对运动,使得动导电杆与弹簧触指的接触面以及导电夹与弹簧触指的接触面均能够承受较高的温度,还能够避免由于有相对运动造成的导电夹或弹簧触指的磨损。此外,还能够节省由于采用额外的固定部件来固定动导电杆与导电夹所占用的空间,简化工艺。

根据上述的极柱,可选地,所述导电夹包括两个相对的主平面、一个第一侧面和至少一个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邻,所述极柱还包括:一个软连接件、一个第一散热件和至少一个第二散热件。其中,软连接件具有一个弯折端和一个开口端,所述开口端的两个接触面相对并能够分别焊接于所述主平面,在所述软连接件焊接于所述主平面后,所述弯折端位于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所述导电夹的一侧;第一散热件能够固定于所述第一侧面;至少一个第二散热件能够固定于所述第二侧面。

由于软连接件的两个接触面直接焊接于导电夹的主平面,消除了接触面与主平面之间的间隙,减小了软连接件与导电夹的之间的电阻,可大大减小大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热量。且软连接件和导电夹构成的整体与其他设备导电连通时产生的热量会大量集中在软连接件和导电夹上,通过在导电夹相邻的侧面上直接设置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可快速直接地将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

根据上述的极柱,可选地,包括两个所述第二散热件和两个所述第二侧面,两个所述第二散热件能够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二侧面。两个第二散热件可增强散热效果。

根据上述的极柱,可选地,所述第二侧面具有一个横截面为梯形的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散热件具有与所述第二凹槽配合的一个横截面为梯形的凸台。采用该设计后,可以更容易的使第二散热件固定于所述导电夹,并增大了导热面积,有助于快速散热。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真空断路器,包括一个框架、一套操动机构、两个触臂、两个触头以及一个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极柱,其中所述极柱和所述操动机构安装在所述框架上,所述触头中的一个通过所述触臂中的一个连接到所述极柱的上出线座,将所述触头中的另一个通过所述触臂中的另一个连接到所述极柱的下出线座。

下文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例,对用于极柱的出线组件、用于真空断路器的极柱及真空断路器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用于真空断路器的极柱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弹簧触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用于真空断路器的极柱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用于真空断路器的极柱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A向的局部示意图。

标号说明

12 导电夹

121 第一侧面

122 主平面

123、125 第二侧面

126 通孔

127 第二凹槽

14 软连接件

142 弯折端

144 开口端

145 接触面

16 真空灭弧室

162 动导电杆

18 下出线座

191 第一散热件

192 第二散热件

193 凸台

195 散热片

40 壳体

41 下容腔

42 上容腔

110 弹簧触指

112第一凹槽

113 散热通道

100 极柱

105 绝缘拉杆

120 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结构相同或结构相似但功能相同的部件。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为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它们的重要程度及顺序等。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用于真空断路器的极柱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该极柱100包括一个壳体40、一个真空灭弧室16、一个动导电杆162以及一个导电夹12。

其中,壳体40具有一个上容腔42和一个下容腔41。真空灭弧室16设置于上容腔42内,并具有一个上触头(图中未示出)和一个下触头(图中未示出)。该上触头和下触头可以接触或分离以实现真空灭弧室16的合闸或分闸。动导电杆162与下触头连接,导电夹12设置于下容腔41内。该动导电杆162的另一端可以与绝缘拉杆105固定,固定方式可以是螺纹固定。这样,通过绝缘拉杆105的动作,能够带动下触头部件沿上下方向往复动作。

如图3所示,导电夹12具有一个通孔126,至少一个如图2所示的弹簧触指110设置在通孔126的内壁上对应的一个第一凹槽112中。动导电杆162的另一端伸入通孔126。本实施例中,动导电杆162与导电夹12之间是可以同时运动的。即,动导电杆162与导电夹12之间可以没有相对运动,两者保持相对静止。通过绝缘拉杆105同时带动动导电杆162和导电夹12上下运动,这样动导电杆162与导电夹12之间没有相对运动,使得动导电杆162与弹簧触指110的接触面以及导电夹12与弹簧触指110的接触面均能够承受较高的温度,还能够避免由于有相对运动造成的导电夹12或弹簧触指110的磨损。此外,还能够节省由于采用额外的固定部件来固定动导电杆162与导电夹12所占用的空间,简化工艺。

举例来说,绝缘拉杆105可以用于支撑导电夹12。这样,该绝缘拉杆105在带动动导电杆162的同时,也可以同时带动导电夹12运动。需说明的是,绝缘拉杆105支撑导电夹12的方式可以是直接支撑,例如,绝缘拉杆105直接接触导电夹12。绝缘拉杆105支撑导电夹12的方式还可以是间接支撑,例如绝缘拉杆105并不直接接触导电夹12,而是接触固定于导电夹12的其他部件,例如一个软连接件14。

此外,绝缘拉杆105还可以与动导电杆162共同作用以夹紧导电夹12。如图1所示,绝缘拉杆105与动导电杆162之间的连接部120穿过导电夹12的底面上的通孔,绝缘拉杆105和动导电杆162的外直径均大于该通孔的直径,这样就绝缘拉杆105和动导电杆162就可以夹住导电夹12的底面,进而使得导电夹12、动导电杆162以及绝缘拉杆105三者之间的位置均相对固定。如果导电夹12的底板上固定有一个软连接件14,动导电杆162和绝缘拉杆105可以夹住该软连接件14的底板,动导电杆162和绝缘拉杆105之间的连接部120可以穿过该软连接件14的底板上的通孔,这样同样可以使导电夹12、动导电杆162以及绝缘拉杆105三者之间的位置均相对固定。此外,还有很多种其他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动导电杆162与弹簧触指110导电连接。即,弹簧触指110可以套设于动导电杆162上。该弹簧触指110可以是铜材料的弹簧触指。该弹簧触指110可以呈圆环状。

可选地,弹簧触指110的内直径D1小于动导电杆162对应处的外直径D2。即呈圆环状的弹簧触指110的内环直径D1小于动导电杆162所套设位置处的外直径D2。这样,就能够尽量避免弹簧触指110从动导电杆162上脱落,进而能够使弹簧触指110较好地与动导电杆162之间接触。此外,还能够保证弹簧触指110与动导电杆162之间有足够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电阻,减少热量。

可选地,第一凹槽112与动导电杆162之间的间距小于弹簧触指110的横截面的直径d。举例来说,如图2所示,圆环状的弹簧触指110在S-S处的截面即为弹簧触指110的横截面。该横截面的直径为d。第一凹槽112与动导电杆162之间的间距小于d则表示,弹簧触指110承受一定的压力。这样,弹簧触指110与动导电杆162之间的接触面积会比没有承受压力时的接触面积大。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动导电杆162的外周面为锥形结构,通孔126为直筒型结构。即本实施例的动导电杆162的底部的直径可以小于其顶部的直径。通孔126的直径自上而下是相同的。直筒型结构能够简化加工工艺。当然,动导电杆162的外周面和通孔126均可以为直筒形结构,这样两者的加工工艺都能够简化,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当然,动导电杆162的外周面和通孔126可以为相互匹配的锥形结构,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极柱100还包括至少另一个弹簧触指110。该另一个弹簧触指110的结构可以与上述弹簧触指110的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中,所选择的弹簧触指110的总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例如为三个,三个弹簧触指110分别设置在三个第一凹槽112中。

可选地,导电夹12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散热通道113。该散热通道113设置在导电夹12的内壁上,贯穿导电夹12两个上下相对的主平面。该散热通道113有助于热量从导电夹12中散出。

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在动导电杆162和导电夹12之间设置弹簧触指110,以实现动导电杆162与导电夹12之间的电接触,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两者之间可靠的电连接,而且能够保证两者的接触面积,减小电阻,进而减小热量。此外,在通电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还可以通过弹簧触指110的间隙散出,这样有助于降温,进而避免由于过热影响极柱100的性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对实施例一的极柱做进一步补充说明。

如图4所示,为极柱的部分结构的另一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极柱除了包括导电夹12,还包括一个软连接件14、一个第一散热件191和两个第二散热件192。

举例来说,导电夹12包括两个相对的主平面122、一个第一侧面121和两个第二侧面123、125,其中第一侧面121与两个第二侧面123、125相邻。软连接件14具有一个弯折端142和一个开口端144,软连接件14的开口端144具有两个相对的接触面145,两个接触面145能够分别焊接于主平面122。在软连接件14焊接于主平面122后,弯折端142位于与第一侧面121相对的导电夹12的一侧。第一散热件191能够固定于第一侧面121,两个第二散热件192能够固定于两个第二侧面123、125。

由于软连接件14的两个接触面145直接焊接于导电夹12的主平面122,消除了接触面145与主平面122之间的间隙,减小了软连接件14与导电夹12的之间的电阻,可减小大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热量。且软连接件14和导电夹12构成的整体与其他设备导电连通时产生的热量会大量集中在软连接件14和导电夹12上,而通过在导电夹12相邻的侧面上直接设置上述第一散热件191和第二散热件192,可快速将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图1中为了方便起见,未示出第一散热件191和第二散热件192。

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二散热件192能够分别固定于导电夹12上与第一侧面相邻的两个第二侧面123、125。两个第二散热件192可增强散热效果,但是根据设计需要的不同,第二散热件192的设置数量和位置也可以不同,例如也可以仅设置一个第二散热件192,该第二散热件192固定于导电夹12上与第一侧面121相邻的一个第二侧面上,如第二侧面123,当然并不局限于此。

图5是图4所示的A向的局部示意图。在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导电夹12用于固定两个第二散热件192的第二侧面123、125分别具有一个横截面为梯形的第二凹槽127,且第二散热件192具有与第二凹槽127配合的一个横截面为梯形的凸台193。采用该设计后,可以更容易地使第二散热件192固定于导电夹12,并增大了导热面积,有助于快速散热。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极柱还包括一个下出线座18。下出线座18在极柱100的周向的一侧穿设于下容腔41的壳壁。

其中,下出线座18连接于软连接件14的弯折端142,两个接触面145分别焊接于主平面122,第一散热件191固定于与弯折端142相对的导电夹12的第一侧面121,第二散热件192固定于与导电夹12的第一侧面相邻的第二侧面(请同时参见图4),且动导电杆162穿设于开口端144和导电夹12形成的通孔126。

在用于真空断路器的极柱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件191和第二散热件192分别具有数个散热片195,请参见图4,散热片195沿极柱的轴向Y延伸(请同时参见图1)。采用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散热片195散热。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真空断路器,其包括一个框架、一套操动机构、两个触臂、两个触头以及一个上述任意实施例的极柱,其中极柱和操动机构安装在框架上,触头中的一个通过触臂中的一个连接到极柱的上出线座,触头中的另一个通过触臂中的另一个连接到极柱的下出线座18。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