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机构及石墨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7847发布日期:2018-06-12 21:45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导电机构及石墨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片生产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导电机构及石墨舟。



背景技术:

石墨舟是一种使用寿命很长的工装夹具,而电极口对整个石墨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电极口200中的第一柱形槽220与电极杆接触的部分呈圆柱形,在长时间使用后,电极口200位置会因摩擦严重而使电极口200的内径增大,从而导致电极杆与电极口200接触不良,影响镀膜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导电机构,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电极口磨损影响镀膜效果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电机构包括:电极块和电极杆,电极块上开设有电极口,电极口用于与插入电极口的电极杆配合导电;电极杆与电极口通过弹性装置连接,弹性装置由导电材料制成;当电极杆插入电极口时,弹性装置变形包裹电极杆的插入端。

进一步地,弹性装置包括弹性束口装置,弹性束口装置设于电极口内;当电极杆插入电极口时,弹性束口装置被撑开并包裹电极杆的插入端。

进一步地,弹性束口装置包括锥形筒,锥形筒的内径沿电极口的延伸方向逐渐减小,锥形筒被撑开后与电极杆完整配合。

进一步地,锥形筒包括多个弧形叶片,多个弧形叶片的弧形面沿圆周方向依次分布形成锥形筒。

进一步地,每个弧形叶片的第一端位于与第一端相邻的弧形叶片的内侧,第二端位于与第二端相邻的弧形叶片的外侧。

进一步地,弧形叶片上设有与相邻弧形叶片配合的倾斜面,以方便锥形筒撑开和收缩。

进一步地,弹性束口装置还包括圆筒,圆筒与锥形筒沿电极口的延伸方向分布,且相互连接。

进一步地,圆筒的内径等于与其接触的锥形筒一端的内径。

进一步地,电极口包括沿电极口开口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的锥形槽、第一柱形槽和第二柱形槽,弹性束口装置设于第一柱形槽。

进一步地,圆筒的外径等于第一柱形槽的内径。

进一步地,弹性装置包括弹性组件,弹性组件设于电极杆的插入端;当电极杆插入电极口时,弹性组件收缩并包裹电极杆的插入端。

进一步地,弹性组件包括锥形套和金属中心杆,金属中心杆穿过锥形套的中心并与锥形套连接,锥形套通过金属中心杆连接于电极杆的插入端;沿电极杆的插入方向,锥形套的外径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锥形套包括多个金属弹片,多个金属弹片沿金属中心杆的圆周方向分布形成锥形套。

进一步地,金属中心杆与电极杆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弹性装置包括弹性束口装置和弹性组件,弹性束口装置设于电极口内,弹性组件设于电极杆的插入端,电极杆插入电极口时,弹性组件与弹性束口装置弹性配合。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石墨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电极口磨损影响镀膜效果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石墨舟包括上述的导电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电机构包括:电极块和电极杆,电极块上开设有电极口,电极口用于与插入电极口的电极杆配合导电;电极杆与电极口通过弹性装置连接,弹性装置由导电材料制成;当电极杆插入电极口时,弹性装置变形包裹电极杆的插入端。在将电极杆插入电极口时,弹性装置变形并将电极杆包裹,电极杆通过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弹性装置将电能传递至电极块;将电极杆从电极口中取出后,弹性装置恢复原形。与现有技术中呈圆柱形的电极口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电机构中的弹性装置与电极杆接触,防止电极口磨损后,电极杆与导电机构接触不良而影响镀膜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极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电机构中电极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电机构中弹性束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电机构中弹性束口装置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电机构中弹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电机构中电极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电极块;110-电极杆;111-锥台;200-电极口;210-锥形槽;220-第一柱形槽;230-第二柱形槽;300-弹性束口装置;310-锥形筒;311-弧形叶片;320-圆筒;400-弹性组件;410-锥形套;411-金属弹片;420-金属中心杆;430-接触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电机构包括:电极块100和电极杆110,电极块100上开设有电极口200,电极口200用于与插入电极口200的电极杆110配合导电;电极杆110与电极口200通过弹性装置连接,弹性装置由导电材料制成;当电极杆110插入电极口200时,弹性装置变形包裹电极杆110的插入端。

具体的,弹性装置由石墨制成。

进一步地,弹性装置包括弹性束口装置300,弹性束口装置300设于电极口200内;当电极杆110插入电极口200时,弹性束口装置300被撑开并包裹电极杆110的插入端。

在将电极杆110插入电极口200时,弹性束口装置300被撑开并包裹于电极杆110的插入端,同时将电极杆110夹紧,电极杆110通过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弹性束口装置300将电能传递至电极块100;将电极杆110从弹性束口装置300中取出后,弹性束口装置300重新收缩。

进一步地,弹性束口装置300包括锥形筒310,锥形筒310的内径沿电极口200的延伸方向逐渐减小,锥形筒310被撑开后与电极杆110完整配合。

如图2和图3所示,锥形筒310的上端的外径大于其下端的外径,锥形筒310的上端与电极口200的内壁接触;当电极杆110穿过锥形筒310时,锥形筒310的下端被撑开,锥形筒310形成与电极杆110配合的圆环,锥形筒310对电极杆110产生夹紧力,同时,锥形筒310的外壁与电极口200的内壁接触,实现电极杆110与电极口200结构的连接。

进一步地,锥形筒310包括多个弧形叶片311,多个弧形叶片311的弧形面沿圆周方向依次分布形成锥形筒310。

弧形叶片311的数量可为两个、三个或四个等,在本实施例中,弧形叶片31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弧形叶片311可拼接为完整的圆环;如图4所示,三个弧形叶片311的弧形面绕锥形筒310的轴线均匀分布,相邻的弧形叶片311部分重叠,并且,重叠面积自锥形筒310的上端至锥形筒310的下端逐渐增大,以形成锥形筒310。

在电极杆110插入锥形筒310的过程中,三个弧形叶片311逐渐分离,最后形成与电极杆110配合的圆环,并在其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对电极杆110产生夹紧力,使锥形筒310与电极杆110充分接触;取出电极杆110后,三个弧形叶片311重新重叠。

进一步地,每个弧形叶片311的第一端位于与第一端相邻的弧形叶片311的内侧,第二端位于与第二端相邻的弧形叶片311的外侧。

如图4所示,每个弧形叶片311与另外两个弧形叶片311重叠,弧形叶片311的一端位于与其重叠的一个弧形叶片311靠近锥形筒310轴线的一侧,另一端位于与其重叠的另一弧形叶片311的远离锥形筒310轴线的一侧,多个弧形叶片311按上述方式重叠,在电极杆110插入弹性束口装置300时,多个弧形叶片311的运动方式相同,使锥形筒310更易被撑开。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弧形叶片311的两端可均位于与其重叠的两个弧形叶片311的靠近锥形筒310轴线的一侧,或者,弧形叶片311的两端均位于与其重叠的两个弧形叶片311的远离锥形筒310轴线的一侧。

进一步地,弧形叶片311上设有与相邻弧形叶片311配合的倾斜面,以方便锥形筒310撑开和收缩。

弧形叶片31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面设有倾斜面,弧形叶片311的远离锥形筒310轴线的端部上的倾斜面自弧形叶片311的内壁至弧形叶片311的外壁向远离弧形叶片311中心的方向倾斜,弧形叶片311的靠近锥形筒310轴线的端部上的倾斜面自弧形叶片311的内壁至弧形叶片311的外壁向靠近弧形叶片311中心的方向倾斜。具体的,如图4所示,当弧形叶片311按图4所示的首尾重叠的方式分布时,在两个重叠的弧形叶片311中,位于外侧的弧形叶片311上的倾斜面自弧形叶片311的内壁至弧形叶片311的外壁向远离弧形叶片311中心的方向倾斜,位于内层的弧形叶片311上的倾斜面,自弧形叶片311的内壁至弧形叶片311的外壁向靠近弧形叶片311中心的方向倾斜。

在锥形筒310被撑开或收缩过程中,相邻弧形叶片311上的倾斜面配合,便于锥形筒310的撑开和收缩。

进一步地,弹性束口装置300还包括圆筒320,圆筒320与锥形筒310沿电极口200的延伸方向分布,且相互连接。

如图3所示,圆筒320呈环状,圆筒320的轴线与锥形筒310的轴线重合,弧形叶片311的上端与圆筒320的下端连接,圆筒320的内径与锥形筒310的上端的内径相等,锥形筒310的下端的内径小于圆筒320的内径。

电极杆110穿过弹性束口装置300时,电极杆110先穿过圆筒320,电极杆110的外壁与圆筒320的内壁接触,电极杆110继续向锥形筒310的远离圆筒320的一端运动,圆筒320对电极杆110起到导向作用。

进一步地,圆筒320与弧形叶片311为一体结构。

多个弧形叶片311的弧形面沿圆筒320的下端面的周向分布,弧形叶片311的上端与圆筒320一体连接,下端与相邻的弧形叶片311重叠;弹性束口装置300可由石墨制成,通过切割打磨技术加工出弹性束口装置300。

进一步地,圆筒320的内径等于与其接触的锥形筒310一端的内径。

如图2所示,圆筒320与锥形筒310的上端连接,圆筒320的轴线与锥形筒310的轴线重合,圆筒320的内径等于与其接触的锥形筒310一端的内径,且均等于插入的电极杆110的直径。电极杆110穿过弹性束口装置300时,通过圆筒320进入锥形筒310,锥形筒310的下端被撑开,圆筒320与锥形筒310共同组成与电极杆110配合的圆环。

进一步地,电极口200包括沿电极口200开口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的锥形槽210、第一柱形槽220和第二柱形槽230,弹性束口装置300设于第一柱形槽220。

如图2所示,锥形槽210、第一柱形槽220和第二柱形槽230从上向下依次设置,并且相互连通,锥形槽210的轴线、第一柱形槽220的轴线和第二柱形槽230的轴线相互重合;锥形槽210的上端的内径大于其下端的内径,锥形槽210的下端的内径等于第一柱形槽220的内径,第一柱形槽220的内径大于第二柱形槽230的内径;第一柱形槽220的长度等于弹性束口装置300中圆筒320与锥形筒310的长度和;弹性束口装置300位于第一柱形槽220内,锥形筒310直径较大的一端靠近锥形槽210。

将电极杆110插入电极口200结构时,电极杆110通过锥形槽210进入电极口200,锥形槽210的设置方便电极杆110进入电极口200,电极杆110进入圆筒320与圆筒320的内壁接触,圆筒320对电极杆110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电极杆110运动至第一柱形槽220的底部时,将锥形筒310撑开,锥形筒310的外壁与第一柱形槽220的内壁接触,实现电极杆110与电极口200结构的连接。

进一步地,圆筒320的外径等于第一柱形槽220的内径。

如图2所示,圆筒320的上端面与第一柱形槽220的上端平齐,使圆筒320的外径等于第一柱形槽220的内径,弹性束口装置300安装于第一柱形槽220后,圆筒320的外壁与第一柱形槽220的内壁接触,对弹性束口装置300起到固定作用。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电极口200的尺寸如下:

电极口200中锥形槽210上端的内径范围为31.2mm-33.2mm,锥形槽210的高度为9.5mm,锥形槽210下端的内径与第一柱形槽220的内径相等,均在10.5mm-12.5mm之间,第一柱形槽220的高为30.5mm,第二柱形槽230的内径为3mm,高度为2.0mm。

弹性束口装置300的尺寸如下:

弹性束口装置300中圆筒320的内径为6.5mm,壁厚在2mm-3mm之间,高度范围为10mm-15mm;锥形筒310上端的内径为6.5mm,下端内径约为3mm,壁厚在2mm-3mm之间,高度范围为15.5mm-20.5mm,锥形筒310的壁厚与圆筒320的壁厚相等。

进一步地,弹性装置包括弹性组件400,弹性组件400设于电极杆110的插入端;当电极杆110插入电极口200时,弹性组件400收缩并包裹电极杆110的插入端。

当电极杆110与弹性组件400插入电极口200时,弹性组件400收缩并将电极杆110的插入端包裹,弹性件的外壁与电极口200的内壁接触,电极杆110通过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弹性组件400将电能传递至电极块100;将电极杆110和弹性组件400从电极口200中取出后,弹性组件400重新张开。

进一步地,弹性组件400包括锥形套410和金属中心杆420,金属中心杆420穿过锥形套410的中心并与锥形套410连接,锥形套410通过金属中心杆420连接于电极杆110的插入端;沿电极杆110的插入方向,锥形套410的外径逐渐减小。

如图5所示,锥形套410的左端的外径大于其右端的外径,锥形套410的右端部的内壁与金属中心杆420的外壁连接,金属中心杆420的左端与电极杆110连接,金属中心杆420为电极杆110的一部分,金属中心杆420的右端设有接触部430,锥形套410的右端面与接触部430的左端面接触。电极杆110带动金属中心杆420插入电极口200,锥形套410收缩将金属中心杆420包裹,同时,锥形套410的外壁与电极口200的内壁接触,电极杆110通过金属中心杆420和锥形套410将电能传递至电极块100。

进一步地,锥形套410包括多个金属弹片411,多个金属弹片411沿金属中心杆420的圆周方向分布形成锥形套410。

如图5所示,金属弹片411的数量可为三个、四个或者五个等,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弹片41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金属弹片411可拼接为完成的圆环;四个金属弹片411绕金属中心杆420的轴线均匀分布,相邻的金属弹片411之间留有间隙,并且,间隙的面积自锥形套410的右端至锥形套410的左端逐渐增大,以形成锥形套410。

金属中心杆420插入电极口200的过程中,在电极口200的作用下,四个金属弹片411的自由端向靠近金属中心杆420的方向移动,最后形成与金属中心杆420配合的圆环,金属弹片411的内壁与金属中心杆420接触,金属弹片411的外壁与电极口200的内壁接触,实现电极杆110与电极块100的连接,取出金属中心杆420后,四个金属弹片411恢复原形。

进一步地,金属中心杆420与电极杆110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

具体的,金属中心杆420图5所示的左端设有外螺纹,电极杆110图6所示的右端设有与金属中心杆420上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金属中心杆420与电极杆110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方便对电极杆110上的锥形筒310进行更换。

金属中心杆420的长度范围为30.5mm,金属中心杆420上外螺纹的长度范围为4mm-6mm,接触部430的长度范围为4.5mm-6.5mm,金属弹片411的长度范围为18mm-22mm,金属弹片411的厚度范围为0.8mm-1.2mm,锥形套410收缩后的内径为6.5mm;电极杆110上内螺纹的长度范围为4mm-6mm。

进一步地,电极杆110上设有锥台111,沿电极杆110的插入方向锥台111的外径逐渐减小,锥台111的轴线与电极杆110的轴线重合,金属中心杆420插入电极口200后,锥台111与电极口200的锥形槽210配合,收缩后的锥形筒310的左端面与锥台111的右端面接触。

进一步地,弹性装置包括弹性束口装置300和弹性组件400,弹性束口装置300设于电极口200内,弹性组件400设于电极杆110的插入端,电极杆110插入电极口200时,弹性组件400与弹性束口装置300弹性配合。

电极杆110插入电极口200时,电极杆110上的弹性组件400与电极口200内的弹性束口装置300配合,更好地起到连接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电机构包括:电极块100和电极杆110,电极块100上开设有电极口200,电极口200用于与插入电极口200的电极杆110配合导电;电极杆110与电极口200通过弹性装置连接,弹性装置由导电材料制成;当电极杆110插入电极口200时,弹性装置变形包裹电极杆110的插入端。在将电极杆110插入电极口200时,弹性装置变形并将电极杆110包裹,电极杆110通过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弹性装置将电能传递至电极块100;将电极杆110从电极口200中取出后,弹性装置恢复原形。与现有技术中呈圆柱形的电极口200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电机构中的弹性装置与电极杆110接触,防止电极口200磨损后,电极杆110与导电机构接触不良而影响镀膜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石墨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电极口200磨损影响镀膜效果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石墨舟包括上述的导电机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石墨舟中的导电机构包括:电极块100和电极杆110,电极块100上开设有电极口200,电极口200用于与插入电极口200的电极杆110配合导电;电极杆110与电极口200通过弹性装置连接,弹性装置由导电材料制成;当电极杆110插入电极口200时,弹性装置变形包裹电极杆110的插入端。在将电极杆110插入电极口200时,弹性装置变形并将电极杆110包裹,电极杆110通过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弹性装置将电能传递至电极块100;将电极杆110从电极口200中取出后,弹性装置恢复原形。与现有技术中呈圆柱形的电极口200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石墨舟中的弹性装置与电极杆110接触,防止电极口200磨损后,电极杆110与导电机构接触不良而影响镀膜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