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28070发布日期:2021-05-11 16:55阅读:65来源:国知局
线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例如适用作变压器等的线圈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具有抽出导线的一对引线部的端子座的线圈装置。但是,现有的线圈装置中存在如下课题:难以使多个端子以绝缘状态接近地配置,为了确保绝缘而难以实现节省空间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6543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实际状况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装置,其端子间的绝缘性优异,而且容易实现空间的节省。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装置,其具有:卷绕导线的线轴;连接所述导线的引线部的导电性的端子;和安装所述端子的绝缘性的端子座,该线圈装置中,所述端子具有:固定于所述端子座的固定部;与所述固定部一体地成形于从所述端子座沿着第一轴突出的前端位置的外部连接部;和导线连接部,其沿着所述第一轴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外部连接部之间的位置从所述端子座突出,与所述外部连接部一体地成形,夹着所述引线部地与其连接。

本发明的线圈装置中,沿着第一轴配置有端子的固定部和外部连接部,在它们之间形成有导线连接部。因此,即使在端子座配置多个端子,端子间的绝缘性也优异,而且能够节省空间。另外,也有助于线圈装置的小型化。

优选的是,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外部连接部在从所述端子座露出的连结部一体地连结,在所述连结部一体地成形所述导线连接部。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在端子座配置多个端子,端子间的绝缘性也优异,而且能够节省空间。另外,也有助于线圈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连结部作为基体板的一部分相连续地形成,所述导线连接部以能够夹着所述引线部的方式从所述连结部的侧缘折回弯曲而成形。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外部连接部具有从所述连结部以规定角度折弯而成形的插入片。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金属板等导电性板材通过加压加工等容易地成形端子。而且,即使在端子座配置多个端子,端子间的绝缘性也优异,而且能够节省空间。另外,也有助于线圈装置的小型化。

优选的是,所述插入片具有插入缘部,该插入缘部能够沿着与所述导线的卷绕轴平行的第三轴插入于外部基板。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端子向外部基板的连接变得极其容易。

本发明的线圈装置也可以还具有罩部件,在该罩部件形成有能够与所述插入片的与所述插入缘部相反的一侧的反插入缘部接触的抵接部。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罩部件承受将插入片插入外部电路的接收侧端子时的反作用力,端子向外部基板的连接变得更容易。另外,不会对端子作用过度的力。

也可以在所述连结部的前端部与所述插入片的折弯交叉部形成有缺口。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插入片的应变及变形,能够将插入片容易地插入外部基板的接收侧端子。

也可以是所述外部连接部和所述导线连接部在与所述第一轴交叉的第二轴上彼此错位。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将导线的引线部与导线连接部通过焊接或熔接等容易地连接。

也可以是所述端子座与所述线轴分体地构成,并安装于所述线轴的端子座连接部。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发生了端子座的规格变更时,只要将安装于线轴的端子座更换成与该规格对应的端子座即可,不需要从头开始重新制作线轴整体。因此,能够灵活地应对端子座的规格变更,能够提供设计的自由度高的线圈装置。

另外,可以分开地成形线轴和端子座,能够使用适于各自的材料以进行成形。例如,通过利用热传导性高的材料成形线轴,能够得到热传导性优异的线圈装置。另外,通过在构成线轴的材料中包含填料,能够得到强度优异的线轴,能够提高线圈装置的强度。另外,通过利用成形性优异的材料成形端子座,即使对于由复杂的形状构成的端子座,也能够提高尺寸精度,能够有助于线圈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在成形线轴时,不需要使用考虑了端子座规格的模具,能够使用与线轴的规格对应的模具。因此,与成形一体化了端子座的线轴时相比,能够使模具的结构简单,制造变得容易。

另外,也可以将端子座从与线轴的卷绕轴大致垂直的方向安装于线轴的端子座连接部。此时,容易相对于线轴以高精度定位设置于端子座的端子的高度位置,线圈装置的向与端子连接的外部端子的定位变得容易。

优选的是,在所述端子座连接部形成有用于供所述引线部通过的线轴槽,所述引线部穿过位于所述端子座与所述端子座连接部之间的所述线轴槽被抽出。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多个引线部彼此间的绝缘性。

优选的是,在所述端子座形成有引导槽,该引导槽将通过了所述线轴槽的所述引线部向所述导线连接部引导。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容易将引线部向导线连接部引导,引线部的连接变得容易。

也可以在所述端子座连接部具有与形成于所述端子座的卡合槽卡合的卡合片。通过将卡合片以嵌入式安装于卡合槽,端子座和线轴的接合作业变得容易,并且端子座的向线轴的定位也变得容易。另外,能够将端子座与端子座连接部牢固地连接。

也可以在所述端子座或所述端子座连接部安装有支承体,该支承体从下方保持所述端子的所述连结部并使其绝缘。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从端子座较长地突出的端子的支承得以稳定化。

优选的是,所述端子的所述固定部通过嵌入成形而固定于所述端子座。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在端子座配置多个端子,端子间的绝缘性也优异,而且容易实现空间的节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的立体图。

图2a是图1所示的线圈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b是图2a所示的端子金属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带图2a所示的端子座的线轴的立体图。

图4a是图2a所示的线轴、端子座、支承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4b是图4a所示的线轴和绝缘适配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c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图4b所示的线轴的立体图。

图5是带图2a所示的端子金属件的端子座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从另一角度仅观察图5所示的端子座的立体图。

图7是图1所示的线圈装置所具有的第一线圈部和第二线圈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

图1所示的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的一例的变压器10例如能够用于ev(electricvehicle:电动输送设备)、phv(plug-inhybridvehicle: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通勤车(车辆)用的车载用充电器、或家用或工业电气设备的电源电路、或计算机设备的电源电路等。如图2a所示,变压器10具有:线轴20、磁性芯(分割芯)40a、40b、端子座80。

此外,附图中,x轴、y轴和z轴彼此垂直,本实施方式中,x轴与线轴20的长度方向对应,y轴与分割一对分割芯42a、42a或一对分割芯42b、42b的分割线的方向大致一致。分割线的方向也可以沿着x轴。z轴与变压器10的高度(厚度)方向对应。本实施方式中,变压器10的z轴方向的下方成为变压器的设置面。

如图2a所示,线轴20具有线轴主体24和形成于线轴主体24的x轴方向的一端上部的端子座连接部22。此外,线轴20例如由pps、pet、pbt、lcp等塑料构成,但也可以利用其它的绝缘部件构成。优选线轴20由具有耐热性的材料构成。为了提高强度和热传导性,也可以向这些绝缘部件中填充玻璃等填料。

如图2a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磁性芯40a、40b可分离成分别具有相同形状的两个分割芯42a、42a和42b、42b。本实施方式中,各分割芯42a、42a和42b、42b全部为相同形状,在z-y截面具有截面e字形状,构成所谓的e形芯。配置于z轴方向的下部的另一对分割芯42b、42b在z-y截面也具有截面e字形状,构成所谓的e形芯。

配置于z轴方向的上侧的各分割芯42a具有: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基体部44a;和从基体部44a的y轴方向的两端在z轴方向上突出的一对中脚部46a和侧脚部48a。配置于z轴方向的下侧的各分割芯42b具有: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基体部44b;和从基体部44b的y轴方向的两端在z轴方向上突出的一对中脚部46b和侧脚部48b。

基体部44a、44b的外表面与形成于与线轴主体24的一端上部连接的端子座80的内侧面(线轴20的x轴方向的中心侧)的端子座突出部和形成于线轴主体24的另一端上部的突出片29的内侧面抵接,由此,能够防止磁性芯40a、40b在x轴方向或y轴方向上错位。

一对中脚部46a从z轴方向的上方插入线轴20的芯脚用贯通孔26的内部。同样,一对中脚部46b从z轴方向的下方插入线轴20的芯脚用贯通孔26的内部,在贯通孔26的内部,它们的前端与中脚部46a的前端接触、或以规定的间隙相对。

在构成贯通孔26的卷绕筒部28的内周面且在x轴方向的相对位置,分离用凸部27(参照图2a、图2b)沿着z轴方向形成。分离用凸部27介于中脚部42a、42a之间,并且介于中脚部42b、42b之间,这些中脚部42a、42a或中脚部42b、42b彼此在贯通孔26的内部构成为,以规定的间隙相对而不接触。规定的间隙能够通过分离用凸部27的y轴方向的厚度来调整。

中脚部42a、42a或中脚部42b、42b以在各自组合的状态下与贯通孔26的内周面形状一致的方式形成为在x轴方向上较长的椭圆柱形状,但其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根据贯通孔26的形状而变化。另外,侧脚部48a、48b具有与罩50的罩主体52的外周面形状对应的内侧凹曲面形状,其外表面具有与x-z平面平行的平面。本实施方式中,各分割芯42a、42b的材质可举出金属、铁氧体等软磁性材料,但没有特别限定。

罩50的罩主体52具有覆盖线轴主体24的外周的形状。在罩主体52的z轴方向的两端一体地成形有从罩主体52向线轴主体24向大致垂直方向折弯的卡止片54。

形成于罩主体52的z轴方向的两侧的一对卡止片54具有卡止突出片540。在卡止突出片540的大致中心部形成有孔540a。

卡止突出片540固定于图4a所示的台阶部25的台阶宽幅部250。更详细而言,当将卡止突出片540固定于台阶宽幅部250时,形成于台阶宽幅部250的突起250a嵌合于卡止突出片540的孔540a。由此,一对卡止片54以夹着线轴主体24的z轴方向的上下表面的方式安装,配置于在线轴主体24的上表面形成的台阶部25。

如图2a、图2b所示,在罩主体52的x轴方向的两端外表面分别一体地成形有在z轴方向上延伸的侧脚引导片56。图1所示的例子中,侧脚引导片56与基体部44a、44b的x轴方向外侧的外表面抵接,但也可以与侧脚部48a、48b的x轴方向外侧的外表面抵接。侧脚部48a、48b的内表面与位于一对侧脚引导片56之间的罩主体52的外表面接触,侧脚部48a、48b的x轴方向的移动被一对侧脚引导片56限制。

沿着x轴方向靠近端子座80的一个侧脚引导片56以比另一个侧脚引导片56大的方式成形,在如图1所示将罩50安装于线轴20时,配置于图7所示的第一导线37的一个第一引线部37a的附近。因此,靠近端子座80的一个侧脚引导片56确保第一导线37的一个第一引线部37a与芯40a、40b之间的绝缘距离(空间距离和沿面距离),并且发挥用于将第一引线部37a向z轴上方引导的作用。此外,罩50由与线轴20同样的塑料等绝缘部件构成。

在线轴主体24卷绕构成图7所示的第一线圈部35的第一导线37、构成第二线圈部36的第二导线38。

如图3、图4a和图4b所示,在线轴20的卷绕筒部28的z轴方向的两端,以向半径方向的外侧延伸的方式,与x-y平面大致平行地一体成形有端部隔壁凸缘31和32。在位于端部隔壁凸缘31和32的z轴方向之间的卷绕筒部28,图7所示的第一线圈部35和第二线圈部36配置于在z轴方向(卷绕轴的方向)上不同的位置。第一线圈部35卷绕有构成一次线圈或二次线圈中的任一者的第一导线37,第二线圈部36卷绕有构成一次线圈或二次线圈中的任一另一者的第二导线38。

本实施方式中,在位于第一线圈部35与第二线圈部36之间的卷绕筒部28(参照图3)的外周,形成有与x-y平面大致平行的绝缘隔壁凸缘30。在图7所示的第一线圈部35形成有将第一导线37的沿着卷绕轴(z轴)相邻的导线卷绕部分彼此间按各划分区域分离的卷绕隔壁凸缘33(参照图3)。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线圈部35同样,在图7所示的第二线圈部36也形成有将第二导线38的沿着卷绕轴(z轴)相邻的导线卷绕部分彼此间按各划分区域分离的卷绕隔壁凸缘34(参照图3)。如图4c所示,在各卷绕隔壁凸缘33和34分别形成有将相邻的各区域s1、s2彼此连接或将s1a、s2a彼此连接的至少一个连接槽33a、34a。

如图4c所示,连接槽33a、34a形成于卷绕隔壁凸缘33、34的、与x轴方向的配置有端子座连接部22的一侧沿着x轴相反的一侧。这些连接槽33a、34a分别在各隔壁凸缘33和34的周向的一部分、以到达卷绕筒部28的外周壁的深度形成。

如图4c所示,在由隔壁凸缘30、33、31在z轴方向上被分隔开的区域s1、s2中,卷绕图7所示的第一导线37,能够按各区域s1、s2使导线卷绕部分彼此分离。本实施方式中,各区域s1、s2中的沿着z轴的区域宽度设定成仅一条导线37可进入的宽度。但是,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区域宽度设定成两条以上的导线37可进入的宽度。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区域宽度全部相同,但也可以稍有不同。

图7所示的第二线圈部36中,也与第一线圈部35同样,在由图4c所示的隔壁凸缘30、34、32在z轴方向上被分隔开的区域s1a、s2a中,卷绕图7所示的第二导线38,能够按各区域s1a、s2a使导线卷绕部分彼此分离。本实施方式中,各区域s1a、s2a中的沿着z轴的区域宽度设定成仅一条导线38可进入的宽度。此外,可以使区域宽度与导线38的线径配合、与区域宽度相同。

另外,图4c所示的隔壁凸缘30~34的径向宽度设定成一条(1层以上)以上的导线37或38可进入的高度,本实施方式中,优选设定成能够卷绕2~10层的导线的径向宽度。优选各隔壁凸缘30~34的径向宽度全部相同,但也可以不同。

如图4a所示,在端子座连接部22安装与线轴20分体地构成的端子座80。图7所示的第一导线37的第一引线部37a、37b和第二导线38的第二引线部38a、38b被抽出并固定于端子座80。端子座连接部22的y轴方向宽度和x轴方向宽度根据端子座80的底面的y轴方向宽度和x轴方向宽度等决定。

如图4a所示,在线轴20的x轴方向的跟前侧设置有端子座连接部22,在与端子座连接部22在x轴方向上相反的一侧的线轴主体24形成有突出片29。突出片29具有与yz平面大致平行的面,从线轴主体24的上表面向z轴的上方突出。突出片限制图1所示的磁性芯40a的x轴方向的移动。

一体成形于线轴20的端子座连接部22具有: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基体部22a、相对于该基体部22a大致垂直地向z轴的上方向立起的绝缘壁22b。绝缘壁22b与z-y平面平行地形成,确保端子(例如端子金属件)60a~60d和图2a所示的磁性芯40a的绝缘。另外,如图4a所示,基体部22a与x-y平面平行地形成,用于安装端子座80。

在基体部22a,为了将图7所示的导线37、38的引线部37a、37b、38a、38b向端子座80的端子60a~60d引导,如图4a所示,4个线轴侧缺口(线轴槽)23a~23d分别沿着y轴间断地(在y轴方向上间隔性地)向x轴方向凹陷地形成。另外,在基体部22a的沿着y轴的两端分别形成有z轴方向的壁厚比中央薄的卡合片22c。各卡合片22c可插入在图6所示的端子座80的背侧且在y轴方向的两端下方形成的卡合槽84b、86b并嵌合。

如图5所示,端子座80具有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杆部件82,在杆部件82的y轴方向的两端,分别一体化有端块84和86。如图6所示,卡合钩84a、86a与卡合槽84b、86b一起形成于端块84、86的z轴方向的下部。

如图6所示,在杆部件82的x轴方向的背面,引导缺口82a~82d以沿着y轴方向间断地向x轴方向凹陷的方式形成。这些引导缺口82a~82d形成为,与图4a所示的线轴侧缺口(线轴槽)23a~23d的y轴方向的位置对应,并与这些缺口相对。这些引导缺口82a~82d也与分别形成于端子座80的z轴方向的上表面的上表面侧缺口连通。

此外,如图4b所示,仅在线轴槽23b,沿着线轴槽23b的凹缘形成有与包含x轴和y轴的平面平行的狭缝槽23b1。在狭缝槽23b1插入绝缘适配器70的平板状的上表面部72,使绝缘适配器70安装于端子座连接部22。绝缘适配器70在图7所示的第二导线38安装于图4b所示的线轴20后,安装于线轴20的端子座连接部22。

图4a所示的端子座80的引导缺口82b在端子座80连接于端子座连接部22的状态下,与安装于线轴侧缺口23b的图4b所示的绝缘适配器70的引导槽76连通,在该部分穿过第一引线部37b。

如图4b所示,绝缘适配器70具有:弯曲的板状的侧面部71、形成于侧面部71的z轴方向的上部的板状的上表面部72、形成于侧面部71的z轴方向的下部的板状的底面部73。在侧面部71的弯曲外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在z轴方向上延伸的引导槽76。图7所示的第一导线37的另一引线部37b在z轴方向上穿过引导槽76。

图4b所示的绝缘适配器70在图4a所示的端子座80连接于端子座连接部22之前,安装于线轴20。图4b所示的绝缘适配器70安装于端子座连接部22之前,图4a所示的引线部37a、38b、38a分别穿过线轴侧缺口23a、23c、23d。仅引线部37b未穿过线轴侧缺口23b。在图4b所示的绝缘适配器70安装于端子座连接部22后,仅引线部37b穿过绝缘适配器70的引导槽76。

然后,通过向端子座连接部22安装端子座80,图4a所示的引线部37a、38b、38a分别夹于缺口23a、23c、23d与缺口82a、82c、82d之间。另外,引线部37b夹于安装于缺口23b的绝缘适配器70的引导槽76与端子座80的缺口82b之间。

如图5所示,在形成于杆部件82的相邻的缺口82a~82d的z轴方向附近,分别沿着y轴方向间隔性地形成有端子安装部83a~83d。在这些端子安装部83a~83d安装端子60a~60d。端子60a和端子60b分别具有相同的形状,端子60c和端子60d分别具有相同的形状。

如图2b所示,端子60a和端子60b分别具有平板状的基体板62α。在基体板62α的x轴方向的一端,作为基体板62α的一部分形成有固定部64α,在基体板62α的另一端,作为基体板62α的一部分形成有连结部66α。在靠近固定部64α的连结部66α的一侧缘,在y轴方向上突出并折回而形成的作为导线连接部的引线连接部68α与连结部66α一体地折弯而形成。

另外,在远离固定部64α的连结部66α的另一侧缘形成有在x轴方向上与引线连接部68α错位且从连结部66α的平面以规定角度折弯而一体地形成的作为插入片的外部连接部69。作为插入片的外部连接部69也与基体板62α一样为平板形状,本实施方式中,以折弯成彼此呈大致直角的方式形成。与基体板62α的x轴方向的端部相比,平板状的外部连接部69进一步在x轴方向上延伸,在外部连接部69的z轴方向的下端缘部具有可插入于省略图示的外部电路基板的接收侧端子的插入缘部69a。

在平板状的外部连接部69的在z轴方向上与插入缘部69a相反的一侧,优选与插入缘部63a大致平行地形成有反插入缘部69b。反插入缘部69b能够与形成于图1所示的作为绝缘性的罩部件的端子罩100的背面的突起状(或凹状)的抵接部102抵接。

如图2b所示,在连结部66α的x轴方向的前端部与作为插入片的外部连接部69的反插入缘部69b的折弯交叉部形成有缺口67。通过设置缺口67,作为插入片的外部连接部69相对于基体板62α的折弯加工变得容易,并且容易将它们的角度保持成规定角度,而且,插入片不易产生弯曲等,容易插入于未图示的电路基板的接收侧金属件。

如图3所示,在图2b所示的引线连接部68α铆接各引线部37a、37b,通过热压接等进行连接。或者,也可以通过铆接以外的其它连接方式连接。作为其它的连接方式,能够示例:钎焊、焊接、电阻焊接、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铆接固定、热压接、热熔接等。

如图2b所示,端子60c和端子60d分别具有平板状的基体板62β。在基体板62β的x轴方向的一端,作为基体板62β的一部分形成有固定部64β,在基体板62β的另一端,作为基体板62β的一部分形成有连结部66β。在靠近固定部64β的连结部66β的一侧缘,在y轴方向上突出并折回而形成的作为导线连接部的引线连接部68β与连结部66β一体地折弯而形成。

另外,在远离固定部64β的连结部66β的同样的侧缘形成有在x轴方向上与引线连接部68β错位且从连结部66β的平面以规定角度折弯而一体地形成的作为插入片的外部连接部69。作为插入片的外部连接部69也与基体板62β一样为平板形状,本实施方式中,以折弯成彼此呈大致直角的方式形成。与基体板62β的x轴方向的端部相比,平板状的外部连接部69进一步在x轴方向上延伸,在外部连接部69的z轴方向的下端缘部具有能够插入于省略图示的外部电路基板的接收侧端子的插入缘部69a。

在平板状的外部连接部69的在z轴方向上与插入缘部69a相反的一侧,优选与插入缘部63a大致平行地形成有反插入缘部69b。反插入缘部69b能够与形成于图1所示的作为绝缘性的罩部件的端子罩100的背面的突起状(或凹状)的抵接部102抵接。

如图2b所示,在连结部66β的x轴方向的前端部与作为插入片的外部连接部69的反插入缘部69b的折弯交叉部形成有缺口67。通过设置缺口67,作为插入片的外部连接部69相对于基体板62β的折弯加工变得容易,并且容易将它们的角度保持成规定角度,而且插入片不易产生弯曲等,容易插入于未图示的电路基板的接收侧金属件。

如图3所示,在图2b所示的引线连接部68β,通过与引线连接部68α同样的连接方式连接着各引线部38b、38a。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端子60a、60b的外部连接部69和端子60c、60d的外部连接部69具有相同的大小和形状,但也可以相互不同。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端子60a、60b的引线连接部68α和端子60c、60d的引线连接部68β具有稍微不同的形状。这是由于,与这些引线连接部68α和68β连接的引线部37a、37b、38a、38b的粗细等不同。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端子60a、60b的基体板62α和端子60c、60d的基体板62β具有稍微不同的形状。另外,外部连接片69相对于端子60a、60b的基体板62α的折弯方向和外部连接部69相对于端子60c、60d的基体板62β的折弯方向彼此相反。其原因是,为了使得例如如图3所示,各端子60a~60d的外部连接部69的y轴方向的间隔大致均等,而且,容易确保与各端子60a~60d连接的引线部37a、37b、38a、38b间的绝缘等。

如图4a和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线37的一对第一引线部37a、37b中、一个第一引线部37a向端子座80的一侧的y轴方向第一端部附近抽出,向第一端侧端子60a立起。

第一引线部37a从图3所示的区域s1(卷绕筒部28的外周中、沿着z轴最远离端子座80的位置)抽出至端子座80的一侧的y轴方向第一端部附近。第一引线部37a的一端与第一端侧端子60a连接。

另外,一对第一引线部37a、37b中、另一个第一引线部37b向位于端子座80的第一端侧端子60a与第二端侧端子60d之间的第一内侧端子60b立起。第一引线部37b从图3所示的区域s2起,在比第一引线部37a靠端子座80的y轴方向的中央附近向与卷绕轴平行的方向立起。第一引线部37b的一端与第一内侧端子60b连接。

另外,第二导线38的一对第二引线部38a、38b中、一个第二引线部38a向端子座80的另一侧的y轴方向第二端部附近抽出,向第二端部附近的第二端侧端子60d立起并被连接。第二引线部38a从图3所示的区域s1a立起。

另外,一对第二引线部38a、38b中、另一个第二引线部38b向位于端子座80的第一内侧端子60b与第二端侧端子60d之间的第二内侧端子60c立起。该第二引线部38b从图3所示的区域s2a(卷绕筒部28的外周中、沿着z轴最靠近端子座80的位置)抽出,与第二内侧端子60c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形成于图4c所示的卷绕隔壁凸缘34的x轴另一侧的连接槽34a,图7所示的第二导线38在图4c所示的卷绕筒部28进行α绕线。另外,利用形成于图4c所示的卷绕隔壁凸缘33的x轴另一侧的连接槽33a,图7所示的第一导线37在卷绕筒部28进行α绕线。此外,第一导线37和第二导线38的卷绕方法不限定于α绕线,也可以是普通绕线。

变压器10的制造中,首先准备:线轴20、第一导线37、第二导线38、罩50、磁性芯(分割芯)40a、40b、与线轴20分体地构成的端子座80。在端子座80中嵌入成形(或粘接):第一端侧端子60a、第一内侧端子60b、第二端侧端子60c、第二内侧端子60d。

本实施方式中,图2b所示的各端子60a~60d的固定部64α和64β分别在图5所示的端子座80的各端子安装部83a、83b、83c、83d的位置,通过嵌入成形而埋入并固定于构成端子座80的树脂的内部。各端子60a~60d的固定部64α和64β以外的部分从端子座80的x轴方向的外表面露出,在x轴方向上突出地形成。

接着,在图4b所示的线轴20的外周形成图7所示的第一线圈部35和第二线圈部36。此外,图7所示的第一线圈部35和第二线圈部36的形成也可以使用自动绕线机进行。另外,导线37和38可以以单线构成,或者也可以以绞线构成,优选以绝缘包覆导线构成。第二导线38可以与第一导线37相同,但也可以不同。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线37的外径比第二导线38的外径大,例如优选为

如图4a所示,一个第一引线部37a穿过线轴侧缺口23a,第二引线部38a、38b分别穿过线轴侧缺口23d、23c。另一个引线部37b不直接穿过线轴侧缺口23b,在缺口23b安装图4b所示的绝缘适配器70后,穿过适配器70的沿着z轴的引导槽76。

接着,将图4a所示的卡合片22c从x轴方向插入由图6所示的端子座80的卡合钩84a、86a形成的卡合槽84b、86b,将端子座80安装于端子座连接部22。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粘接剂。

接着,如图3所示,将各引线部37a~37d分别与端子60a~60d的引线连接部68α和68β连接。然后,将图2a所示的一对罩50安装于线轴20。然后,将在x轴方向上分离的一对分割芯42a、42a的中脚部46a和在x轴方向上分离的一对分割芯42b、42b的中脚部46b从芯脚用贯通孔26的x轴方向的两侧插入。

接着,根据需要,利用图1所示的端子罩(罩部件)100覆盖安装于线轴20的端子座80的z轴方向的上部。另外,根据需要,将变压器10的下部(比端子60a~60d靠下侧的部位)收纳于上端开口的壳体(图示略),向壳体内注入浇注树脂。作为浇注树脂,包括注入后软质的硅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等,浇注树脂的纵向弹性模量优选为0.1~100mpa。

图1所示的散热片110具有将从变压器10的内部传递至磁性芯40a的上部的热量向例如浇注树脂传递的功能,利用传热性优异的铝、铜等构成。散热片110并非必须设置,但从提高散热性的观点来看,优选设置。

本实施方式的变压器10中,端子座80与线轴20分体地构成,并安装于线轴20。因此,在产生了端子座80的规格变更的情况下,只要将安装于线轴20的端子座80更换成与其规格对应的端子座即可,不需要从头开始重新制作线轴20整体。因此,能够灵活地应对端子座80的规格变更,能够提供设计的自由度高的变压器10。

另外,能够分体地成形线轴20和端子座80,能够利用适于各自的材料进行成形。例如,通过利用热传导性高的材料成形线轴20,能够得到热传导性优异的变压器10。另外,通过使构成线轴20的材料中包含填料,能够得到强度优异的线轴20,能够提高变压器10的强度。另外,通过利用成形性优异的材料成形端子座80,即使对于由复杂的形状构成的端子座80,也能够提高尺寸精度,能够有助于变压器10的小型化。

另外,在成形线轴20时,不需要使用考虑了端子座80的规格的模具,能够使用与线轴20的规格对应的模具。因此,与成形一体化端子座80的线轴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模具的结构简单,制造变得容易。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线轴20具有可与端子座80连接的端子座连接部22。因为采用这种结构,所以能够经由端子座连接部22将端子座80容易地安装于线轴20。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a所示,端子座连接部22仅形成于线轴20的x轴一侧,因此,图6所示的端子座80也一样,仅配置于线轴20的x轴一侧。因此,与端子座80形成于线轴20的x轴两侧的现有的变压器相比,能够实现小型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端子座80配置于线轴20的x轴一侧,且具有y轴方向上较长的形状。即,端子座80的y轴方向的两端向位于椭圆形状的线轴主体24的外侧的死区(椭圆所内切的四角空间的角部)突出。这样,通过有效利用变压器10的死区地配置端子座80,能够有助于变压器10的小型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端子座80从与线轴20的卷绕轴(z轴)大致垂直的方向(x轴方向)安装于线轴20的端子座连接部22。因此,容易相对于线轴20高精度地定位设置于端子座80的端子60a~60d的引线连接部68α和外部连接部69的高度位置,引线部37a、37b、38a、38b的连接变得容易。另外,变压器10的端子60a~60d的向与外部连接部69连接的外部端子的定位变得容易。

另外,如图3所示,各个端子60a~60d的引线连接部68α和68β在y轴方向上大致等间隔地从端子座80向x轴的外侧水平地突出,因此,端子60a~60d和引线部37a、37b、38a、38b的连接容易。另外,与引线连接部68α和68β相比,各端子60a~60d的各外部连接部69在y轴方向上大致等间隔地向x轴方向的外侧进一步突出地配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图7所示的第一导线37的一个第一引线部37a向图3所示的端子座80的y轴方向的一侧的端部附近被抽出,第二导线38的一个第二引线部38a向端子座80的另一侧的端部附近被抽出。第一导线37的另一个第一引线部37b和第二导线38的另一个第二引线部38b从端子座80的y轴方向的中央以彼此位于相反侧的方式被抽出,彼此间由图4b所示的绝缘适配器70绝缘。即,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线37的另一个第一引线部37b和第二导线38的另一个第二引线部38b配置于绝缘适配器70的外侧和内侧而绝缘。

由于采用这种结构,能够使第一引线部37a以在端子座80的一侧的端部附近抽出至充分的距离的状态,向端子座80的一侧的端部附近的端子60a立起,立起时,第一引线部37a不易产生松弛、弯曲。因此,能够向端子座80的一侧的端部附近的端子60a紧凑地立起第一引线部37a,能够实现变压器10的小型化。此外,第二引线部38a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通过将第一导线37的另一个第一引线部37b和第二导线38的另一个第二引线部38b利用绝缘适配器70绝缘,能够在各引线部37b、38b间防止短路不良的产生。另外,能够充分确保第一引线部37b与第二引线部38b之间的空间距离,能够使第一引线部37b与第二引线部38b之间的绝缘良好。

另外,第一导线37的另一个第一引线部37b和第二导线38的另一个第二引线部38b配置于绝缘适配器70(侧面部71)的外侧和内侧。通过采用这种结构,第一导线37的另一个第一引线部37b和第二导线38的另一个第二引线部38b利用绝缘适配器70隔离,能够有效地实现第一引线部37b与第二引线部38b之间的绝缘。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引线部37a卡止于延长凸缘部331,能够有效地防止第一引线部37a错位,并且在将第一引线部37a立起于端子座连接部22时,容易立起。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线37和第二导线38在卷绕筒部28进行α绕线。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实现变压器10的薄型化,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变压器10的泄漏特性的调整。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变压器10中,如图2b所示,沿着x轴配置有端子60a~60d的固定部64α、64β和外部连接部69,在它们之间形成有导线连接部68α、68β。因此,如图3所示,即使在端子座80配置多个端子60a~60d,相邻的端子60a~60d间的绝缘性也优异,而且能够实现节省空间。另外,也有助于图1所示的变压器10的小型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各端子60a~60d的外部连接部69具有从作为基体板62α、62β的一部分的连结部66α、66β以规定角度(90度)折弯而成形的插入片。作为各个插入片的外部连接部69具有能够沿着z轴插入于外部电路基板(图示省略)的插入缘部69a。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金属板等导电性板材通过加压加工等容易地成形端子60a~60d。而且,即使在端子座80配置多个端子60a~60d,端子60a~60d间的绝缘性也优异,而且能够节省空间。另外,也有助于变压器10的小型化。

另外,端子60a~60d向外部电路基板的连接变得极其容易。

另外,如图1所示,通过变压器10具有形成有可与插入片的与插入缘部69a相反的一侧的反插入缘部69b接触的抵接部102的端子罩100,端子罩100承受将作为插入片的各外部连接部69插入外部电路基板的接收侧端子(图示省略)时的反作用力,端子60a~60d向外部电路基板的连接变得更容易。而且不会对各端子60a~60d作用过度的力。

而且,如图2b所示,各端子60a~60d中,在连结部66α、66β的前端部与外部连接部69的折弯交叉部形成有缺口67。通过采用这样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作为插入片的外部连接部69的应变和变形,将外部连接部69容易地插入外部电路基板的接收侧端子。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在各端子60a~60d,外部连接部69和引线连接部68α或68β也可以沿着y轴相互错位。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将导线的引线部37a、37b、38a或38b通过焊接或熔接等容易地连接于引线连接部68α或68β。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a所示,在端子座连接部22形成有用于使引线部37a、37b、38a、38b分别通过的线轴侧缺口23a~23d。穿过位于端子座80与端子座连接部22之间的线轴侧缺口23a~23d,分别抽出引线部37a、37b、38a、38b。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多个引线部37a、37b、38a、38b彼此间的绝缘性。

另外,在端子座80形成有将通过线轴侧缺口23a~23d的引线部37a、37b、38a、38b向引线连接部68α、68β引导的引导槽82a~82d。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容易将引线部37a、37b、38a、38b向引线连接部68α、68β分别引导,引线部37a、37b、38a、38b的连接变得容易。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a所示,在端子座连接部22的y轴方向的两侧具有与形成于图6所示的端子座80的卡合槽84b、86b卡合的卡合片22c。通过将卡合片22c以嵌入式安装于卡合槽84b、86b,端子座80和线轴20的接合作业变得容易,并且端子座80的向线轴20的定位也变得容易。另外,能够将端子座80牢固地连接于端子座连接部22。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a所示,也可以在端子座80或端子座连接部22安装将端子90a~90d的连结部62α和62β和引线连接部68α和68β从z轴方向的下方保持且进行绝缘的绝缘性的支承体90。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从端子座80较长地突出的端子60a~60d的支承稳定化。

此外,也可以在支承体90的z轴方向的底面,沿着y轴形成安装凹部92。在安装凹部92安装例如用于收纳浇注树脂的壳体的上端。此时,由端子座80和支承体90保持的各端子60a~60d的外部端子69在壳体的上部、从壳体的上端向x轴方向的外侧突出。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图2b所示的端子60a~60d的固定部64α和64β通过嵌入成形而固定于端子座80的端子安装部83a~83d。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在端子座80配置多个端子60a~60d,相邻的端子60a~60d间的绝缘性也优异,而且容易节省空间。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本发明对变压器的应用例,但本发明不仅适用于变压器,也能够适用于其它的线圈装置。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通过作为分割芯的e芯-e芯的组合来构成磁性芯,但通过e芯-i芯的组合,也可以组装磁性芯。

而且,第一线圈部35和第二线圈部36也可以沿线轴20的卷绕轴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反地排列,另外,第一引线部37a、37b和第二引线部38a、38b的配置也可以相反。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轴的x轴、作为第二轴的y轴、作为第三轴的z轴彼此大致垂直,但这些轴的角度不限于90度,也可以是其它的角度。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端子金属件60a~60d也可以通过嵌入成形以外的方式固定于端子座80。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端子座80与线轴20分体地成形,将端子座80从x轴方向安装于线轴20的端子座安装部22,但也可以将端子座80从z轴方向的上部安装于线轴20的端子座安装部22。或者,端子座20也可以与线轴20一体地成形。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将4个端子60a~60d安装于单一的端子座80,但例如也可以将一对端子60a、60b安装于一个端子座,将另一对端子60c、60d安装于另一个端子座,并将这些端子座分别安装于线轴20的x轴方向的两端。另外,也可以将线轴的内部结构设为双层筒的结构,例如与第一线圈部35的外侧绝缘地配置第二线圈部36,或与此相反地配置。

附图标记说明

10……变压器

20……线轴

22……端子座连接部

22a……基体部

22b……绝缘壁

22c……卡合片

22d……卡合槽

23a~23d……线轴侧缺口(线轴槽)

23b1……狭缝槽

24……线轴主体

25……台阶部

250……台阶宽幅部

250a……突起

26……芯脚用贯通孔

27……分离用凸部

28……卷绕筒部

29……突出片

30……绝缘隔壁凸缘

31、32……端部隔壁凸缘

33、34……卷绕隔壁凸缘

331……延长凸缘部

33a、34a……连接槽

35……第一线圈部

36……第二线圈部

37……第一导线

37a、37b……第一引线部

38……第二导线

38a、38b……第二引线部

40a、40b……磁性芯

42a、42b……分割芯

44a、44b……基体部

46a、46b……中脚部

48a、48b……侧脚部

50……罩

52……罩主体

54……卡止片

540……卡止突出片

540a……孔

56……侧脚引导片

60a~60d……端子

62α、62β……基体板

64α、64β……固定部

66α、66β……连结部

67……缺口

68α、68β……引线连接部(导线连接部)

69……外部连接部

69a……插入缘部

69b……反插入缘部

70……绝缘适配器

71……侧面部

72……上表面部

73……底面部

76……引导槽

80……端子座

82……杆部件

82a、82b、82c、82d……引导缺口(引导槽)

83a~83d……端子安装部

84、86……端块

84a、86a……卡合钩

84b、86b……卡合槽

88……卡合凸部

90……支承体

92……安装凹部

100……端子罩(罩部件)

102……抵接部

110……散热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