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85130发布日期:2020-11-03 23:48阅读:99来源:国知局
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电池组。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池组设计主要是通过支架固定电芯的方式构成。如此,当电池组受到机械外力(例如:碰撞、跌落等)作用时,电芯极易与支架发生碰撞,从而导致电芯受力破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池组,以解决电池组抗跌落性能差的问题。

一种电池组,包括电芯模组,所述电芯模组包括多个堆叠设置的电芯组件,所述电芯组件包括电芯及收容所述电芯的支架,所述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及包装膜,所述包装膜包括包装膜本体和顶封边,所述包装膜本体包覆所述电芯本体,所述包装膜本体包括顶面,所述顶封边由所述顶面延伸出,所述电芯组件还包括:

连接体,设于所述顶封边和所述支架之间。

可选地,所述包装膜本体还包括背对所述顶面的底面及连接于所述顶面和底面之间的周面,所述连接体还覆盖部分所述顶面或/和部分所述周面。

可选地,所述连接体为胶水。

可选地,所述电池组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相邻的两支架之间。

可选地,所述支架包括周壁,所述周壁包括两相对设置的侧壁、顶壁和底壁,两所述侧壁连接于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之间,相邻设置的支架的侧壁之间具有缝隙,所述密封件密封部分或全部的所述缝隙。

可选地,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分部,所述第一分部密封靠近所述顶壁一侧的部分所述缝隙。

可选地,所述密封件还包括第二分部,所述第二分部设置于相邻设置的支架的两侧壁上;所述第二分部和所述第一分部相互连接或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支架包括周壁,所述周壁包括两相对设置的侧壁、顶壁和底壁,两所述侧壁连接于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之间,所述电池组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二分部,所述第二分部设置于相邻设置的支架的两侧壁上。

可选地,所述电芯模组还包括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设置于相邻的两电芯组件之间。

可选地,所述电芯还包括粘接件,所述粘接件设置于所述包装膜本体和所述电芯本体之间。

综上所述,利用连接体将顶封边固定于支架,可有效增加电芯顶部的强度,从而避免出现因电芯晃动等状况所导致的顶封边破裂的现象。此外,通过连接体进一步覆盖部分所述顶面或/和部分所述周面可进一步提高所述顶封边部分的强度,进而提高所述电芯整体的机械强度及抗跌落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池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电池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图4a所示电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电芯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电池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池组100

电芯模组10

电芯组件11

电芯12

电芯本体121

包装膜122

包装膜本体1221

顶封边1222

顶面1223

底面1224

周面1225

第一表面1226

第二表面1227

粘接件123

极耳124

连接体13

支架14

周壁141

侧壁1411

顶壁1412

底壁1413

缝隙1414

容置部142

收容部1421

散热片143

收容空间144

第一缓冲件15

密封件16

第一分部161

第二分部162

钢带20

端板30

第二缓冲件4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池组100。所述电池组100包括电芯模组10、钢带20及两背对设置的端板30。

参阅图2,所述电芯模组10包括多个堆叠设置的电芯组件11。

请一并参阅图3,每一电芯组件11包括电芯12、连接体13及支架14。

所述电芯12收容于所述支架14。在本实施方式中,参阅图4a和图4b,所述电芯12包括电芯本体121及包装膜122。所述包装膜122包括包装膜本体1221及顶封边1222。所述包装膜本体1221包覆所述电芯本体121。所述包装膜本体1221包括顶面1223、背对所述顶面1223的底面1224及连接于所述顶面1223和所述底面1224之间的周面1225。所述顶封边1222由所述顶面1223延伸出。其中,结合图5,所述顶封边1222将所述顶面1223分隔成第一表面1226及第二表面1227。即所述第一表面1226和所述第二表面1227分别位于所述顶封边1222的两侧。

进一步地,参图4a和图4b,所述电芯12还包括粘接件123。所述粘接件123设置于所述包装膜本体1221和所述电芯本体121之间。如此,当所述电池组100受到机械外力(例如:碰撞、跌落等)的作用时,由于所述粘接件123的设置,使得所述电芯本体121在所述包装膜本体1221的内部不会发生相对偏移,从而有效避免出现所述电芯本体121冲破包装膜本体1221的现象,进而提高了所述电芯12整体的机械强度。

一实施方式中,参图5,所述连接体13设于所述顶封边1222和所述支架14之间。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参图3和图4a,所述连接体13还覆盖部分所述顶面1223或/和部分所述周面1225。

参图4a和图4b,所述电芯12还包括极耳124。所述极耳124连接所述电芯本体121,并由所述顶封边1222内伸出。其中,所述连接体13还可包覆部分伸出所述顶封边1222的极耳124,以保护所述极耳124。

参图7,所述支架14包括周壁141及由所述周壁141围成的容置部142。所述容置部142用于收容所述电芯12。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图7,所述周壁141为矩形环状结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侧壁1411及两相对设置的顶壁1412和底壁1413。两所述侧壁1411连接于所述顶壁1412和所述底壁1413之间,以形成具矩形环状结构的所述周壁141。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周壁141还可以是圆形环状结构、菱形环状结构、三角形环状结构等。

参图7,所述支架14还包括散热片143。所述散热片143设置于所述容置部142内,并连接所述周壁141,以将所述容置部142分隔成两背对设置的收容部1421。其中,所述电芯12收容于第一收容部1421。

进一步地,参图2,所述电芯模组10还包括第一缓冲件15。所述第一缓冲件15设置于相邻的两电芯组件11之间。所述第一缓冲件15的设置为所述电芯12提供缓冲和膨胀的空间。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缓冲件15为泡棉。

参图1,所述钢带20围设于所述电芯模组10的外表面,以固定所述电芯模组10。

两所述端板30分别设置于所述电芯模组10两侧。其中,两所述端板30和所述电芯模组10一起由所述钢带20进行固定。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钢带20和/或所述端板30可依实际情况省略。

进一步地,参图3,所述电池组100还包括第二缓冲件40。所述第二缓冲件40设置于所述端板30和所述电芯模组10之间(结合图1和图3)。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缓冲件40为泡棉。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申请的电池组100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1

参图1、图4a、图4b和图5,所述电池组100包括电芯模组10、钢带20及两背对设置的端板30。所述电芯模组10包括多个堆叠设置的电芯组件11。每一电芯组件11包括电芯12、连接体13及支架14。

参图4a和图4b,所述电芯12收容于所述支架14内。在实施例1中,所述电芯12包括电芯本体121及包装膜122。所述包装膜122包括包装膜本体1221及顶封边1222。所述包装膜本体1221包覆所述电芯本体121。所述包装膜本体1221包括顶面1223、背对所述顶面1223的底面1224及连接于所述顶面1223和所述底面1224之间的周面1225。所述顶封边1222由所述顶面1223延伸出。其中,所述顶封边1222将所述顶面1223分隔成第一表面1226及第二表面1227。

参图7,所述支架14包括周壁141、由所述周壁141围成的容置部142及散热片143。

在实施例1中,所述周壁141为矩形环状结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侧壁1411及两相对设置的顶壁1412和底壁1413。两所述侧壁1411连接于所述顶壁1412和所述底壁1413之间,以形成具矩形环状结构的所述周壁141。

所述散热片143设置于所述容置部142内,并连接所述周壁141,以将所述容置部142分隔成两个背对设置的收容部1421。所述电芯12设置于所述散热片143,并收容于所述收容部1421。如此,所述第一表面1226、所述顶封边1222及所述散热片143共同围绕形成收容空间144。

参图5,所述连接体13连接所述顶壁1412和所述顶封边1222,并容置于所述收容空间144。如此,通过所述连接体13的设置实现了对所述顶封边1222的固定,从而有效增加电芯12顶部的强度及电池组100整体的抗跌性能,进而避免出现因电芯12晃动等状况所导致的顶封边1222破裂的现象。在实施例1中,所述连接体13为硅胶条。所述连接体13通过粘胶连接所述顶壁1412和所述顶封边1222。

参图1,所述钢带20围设于所述电芯模组10的外表面,以固定所述电芯模组10。

两所述端板30分别设置于所述电芯模组10两侧。其中,两所述端板30和所述电芯模组10一起由所述钢带20进行固定。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连接体13的结构。

在实施例2中,参图3和图4a,所述连接体13连接所述顶壁1412和所述顶封边1222,并覆盖所述第一表面1226及朝向所述侧壁1411的部分周面1225。如此,借助所述连接体13进一步覆盖所述第一表面1226及部分所述周面1225,加强了对所述顶封边1222的固定,从而进一步增加电芯12顶部的强度及电池组100整体的抗跌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体13还可进一步连接相邻设置的电芯组件11上的连接体13。

在实施例2中,所述连接体13为胶水。所述连接体13通过灌胶工艺形成。具体地,所述灌胶工艺的步骤为:首先,将所述胶水由所述收容空间144灌入,以使所述胶水覆盖所述第一表面1226及部分所述周面1225,并使所述顶封边1222和所述支架14的顶壁1412连接;接着,固化胶水,以形成所述连接体13。其中,所述电芯12粘接于所述支架14的散热片143上,如此,当胶水由所述收容空间144灌入时,胶水只会流向朝向所述侧壁1411的周面1225。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实施例3中的电池组100还包括密封件16。

在实施例3中,参图2,当多个所述电芯组件11堆叠设置时,相邻设置的支架14的侧壁1411之间形成缝隙1414。其中,由于缝隙1414的存在,在灌胶形成所述连接体13时,胶水极易从缝隙1414溢出而造成胶水的浪费。

在实施例3中,结合图2和图7,所述密封件16呈t型,包括第一分部161及连接所述第一分部161的第二分部162。所述第一分部161密封靠近所述顶壁1412一侧的部分缝隙1414。所述第二分部162设置于相邻设置的支架14的两侧壁1411上,并朝向所述电芯12。其中,所述第二分部162与所述支架14的顶壁1412大致平行。如此,当对堆叠设置的电芯组件11进行灌胶时,所述第一分部161的设置可避免胶水从缝隙1414中溢出而造成浪费;所述第二分部162的设置可阻止胶水无限制向底壁1413方向流动,从而有效避免胶水的浪费。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部161和所述第二分部162间隔设置。

实施例4

实施例4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实施例4的密封件16仅包括第一分部161。

实施例5

实施例5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实施例5的密封件16仅包括第二分部162。

下面将简述实施例2中的电池组100的装配步骤,具体如下:

步骤一,将电芯12对应装入支架14中。

步骤二,将装有电芯12的支架14依次堆叠设置。其中,在堆叠设置支架14时,一并设置密封件16。

步骤三,将两所述端板30分别设置于堆叠设置的支架14的两侧,再利用钢带20将其固定。

步骤四,于所述电芯12的顶部进行灌胶,以使得胶水覆盖每一电芯12的第一表面1226及部分所述周面1225,并使所述顶壁1412和所述顶封边1222连接,从而形成所述连接体13。其中,借助胶水的粘性,所述连接体13还一并连接相邻设置的电芯组件11上的连接体13(参图2)。此外,邻近所述端板30的连接体13还连接所述端板30(参图3)。其中,借助所述连接体13将电芯12固定于所述支架14上,还可有效避免电芯12因外力作用撞击支架14而损坏的问题。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实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