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07940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作为这种类型的技术,专利文献I公开了如本申请的图17所示的其中形成为大致L形的汇流条102连接到车载用电池100的电池接线柱101的结构。汇流条102连接到电缆 103。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H06-84511号。

【发明内容】

[0006]技术问题
[0007]顺便地说,本申请的发明人开发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能够与配套连接器的配套触头接触的触头、和具有触头插入到其中的触头插入孔的外壳。在该电连接器中,当触头插入到触头插入孔中时,该触头被外壳保持。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触头螺旋固定到电池的端子时,触头可能相对外壳进行不期望的转动。
[0008]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在螺旋固定期间防止触头相对外壳的转动的技术。
[0009]问题的解决方案
[001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能够与配套连接器的配套触头接触的触头;和具有触头插入到其中的触头插入孔的外壳,当触头插入到触头插入孔中时,触头被外壳保持。触头包括:容纳在触头插入孔中并被外壳保持的被保持部;从被保持部沿触头插入到触头插入孔中的插入方向突出的顶端部,所述顶端部能够与配套连接器的配套触头接触;从被保持部沿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的基端部;和从基端部沿与插入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突出的正交部。正交部具有用于螺栓连接的螺栓孔。该电连接器还包括限制基端部沿与插入方向不同的方向相对外壳的移位的移位限制机构。
[0011]移位限制机构限制基端部沿与插入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相对外壳的移位。
[0012]触头包括从基端部突出的干涉部。外壳包括限制部,所述限制部在干涉部要沿与插入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相对外壳移位时接收干涉部。干涉部和限制部构成移位限制机构。
[0013]干涉部配置为隔着基端部与被保持部相反。
[0014]外壳具有干涉部插入到其中的干涉部插入槽。干涉部插入槽的内壁面起限制部的作用。
[0015]干涉部被压入配合到干涉部插入槽中。
[0016]被保持部被压入配合到触头插入孔中,从而被外壳保持。
[0017]外壳包括用于防止触头脱离的矛状物。在触头的被保持部上形成有矛状物锁定面,矛状物被卡扣在矛状物锁定面上。矛状物被卡扣在矛状物锁定面上,所以使得被保持部能够被外壳保持。
[0018]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9]根据本发明,可以在螺旋固定期间防止触头相对外壳的转动。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示出蓄电池、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第一实施方案)。
[0021]图2是插座连接器的局部剖视立体图(第一实施方案)。
[0022]图3是插座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第一实施方案)。
[0023]图4是插座外壳的局部剖视立体图(第一实施方案)。
[0024]图5是插座外壳的平面图(第一实施方案)。
[0025]图6是插座外壳的正视图(第一实施方案)。
[0026]图7是沿图5的VI1-VII线的截面图(第一实施方案)。
[0027]图8是沿图6的VII1-VIII线的截面图(第一实施方案)。
[0028]图9是插座触头的立体图(第一实施方案)。
[0029]图10是插座触头的平面图(第一实施方案)。
[0030]图11是示出插座触头装配到插座外壳的状态的截面图(对应于图7)(第一实施方案)。
[0031]图12是示出插座触头装配到插座外壳的状态的截面图(对应于图8)(第一实施方案)。
[0032]图13是插座连接器的截面图(对应于图12),其示出了插座连接器的一种操作(第一实施方案)。
[0033]图14是插座连接器的截面图(对应于图12),其示出了插座连接器的另一种操作(第一实施方案)。
[0034]图15是插座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第二实施方案)。
[0035]图16是插座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第三实施方案)。
[0036]图17是与专利文献I的图1相对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第一实施方案)
[0038]以下会参照图1到14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
[0039]图1示出了蓄电池I (连接对象)、电线2 (导线)和电池连接器3 (连接器)。
[0040]蓄电池I包括大致长方体状的蓄电池主体4 (连接对象主体)和形成在蓄电池主体4的上表面4a的一对输出端子5 (连接端子)。蓄电池主体4具有前表面4b、一对侧表面4c和后表面4d。各输出端子5设置在前表面4b与相应的侧表面4c之间的角部4e附近。各输出端子5都形成为在与蓄电池主体4的上表面4a正交的方向上突出。各输出端子5都具有用于螺栓连接的内螺纹5a。
[0041]在此,定义术语“高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术语“高度方向”指的是与蓄电池主体4的上表面4a正交的方向。在高度方向中,各输出端子5突出的方向被称为上方向,与上方向相反的方向被称为下方向。术语“宽度方向”指的是与各侧表面4c正交的方向。在宽度方向中,朝向蓄电池I的中央的方向被称为宽度中央方向,远离蓄电池I的中央的方向被称为宽度反中央方向。术语“前后方向”指的是与前表面4b和后表面4d正交的方向。在前后方向中,从后表面4d观看时前表面4b存在的方向被称为前方向,从前表面4b观看时后表面4d存在的方向被称为后方向。因此,高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彼此正交。
[0042]电线2由例如承载约100A电流的具有涂层的铜线构成。
[0043]电池连接器3用于将电线2可拆卸地连接到蓄电池I的各输出端子5。电池连接器3包括插座连接器6 (电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7 (配套连接器、第二连接器)。插座连接器6是利用螺栓8装配到蓄电池I的各输出端子5的连接器。插头连接器7是装配到电线2的连接器。插头连接器7嵌合到插座连接器6,所以使得电线2能够电连接到蓄电池I的各输出端子5。
[0044](插头连接器7)
[0045]插头连接器7包括连接到电线2的铜线的插头触头9 (配套触头)和保持插头触头9的插头外壳50。
[0046](插座连接器6)
[0047]以下会参照图2到14说明插座连接器6。需注意的是,插座连接器6相对于蓄电池I的装配位置是唯一确定的。因此,在插座连接器6的说明中也使用以上参照图1定义的术语“高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但是,不应因为在插座连接器6的说明中使用了术语“高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而以限制的方式解释插座连接器6的应用和插座连接器6相对于蓄电池I的装配位置。
[0048]如图2和3所示,插座连接器6包括能够与插头连接器7的插头触头9 (参见图1)接触的插座触头10(触头)、和具有插座触头10插入到其中的触头插入孔11的插座外壳12(外壳)。当插座触头10插入到触头插入孔11中时,插座触头10被插座外壳12保持。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案中,插座触头10插入到插座外壳12的触头插入孔11中的插入方向D与前方向一致。
[0049](插座连接器6:插座外壳12)
[0050]以下会参照图4到8来说明插座连接器6的插座外壳12。为了便于说明,图7和8示出插座外壳12的示意性截面图。
[0051]如图4到6所示,插座外壳12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细长的大致长方体状的外观。如图7和8所不,插座外壳12包括外壳主体13和嵌合部14。外壳主体13与嵌合部14的后方向侧邻接。嵌合部14与外壳主体13的前方向侧邻接。插座外壳12形成为大致管状。
[0052]如图7和8所示,外壳主体13包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