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62059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线圈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线圈部件,特别涉及一种表面安装型的脉冲变压器的导线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脉冲变压器作为线圈部件之一而为人所知。例如,脉冲变压器设置在构成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与LAN电缆之间的连接点的连接器内。脉冲变压器经由LAN电缆发送脉冲信号。脉冲变压器用来通过初级绕线与次级绕线之间的绝缘来阻止ESD (ElectrostaticDischarge:静电放电)或高压电进入并且保护内部电路。
[0003]例如,日本特开2010-109267号公报公开了能够高密度安装的小型的表面安装型脉冲变压器。脉冲变压器包括鼓型芯,其具有卷芯部和一对凸缘;以及初级和次级绕线,其卷绕在鼓型芯的卷芯部并且各自配有中心抽头。经由导线而连接初级绕线的两端的第一和第二端子电极、以及将次级绕线的中心抽头与导线连接的第三端子电极设置在鼓型芯的一个凸缘内。经由导线而连接初级绕线的中心抽头的第四端子电极、以及将次级绕线的两端与导线连接的第五和第六端子电极设置鼓型芯的另一个凸缘内。在该脉冲变压器中,同时与导线连接的两个端子电极设置在相同的凸缘内。因此,当使用一次仅能够在一个凸缘上执行导线连接的自动绕线机器来执行卷绕工作时,可以减少每次卷绕工时。
[0004]在上述的常规的脉冲变压器中,从卷芯部将卷绕在卷芯部的初级绕线的两端和卷绕在卷芯部的次级绕线的两端抽出并且经由导线连接于对应端子电极。具体而言,常规的脉冲变压器具有朝向彼此交叉的对应的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从卷芯部抽出的两条引线的导线连接结构。因此,有可能上引线在与下引线接触后被向上推。以热压方式接合于端子电极的上引线的导线连接部的基部会受到此时由于所产生的压力而引起的额外的载荷。
[0005]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线圈部件,其能够防止额外的载荷施加于导线连接结构中的导线连接部分的基部,该导线连接结构为在连接于对应的端子电极之前彼此交叉地卷绕在卷芯部的两条导线的导线连接结构。

【发明内容】

[0006]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线圈部件,包括:芯,其包括卷芯部;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其卷绕在卷芯部;以及第一端子电极和第二端子电极,其设置在芯的表面上,其中,第一导线包括从卷芯部朝向第一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卷芯部的第一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第一端子电极的第一连接部分,第二导线包括从卷芯部朝向第二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卷芯部的第二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第二端子电极的第二连接部分,第一引线部分跨过第二引线部分以便在第二引线部分之下穿过,并且当从卷芯部侧看时,第二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比第一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位于更接近于卷芯部的延伸方向上的远侧的位置。
[0007]根据本发明,当从卷芯部侧看时,连接于第二端子电极的第二导线的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比连接于第一端子电极的第一导线的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位于更远离卷芯部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第一导线在第一和第二导线的交叉点处从第二导线接受的接触压力。因此,可以防止额外的载荷施加于第一导线的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因此,可以提供可靠性尚的线圈部件。
[0008]在本发明中,第二端子电极的在卷芯部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优选小于第一端子电极的在卷芯部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并且当从卷芯部侧看时,第二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优选比第一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位于更接近于卷芯部的延伸方向上的远侧的位置。根据该构造,第二端子电极上的第二连接部分可以容易地定位成更接近于卷芯部的延伸方向上的远侧,并且第二导线的端子部能够容易地连接于第二端子电极上。
[0009]在本发明中,当从卷芯部的中心轴看时,第一端子电极与第二端子电极优选为线对称。如果第一端子电极位于中心轴的与第二端子电极的相反侧的位置,则两个端子电极之间的距离长。其结果,导线的引线部分变长,导致交叉点的导线之间的接触压力增加。本发明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且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线圈部件。
[0010]在本发明中,芯优选包括设置在卷芯部的一端的凸缘,并且第一端子电极和第二端子电极优选设置在凸缘的表面上。如果第一和第二端子电极设置在凸缘,则第一和第二引线部分从卷芯部朝向凸缘延伸,导致拉力提高和两个的交叉点的接触压力增加。其结果,额外的载荷有可能施加于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然而,本发明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且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线圈部件。
[0011]在本发明中,第一连接部分与第二连接部分优选通过热压接连接。当第一和第二导线的端子部通过热压接连接时,上述问题很可能会出现。然而,本发明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且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线圈部件。
[0012]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一种线圈部件,包括:鼓型芯,其包括卷芯部和设置在卷芯部的两端的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第一导线至第四导线,其卷绕在卷芯部;第一端子电极至第三端子电极,其设置在第一凸缘的表面上;以及第四端子电极至第六端子电极,其设置在第二凸缘的表面上,其中,第一导线包括从卷芯部朝向第一端子电极向下延伸以便不跨过卷芯部的第一引线部分、连接于第一端子电极的第一连接部分、从卷芯部朝向第四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卷芯部的第二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第四端子电极的第二连接部分,第二导线包括从卷芯部朝向第四端子电极向下延伸以便不跨过卷芯部的第三引线部分、连接于第四端子电极的第三连接部分、从卷芯部朝向第二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卷芯部的第四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第二端子电极的第四连接部分,第三导线包括从卷芯部朝向第五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卷芯部的第五引线部分、连接于第五端子电极的第五连接部分、从卷芯部朝向第三端子电极向下延伸以便不跨过卷芯部的第六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第三端子电极的第六连接部分,第四导线包括从卷芯部朝向第三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卷芯部的第七引线部分、连接于第三端子电极的第七连接部分、从卷芯部朝向第六端子电极向下延伸以便不跨过卷芯部的第八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第六端子电极的第八连接部分,第四引线部分在第七引线部分之下穿过以便跨过第七引线部分,第五引线部分在第二引线部分之下穿过以便跨过第二引线部分,当从卷芯部侧看时,第七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比第四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位于更接近于第一凸缘的外侧面的位置,当从卷芯部侧看时,第二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比第五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位于更接近于第二凸缘的外侧面的位置。
[0013]根据本发明,连接于第一凸缘侧的第三端子电极的第四导线的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比连接于第二端子电极的第二导线的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位于更接近于第一凸缘的外侧面的位置。因此,在第四和第二导线的交叉点,能够抑制第二导线从第四导线接受的接触压力。因此,可以防止额外的载荷施加于第二导线的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此外,当从卷芯部侧看时,连接于第二凸缘侧的第四端子电极的第一导线的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比连接于第五端子电极的第三导线的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位于更接近于第二凸缘的外侧面的位置。因此,在第一和第三导线的交叉点,能够抑制第三导线从第一导线接受的接触压力。因此,可以防止额外的载荷施加于第三导线的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因此,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线圈部件。
[0014]在本发明中,第二和第三导线以双线方式卷绕在卷芯部以形成第一绕线层;第一和第四导线以双线方式卷绕在第一绕线层之上以形成第二绕线层;并且第一和第四导线的卷绕方向优选与第二和第三导线的卷绕方向相反。
[0015]在本发明中,第三端子电极的在卷芯部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一端子电极的在卷芯部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第四端子电极的在卷芯部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六端子电极的在卷芯部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当从卷芯部侧看时,第三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比第一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位于更接近于第一凸缘的外侧面的位置;并且当从卷芯部侧看时,第四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优选比第六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位于更接近于第二凸缘的外侧面的位置。根据该构造,第三端子电极上的第五连接部分能够容易地定位成比第一连接部分更接近于第一凸缘的外侧面,并且第三导线的端子部能够容易地连接于第三端子电极上。同样地,第四端子电极上的第四连接部分能够容易地定位成比第八连接部分更接近于第二凸缘的外侧面,并且第二导线的端子部能够容易地连接于第四端子电极上。
[0016]在本发明中,当从卷芯部的中心轴看时,第一和第四端子电极以及第三和第六端子电极分别优选为线对称。如果第一端子电极位于中心轴的与第三端子电极的相反侧,并且如果第四端子电极位于中心轴的与第六端子电极的相反侧,则位于对称位置的两个端子电极之间的距离长。其结果,导线的引线部分变长,导致交叉点的导线之间的接触压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