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部件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262059阅读:来源:国知局
延伸的边缘Ey。导线Wl、W2和W3从对应的端子电极抽出以便跨过边缘Ex或者更接近于卷芯部11的侧。导线W4从端子电极15C抽出以便不跨过边缘Ex但跨过在Y方向上延伸的边缘Ey。因此,与导线W4被抽出以便跨过边缘Ex的情况相比,导线W4和W2的交叉点Px位于更接近于导线W2的端子部(连接部分B2b)的位置。
[0065]其结果,导线W2的引线部分LL2b在导线W4的引线部分LL4a之下穿过并延伸至端子电极15B,并且导线W2和W4之间的高度方向(Z方向)上的距离变得更大。因此,可以防止导线W2与导线W4接触;或者即使导线W2接触导线W4,也能够减弱接触压力。其结果,可以防止由于被导线W2推着而将额外的载荷施加于导线W4的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
[0066]图6A和图6B是表示导线Wl至W4在凸缘12B侧的端子部的导线连接结构的图。图6A是表示从底侧看时的示意平面图。图6B是表示从由图6A中的箭头D标示的内侧面侧看时的示意平面图。
[0067]如图6A和图6B所示,由于线圈部件I具有双向对称结构,因此另一侧凸缘12B的导线连接结构与凸缘12A侧的导线连接结构大体一致。端子电极15F、15E和I?分别对应于端子电极15A、15B和15C。凸缘12B侧的引线部分LL4b、LL3a、LL2a和LLlb分别对应于凸缘12A侧的引线部分LLla、LL2b、LL3b和LL4a。凸缘12B侧的连接部分B4b、B3a、B2a和Blb分别对应于凸缘12A侧的连接部分Bla、B2b、B3b和B4a。
[0068]导线W3的引线部分LL3a在导线Wl的引线部分LLlb之下穿过并且延伸至端子电极15E。导线W3和Wl之间的高度方向(Z方向)上的距离变得更大。因此,可以防止导线W3与导线Wl接触;或者即使导线W3接触导线Wl,也能够减弱接触压力。其结果,可以防止由于被导线W3推着而将额外的载荷施加于导线Wl。
[0069]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包括通过热压接连接的两根导线,导线的端子部摆开以便彼此交叉。稍后卷绕在卷芯部的下部导线的热压接的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比在下部导线前卷绕在卷芯部的上部导线的热压接的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位于更接近于凸缘的外侧面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上部导线在两条导线的交叉点处从下部导线接受的接触压力。因此,可以防止由于上部导线被下部导线往上推着而将额外的载荷施加于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其结果,可以提供可靠性高的线圈部件。
[0070]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构造的示意平面图。该图表示其底侧的构造。
[0071]如图7所示,线圈部件2的特征在于:端子电极15C的在Y方向(或者卷芯部11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Ly/j、于凸缘12A侧的其他端子电极15A和15B的长度Ly2;以及端子电极MD的在Y方向上的长度Ly>于凸缘12B侧的其他端子电极15E和15F的长度Ly 4。当从卷芯部11看时,端子电极15C的边缘Ex比其他端子电极15A和15B的边缘Ex位于更接近于远侧的位置。当从卷芯部11看时,端子电极15D的边缘Ex比其他端子电极15E和15F的边缘Ex位于更接近于远侧的位置。在凸缘12A侧,导线W4的端子部分W4a被抽出以便以与其他导线W1、W2和W3的端子部分相同的方式跨过端子电极15C的边缘Ex。在凸缘12B侧,导线Wl的端子部分Wlb被抽出以便以与其他导线W2、W3和W4相同的方式跨过端子电极15D的边缘Ex。其余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I的构造相同。
[0072]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由第一实施方式所获得的有益效果以外,还容易在端子电极15C上连接导线W3和W4并且容易在端子电极MD上连接导线Wl和W2。
[0073]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构造的示意平面图。该图表示其底侧的构造。
[0074]如图8所示,线圈部件3的特征在于:设置在凸缘12A和12B的各个的端子电极的数目不是3而是4。在凸缘12A,设置有四个端子电极15A、15B、15CjP 15C2。在凸缘12B,设置有四个端子电极ISD1USD2USe和15F。当安装线圈部件3时,导线Wl的端子部分Wlb与导线W2的端子部分W2a、以及导线W3的端子部分W3b与导线W4的端子部分W4a经由基板上的配线图案(焊接区(land))而电连接。
[0075]即使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连接有导线W4的端子部分W4a的凸缘12A侧的端子电极MC1的边缘Ex优选比其他端子电极15A、15B和15C 2的边缘Ex位于更接近于远侧(或者凸缘12A的外侧面)的位置。同样地,连接有导线Wl的端子部分Wlb的凸缘12B侧的端子电极15D2的边缘Ex优选比其他端子电极MD ρ15Ε和15F的边缘Ex位于更接近于远侧(或者凸缘12B的外侧面)的位置。
[0076]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3中,在安装基板上,两个端子电极15(^与15C2短路,并且两个端子电极1501与15D2短路。因此,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I的构造相同的构造。因此,可以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动作和有益效果。
[0077]显而易见,本发明不限于上面的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修改和改变。
[0078]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线圈部件,已经描述了脉冲变压器作为例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脉冲变压器。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各种线圈部件。另外,一侧的端子的数目不限于3或者4,可以是任意数目的端子。
[0079]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端子电极,已经使用了接合于凸缘的金属端子。然而,端子电极的构造在本发明中没有特别限制。由镀覆、印刷、气相沉积等形成的电极是可用的。
[0080]在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当从卷芯部11看时,端子电极MC1的近端侧边缘Ex设置成比其他端子电极15A、15B和15C2的近端侧边缘Ex更接近于卷芯部11的延伸方向上的远侧。然而,未必需要该结构。端子电极MC1的边缘Ex可以如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那样与其他端子电极15A、15B和15C2的近端侧边缘Ex对准。
【主权项】
1.一种线圈部件,包括: 芯,其包括卷芯部; 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其卷绕在所述卷芯部;以及 第一端子电极和第二端子电极,其设置在所述芯的表面上, 所述第一导线包括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一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一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第一连接部分, 所述第二导线包括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二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二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第二连接部分, 所述第一引线部分跨过所述第二引线部分以便在所述第二引线部分之下穿过, 当从所述卷芯部侧看时,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比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位于更接近于所述卷芯部的延伸方向上的远侧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长度, 当从所述卷芯部侧看时,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比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位于更接近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远侧的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当从所述卷芯部的中心轴看时,所述第一端子电极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为线对称。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芯包括设置在所述卷芯部的一端的凸缘, 所述第一端子电极和所述第二端子电极设置在所述凸缘的表面上。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通过热压接连接。6.一种线圈部件,包括: 鼓型芯,其包括卷芯部和设置在所述卷芯部的两端的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 第一导线至第四导线,其卷绕在所述卷芯部; 第一端子电极至第三端子电极,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缘的表面上;以及 第四端子电极至第六端子电极,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凸缘的表面上, 所述第一导线包括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一端子电极向下延伸以便不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一引线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第一连接部分、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四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二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所述第四端子电极的第二连接部分, 所述第二导线包括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四端子电极向下延伸以便不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三引线部分、连接于所述第四端子电极的第三连接部分、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二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四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第四连接部分, 所述第三导线包括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五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