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部件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9262059阅读:来源:国知局
以便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五引线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五端子电极的第五连接部分、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三端子电极向下延伸以便不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六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三端子电极的第六连接部分, 所述第四导线包括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三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七引线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三端子电极的第七连接部分、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六端子电极向下延伸以便不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八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所述第六端子电极的第八连接部分, 所述第四引线部分在所述第七引线部分之下穿过以便跨过所述第七引线部分, 所述第五引线部分在所述第二引线部分之下穿过以便跨过所述第二引线部分, 当从所述卷芯部侧看时,所述第七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比所述第四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位于更接近于所述第一凸缘的外侧面的位置, 当从所述卷芯部侧看时,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比所述第五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位于更接近于所述第二凸缘的外侧面的位置。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三端子电极的在所述卷芯部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长度, 所述第四端子电极的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第六端子电极的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长度, 当从所述卷芯部侧看时,所述第三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比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位于更接近于所述第一凸缘的所述外侧面的位置,并且 当从所述卷芯部侧看时,所述第四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比所述第六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位于更接近于所述第二凸缘的所述外侧面的位置。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当从所述卷芯部的中心轴看时,所述第一端子电极与所述第三端子电极为线对称,并且 当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中心轴看时,所述第四端子电极与所述第六端子电极为线对称。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二端子电极与所述第三端子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 所述第四端子电极与所述第五端子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五端子电极与所述第六端子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10.如权利要求6?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分至所述第八连接部分通过热压接连接。11.一种线圈部件,包括: 鼓型芯,其包括卷芯部和设置在所述卷芯部的两端的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 第一导线至第四导线,其卷绕在所述卷芯部; 第一端子电极至第四端子电极,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缘的表面上;以及 第五端子电极至第八端子电极,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凸缘的表面上, 所述第一导线包括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一端子电极向下延伸以便不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一引线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第一连接部分、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六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二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所述第六端子电极的第二连接部分, 所述第二导线包括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五端子电极向下延伸以便不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三引线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五端子电极的第三连接部分、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二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四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第四连接部分, 所述第三导线包括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七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五引线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七端子电极的第五连接部分、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四端子电极向下延伸以便不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六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所述第四端子电极的第六连接部分, 所述第四导线包括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三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七引线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三端子电极的第七连接部分、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八端子电极向下延伸以便不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八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所述第八端子电极的第八连接部分, 所述第四引线部分在所述第七引线部分之下穿过以便跨过所述第七引线部分, 所述第五引线部分在所述第二引线部分之下穿过以便跨过所述第二引线部分, 当从所述卷芯部侧看时,所述第七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比所述第四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位于更接近于所述第一凸缘的外侧面的位置, 当从所述卷芯部侧看时,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比所述第五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位于更接近于所述第二凸缘的外侧面的位置。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三端子电极的在所述卷芯部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长度, 所述第六端子电极的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第八端子电极的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长度, 当从所述卷芯部侧看时,所述第三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比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位于更接近于所述第一凸缘的外侧面的位置, 当从所述卷芯部侧看时,所述第六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比所述第八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位于更接近于所述第二凸缘的外侧面的位置。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当从所述卷芯部的中心轴看时,所述第一端子电极与所述第四端子电极为线对称, 当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中心轴看时,所述第二端子电极与所述第三端子电极为线对称, 当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中心轴看时,所述第五端子电极与所述第八端子电极为线对称,并且 当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中心轴看时,所述第六端子电极与所述第七端子电极为线对称。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二端子电极与所述第三端子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 所述第六端子电极与所述第七端子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七端子电极与所述第八端子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15.如权利要求11?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分至所述第八连接部分通过热压接连接。16.—种线圈部件,包括: 芯,其包括具有彼此相反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以及底面的凸缘、以及连接于所述凸缘的所述内表面的卷芯部; 第一端子电极,其设置在所述凸缘的所述底面上; 第二端子电极,其设置在所述凸缘的所述底面上; 第一导线,其包括以顺时针方向卷绕在所述卷芯部的第一卷绕部分、接合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第一接合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卷绕部分与所述第一接合部分之间的第一引线部分;以及 第二导线,其包括以逆时针方向卷绕在所述卷芯部的第二卷绕部分、接合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第二接合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卷绕部分与所述第二接合部分之间的第二引线部分, 所述第一引线部分与所述第二引线部分彼此交叉,从而所述第二引线部分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引线部分与所述凸缘的所述内表面之间, 所述第二引线部分比所述第一引线部分更接近于所述凸缘的所述外表面。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端子电极和所述第二端子电极各自具有大致平行于且更接近于所述凸缘的所述内表面的内边缘, 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所述内边缘与所述凸缘的所述内表面之间的第一距离跟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所述内边缘与所述凸缘的所述内表面之间的第二距离大致相同。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二端子电极还具有大致平行于所述卷芯部的中心轴的侧边缘, 所述第二引线部分不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所述内边缘交叉而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所述侧边缘交叉。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端子电极还具有大致平行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中心轴的侧边缘, 所述第一引线部分不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侧边缘交叉而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所述内边缘交叉。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端子电极和所述第二端子电极各自具有大致平行于且更接近于所述凸缘的所述内表面的内边缘, 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所述内边缘与所述凸缘的所述内表面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所述内边缘与所述凸缘的所述内表面之间的第二距离。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圈部件,其包括设置在芯上的第一端子电极和第二端子电极。第一导线包括从卷芯部朝向第一端子电极延伸以便跨过卷芯部的第一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第一端子电极的第一连接部分,第二导线包括从卷芯部朝向第二端子电极延伸以便跨过卷芯部的第二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第二端子电极的第二连接部分。第一引线部分跨过第二引线部分以便在第二引线部分之下穿过。第二连接部分与第一连接部分相比位于更接近于卷芯部的延伸方向上的远侧的位置。
【IPC分类】H01F17/04, H01F27/29
【公开号】CN104979072
【申请号】CN201510159087
【发明人】高木信雄, 土田节, 御子神祐
【申请人】Tdk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4月3日
【公告号】US9196415, US20150287520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