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66923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到显示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AM0LED显示屏由于0LED电流驱动的特征,在Pixel设计上原本就带有多个TFT及多电容的设计,另外对应高开口率的需求,顶发射Pixel的设计也在高端产品升呈现,对应此面板规格的提高就日渐重要,所以Pixel设计的提升已是一大挑战。
[0003]为了改善OLEDshort的risk。利用Pixel defined layer填补原先Via hole金属爬坡的结构已是量产必须的工艺,但反而降低开口率。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用以提高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000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且至少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上设置有第二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有透明电极层,所述透明电极层用于发射白光;还包括,
[0006]微腔结构,所述微腔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反射层、第一透明电极及第二透明电极;其中,
[0007]所述第一反射层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同层设置;
[0008]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同层设置;
[0009]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透明电极层同层设置。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薄膜晶体管上形成第二薄膜晶体管,且在第二薄膜晶体管上形成能够发射出白光的透明电极层,从而使得原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的非显示区域变成显示区域,从而提高了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开口率,进而提高了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0011]优选的,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具有发光单元,且所述发光单元为与所述微腔结构相对应的红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蓝色发光单元以及与所述透明电极层对应的白色发光单元。
[0012]优选的,所述发光单元是白光加红绿蓝彩膜形成的红绿蓝色发光单元。
[0013]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之间的第一钝化层,且该第一钝化层设置有第一过孔,且所述透明电极层垂直投射在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绝缘层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过孔。提高了开口率。
[0014]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电容,且所述透明电极层垂直投射在所述电容的设置平面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电容。提高了开口率。
[0015]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上的第二钝化层,且所述第二钝化层上设置有第二过孔,所述透明电极层穿过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
[001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在基板上形成第一薄膜晶体管;
[0018]在第一薄膜晶体管上形成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并在形成所述栅极时,采用一次构图工艺形成微腔结构的第一反射层;
[0019]形成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并在形成所述有源层时,采用一次构图工艺形成微腔结构的第一透明电极;
[0020]在所述有源层上形成源极和漏极;
[0021]形成透明电极层,且形成的透明电极层与所述漏极连接,并在形成所述透明电极层时,采用一次构图工艺形成微腔结构的第二透明电极。
[00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薄膜晶体管上形成第二薄膜晶体管,且在第二薄膜晶体管上形成能够发射出白光的透明电极层,从而使得原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的非显示区域变成显示区域,从而提高了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开口率,进而提高了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0023]优选的,还包括:
[0024]在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绝缘层上形成过孔,且所述透明电极层在所述栅极绝缘层上的垂直投影覆盖所述过孔。提高了开口率。
[0025]优选的,还包括电容,所述电容的一个极板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或源极同层设置,另一个极板与位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上方的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同层设置;其中,所述透明电极层在所述电容的设置平面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电容。提高了开口率。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0027]图2a?图2e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制备流程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10-基板20-第一薄膜晶体管30-第二薄膜晶体管
[0030]31-栅极32-有源层33-源极
[0031]34-漏极35-透明电极层36-像素定义层
[0032]37-第一过孔40-微腔结构41-第一反射层
[0033]42-第一透明电极43-第二透明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提高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开口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在薄膜晶体管上形成能够发射白光的结构,从而可以使用显示装置上原来的非显示区域进行显示,从而提高了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开口率,进而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为了方便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5]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003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基板10,以及设置在基板10上的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20;且至少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20上设置有第二薄膜晶体管30,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30的漏极34连接有透明电极层35,所述透明电极层35用于发射白光;还包括,
[0037]微腔结构40,所述微腔结构4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反射层41、第一透明电极42及第二透明电极43;其中,
[0038]所述第一反射层41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30的栅极31同层设置;
[0039]所述第一透明电极42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30的有源层32同层设置;
[0040]所述第二透明电极43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30的透明电极层35同层设置。
[0041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薄膜晶体管20上形成第二薄膜晶体管30,且在第二薄膜晶体管30上形成能够发射出白光的透明电极层35,从而使得原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的非显示区域变成显示区域,从而提高了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开口率,进而提高了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0042]为了方便对本分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1对其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0043]现有技术中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结构中,基板10上对应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与非显示区域,其中,在现有技术中对应非显示区域的地方,设置了第一薄膜晶体管20,在其显示区域对应的为像素单元的区域,该像素单元包含多个子像素,如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及蓝色子像素。
[0044]而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为了提高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开口率,通过在至少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20上设置第二薄膜晶体管30,并在第二薄膜晶体管30上形成透明电极层35,该透明电极层35用于生成白光,从而使得原来的非显示区域作为显示区域。此外,通过在形成微腔结构40时形成第二薄膜晶体管30,简化了整个制备工艺,具体的,在制作时,第一反射层41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30的栅极31同层设置;述第一透明电极42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30的有源层32同层设置;述第二透明电极43与所述透明电极层35同层设置。
[0045]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子像素,且子像素分别为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白色子像素及蓝色子像素。或者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子像素,且子像素分别为红色子像素、白色子像素及蓝色子像素。采用上述红色、蓝色、白色、绿色子像素混杂排列的方式,PPI(Pixels Per Inch所表示的是每英寸所拥有的像素(Pixel)数)数目提高了至少1.5倍,从而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效果更佳好。,在实现上述效果时,红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及绿色子像素发射出的光线是通过滤光片来实现的。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具有发光单元,且所述发光单元为与所述微腔结构相对应的红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蓝色发光单元以及与所述透明电极层对应的白色发光单元。具体的,所述发光单元是白光加红绿蓝彩膜形成的红绿蓝色发光单元。该发光单元也可以直接是不需要彩膜的红绿蓝发光单元。且微腔结构第一加第二透明电极层的厚度和,可以只对应的是蓝色发光单元(常用),也可以是分别对应两种或三种颜色的发光单元。对应不同发光单元的微腔结构时所需要的第一加第二透明电极层的厚度会不同。可以通过在彩色发光区域有无第一透明电极层(可实现)和是否增加第三透明层来控制(不常用)。从而使得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
[0046]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20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30之间的第一钝化层,且该第一钝化层设置有第一过孔37,且所述透明电极层35垂直投射在所述栅极31绝缘层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过孔37。具体的,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为了方便其他结构的连接,在第一钝化层上设置了第一过孔37,从而使得显示装置中的布线可以隔层连通。但是该第一过孔37的位置也变成非显示区域,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显示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