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天线及汽车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682645阅读:来源:国知局
图案,通过该指示图案反映车辆当前的运行状态,并辅助其他车辆的摄像系统对本车进行识别或者计算与本车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本车的可识别性,有助于与其他车辆的之间的交互。
[0036]在实施例一的另一变形中,第一外观指示器14设有反射膜,通过该反射膜反射的外界光线展示指示图案。在白天通过外界的反射光线反射展示图案,节省了车辆的电能消耗。
[0037]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外观指示器14,包括指示图案区域141和光发射区域142。如图2所示的一种第一外观指示器14的表面结构示意图,图2中所示的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其中,指示图案区域141的形状构成了第一外观指示器14展示的指示图案;光发射区域142包括光线透镜1421和可见光发射装置1422,可见光发射装置1422发出的可见光经过光线透镜1421发射到第一外观指示器14外部。第一外观指示器14接收到来自控制电路13的指示控制信号后,可见光发射装置1422发出可见光,对指示图案区域141起到照明作用,展示出更利于其他车辆的摄像系统进行识别的指示图案。光线透镜1421对可见光发射装置1422发出的可见光起到会聚作用,使从光发射区域142发出的可见光更加集中,既利于其他车辆的摄像系统进行识别,也使车载天线的外观效果更佳。
[0038]在实施例一的又一变形中,该指示图案区域141可以全部设有反射膜,或者部分设有反射膜。当指示图案区域141的一部分带有反射膜时,通过反射外界的可见光能过形成其他反射图案。
[0039]在实施例一的又一变形中,如图3所示的第一外观指示器14的表面结构示意图,该光发射区域142还包括红外光发射装置1423。该红外光发射装置1423根据接收到的来自控制电路13的指示控制信号发射红外光线,发出的红外光经过光线透镜1421发射到第一外观指示器14外部,该光线透镜1421同样对红外光起到会聚作用。当多辆车同时在夜间行驶时,如果后车的摄像系统具备红外夜视功能,则前车的第一外观指示器14发射的红外光线以及该红外光线在指示图案区域141形成的指示图案都能够被后车的摄像系统侦测和识别,使前车在不发出可见光的情况下也能够被后车发现,并辅助后车的摄像系统计算与前车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车辆之间的夜视能力。
[0040]图4是该车载天线的控制电路13的框图,控制电路13包括:微控制模块130,微控制模块130控制该天线模块12的信号发送和接收。该控制电路13还包括指示控制接口131,此时微控制模块130被配置为根据车辆运行状态向其他模块发送控制信号并且控制其他模块之间的信号传输。微控制模块130发出的指示控制信号,通过指示控制接口 131发送至第一外观指示器14。
[0041]在实施例一的又一变形中,如图5所示,该控制电路13包括:微控制模块130,指示控制接口 131,以及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模块133,移动通信模块134,卫星定位模块135以及调频/调幅模块136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别于所述微控制模块130连接。微控制模块130被配置为根据车辆运行状态向其他模块发送控制信号并且控制其他模块之间的信号传输。微控制模块130发出的指示控制信号,通过指示控制接口 131发送至第一外观指示器14,;微控制模块130发出的射频信号,通过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V2X,Vehicle to X)模块133传输至天线模块12,使车载天线能够接入互联网,成为互联网中的通信节点,实现与其他车载天线、车辆或者智能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天线模块12也能够接收来自其他车辆或者智能通信设备的指示控制信号,使本车的第一外观指示器14受其他车辆的控制。天线模块12将接收到的来自其他车辆或智能通信设备的指示控制信号通过V2X模块133传输至微控制模块130,再由微控制模块130通过指示控制接口 131发送至第一外观指示器14。例如,多辆车的车载天线加入到同一个互联网服务中,临时组成一个车队时,在车队内部的车辆之间可以控制对方的第一外观指示器14 ;或者当多辆车同时处于预设距离范围之内时,可以控制对方的第一外观指示器14。该移动通信模块134,卫星定位模块135以及调频/调幅模块136,用于将微控制模块130发出的相应的射频信号传输至天线模块12。移动通信模块134是用于接入移动通信数据网络的功能模块,使车载天线通过移动通信数据网络接入互联网,成为互联网中的通信节点。卫星定位模块135是用于接入卫星定位系统的功能模块,便于本车使用导航服务或者使其他车辆了解本车的当前位置和行驶路径。调幅/调频(FM/AM)模块136是用于接收电台广播数据的功能模块。微控制模块130通过以上功能模块将相应的射频信号传输至天线模块12,天线模块12也通过上述功能模块将接收到的数据信号传输至微控制模块130。
[0042]实施例二
[0043]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车载天线的原理框图,与实施例一提供的车载天线相比,区别在于该车载天线还包括第一摄像装置15,第一摄像装置15镜头设置为朝向车头方向。第一摄像装置15拍摄的图像数据通过控制电路13传输至天线模块12,第一摄像装置15将拍摄的图像数据发送至控制电路13中的微控制模块130,由微控制模块130通过V2X模块133或者移动通信模块134等将图像数据传输至天线模块12。由天线模块12将图像数据发送至互联网,从而向加入到同一个互联网服务中的其他车辆共享第一摄像装置15拍摄到的图像,提升了车辆与车辆之间的图像数据交互能力。
[0044]在实施例二的一个变形中,如图7所示的一种车载天线的原理框图,该车载天线还包括第二摄像装置16,该第二摄像装置16镜头设置为朝向车尾方向,用于拍摄车辆后方的图像。该第二摄像装置16拍摄的图像数据同样通过控制电路13传输至天线模块12,由天线模块12发送至互联网,向加入到同一个互联网服务中的其他车辆共享本车后方的图像。该第一摄像装置15和第二摄像装置16可以被配置为共同拍摄车辆周围的环视图像。例如,将第一摄像装置15和第二摄像装置16全部设置为广角镜头;或者全部设置为能够自动识别周围物体且可旋转的摄像头。控制电路13中的微控制模块130接收到第一摄像装置15和第二摄像装置16拍摄的图像数据后,进行拼接处理,得到车辆周围的环视图像,通过V2X模块133或者移动通信模块134传输至天线模块12,从而向其他车辆共享本车的环视图像,也提高了本车使用自动驾驶模式时的安全性。
[0045]实施例三
[0046]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安装有一个或多个本申请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述的车载天线。
[0047]汽车车身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外观指示器;该第二外观指示器的内部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外观指示器相同,在此不进行重复说明。第二外观指示器通过汽车总线与汽车的内部控制系统耦接,接收来自汽车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指示控制信号。在汽车车身的外表面设置该第二外观指示器,摆脱了车载天线体积较小所造成的局限,可以充分利用车身的表面积设置更多的外观指示器,进一步增强车辆的可识别性。
[0048]需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